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真》是由我国著名诗人
梁宗岱先生编写的一部诗歌论集。书中收录了梁宗岱先生关于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保罗·瓦勒里、兰波等大诗人的十余篇文章,展现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外国文学研究水平。
自从
柏拉图提出诗乃神灵附身的观点,以文艺是否揭示真理作为衡量诗歌与悲剧的标准,而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学是人类的制作之物,服从于自身的美的规律,西方文学思想由此产生了两大流派。前者认为艺术是真理的揭示者,后者则关注艺术的制作规律和美感。这两种观点在文学理论上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论。
柏拉图在其《伊安篇》中提出的诗人灵感创作理论,以及在《
理想国》中对诗人与真理关系的论述,影响深远。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则在美学领域提出了艺术终结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思想经历了从早期的
浪漫主义到后期的批判性转变,他认为艺术不应仅限于美,而应与真实相关联。
海德格尔则继续探索艺术与真理的本质联系。
萨特的作品体现了文学的介入性和塑造个体存在的重要性。
弗兰兹·卡夫卡和
莱纳·里尔克的作品则展示了艺术与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理查德·罗蒂和
伊格尔顿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研究立场,前者强调文学的经典价值,后者则倡导文学的
文化研究。
马塞尔·普鲁斯特、
恩斯特·卡西尔、
托马斯·艾略特等人则支持艺术的制作论,强调艺术的分析和预期性。
俄罗斯形式主义、文本细读、英美新批评、
欧洲符号学、
法国结构主义等学派在20世纪上半叶占据了主导地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
米兰·昆德拉则分别在小说分析和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罗兰·巴特和
苏珊·桑塔格则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
伊曼努尔·康德和
狄奥多·阿多诺则在艺术自主和社会功能之间寻求平衡。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诗词、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评论等多个领域。梁宗岱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出版,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梁宗岱以其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著称,他的论诗说文充满了激情和高远的见识。梁宗岱坚信艺术创作中的“神秘颤栗”,并将诗歌描述为“精神活动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