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矿中始建于1960年,1998年改制为肥城矿业集团公司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329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在校学生1800余人。有30个教学班,是一所集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山东省煤炭系统规范化学校。
学校信息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大面积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改制为契机,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自1997年以来,学校高考成绩年年都有新突破,连续五年超额完成集团公司考核目标,高考升学率连创新高。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走进清华、北大、浙大、北广、同济大学、南开等高等学府。晨同学更以869分的优异成绩,荣2000年山东省煤炭系统理科状元。仅2001年,就有17名学生升入重点大学。良好的信誉,严帮的管理,优异的成绩,为矿中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也树立了矿中良好的社会形象。学校还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两届被泰安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山东煤炭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教师队伍
业务过硬、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共有高级教师69名,中级教师35名。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也是矿中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开展的以“倾园丁情、铸师德魂、创千秋业、塑未来人”为内容的教师树形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建设;以“名师带动工程”和“育青工程”为突破口,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学校教学骨干,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强学科,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在教师中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杜凡胜,省级优秀教师、煤炭系统劳动模范王庆海,省煤炭系统优秀教师唐冠峰、省煤炭系统十佳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詹爱东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
教育理念
瞄准教改前沿,树立崭新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从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重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加大对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大面积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今年学校又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建成了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充分利用名校的资源优势,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几年来,一大批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创出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在全国及省、地市各级学术刊物和教学评比中,获得了大量荣誉。
中学课程
初级中学
初一/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初二/八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物理、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生物、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初三/九年级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历史(历史与社会)、体育、音乐、美术。
初中课程学业说明 1、一般初中毕业后要参加中考(高等中学招生考试),中考内容大致包含初中9科基础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思想品德)、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和体育考核。而少数地区会在初二下学期举行生物、地理考试,初三不再复习。 2、进入初中后,英语,物理科目将会被视为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大主科。政治(思想品德),化学的主科地位在目前有一定程度的弱化。
高级中学
总体安排 高中课程基本包含: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高中课程区别不按年级划分,分为必修,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 一般高一年级全部统一学习必修课程,每科都有必修课程,大致需要一学年加半个学期(高一至高二上学期期中)。选修课程 高二文理分科后,继续学完剩下的必修课程,学完必修课程后即进入选修课程的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选修课程为限选,基本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各科选修2~6册教材。其余科目的选修课程为任选,根据自己的文理科别或选修科目,一般文科选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基本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各科选修2~4册教材;理科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基本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各科选修2~4册教材。
学校趣闻
中国一批高等学府迎来了他们建校百年华诞,北京和平门附近一所古朴幽静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也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这是一所中学的生日,就像以往,它庆祝生日不过是请校友返校走一走,聊一聊,庆祝方式低调安静。但是,当你打开该校郑洁老师那本厚厚的校友录,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钱学森、赵世炎姜泗长马大猷张岱年于光远李德伦于是之李健吾林纾钱玄同石评梅黄庐隐……这些在中国的近百年历史上留下过声音和烙印的名字。在北师大附中的校友中,有两个现象很特别,一是成名成家的多且杂,二是他们对母校都有很高的评价,据介绍,钱学森每到校庆都会追忆起当年在北师大附中的校园生活。他曾经说:“附中6年,对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的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了2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6位共和国的正副教育部长、30多位院士,知名人士更是数不胜数,那也许就没有什么庆典比让昔日的学生、今日的英才回来看看更隆重的庆典了。
1901年,满目疮的清朝拖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着走进了新的世纪,就在这一年的11月2日,五城学堂奉旨成立。这就是今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前身。小学大学都是我国固有的名字,那时候还没有“中学”这个词,故称学堂。在此之前,中国也曾模仿西方办学,设立了一些洋学堂,这些学堂都是培养洋务人才———翻译、海军、陆军、工业、交通等服务的专业学校,相当于今天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901年成立的北京五城学堂是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普通知识学堂。但当初学堂的成立也是打算为北京电话局服务的。如果没有后来的壬寅学制,五城学堂很可能就在普通学堂的基础上成立一所电信专业的高等学堂。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公立中学开始力求超越教会学堂,逐步取得了信用,证明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能够胜过外国人办的教会学堂。在转移风气方面的工作,附中功不可没,当时的情况是北京市的风气在全国各大都市领先,附中在北京领先。为了端正学校体育风气,革除教会学堂传染的陋习,附中率先展开全校普及的体育运动,并限定从优秀学生中培养体育选手。它开创了课间操制度,成立各种运动队,规定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1921年附中开始招收女生,成为我国最早实行男女同校的中学之一。同时成为各种新教育思想的试验田。在已故指挥家李德伦先生的回忆中,“附中味儿”就是浓厚的学术空气、文化气息、好学精神、文雅富于幽默的谈吐和爱好体育、健康活泼的作风。不死读书,而是生气勃勃,这股风气一直流传至今。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市沦陷以后,师大附中的部分教师和数百名学生背井离乡,辗转迁移,先至西安市,后随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南迁,经过汉中市500里行军,到达城固县,在东关关帝庙安营扎寨,在关帝庙大门上挂出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附属中学”的校牌。当时在这里学习、后来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赵慈庚先生说起过一件小事,1940年2月7日是除夕之夜,夜里12点以后,当他走出屋子,想冷静一下看书发昏的头脑时,一位叫做贾晰光的老师也端着茶杯出来,轻声说:“你看这大年三十儿夜里,城固县的人都睡着了,惟有我们这几间静悄悄的草房,窗明灯亮。”正是在这秋风欲破、没有仪器设备的百间草房中,六七年间,送出了四百多名英俊少年。使得附中的薪火在战火纷飞中也得以辈辈相传。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学校信息
教师队伍
教育理念
中学课程
初级中学
高级中学
学校趣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