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由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刊物
《咬文嚼字》是由上海图书公司主管、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唯一一份针对社会语文运用的刊物,主编为黄安靖,该期刊每月1日出版,自创刊号起一直是32开、48面。其办刊宗旨为纠正语文差错、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健康发展。
《咬文嚼字》编辑团队规模不大,但晋升正高级职称的,先后有4人。1995年,《咬文嚼字》由郝铭鉴在上海创办。2003年,《咬文嚼字》与有关部门合作,发布《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2006年起,《咬文嚼字》开始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2008年起,《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2012年起,《咬文嚼字》和上海市语委合作,连续举办了“汉字知识”网络竞答活动。截至2015年第10期,中国知网显示《咬文嚼字》出版文献量13702篇;总下载次数755834次;总被引次数2446次。2017年,《咬文嚼字》在上海市语委的指导下,建立了上海市语言文字运用监测站。2020年,《咬文嚼字》开辟“疫情聚焦”专栏,为抗疫舆情新闻中的高频词提供专业解析。2023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了关于《咬文嚼字》变更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批复。
中国知网显示《咬文嚼字》出版文献13702篇,总下载次数达755834次,总被引2446次。2005年,《咬文嚼字》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13年,《咬文嚼字》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17年,《咬文嚼字》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历史发展
创刊背景
1995年,中国有8000多种刊物、200多种语文刊物,市场饱和,但缺少针对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刊物。
创办初期
1995年,《咬文嚼字》由郝铭鉴在上海创办。在考虑刊物如何亮相时,郝铭鉴选择重金请读者挑刺儿。在刊物里发现一个错误奖赏1000元,而当时的行业市场价是一个错误10元。刊物亮相后反响不错,三次加印,《咬文嚼字》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发展阶段
2003年,《咬文嚼字》与有关部门合作,发布《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在《咬文嚼字》创刊10周年的庆祝会上,发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咬文嚼字》自2006年起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此举是《咬文嚼字》杂志向全社会开设“语文大讲堂”,以“集中纠错”的方式,向社会普及语言文字知识,最大程度地吸引社会广泛关注,激发国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运用水平。2008年起,《咬文嚼字》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
2009年,为了迎接上海市世博会的举办,《咬文嚼字》承办了“迎世博‘咬文嚼字’大赛”。从7月19日到7月30日,在12天参赛时间里,有20万人寄出了答题卡。次年,《咬文嚼字》举办了“我爱低碳生活 ‘咬文嚼字’”大赛。在11天的答题时间内,投寄答题卡和在网上答题的人数超过25万。参赛者称赞这次活动是宣传低碳生活的大课堂,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京师大学堂。2012年起,《咬文嚼字》和上海市语委合作,连续举办“汉字知识”网络竞答活动。2015年,《咬文嚼字》入围2015“百强社科期刊”名单。
茁壮成长
2017年,《咬文嚼字》在上海市语委的指导下,建立了上海市语言文字运用监测站,监测上海市各领域的语言文字运用状况,为城市语言文字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次年,为迎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在上海市语委办、上海市旅游局的指导下,《咬文嚼字》杂志和多家单位合作,承办了上海市窗口区域“规范文字用语”专项大检查,对上海市黄浦江游览景点、机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公共场所的规范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检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
2020年,《咬文嚼字》开辟“疫情聚焦”专栏,为抗疫舆情新闻中的高频词提供专业解析。3月号即将面世的杂志,将“核酸检测”“方舱医院”“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等专业词汇一一剖析。“前线观察”专栏刊发《从“火神山”“雷神山”谈起》,从两所应急医院的名称起笔,着眼语言、文化角度,解析在这次举国“战疫”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2023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了关于《咬文嚼字》变更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的批复。
现状
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着眼于语文运用中的“反面”材料,以“纠错”的方式来推动语文规范。开设了多个“纠错”专栏,并各有侧重:《文章病院》纠图书、报纸、期刊中出现的差错,《追踪荧屏》纠电影、电视以及网络短视频中出现的差错,《十字街头》纠店招、商品说明文字、旅游景点介绍等语言文字运用错误,《校园丛谈》纠教材、教辅及其他学习材料中的错误。还有《正音室》纠语音错误,《借题发挥》纠各类文章标题中出现的错误,《百科指谬》纠各种百科常识错误,等等。
《咬文嚼字》先后开设《字里乾坤》《汉字神聊》《说文解字》三个专栏来集中解读汉字。三个栏目都着眼于“汉字文化”,但设置的读者对象、表达风格稍有不同:《字里乾坤》重“传播”,语言表达简练,以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如编辑、记者、教师等)为读者对象;《汉字神聊》重“普及”,语言表达活泼,以普通读者(非语言文字工作者)为对象;《说文解字》重“研究”,语言表达严谨,以语言文字专家为读者对象。
期刊栏目
以上内容来源:
刊物质量
《咬文嚼字》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和教师、学生。自1995年创办以后,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编辑部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每采用一篇稿子,至少要查阅三部工具书;每一期校样,至少要有十个校次;每一期成品,至少要有五人重新审读。针对性强,专门剖析报刊、图书、广告、影视中的各类语文差错;知识性强,尤其有些知识不是课堂里、词典里能等到的;文字生动可读。
编辑队伍
《咬文嚼字》对编辑的专业素养设置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咬文嚼字》的编辑大都有相关领域的著作出版,都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专业文章。编辑团队规模不大,但晋升正高级职称的,先后有4人。“严谨型”“专家型”的编辑队伍,是刊物质量包括编校质量的最重要的保证。
以上内容来源:
审读人员
《咬文嚼字》聘请了在文字学、语法学、语文学编辑出版学、语文教育学,以及外语翻译等专业领域的专家把关。每期杂志付型前,《咬文嚼字》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分批次把校样或其数码样寄给或发送给专家审阅。责任编辑收到专家的审读意见后做逐一处理。截至2023年11月,有6位专家参与《咬文嚼字》的印前把关,多的时候曾达到9位。
办刊成果
《咬文嚼字》成立了“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几乎每一年都受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如人民日报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的委托,进行各类出版物文字质量检测。自2013年后,完成的检测任务超过1亿5000万字。此外,自检测中心成立以后,《咬文嚼字》检测的书、刊、报等超过7000种,接触了数量庞大的各类差错,《咬文嚼字》在对这些差错进行整理、研究,系统地分析各类差错特征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咬文嚼字》研制出的《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已向社会公布,并得到了各界好评。《最容易出错的100个普通词语》《最容易出错的100个成语》《经常出现的100个语法差错》等等,也在研制过程中,会择时发布。
数据统计
中国知网显示《咬文嚼字》出版文献量13702篇;总下载次数755834次;总被引次数2446次。
知名领导
以上内容来源:
获得荣誉
以上内容来源:
其他媒体形式
《咬文嚼字》以搭建咬文嚼字App平台为抓手,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工作分三个阶段:准备期(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建设期(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推广期(2021年以后)。截至2023年11月,《咬文嚼字》完成了两项工作:将2019年至2021年《咬文嚼字》刊物及《咬文嚼字》所出版的部分语文类图书电子化;以《咬文嚼字》杂志内容为基础,制作了“咬文嚼字·一句”(后改名为“咬文嚼字小课堂”)近60期音频课程。《咬文嚼字》将这些数字化成果及时上传至云端,作为整个项目的地基。完成了语文知识学习板块、语文能力测试板块以及差错语料库基础板块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咬文嚼字App已正式在各大平台上架。为了推广上线的咬文嚼字App,主要做了这些方面的努力:首先,抓住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十大流行语”发布产生的社会“关注效应”,借势推广咬文嚼字App。其次,通过开展“挑战你的‘字’慧”和“精品周周送”等互动活动,进行常态化推广。目前,“挑战你的‘字’慧”共进行了100多期,读者参与踊跃。截至7月24日,学习强国平台相关专栏总阅读量近1个亿,相关文章阅读量最高103万。除此之外,《咬文嚼字》还利用培训来增强用户黏性,利用《咬文嚼字》开展的语言文字培训课程,向编辑、记者、校对、文秘、教师等《咬文嚼字》的核心读者群推广。下一步,《咬文嚼字》将以现有工作为基础,建立“大型差错语料库”,开发“语言文字智能平台”,为用户提供语言文字的智能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咬文嚼字》的品牌价值。
年度评选
评选步骤
《咬文嚼字》评选“十大语文差错”的程序基本上与评选“十大流行语”的程序一致,包括条目征集、条目筛选、专家审核、征求意见、最后审定等步骤。
素材来源
《咬文嚼字》素材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咬文嚼字》是一本以纠错为特色的刊物,每天要收到数百份读者来稿,可收集到大量各种类型的差错材料。第二,《咬文嚼字》杂志社有个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审读大量出版物,也会积累一大批差错素材。第三,《咬文嚼字》在中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个“咬文嚼字观测站”,各站聘请语文观测员,有目的地搜集语文生活中出现的差错。
历年语文差错
历年流行语
办刊宗旨
《咬文嚼字》的办刊宗旨为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
投稿须知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请作者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十、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
相关评价
以“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为办刊宗旨,以“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为办刊精神的《咬文嚼字》杂志,是一本深受大家喜欢的语文专刊。何以这样说,道理自然清楚,那就是该杂志办得好,办得有水平,“犀利可读,读之有用”,是其鲜明的特点。(中国吉林网评)
《咬文嚼字》杂志不仅具有如此的阅读魅力,它还具有如此净化、捍卫语文的严肃魄力,她让语文有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让学习、应用语文的人们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语文的丰富性、深刻性、规范性、精准性和不可错性被其守住,并持续提醒官方和百姓必须认真对待语文,认真对待语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读、写、用、解、传、教、学”都必须“准”,必须“对”。(中国吉林网评)
作为媒体,不仅要正确发声,释放舆论正能量,还要准确“写、读、用”,在语文学习、应用方面作出榜样。这对于全社会来说,是一种示范、引领和带动,也是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语文,是《咬文嚼字》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学习和发扬《咬文嚼字》杂志的“咬”“嚼”精神,才能提高其素养,开展好交际工作,准确表情达意。(中国吉林网评)
《咬文嚼字》以专门“咬”文字差错而闻名,有着“语林啄木鸟科”之称,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语文生活。(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日报评)
办一个刊物,专门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毛病,这是我多年的希望。《咬文嚼字》就正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一本刊物。(吕叔湘评)
《咬文嚼字》生逢其时,又有着鲜明的特色:它切中语文生活的时弊,弹不虚发;它不说空话和一般性的大道理,每文必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它铁面无私,直言谈相,包括欢迎“向我开炮”。它受到读者欢迎不是偶然的,是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的必然结果。(许嘉璐评)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咬文嚼字》就是认这个“真”。(叶兆言评)
《咬文嚼字》的作者和编辑,每次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出处依据都讲清楚了。事实上,能够认真负责,很严谨、很学术地挑错,并不容易。那是要有功底的,正所谓“一字十年功”。(易中天评)
相关争议
2013年10月18日,听写大会进行年度总决赛,主考官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李梓萌。15名选手经过几轮淘汰,最后由两位浙江省选手陆佳蕾和于加敏上演冠军争夺战。二人通过五个回合的较量,最终决出了胜负。第一回合两人都过关。第二回合,李梓萌念jīcōngjūn,陆佳蕾写“鸡枞菌”,判过关;于加敏听写“伊犁河”,也过关。第三、第四回合两人也都过关。第五回合,陆佳蕾听写“婉娈”,过关;于加敏听写“佯嗔”,但写成了“佯瞋”,判错。陆佳蕾获得总冠军,于加敏屈居亚军。
《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第二回合的裁判有误。首先,荧屏上出现的答案“鸡枞菌”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鸡(土从)菌”,小选手写的“鸡枞菌”应该判错。其次,李梓萌读的也是错的, “(土从)”应读zōng,而不是cōng。《咬文嚼字》编辑部解释说,鸡 菌是菌的一种,菌盖圆锥形,中央凸起,老熟时微黄,味道鲜美,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鸡 是俗称,古代典籍中一般就写作 。这种菌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古时也称“土菌”。《玉篇·土部》:“(土从) ,土菌也。”由于味美如鸡,所以俗称“鸡(土从)”。《本草纲目》 :“谓鸡(土从),皆言其味似之也。” 后来为表示植物类别加 “菌”写成了“鸡 菌”。而 “枞”有两个读音。一读“cōng”,木名,即冷杉属。二读“zōng”,是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都与食用菌无关。
《咬文嚼字》编辑部副主编黄安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把这个差错告知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认可了《咬文嚼字》的意见,承认发生了误判。2013年11月7日,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表示,节目组接到《咬文嚼字》通知时,确实非常重视并向编辑部电话致谢,但咨询了大会的裁判组,他们给出了相反的解释,具体的说法他们将通过邮件发给媒体。
参考资料
咬文嚼字.中国知网.2024-12-18
守护语文规范,传承中华文化.中国期刊协会.2024-12-18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中国新闻网.2024-12-18
行政审批许可结果.国家新闻出版署.2024-12-18
2024年十大流行语公布!.中国新闻网.2024-12-18
2023年十大流行语发布.中国新闻网.2024-12-18
2013年十大流行语出炉.网易新闻.2024-12-18
2008年十大流行语:"山寨"火爆.中国新闻网.2024-12-18
咬文嚼字精神值得学习发扬.中国吉林网.2024-12-18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创刊背景
创办初期
发展阶段
茁壮成长
现状
主要内容
期刊栏目
刊物质量
编辑队伍
审读人员
办刊成果
数据统计
知名领导
获得荣誉
其他媒体形式
年度评选
评选步骤
素材来源
历年语文差错
历年流行语
办刊宗旨
投稿须知
相关评价
相关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