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口镇
江西婺源中部的镇
思口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思口村距县城13公里,面积1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674人(2017年)。有思口、前坦、长滩、高、西源、思溪、西冲、河山坦8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
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占全镇土地面积的76.6%,是县内重点林、茶区。林地面积1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年销售商品材5000立方米。有茶园4000亩,主产茗眉、仙芝茶。1.8万耕地主种水稻(水田14509亩)和油菜。集镇沿王赋公路两侧分布,人口1800人。镇内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8所。除镇卫生院外,有村级卫生室16个。
历史沿革
唐初,滕、叶、鲍等姓在此河湾聚居,因名云湾。南唐间,歙县篁墩江姓迁此,子孙繁衍成巨族,故改为今名。建国前夕辖区属江湾、龙川县、荷田、汪口乡。建国初期属江湾区(第二区),分设江湾、荷田、汪口3个乡,1950年增设晓起、坑乡,1952年增设钟吕乡,1956年合并为江湾、汪口2乡。1958年合并成立江湾公社,1961年设汪口公社,1963年重并为江湾公社,1984年改称江湾乡,1993年5月撤乡设镇。1997年,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江湾、中平、占坑、钟吕、汪口、古坑、洪坦、荷田、晓起、胡秀庄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江湾,距县城23千米。2001年晓乡并入;2003年大畈镇并入。
附:晓鳙乡[Xiaoyong]位于婺源县东部、江湾水上游,东、南邻浙江省开化县金马镇。鳙溪流贯乡境,在西北边界汇入江湾水。距县城26千米。 1958年置晓鳙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0.8万,乡政府驻栗木坑,辖栗木坑、晓鳙、前段、篁岭、大潋、东头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3日,撤销晓鳙乡,划归江湾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
附:大镇[Dafan]位于婺源县东部,江湾水上游,东邻浙江省开化县长虹乡,北界安徽省休宁县岭南乡。溪(西)婺(源)公路斜贯中部。 1958年为大畈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1997年,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0.6万,辖大畈、村、济溪、方坑、低源、岭里、古蜀地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畈,距县城29千米乡。2003年10月21日,撤销大畈镇,成建制划归江湾镇管辖(赣民字[2003]273号批复)。
行政区划
思口镇有思口、前坦、长滩、高枧、西源、思溪、西冲、河山坦8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105个村民小组。
江湾镇位于婺源县东部、江湾水中游。面积293k㎡,人口30350人。辖江湾、莲花芯、梨园等3个居委会,江湾、占坑、钟吕、汪口、洪坦、荷田、晓起、栗木坑、晓鳙、前段、大潋、东头、龙潭、浯村、古蜀地、济溪、低源、大畈等18个行政村。汪口俞氏宗祠及曲尺碣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西)婺(源)公路自东而西横贯中部。
[邮编]333213 [代码]361130103:~200江湾村 ~201占坑村 ~202钟吕村 ~203汪口村 ~204洪坦村 ~205荷田村 ~206晓起村 ~207栗木坑村 ~208晓鳙村 ~209前段村 ~210大潋村 ~211东头村 ~212大畈村 ~213浯村村 ~214济溪村 ~215低源村 ~216龙潭村 ~217古蜀地村 ~400晓容林场
自然资源
全镇林、竹资源丰富,有山林14.7万亩,其中阔叶林8.6万亩,孟宗竹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常年保持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耕地1.8万亩,其中水田1.45万亩,茶地4500亩。茶叶精制厂1个,有千头生猪养殖场,百吨蛋鸡,千只肉鸡养殖场,百亩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这里水电资源丰富,有装机容量达1840千瓦的水电站3个,小(二)型水库5座,山塘25座,思口盛产有机大米,是婺源绿茶生产基地,西源泉水塘养的冷水鱼供不应求。
农业发展
思口镇耕地1.8万亩,其中水田14509亩。早稻3125亩,中晚10187亩,二晚2968亩。思口是县内重点茶区之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茶园面积有8000亩,产量达7000担。随着茶叶市场的滑坡,茶园面积约为4000亩左右,年产茶叶25万斤。制茶工艺历史悠久。民国四年(1915年),思口龙腾村俞祥馨办的“协和昌”茶庄产制的珠兰精茶,延村金氏办的“鼎盛隆”茶号精制的绿茶均在巴拿马共和国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一等奖。现主要产茗茶,如茗眉、仙芝等。
林业资源
林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81.5%,林木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林木以杉木(60%)、松属(25%)、孟宗竹和常绿阔叶林(15%)为主。划定国家公益林15061亩(重点型:以天然林为主)划定国家公益林一般型8613亩(以人工林为主),退耕还林4818亩,自然保护小区19个,面积1552亩,每年向国家销售木材5000立方米,其中杉木约占70%,松木30%左右,林业工作站现有在职职工13人,镇林管员1人,下岗退养6人,退休1人。正在改制,县定改制后包括林管员共4人。
公路建设
思口镇辖区内通村公路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路线弯多、坡陡,路基窄、等级低,晴雨通车能力差。群众感叹:“思口离县城很近,去县城很难。”为改善思口交通条件,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思口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顺应民意,抓住农村公路建设这条主线,多方筹资,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建设通村公路热潮,利用三年的时间,改造通村公路路基,硬化通村公路路面。下列思口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化时间表:2003年改造思口至思溪公路路基,2004年硬化路面,路线长3.7公里,实现通思溪村公路路面硬化。2006年,建设前坦口至前坦公路,路线3.0公里,实现通前坦村公路路面硬化;2005年—2006年,改造孟宗竹至西源公路路基,2007年硬化路面,路长7.7公里,实现通高枧、西源二个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2006年改造思溪至西冲(河山坦)公路路基,2007年硬化路面,路线长7.3公里,实现通西冲、河山坦二行政村路面硬化。思口村、长滩村位于王村至赋春公路边,于2003年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思口镇8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化。2008年4月,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授予:思口镇全县率先实现公路硬化村村通乡镇。
社会事业
卫生:思口镇卫生院1个,在职职工9人,临时工(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由思口村并入)7人,退休3人。医院通过人员技术培训和医疗设备更新,服务项目不断扩大,现能开展剖腹产术、胆囊切除术、阑尾炎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输卵管妊娠清除术、肠切除吻合术、疝气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骨科内固定术等外科手术。
教育:思口镇初级中学1所,教师45人,学生828人。2003—2004学年度中考上统招线38人。中心小学1所,村小8所,小学共9所。教师62人(中心小学21人),离退休教师22人。1—6年级学生689人(中心小学271人)。思口镇小学除中心小学及思溪小学新建教学楼外,其他7所村小均为七十年代建的校舍。
著名村庄
思溪村,村落由俞姓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因地处清溪旁,故以鱼(俞)水相依之兆而取名“思溪”。思溪村背山面水,山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子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和“承德堂”等,“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呤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慈禧尝赐予思溪“望重乡闾”匾额。1987年,福建电视台曾选择这里拍摄电视连续剧《聊斋》。2004年7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明星赵雅芝、内地演星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青花》在这里拍摄。
延村,村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因地处登高山西麓溪旁,以期后世子孙延绵百代,故名“延川”,亦称“延村”。明清时期,古徽商队伍中的延村人,外出经营致富后,纷纷携资归里买田造屋,从而形成建筑型制基本统一的村落,被古建研究专家誉为“清代庄园”。延村现存有明代私塾屋和清代“馀庆堂”、“聪听堂”、“笃经堂”等民居56幢,多建于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房屋型式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风火山墙,青瓦坡顶;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门罩翘角飞檐;内分前厅、后堂、厨房等,前后均有浅天井;堂屋内三间两厢,方柱石础,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屋内梁枋、雀替、护净、门窗等处,精心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和辅之线刻的手法,巧琢雕饰龙凤麒麟,松鹤柏鹿,水楼台,人物戏文,飞禽走兽,佩兰花卉等图案,使人感到步入房屋,似乎进入建筑雕刻的画廊。西冲有保存完好的俞氏宗祠一座,古松一棵高50米,直径1.5米,有吴王井、范相公庙、西施晚年归宿等美丽传统。河山坦新岭下村有俞氏宗祠一座,品位较高.
创新工作思路
思口镇,通过搭建“有话跟我说”这一平台,实现了“三个促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思口镇组织机关干部每周一下到各村委会接访群众,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争当党的宣传员,争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不少干部和农民交上了朋友。该镇农技站农技员姚华源还骑车来到思溪村种植大户俞勇华的水稻田,手把手的帮助他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指导他科学种田。思口镇还开展了送医下乡,科技进村,服务到农户等几次专项活动。该镇共接待群众来访500多人次,为民办实事300多件,结案率达95%。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返乡青年俞建红已经在思口办起了一家鞋厂,在前坦村,返乡青年兴办的门窗厂的厂房也在紧锣密鼓的兴建之中。对于下岗职工,思口镇也积极鼓励他们再就业。下岗女工王文丽投资50余万元的赵家绿色蛋鸡养殖场已经建成投产,年产绿色鸡蛋200吨。在县内著名景区思溪延村,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旅游经济。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全民创业,发展了镇域经济。
经济发展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6000万元增长到1.7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5.79万元增长到228.33万元,年均增长60.3%;一般预算收入由42.18万元增长到97.14万元,年均增长46.1%。工商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由85.4%提高到98.6%。农业发展有了新特色。茶叶精制、千头生猪养殖场、千只肉鸡养殖场、百吨蛋鸡、百亩苗木花卉等,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农民增收。旅游业有了新提高。思溪延村建成了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接待中心,五年来,接待游客总人次突破百万大关,游客从2006年的8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1万人次,年均增长15%。项目建设有了新跨越。五年来,招商引资完成2.13亿元,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思口,其中婺源旅游集团的思溪延村旅游开发,中呈光电单多、晶硅制造及电子加工,远泉集团千亩茶园、金竹茶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浙江龙浩制衣,杭州中能房产的御龙府(原水印长滩),平顶山市农家乐示范基地投资都达千万以上,项目的建成可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集镇区域不断扩大,镇区功能不断完善,思漳街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思口的对外窗口、社区的名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镇有25个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村点,投入资金515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46个,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的目标。两年被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投入达150万元的漳村景观村建设点是全县三个重点打造的景观村之一,标准高于、投入多于、效果优于新农村建设点,得到了省、市、县的一致肯定。交通瓶颈实现突破。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基本实现,共计硬化公路72公里,总投资2100万元,到2008年初成为全县率先实现公路硬化村村通乡镇。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冬修除险加固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55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00亩。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在16个自然村开展农村清洁工程试点,重点对河道、街道进行整治,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投资4.6万元在思口漳村建起了全县乡镇第一个标准化焚烧炉,各试点村的垃圾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清洁工程取得较好成效,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该镇农民纯收入从2006年的1850元增至2010年的4800元,年均增长737.5元。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定额补贴等各项专项财政补贴1687.3万元,“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政策,有力地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1681人,参合率达98.5 %。从2009年起,全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镇参保农民7722人,参保率达102%,1768人已开始享受新农保的政策成果。中小学校基础条件有了新改善,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跨入全县前列。落实扶贫助学各项措施,继续在中小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农村二女户中考加分政策。卫生院设施得到改善,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强了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帮扶。
旅游资源
境内移步是景,处处是园林、古树、古石桥、古建筑,古文化与古雕资源与天然生态融为一体,成为婺源县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品牌镇,是写生、摄影的重要基地。明清古庄园延村、徽州第一商思溪享誉海内外。木雕、石雕、砖雕栩栩如生,西冲、河山坦两座千年俞氏宗祠堪称“古雕绝品”,已列入国宝。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大大小小宾馆、农家乐有130余个。
参考资料
思口镇.行政区划网.2016-03-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农业发展
林业资源
公路建设
社会事业
著名村庄
创新工作思路
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