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
中国生产总值
中国GDP是指中国的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952年至1985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1984年,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领导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设计工作,逐步引进SNA体系内容。1985年开始中国生产总值核算。199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在中国实施SNA体系,GDP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1993年起,国家统计局完全弃MPS核算体系,彻底转向SNA,增强了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200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中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明确规定中国生产总值的核算要经过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国家统计局从2015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采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数据,并公布相关核算结果。
中国GDP反映了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2022年,中国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均生产总值为85698元,折合12741美元。
计算方式
GDP总量
按本币计算
1956年突破1千亿元,达到1031亿人民币;
1982年突破5千亿元,达到5373亿人民币;
1986年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76亿人民币;
2001年突破10万亿元,达到110863亿人民币;
2012年突破50万亿元,达到538580亿人民币;
201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92963亿人民币;
2014年,总量达到641281亿人民币;
2015年,总量达到685993亿人民币;
2016年,总量达到740061亿人民币;
2017年,总量达到820754亿人民币;
2018年,总量达到900309亿人民币;
2019年,总量达到990865亿元人民币;
2020年,总量达到1013567亿元人民币;
2021年,总量达到1149237亿元人民币;
2022年,总量达到1210207亿元人民币;
2023年上半年,总量达到593034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折算
1972年中国GDP总量突破1千亿美元,达到1137亿美元;
1994年突破5千亿美元,达到5643亿美元;
1998年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253亿美元;
2009年突破5万亿美元,达到50597亿美元;
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达到103588亿美元;
2022年达到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人均GDP
按本币计算
1982年中国人均GDP突破500元,达到529人民币;(从1952年人均119元到1982年人均突破500元总共花了30年时间。)
1987年突破1千元,达到1116人民币;
1995年突破5千元,达到5074人民币;(从1987到1995年的8年时间年均实际增长为8.6%。)
2003年突破1万元,达到10600人民币;(从1995年到2003年8年,年均实际增长7.9%。)
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3684人民币;
2014年,人均达到47005人民币;
2015年,人均达到50028人民币;
2016年,人均达到53600人民币;
2017年,人均达到59201人民币;
2018年,人均达到64644元人民币;
2019年,人均达到70892元人民币;
2020年,人均达到72447元人民币;
2021年,人均达到80976人民币;
2022年,人均GDP为85698元,同比增长3%。
按美元计算
1993年突破500美元,达到523美元;
2001年突破1千美元,达到1047美元;
2011年突破5千美元,达到5577美元;
2014年,达到7591美元;
人均GDP国际比较:根据IMF-2015年4月上传的WEO数据分析:
1990年以前,在IMF成员经济体中,中国人均GDP位居120位之后,低于非洲的莱索托,和老挝尼日利亚乍得差不多。
1991年东欧集团解体后,尽管IMF成员大量增加,中国人均GDP位次开始前移,逼近中等收入水平的玻利维亚尼加拉瓜
2005年,中国人均GDP逼近主要经济体乌克兰伊拉克,前移至115位之前。
2010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的位次前移至第95位,超过了伊拉克、安哥拉约旦
2013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83位,超过了南非马尔代夫
2014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77位,超过黑山多米尼加共和国,与保加利亚的差距缩小到了200美元之内;
2017年,中国人均GDP升至第71位;
2018年,中国人均GDP9780美元;
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10276美元,跨上1万美元台阶;
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2022年,中国人均GDP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世界排名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 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27689亿美元
2)日本:10870亿美元
3)苏联:9400亿美元
(4~6名数据省略)
7)意大利:4598亿美元
8)中国内地:3015亿美元
9)加拿大:2689亿美元
10)墨西哥:2277亿美元
1988年末,为了应对价格机制的改革导致的通货膨胀的高涨,领导层采用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中国经济在九十年代末期活力重现。邓小平在1992年新春南方谈话时给予改革以新的动力。之后同年的中共十四大支持邓小平重新推动市场改革,同时声明中国在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的连续性,但更大胆的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九十年代十年发展规划的特点。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57548亿美元
2)日本:31037亿美元
(3~8名数据省略)
9)西班牙:5209亿美元
10)中国内地:3878亿美元
8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很快的,但是与80年代的10年前相比,中国的排名反而退了2个名次,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因素。
在1993年,产值与物价都加速上涨,境外的投资预算也高涨。由于设立了2000多个特别经济区并随其带来了境外资金的流入,促进了经济的扩展。北京确立了更多长期的改革以给市场导向的体制更多发挥空间同时增强中央对金融体系的管理;国有企业将继续主导许多在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党和政府召回了投机信贷,提高了利率并重新评估了投资项目。增长率因此得到了缓和,通货膨胀率也从1995年的超过17%跌至1996年初的8%。经济在九十年代末,部分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放缓,官方的增长率1998年是7.8%,1999年是7.1%。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98988亿美元
2)日本:47312亿美元
3)德国:18864亿美元
4)英国:14771亿美元
5)法国:13263亿美元
6)中国内地:11928亿美元
2005年1月,中国常务副总理黄菊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中国经济(指GDP)计划从2005年的2.2万亿美元在2020年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三倍,即每人3000美元。
200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125643亿美元
2)日本:45719亿美元
3)德国:2,7663亿美元
4)英国:22958亿美元
5)中国内地:22837亿美元
继超过意大利之后,中国GDP又一次超越“西方七强”中的法国,位列全球第五。同时,又有两个国家(加拿大西班牙)进入了“万亿俱乐部”。
2006年,中国官方宣布其已成为第四大经济体,按照美元汇率计算超过了英国。
2006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133145亿美元
2)日本:43567亿美元
3)德国:29027亿美元
4)中国内地:27873亿美元
中国经济总量陆续超过“西方七强”中的意大利、法国、英国,位列全球第四。此时中国的GDP仅仅是日本的一半多,谁又曾想两年后的一场经济危机,4年后中国经济总量竟然超过了日本!
2008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按当时汇率)
1)美国:142193亿美元
2)日本:48490亿美元
3)中国内地:45320亿美元
2007年中国经济超越德国,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2011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经初步核实,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其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拱手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交椅。
万亿俱乐部(2014年12月公布数据)GDP
从IMF 2010-2017各国GDP数据(下图) ,看过去8年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变化趋势。
这八年间,能够进入世界TOP12大经济体,GDP增速进入高增长国家行列且超过美国(+29.39%)的国家,只有中国(+96.78%)、印度(+42.76%)和韩国(+39.77%)了。
中国GDP总量占比美国,也从2010年的40.54%升至2017年的61.65% —— 苏联GDP总量占比美国的峰值是66.7%左右,日本更是达到过70%。
首先看存量排名,2017年世界前12大经济体排名及其GDP总量分别为(万亿美元,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美国:19.36万亿美元;
2、中国:11.94万亿美元;
3、日本:4.88万亿美元;
4、德国:3.65万亿美元;
5、法国:2.57万亿美元;
6、英国:2.57万亿美元;
7、印度:2.44万亿美元;
8、巴西:2.08万亿美元;
9、意大利:1.92万亿美元;
10、加拿大:1.64万亿美元;
11、韩国:1.53万亿美元;
12、俄罗斯:1.47万亿美元;
然后看增量排名,如果以2010年GDP值为基准,则2017年GDP相对于2010年的经济增速和增量(亿美元)分别为:
A类:高增长国家:
1、中国:+96.78%,+58712亿美元;
2、印度:+42.76%,+7305亿美元;
3、韩国:+39.77%,+4352亿美元;
4、美国:+29.39%,+43977亿美元;
B类:低增长国家:
5、德国:+6.67%,+2284亿美元;
6、英国:+5.51%,+1339亿美元;
7、加拿大:+1.67%,+269亿美元;
C类:负增长国家:
8、法国:-2.90%,-770亿美元;
9、巴西:-5.79%,-1278亿美元;
10、意大利:-9.76%,-2079亿美元;
11、俄罗斯:-10.32%,-1691亿美元;
12、日本:-14.31%,-8156亿美元。
统计类型
根据《关于中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的改革》(2003)的规定,自2004年1月1日开始,不再发布“月度GDP数据”,发布“季度GDP数据”与“年度GDP数据”,发布的“GDP数据”分为初步核算数、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三类。另外建立了“年度GDP”定期修正和调整机制,每隔数年对之前各年度GDP数据及其增长率进行修正,全国性经济普查之后,对其调整的数据其后不再调整。
年度数据
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在94个行业中,对基础资料较充分的行业直接计算增加值,对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年度GDP生产核算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根据各种类型的资料加工计算得出。主要资料来源有: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所获得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统计调查资料、服务业抽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住户调查资料、价格统计资料等;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统计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三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如财政部全国预算收入执行资料、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资料等。
·预计数:根据1至11月进度统计资料计算,于当年12月30日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预计数”不作为数据采用,只是对当年GDP总量进行预测。通常正常情况下,预计数比实际结果小。如果当年有经济领域的普查,则取消当年GDP预计数的发布。
·初步核算数:数据源自1至12月统计资料计算;次年1月20日前后发布,并在2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公报)、5月的《中国统计摘要》中发布。如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及其产业分布数据属于2006初步核算数。
·初步核实数:数据源自已有的统计年报资料计算;次年9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如2007年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载明的2006属于2006年GDP初步核实数。
·最终核实数:数据源自专业统计年报和部门会计、财政决算等资料计算;隔年5月和9月在《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如2007年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载明的2005属于“2005年GDP最终核实数”,除非对及其增长速度进行了修正,这个数据不会在各年度统计年鉴中数据变化。
·修正数:在开展经济领域的普查,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也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和发布。在作调整时,既修订GDP总量,也相应修订增长速度。如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对1993年-2003年及其增长率进行了修正,同时修正了1978年至1992年各个年份的GDP增长率。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季度数据
季度GDP核算按照17个行业分别核算。由于季度GDP核算对时间要求较严格,所获得的基础资料也比年度核算少,各个行业都是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农业、工业和建筑业3个行业采取增加值率法,交通运输、金融业等14个行业采取相关指标推算法。
·初步核算数:根据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季后15日公布计算结果。
·初步核实数:根据所获取的更加全面的资料基础上计算,于季后45日公布调整结果。
·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形成各最终核实数,并对外公布。
详细数据
季度数据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与国际接轨,为适应分季GDP核算改革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对1992年以来的季度GDP数据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修订结果如下
1992年以来中国季度GDP核算主要数据
历年数据
2016年,国家统计局经最终核实,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核实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不变价增速分别为3.3%、6.3%和7.7%,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8.6%、39.9%和51.6%。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据2022年1月17日报道,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大关。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2005年-2014年历年主要GDP指标
1952年~1978年历年主要GDP指标
产业比重
年份增长率
2013年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比上年增加近5万亿元,这一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
国家统计局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如下:
将中国各省份2013的GDP总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为第16位、17位、19位、24位和28位。
中国GDP总量已达日本的两倍。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仅仅过去了三年,中国的GDP总量又达到了日本的两倍。
1952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按现价估计为2390亿元。在总量上这个数字占有世界几乎3%的份额,同时也是日本或者印度的1.5倍(非人均)。
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增速仅仅为17%,到七十年代增至70%,到了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以63%的速度一举超过印度,最后在九十年代更是达到了175%的高峰。然而中国的繁荣仍然集中在沿海和南方省份,同时近几年中国已经努力将其繁荣扩展至内陆省份和东北传统工业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试图将中央计划与市场主导化改革相结合,提高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质量同时不加剧通货膨胀、失业和财政赤字;谋求农业改革,破除公社体系和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让农民在农业活动中有更大的自主决定权;政府还鼓励非农业活动,比如乡村地区的农村企业;促使国有企业更加自主的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且促进大陆与境外贸易企业的直接接触;同时也更加地依赖境外的资金与进口。
2014年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核实,2014年GDP现价总量为6361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3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7.3%,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336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4亿元,增长速度为4.1%,与初步核算数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176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72亿元,增长速度为7.3%,与初步核算数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6038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701亿元,增长速度为7.8%,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3个百分点。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9.2%,第二产业占42.7%,第三产业占48.1%(详见下表)。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2017年数据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8207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增长原因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5%,集体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2017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连续7个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19093亿元,增长6.2%。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与1-11月同比持平,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环比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644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六、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2017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由降转升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八、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其中,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485元,比上年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家统计局.2023-12-22
年度GDP.新浪财经.2023-12-22
GDP的前世今生.科普时报.2023-12-22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2023-12-22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21万亿元.今日头条-海外网.2023-07-17
增长5.5%.新华社.2023-07-17
数据概览:2019年1—12月份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7-17
国家统计局:2022年人均GDP为85698元 同比增长3%.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3-07-17
2016年GDP最终核实为743585亿元.中国政府网.2018-12-19
2022年GDP增长3%.国家统计局-今日头条.2023-01-17
目录
概述
计算方式
GDP总量
人均GDP
世界排名
统计类型
年度数据
季度数据
详细数据
季度数据
历年数据
产业比重
年份增长率
增长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