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村位于
大渡河畔,是一个延续着古老而神秘的女国文化的民族所在地。在当地,人们将“
嘉绒”解释为“女王的河谷”,并认为这里是古代东女国的中心地带,其国王是一位来自
丹巴县的美丽女子。2021年,莫洛村被选入第三批“
四川省最美古村镇”。
自然地理
莫洛村地处
雅砻河流域和大渡河流域,这两个区域至今仍然保持着多种古老的走婚习俗,如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除了对偶婚之外,这里还存在着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单系家庭等多种婚姻形式,以及从妇居的
家庭模式。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的特色在于它们都以女性为中心。此外,这个地区还保存了许多女国时期的古碉建筑,尤其是这里的女性大多容貌出众,她们喜欢盘发髻,穿着
长裙,衣饰古典华丽,气质典雅端庄,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一样。根据
藏学专家
任新建的研究,《西域黄金》一书中提到,茂州即现今的
茂县、汶川一带,
雅州即现今的四川雅安,白狼夷即现今的四川理塘一带,罗女蛮则是现今的
西昌市一带。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推算,东女国的中心应该就位于
丹巴县一带。
历史背景
历史上,东女国的统治阶层全部由女性担任,包括国王和官员。在这个国度里,男性只能负责战争和耕作,无法参与政治事务。由于女性稀少且地位显赫,因此实行的是多夫制,女王通常会有多个丈夫。据记载,东女国有大约4万户居民,分散在山谷间的80余个聚居地中。他们的房屋被称为“重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碉房。普通百姓居住的碉房层数不超过六层,只有女王可以住在九层高的碉房中。由此可见,东女国人擅长建造高大的碉房,而且建筑技艺十分精湛。他们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女性崇尚青色,而男性则会在脸上涂上赭红色颜料。然而,由于东女国没有自己的文字,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非常有限,到了
唐朝天宝以后,相关的文献便不再出现了。如今,东女国的文化元素,如女性掌权、女性崇拜、多夫制、无固定性伴侣的走婚、崇尚青色、居住碉楼等,仍在
雅砻河流域和
大渡河流域流传。
丹巴县女子的服饰继承了
玉树市“尚青”的传统,丹巴境内的古碉楼共有343座,丹巴民居碉房楼顶上的“煨桑”塔被视为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这些东女国的
文化遗产,似乎暗示了东女国的首都可能就在丹巴,而丹巴古碉群可能是故都的遗迹。在
梭坡乡莫洛村,有许多古碉楼,据说五角以上的碉楼都是由女性设计的。丹巴的高碉可分为家碉和寨碉两种类型:家碉是一家一户修建的,通常建在家门前或与住宅相连,受限于人力物力,一般不会建得很高;寨碉则有不同的功能分类,如界碉、烽火碉、要隘碉和风水碉等,其中风水碉比较少见,通常是每个部落或村庄只有一座,用于祭祀和朝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
在过去,梭坡乡的习俗是家中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孩子们跟随母系家族成长。男子在夜间通过“顶毪衫”的方式前往女子家中过夜,次日清晨离开。这是一种当地的走婚习俗,当夜晚来临,几位男子会约定好时间,头顶一件毛皮披风遮盖面部,来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唱歌示爱,直到深夜,女子们疲惫不堪,倒在锅庄旁边休息。此时,男子进入房间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如果双方都有意,那么女子会让出位置,允许男子躺在她身旁谈情说爱,感情升温时,男子就可以带着女子回到她的住所过夜,履行夫妻义务,第二天早上男子必须返回自己母亲的家中。在
道孚县、
雅江县两县交界的
鲜水河大峡谷沿线的扎坝地区,以及
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昌都市,也都保留着类似的特点,这些都是典型的女性中心社会。在这片土地上,女性不仅是家庭权力的核心,同时也是家庭劳动的主要力量。
文化
传统文化
莫洛村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藏族的日常饮品主要有酥油茶、甜茶和
青稞酒。酥油茶不仅是主食
糌粑的最佳搭档,也是一种重要的日常饮品。它是用
酥油、牛奶或奶粉加上茶叶、盐和糖混合制作而成的。酥油茶和甜茶都具有茶的功效。在藏族文化中,用酥油茶招待客人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无论是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小屋,或是拜访亲戚朋友,主人都会热情地为你准备一杯香气扑鼻的酥油茶。如果你即将踏上旅途,你的家人和朋友们也会送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并递给你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祝福你在旅途中平安顺利。
藏族的另一款经典饮品是
青稞酒,这是用青稞发酵后再经过
蒸馏制成的。在
西藏自治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喝青稞酒,尤其是在庆祝节日的时候,村民们会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以备欢庆之用。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重要节日,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宗教性的还是世俗性的,都会伴随着青稞酒的香味。人们会搭建多彩的帐篷,一边畅饮青稞酒,一边载歌载舞,展现出藏族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任何一个
藏区,酥油茶都是最受欢迎、最为普及的饮品之一。它是由牛奶中提取的奶油加入
藏马茶和盐搅拌而成的。初尝可能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但是只要尝试几次,你也许就会爱上它的味道。
服饰文化
莫洛村所在的
甘孜藏族自治州,其藏族服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康巴藏区服饰习俗,又称康装。康装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地区特点,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
嘉绒服饰、特区服饰等多个种类。康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于德格、
白玉县、
新龙县、
甘孜县、
炉霍县等县的农区;康南农区服饰则集中在
巴塘县、
雅江县、
乡城县、
得荣县等县的农区;木雅服饰主要见于
道孚县、雅江、
康定市折多山以西的农区以及
九龙县的农区;嘉绒服饰以
丹巴县和康定县
大渡河沿岸为代表;特区服饰则主要存在于
石渠县、
色达县以及各县的纯牧业区。康巴服饰中,男装的样式差别不大,而女装则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服饰款式多样,随着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人们偏爱色彩鲜艳的衣服,尤其钟爱白色、大红色、深蓝色、桃红色、橙黄色等色调。男士常穿右襟齐脐的短装,外面套上圆领宽袖的
旗袍,并用长带束紧腰部,前面平整,后面褶皱。
藏装边缘常常加以装饰,点缀着氆氇、
石纹猫、水獭皮等材质。腰间佩戴做工精细的短刀和火链。随着季节变化,他们会戴上呢礼帽、
金盏花帽或
狐属皮帽。裤子宽松,鞋子则选择
藏靴或长筒皮靴。妇女的服装有两种常见的款式:一种类似于男装,但长度及至脚踝;另一种是长袖衬衫,外面搭配坎肩衫,腰间系上彩色绸带,并配上色彩艳丽的围裙。妇女的发型颇为讲究,有的把头发扎成彩色丝线,有的把几根细辫散落在身后,有的则把一头长发盘在头上。牧区的妇女尤其喜爱在细辫上串上珍珠和
玉石,额头和发间戴着
蜜蜡珠宝,手上戴着戒指和
玉镯,脖子上挂着珊瑚或
绿松石制成的项链。
行政区划
莫洛村隶属于
云南省红河
绿春县骑马坝乡,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公里,距离镇政府15公里,国土面积为36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为650米,年平均气温约为20.9
摄氏度,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696公顷,其中包括旱地和水田。森林覆盖率为31608公顷,其中经济林果地占5253.9公顷,主要种植橡胶、茶叶、紫胶等经济作物。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0962公顷。
基础设施
截至2013年底,全村所有住户均已通自来水,无需使用井水。181户家庭已经通电,其中36户家庭能够收看有线电视节目,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为141户。所有家庭都能够使用手机通讯服务,其中141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村内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和集市均为15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425公顷,其中高产农田面积为0公顷,人均高产农田面积为0公顷。截至2013年底,有60户家庭居住在砖木结构的房屋中,89户家庭居住在土木结构的房屋中。
农村经济
2013年,莫洛村的
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45.3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为174.1万元,畜牧业收入为37.8万元,林业收入为26.7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为1.9万元,工资性收入为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83元,主要来源于橡胶和茶叶的生产。全年外出务工人员共计32人,其中在省内务工的有14人,在省外务工的有11人。
基层组织
莫洛村设有党小组,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党员39人,女党员3人。团支部成员17人。
特色产业
莫洛村的主要产业为橡胶和茶叶,主要销往本地市场。2013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收入为13万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发展核桃、橡胶、茶叶、八角、紫胶等产业。
人口卫生
莫洛村现有农户182户,总人口为86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866人,劳动力为520人。截至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851人。村民的医疗服务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莫洛村的小学生就读于大树小学,中学生就读于骑马坝中学。村内距离小学7公里,距离中学15公里。目前,村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有小学生83人,中学生42人。
村务公开
莫洛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17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为1123公顷,其中土地流转面积为0公顷。村内已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为0元,一事一议筹劳数量为0个。截至2013年底,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0万元,固定资产价值为0万元,年末集体收益为0万元。村财务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采用张贴公告、发布黑板报、召开会议等形式公开相关信息。
发展前景
莫洛村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苏吗和新寨村的道路状况较差,严重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速度。二是村内仍有洛们巴、新寨和渣倮等地尚未铺设卫生道路,导致村内环境卫生难以得到改善,对村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是:计划发展核桃5000公顷、橡胶2000公顷、茶叶3000公顷、八角400公顷、紫胶20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