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美食
广东大埔县的美食街
大埔美食街,位于大埔县城同仁路,原为始建于清代的老街。有鸭松羹、薄饼、珍珠、算盘子笋粄等传统小吃,有酿豆腐苦笋煲、白切鸡、姜酒鸡、药根鸡煲梅菜扣肉炒猪肠、全猪煲等客家传统名菜。
简介
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是大埔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埔小吃有约200种,这些底蕴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美味,都会让你感到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体会到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更为可喜的是,薄饼、笋粄、鸭松羹、珍珠粄等几十项风味小吃被评为“广东客家十大名菜”。大埔经广东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正式被冠名“广东客家美食名县”。
大埔美食街
这是一道客家传统小吃,既能做菜,又能当主食。别小看这道菜,要做到既弹又爽滑,热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并非易事。算盘子是以木薯与芋头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搅拌材料时温度的把握。在烹制时以香油、葱、蒜蓉炒香,注意在起锅时调味。
笋粄是客家小吃中最典型带有浓厚的中原饮食文化烙印的风味小吃。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虽不十分讲究,但他们根深蒂固、始终如一地延续中原饮食习惯,大埔笋粄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穷困艰辛的环境中创造出的在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北方“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即现在的“包饺子”。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到南方定居,他们也带来中原的饮食习惯,逢年过节都要包“饺子”。但定居到南方,当地不产小麦,因而弄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聪明的客家人把当地种植的番薯、薯根制成淀粉作面皮,用当地盛产的竹笋、香菇以及肉料变通制成形似“饺子”的笋粄,而作为节日贺岁食品,这样,笋粄就形成久负盛名的客家小吃。
珍珠粄
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目录
概述
简介
大埔美食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