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规定,中国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而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
馆藏文物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严格说来,“国宝’’不是一个标准化的科学名词,将珍贵文物称为“国宝”,大概是受了
日本的影响。因为他们早就由国家制订了《国宝保存令》,无论公私收藏的珍贵文物,凡是被国家专门机构定为“国宝”的,收藏者自己绝对无权处置。
我国现存文物的评定标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下、学术价值大小等不同情况,主要分为一、二、三级。二、三级暂且不论,一级书法、绘画艺术品的参考标准是:
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艺术水平较高、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极高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人手迹;明清以来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画家的精品。(录自《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1987年制订)
根据这一标准,一级品中极少数的精彩之作,才称得上是国宝。所以,尽管流传至今的古代书画作品堪称汗牛充栋,但真正够得上“国宝”资格的并不多,特别是流传时间超过千年以上的,更如凤毛麟角。
张伯驹,这位向国家捐献了大批古代书画精品的著名收藏家曾感慨地说“以吾国历史之久,文化之先,而隋以前之画,竟无一件流传,亦良可慨叹!”确实,倒并非因为评定的条件太苛刻,实在是由于年代久远而能传到今日、目前又保存在国内的作品,太少太少!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近代以来曾舍命救宝的大收藏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近代中国,历经浩劫,国宝书画的命运更是多灾多难:有的在战乱中化为灰烬;有的在炮火中被列强掳掠而去;有的被王公贵族据为已有,然后作为抵债
典当的资本;有的被贪利小人盗卖,以至于不知所踪……。就在如此恶劣的时代环境中,那些收藏家宁可缺吃少穿、典屋卖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随时都可能流失的国宝保存起来。看起来,他们似乎“嗜宝如命”,爱之成癖了,其实不然。请听听画家
傅抱石那血气方刚、掷地有声的呼吁:“对于祖宗遗留给我们的宝物,尚且痛痒没有关系,那么想建设自己民族的文化,恕我失敬,敢说是梦想,是笑话,是绝对没有丝毫收获之可言的。”
雷台汉墓汉墓是1969年由
武威市凉州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
东汉晚期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国宝级文物中国旅游标志马超龙雀一尊和铸造 精致的铜车马铁骑(一说是车马武士仪仗)九十九尊,组成了一支东汉装备精良的铜车马骑兵方阵而驰名中外。而这也许就是
西凉铁骑的前身凉州铁骑。马超龙雀是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文物。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
中原地区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
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从力学角度去分析,
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
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孔武有力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
中原地区青铜艺术的奇葩。
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超龙雀和铜车马铁骑其实它是一个整体,而最神奇的就是这个没有骑兵骑的骏马蹄下还有一只飞鸟,其实这个骑兵可能是 墓主人自己或者是墓主人敬仰的某位大将军,带领这只兵团重新攻城略地,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铜车马铁骑方阵,气势威武、肃穆,展现了
东汉军人的素质和东汉我国军事装备的先进水平,以及征着中华民族的脚踏实地、勇敢创新、积极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
雷台汉墓: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土台,又名雷神观,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河西
道教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