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岛链
位于西太平洋的链形岛屿带
第二岛链(The second island chain)是指位于西太平洋,北起日本列岛、南延至哈马黑拉岛的岛屿群,以关岛为中心,由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
亚洲大陆六次来回漂移遗留的海岭中,有三条海岭上岛屿较多。多个岛屿形成在同一条海岭上被称为岛链,根据相对亚洲大陆东部的距离,岛链分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这三条岛链是亚洲大陆向东南方向的六次漂移过程中,大陆东部边缘曾经到达过的地带。第二岛链是中国大陆向东南第四次漂移留在海洋地壳上的痕迹。
“岛链”概念是由美国美苏冷战早期提出,美国设计“岛链”战略之初,针对的主要是苏联。它通过一系列措施把地理意义上的“岛屿弧”打造成政治和军事意义上的“岛链”。随着苏联解体,岛链不再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被看成遏制中国海军向大洋发展的战略阵线。2022年6月6日,美印太司令部宣布在关岛及周边地区启动军演,是美国试图进一步强化“第二岛链”反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举措。2023年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推进建立强大的反导弹防御系统来保卫关岛的计划。9月23日,中国台湾当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演训接近“第二岛链” ,妄图引入外部势力干预台湾海峡局势。
概念阐述
西太平洋岛弧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面向太平洋,为东亚太平洋岛弧;南段由小巽他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组成,向印度洋突出,称印度洋他岛弧。两段岛弧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衔接,把亚洲大陆东部、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外部大洋相隔开来。中国近海海域,如黄海东海南海,因而都是半封闭的海域。在岛弧的太平洋一侧,又分布着阿留申群岛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岛、帕劳群岛、松索罗尔群岛,延至哈马黑拉岛马鲁古群岛。在太平洋的中部则是美国夏威夷群岛。“岛链”概念是由美国在美苏冷战早期提出。在此基础上,学界衍生出了“三个岛链”之说,即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第三岛链,其中“第二岛链”北起日本本州岛东南岸,南至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美国设计“岛链”战略之初,针对的主要是苏联。它通过一系列措施把地理意义上的“岛屿弧”打造成政治和军事意义上的“岛链”。随着苏联解体,岛链不再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但却被看成遏制中国海军向大洋发展的战略阵线。1951年1月,美国国务院顾问约翰·杜勒斯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线。”1955年,升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在参议员外委会的证词中称,台湾地区“构成了太平洋西部边缘所谓‘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环节”,由此,“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在“第二岛链”上,美国的海空力量都集中在关岛。
位置境域
第二岛链位于西太平洋,以关岛为中心,北起日本列岛,经伊豆诸岛小笠原群岛、硫黄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乌利西群岛、雅浦岛、恩古卢群岛,帕劳群岛向南延至哈马黑拉岛等岛群。
历史成因
亚洲大陆六次来回漂移遗留的海岭中,有三条海岭上岛屿较多。在这些岛屿上,人类可以居住并可开展各类活动。多个岛屿形成在同一条海岭上被称为岛链,而海岭则成为岛链的底托。根据相对亚洲大陆东部的距离,岛链分为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这三条岛链是亚洲大陆向东南方向的六次漂移过程中,大陆东部边缘曾经到达过的地带。岛链是大陆向西北回漂后遗留在海洋地壳上的海岭地形高出海面的部分,其上也会留下大陆边缘的碎块或火山遗迹。“第二岛链”的位置从本州岛向南,经过小笠原群岛、关岛和帕劳群岛,第二岛链是中国大陆向东南第四次漂移留在海洋地壳上的痕迹。
西太平洋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西南太平洋统称为密克罗尼西亚的马里亚纳群岛等构成了太平洋岛弧的“外弧”。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岛弧均由火山喷发岩组成,虽然有的岛屿现在露出水面的是珊瑚礁,但基座仍是海底火山,其成分主要为大洋型的拉斑玄武岩安山岩,形成时代很新,多系新生代以来的产物。
开始阶段
洋壳俯冲作用开始,伴随有洋壳的破碎和断裂作用,深海沉积的盖层发生变形,深海沟形成。俯冲线两侧的正断层使沉积物和洋壳的块片陷落,开始堆积混杂岩。
原始混杂岩阶段 
洋壳俯冲作用继续,海沟加深,混杂岩堆积继续,板片达到的深度超过10公里,该处的变质作用属高压低温型,产生绿片岩相和兰片岩相。当板片俯冲到30一50公里的深度,摩擦热和上复地幔的热迁移,形成底辟熔融流体向仰冲板块裂隙侵位和沿地表裂隙喷溢,生成岛弧拉斑系列的裂隙玄武岩,形成盾状火山地形。同时还有基性岩脉和辉长岩,次深成岩体的侵入。
少年阶段
在海沟处,俯冲作用和迭瓦作用继续进行,岛弧混杂岩体积增大,堆积体中可能还包括有超镁铁岩块体,在岛弧处,岩浆继续喷出和侵入,盾型火山逐渐迁移到火成岩“堆积体”后面。一些水下玄武质熔岩脊有时出露海面成为陆地。受侵蚀作用,少量玄武质黏土和细粒碎层物质,被搬运到盆地中堆积。
青年阶段
当洋壳板片深入俯冲,通过角闪岩相一榴辉岩相的过渡带时,洋壳大部脱水,适宜于钙碱性的火成活动。当俯冲洋壳板片达到大约100公里左右深度,开始安山岩火山作用,并产生具有爆发型火山后部岛链。陆源和有机成因的沉积作用强烈进行。岛弧混杂岩达到一定体积,开始均衡上升。海沟变得显著不对称,在靠近岛弧旁侧的上部坡,即弧沟间隙的部位,则起着沉积圈闭的作用。
壮年阶段
板片继续俯冲、岩浆喷溢,以安山岩为主,闪长岩体在邻近火山岛链和接近地表的地方,发生侵位。弧沟间隙加宽,岛弧混杂岩上升。岛弧地壳增厚,表现地壳均衡反应。块断作用显著,产生地垒地堑,海沟岛弧系的主要构造要素,如海沟、海沟内壁、海沟坡折、弧沟间隙,前弧和主火山岛弧等均已形成或表现清楚,同时地层柱体所有岩面均受到高温变质作用影响,形成绿片岩角闪岩混合岩片麻岩等。
前进阶段
俯冲板片达到400公里深度时,岩浆活动变得更加复杂,有橄榄安粗岩质、流纹岩熔岩喷出,有深成花岗石体在主弧侵位,地壳增厚至接近陆壳的厚度,同时富含碱性。之后,俯冲板片逐步后退,岛弧系也跟着运动,地幔物质流动转向,产生底辟升流,形成边缘海。当边缘海地壳达到大洋型地壳厚度,地幔底辟进一步分裂主岛弧。在主岛弧后面形成残留弧和弧间盆地。
老年阶段
俯冲板片达到一定深度,俯冲过程局部会受到阻塞,这时可能产生俯冲带的转向,继之发生岛弧的反极和复活,岛弧的反极可以使弧间盆地和老的边缘海消失,最后与大陆碰撞,并贴合在一起。
增生阶段
板片俯冲消亡,裙弧与大陆贴合在一起,构成大陆组成一部分,成为大陆弧形山脉等。
主要组成
第二岛链由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
小笠原群岛:位于日本本州岛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由97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04平方千米。该群岛大部分为岩石地层,海岸岩壁高耸,悬崖直立,沿岸多珊瑚,附近多孤岩和暗礁,岸线曲折,少良港。
硫黄列岛:位于小笠原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由北硫磺岛、硫黄岛和南硫黄岛组成,面积25平方千米。硫黄岛是主岛,位于列岛中部,北距东京约1223千米,面积约21平方千米。硫黄列岛对维护日本东南海上航线畅通,确保其石油、煤炭、矿石战略物资的进口具有重要意义,是日本海上防线的前进据点和战略要地
马里亚纳群岛: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个岛群,群岛东距夏威夷群岛2850海里,西距菲律宾1300海里。群岛包括关岛及北马里亚纳群岛,总面积1800平方千米。该群岛地处亚洲大陆至澳大利亚大陆航线的中途,是美洲通往西太平洋的海空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关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最南端的岛屿,陆地面积549平方千米,现为美国“无建制领土”或“未合并的领土”。关岛战略地位重要,各种军事设施占全岛面积的1/3,主要有阿加尼亚海航站和安德森战略空军基地。
地理意义
美国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岛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美国军队在两条“岛屿锁链”上的基地体系更加配置有序。美国几乎扼守着所有的海上重要咽喉要道,并能相互支援。“岛链”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作战的重要依托。起初美国的岛链战略主要是针对战后苏联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岛链战略则逐渐转向围堵和遏制中国。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必须要依靠“第二岛链”。
中国
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中国虽然濒临海洋却无法直通大洋。地理上,中国大陆为西太平洋岛弧所包围。整个西太平洋岛弧可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由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面向太平洋,为东亚太平洋岛弧;南段由小巽他群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组成,向印度洋突出,称印度洋巽他岛弧。两段岛弧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衔接,把亚洲大陆东部、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外部大洋相隔开来。整个中国近海海域,如黄海东海南海,因而都是半封闭的海域。在这些岛弧的太平洋一侧,又分布着阿留申群岛小笠原群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岛、帕劳群岛、松索罗尔群岛,延至哈马黑拉岛马鲁古群岛。在太平洋的中部则是美国夏威夷群岛。中国不能直接通达大洋,无论是东出太平洋,还是南下大洋洲,西向印度洋,都必须克服西太平洋岛弧所形成的天然地理障碍,中国出海通道都受制于别国主权之下的岛屿、海峡,该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被追求全球霸权的超级大国美国所关注和利用。
日本
第二岛链主体是琉黄列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日本领土涵盖第二岛链的重要部分,在战略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大事件
2022年6月6日,美印太司令部宣布,代号为“勇敢之盾”的演习在关岛及周边地区启动,将持续到6月17日,这是美国试图进一步强化“第二岛链”反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举措。
2023年7月10日,据美媒报道,五角大楼正在推进建立强大的反导弹防御系统来保卫关岛的计划。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美国将关岛作为“第二岛链”的战略核心,并不断加大投入,欲将关岛打造成“21世纪的堡垒”,并具备持久的360度导弹防御系统能力。
2023年9月23日,中国台湾当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演训接近“第二岛链” ,妄图引入外部势力干预台湾海峡局势。
2023年12月22日,《青年参考》报道,位于西太平洋“第二岛链”的关岛是美国军队在亚太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为保护部署在岛上的高价值军事资产,五角大楼宣布,2024年成为提升关岛防御能力的关键之年。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展开合作,从2024年度国防预算中抽出约15亿美元,将一系列武器装备转移到关岛并加以整合。
目录
概述
概念阐述
位置境域
历史成因
开始阶段
原始混杂岩阶段 
少年阶段
青年阶段
壮年阶段
前进阶段
老年阶段
增生阶段
主要组成
地理意义
美国
中国
日本
重大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