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
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李健吾(1906年8月17日-1982年11月24日),笔名刘西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他从小就对戏剧和文学充满兴趣。1930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随后,他于1931年前往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并于1933年回国。他曾担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等职务。他还是中国文艺网第四届委员。李健吾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作品,并翻译了莫里哀列夫·托尔斯泰马克西姆·高尔基伊凡·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和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他还发表了研究专著。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和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发表作品。李健吾与巴金是好友。
人物生平
1921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后,李健吾就开始文学创作,尝试了独幕剧、短篇小说、新诗、散文等体彩,有的刊载在《晨报》的文学副刊上,受到编辑王统照的注意,两人成为忘年交。1925年,李健吾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但任教的朱自清认识李健吾,建议他改读西洋文学系。在清华的几年间,李健吾深受胸膜炎肺结核之苦,只能休养,还曾写过几个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毕业后的李健吾担任系主任王文显的助教。
1930年阎锡山下野,1931年李健吾得以回乡埋葬父母。得到一些资助后,他赴巴黎大学研究居斯塔夫·福楼拜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完成了《福楼拜评传》。受时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郑振铎邀请,李健吾到暨南大学教书,但不久辞职,之后住在真如,结识了周煦良张天翼等先生。
李健吾一面写书评,对叶紫、小军、艾芜等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一面也写戏剧、短篇小说和散文,是当时“孤岛话剧”的一员。在创作的同时,李健吾还一直埋头翻译福楼拜的小说,福楼拜的主要著作中只有《萨朗波》一篇没有译完。他还翻译过莫里哀的喜剧。
戏剧创作
人物概况
李健 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先后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创作经历
20年代有9部剧本问世,多数是独幕剧,反映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主人翁是工人、士兵、仆人。命运的焦点常集中在女性身上。《翠子的将来》(1926)、《母亲的梦》(又名《赌与战争》,1927)是这阶段有代表性的剧作。
30年代是李健吾思想活跃、勤于艺术探索的时期,剧本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有充满对国家命运忧虑,有以沉郁的笔触,通过惊世骇俗的故事,反映农村生活及人性善良与邪恶斗争,带有浪漫主义特征和法国戏剧影响的反映农村生活的《村长之家》(1933),《梁允达》(1934)。在这些作品中,多数是多幕剧。
40年代是李健吾剧作的黄金时期,以改编中外名著为多。这主要由于沦陷后的上海市言路堵塞,创作殊艰,除《黄花》(1941)、《贩马记》(原名《草莽》上部,1942)、《青春》(1944)外,其余10多部都是改编剧本,较著名的有《秋》(1942)、《金小玉》(1944)、《王德明》、《阿史那》(以上1945)等。
1937年后的孤岛文学盛名一时,而其中孤岛文学的戏剧运动也是最为活跃的,其中优秀剧作的代表就有李健吾的《草莽》。
人物评价
李健吾的改编剧本,只取原作基本构思,而将背景、情节、人物加以改造,使之彻底中国化,演出中甚得好评。40年代后期起,李健吾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研究、翻译上,偶有创作。1976年后,有《一九七六年》(1977)、《吕雉》(1979)等剧本问世,宣泄了他对十年动乱的愤懑,对新时期的赞颂。
李健吾的剧本贯穿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爱国、民主思想,著意刻画不同阶级的人性,有布局严谨、情节紧凑、语言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的特色,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家。李健吾的喜剧以刻画生动的喜剧性格见长,格调清新,风趣幽默,尖锐泼辣,而不失真实,舒展自如而不矫揉造作,颇多上乘之作。如《青春》(1944)即以反封建的主旨、生动的性格塑造、强烈的喜剧效果赢得好评。
写作特点
(1)时代性不强,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有自己特殊的风格。
(2)重人性分析,重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揭示,重艺术技巧和形式的探索。
(3)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趣味性较强。
文学创作
小说
李健吾的小说取材于城市劳动者生活,主要作品有中篇《西山之云》(1928)、长篇《心病》(1931)以及结集成《使命》(1938)、《坛子》(1931)的短篇。早期写过的小说,短篇《终条山的传说》曾被鲁迅选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鲁迅评他的短篇《终条山的传说》 "是绚烂了,虽在十年后的今日,还可以看见那藏在用口碑织就的华服裏面的身体和灵魂"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可见李健吾小说特色之一斑。
评论
自30年代中期起,李健吾以刘西渭的笔名发表文学评论和戏剧评论,文学评论有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等;戏剧评论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编出版的有《戏剧新天》《李健吾戏剧评论选》。他的评论不以判断作品优劣为己任,而是铸进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发现,旁徵博引,展开联想,时有独到的见解。
散文
李健 吾还写了不少散文,有散文集《意大利游简》《希伯先生》(1942)、《切梦刀》(1946),散文《雨中登泰山》于1961年发表。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李健吾一生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如《雷雨》《论“上海屋檐下”》《清明前后》《读“茶馆”》等。他对剧作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艺术上常有独到见解。他的评论分别收入《咀华集》和《咀华二集》。
翻译著作
李健 吾是中原地区最早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从1925年就发表译作,以小说、剧本为多,间有理论。小说有《司汤达尔小说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剧本有《爱与死的搏斗》和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的戏剧集及以及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司汤达、阿尔弗雷德·德·缪塞等人的作品和论著。其中莫里哀喜剧27部,是国内最完整的译本及马克西姆·高尔基戏剧集7 册,《契诃夫独幕剧》1册,《托尔斯泰戏剧集》7册,《屠格涅夫戏剧集》 4册。他的译文讲究诚和信,文笔流畅,通晓易懂,雅俗共赏。
作为法国文学研究工作者,他著有《福楼拜评传》(1935)、《司汤达研究》(1950)、《莫里哀的喜剧》(1955)等专著与专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戏剧创作
人物概况
创作经历
人物评价
写作特点
文学创作
小说
评论
散文
翻译著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