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墨公路
第一条墨脱公路
扎墨公路,又叫G559扎墨段,全长117.2公里,总投资9.5亿元,该公路起于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汇点,止于墨脱县城莲花广场,是西藏"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自帕龙(帕隆)老虎嘴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县的道路,由于山势太险而被迫停工。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就组织力量进行扎墨公路施工,当时只修通了一条80公里的简易公路,距离墨脱县还有62公里。1994年,修造了一条扎墨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但一场暴雨,通车时间不到两天公路基本报废。20世纪90年代末,西藏交通运输厅组织有力的保通队伍,修成“分季分段初通”的墨脱公路,它只能保持夏秋季节大约5个月的通行。2008年10月,扎墨公路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立项建设。2009年4月,扎墨公路嘎龙拉隧道建设工程开工。截至2010年05月19日,扎墨公路嘎龙拉隧道累计掘进2449米,占隧道总长的73.9%。2013年10月,扎墨公路(扎木镇墨脱县)贯通运营。
扎墨公路的通畅,给世居于墨脱的各族人民生活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曾经的“高原孤岛”,开始迈入现代开放之旅。
历史沿革
修建背景
墨脱是西藏自治区自治区林芝市下辖的一个县,它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但这也曾经是一片“高原孤岛”,是全中原地区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被誉为“徒步旅行的天堂”。
在公路修通之前通往墨脱县的是仅能供行人和马队行走的山路,而且都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隘口,穿过蚂蝗、毒虫、食肉目出没的原始森林,一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雪崩、暴雨、塌方、沼泽,行人安全无保障。
修建
1961年10月,西藏军分区组织人员开始线位踏勘。1965年,拉萨市试图打通自帕龙(帕隆)老虎嘴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通往墨脱县的道路,由于山势太险而被迫停工。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就组织力量进行扎墨公路施工,当时只修通了一条80公里的简易公路,距离墨脱县还有62公里。1975年动工至1981年停工,施工中牺牲34人,重伤近百人。
1993年9月25日,扎墨公路刚能勉强通车,几辆汽车第一次开进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但沿途经常遇到猝不及防的雪崩、骤雨、飞蝗石、泥石流诸多艰险,路上的人车都有危险。1994年,修造了一条扎墨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但一场暴雨,通车时间不到两天公路基本报废。20世纪90年代末,西藏交通运输厅组织有力的保通队伍,修成“分季分段初通”的墨脱公路,它只能保持夏秋季节大约5个月的通行,人员进出和物资运输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直到“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巨资修建墨脱县公路,彻底结束墨脱的封闭局面,也使当地边防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2008年10月,扎墨公路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立项建设。2009年4月,扎墨公路嘎龙拉隧道建设工程开工。2010年,嘎隆拉山隧道爆破成功,这是扎墨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墨脱县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
截至2010年05月19日,扎墨公路嘎龙拉隧道累计掘进2449米,占隧道总长的73.9%,其中,B标段掘进1179米,C标段掘进1270米,二次衬砌1449米,路基防护工程完成23万多立方米。扎墨公路项目自2008年前期准备工作以来,已完成投资28543.7万元。加上项目前期各项经费,实际完成投资409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09%。2013年10月,扎墨公路(扎木镇墨脱县)贯通运营,彻底终结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
改建
2017年10月,国道559线波密至墨脱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12.015亿元(国家投资),起于波密县扎木镇西,接国道318线,止于墨脱县莲花广场,全长113.2公里,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建设,部分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建设工期3年。截至201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118亿余元,解决当地群众就业594人、人均增收7000元。2019年2月18日,国道559线波密至墨脱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完成总投资的42.6%。
建设与规划
规划建设
 2008年9月,总投资9.5亿元、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被国家正式立项,并被列入西藏"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武警交通部队二支队、三支队官兵率先挺进扎墨公路嘎隆拉山腹地,勇担全线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生活环境最艰苦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建设重任,分别从隧道两端相向掘进。嘎隆拉隧道处于地层板块缝合线,是迄今为止国内穿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强、逆坡坡度最大、地质环境最复杂、地质灾害最集中的高原隧道,素有"高原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之称。
2009年4月20日上午,西藏波密县扎木镇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开工典礼,在武警交通部队承建的嘎隆拉隧道入口处举行。预计3年后,中国唯一不通等级公路的县--西藏墨脱县有望告别不通等级公路的历史。作为全线先期启动工程的嘎隆拉隧道,经过武警交通部队官兵艰苦鏖战,已顺利掘进420多米。
施工团队
武警交通部队从驻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施工部队中抽调了300余名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兵,装备了精良的隧道施工机械,引进了近10项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施工工艺,依靠科技攻关,将隧道施工中涌水、塌方、岩爆等难题一一解决。
施工难点
地理、气候
素有"高原孤岛"之称的墨脱县与外界联系的扎墨简易公路,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尤其是沿线海拔4800米的嘎隆拉山每年长达9个月的大雪封山期,病害多、行路难,仅能在有利季节、分段短暂勉强通行小型农用车,每年保通时间仅为两三个月,其余时段物资运输则只能靠人背畜驮。
论修路,墨脱县是个“路况禁区”。从20世纪60年代国家启动墨脱公路(扎墨公路)修建计划到2013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中间因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墨脱公路前后历经5次修建。“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等各种灾害400多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时任墨脱公路一期项目负责人的邹宗良回忆,“在墨脱公路中,嘎隆拉隧道是‘咽喉’,如果没有这个隧道,一年当中有八个月的时间这条路都是不通的。”
地形
通往墨脱县的主要古道有四条:一由米林县派区翻多雄拉至墨脱;二由波密县大兴越金珠拉至墨脱;三由波密县翻索瓦拉至墨脱;四沿帕隆藏布、雅鲁藏布至墨脱。前三条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行两三个月。而沿江一线,虽不翻雪山,但要通过大峡谷,道路更加险要。墨脱人民将土特产背往米林、波密交换茶叶、盐巴及日用必需品。其背法是,背兜上扎三条竹篾编带,两条挎于双肩,一条套于头额。手持T形拄杖攀援,歇息时顶撑松肩。行人趑趄于山峦峻岭、悬崖峭壁、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之间,还要过溜索或爬独木悬梯,以岩洞歇脚。自带返回食用的糌粑、生肉等,各自挂在岩洞壁上,别人不会动用,民风纯朴。政府每年要从邻近各县动员骡马1900多匹和大量人力搞运输,还难以维济。
墨脱县地区每天都有地震,平均一个星期发生一次有感地震。这里山区最大可达4000至5000毫米,降雨强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地质极不稳定,泥石流多发。
地质环境
嘎龙拉隧道是扎墨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它是世界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高、逆坡坡度最大的高原隧道。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地形和地质环境,隧道施工遇到不少困难,但施工人员发扬“青藏铁路精神”,克服高寒环境和大断层、大涌水、大纵坡等多项施工难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快速推进。
线路特色
重点工程
西藏扎墨(扎木—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所处建设环境极为特殊,地形、地质、地震、气象条件与其他高原寒区隧道项目相比,极具代表性。隧道的勘察设计将卫星遥感、现场勘测、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时监测等方法有机融合,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冻害机制与防寒保温技术和高烈度地震区隧道工程震害及其抗震技术。
技术运用
扎墨公路施工,官兵们创新了管棚注浆、混凝土抗冻融等12项施工工艺和方法,先后攻克"高原断层施工"、"震区深层灌注"等5个高原公路隧道病害难题,创造了多项高原隧道施工奇迹。
沿途信息
沿途设施
加油站:墨脱县中墨石油加油站成立于2014年07月08日,位于距县城1.5公里,扎墨公路主干道旁,经营范围包括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零售等。
路段起止
扎墨公路是,全长117.2公里,总投资9.5亿元。公路起于波密县扎木镇318国道川藏公路与老扎墨公路的交汇点,止于墨脱县城莲花广场。
特色价值
扎墨公路的通畅,给世居于墨脱的各族人民生活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曾经的“高原孤岛”,开始迈入现代开放之旅。
相关事件
2023年1月18日10时,林芝市气象局发布道路结冰黄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预计18日11时至19日11时,G318色季拉山至然乌段、G559扎墨公路扎木镇至贡日段、派墨公路派镇至多雄拉段、S201然察公路然乌至德姆拉山段、G219察隅至察瓦龙乡段等路段降水仍持续,道路积雪、结冰现象将进一步加重。
受自然灾害泥石流落石影响,扎墨公路国道559线K337处至K341处道路中断,不具备通行条件。为确保广大司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9月16日发布公告之时起对扎墨公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管制期间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修建背景
修建
改建
建设与规划
规划建设
施工团队
施工难点
地理、气候
地形
地质环境
线路特色
重点工程
技术运用
沿途信息
沿途设施
路段起止
特色价值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