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青春》是一部由
王野执导,
陈成东和孙竹林编剧,
林永健、
代超、
罗辑 、
巩汉林 、
徐永革、
赵柯、
闵星翰主演的电影,该片于2021年9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通过一位老辅导员和年轻辅导员及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一次旅行,用回访毕业生的方式,以老辅导员的视角,带出了三十年来发生在他和他学生身上一幕幕故事。通过立足于大学里的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宣传思政老师在高校教育当中的作用,以正向能量温暖感染鼓舞辅导员从业教师,并引发全社会对青年“成长关口”“青春价值”的讨论与思索,正向推动思政教育在中国新历史时期的使命,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做出有益探索与示范。
《守望青春》于2021年上映后的10月12日,单日票房80万,位列票房日榜第四位;10月于2022年在第十八届
中美电影节中获得年度十大
金天使奖电影;同年12月获得
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2023年4月1日获得“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编剧”奖。
剧情简介
海大“思政”教研室主任
刘威(
林永健饰)在新学期开学前被告知患上
恶性脑膜瘤,而手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生死未知。术前他决定让学生,辅导员
王一凡(
代超饰)陪自己去看望几位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加上不肯离校的“问题毕业生”的
丢丢(
罗辑饰),三人一同踏上“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师生重逢之旅。一路上,刘威见到了当年那个因贫困而自卑的穷学生张生,见到了大学时沉迷于打架斗殴的“废柴”许冠,见到了迷失在金钱和权力欲望下的学生徐平,也见到了当初被社会大哥纠缠勒索几欲自尽的“校花”张倩。在那段三人的代际传承之旅中,刘威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教育观念,为青年学生打开了成长关口。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幕后故事
该影片是以“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
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的。影片呈现了40年来发生在他和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折射出时代变迁之下,高校辅导员为学生成长成才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反映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可倡导身体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选角与表演
林永健在影片中能扮演主角
刘威,是因为他带着对老师的敬佩表演,他会循序渐进去琢磨、研究学生出现的问题,真正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帮助他们,因此能自然流露出师生之间的默契。林永健几乎是零片酬参演本片,甚至还“带资进组”,将他的一些创作基金投入电影。
选景
影片在
大连市取景拍摄,大连人熟悉的
滨海路、
星海湾大桥、
东港市航标灯等地标,
大连海事大学教学楼、操场、育鹏轮等,反复在电影中出现。
资金扶持
该片获得了中宣部、财政部专项资金扶持,为
辽宁省文艺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也是大连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的重点项目。
拍摄花絮
饰演
刘威老师的演员
林永健被主角的故事情节深深感动了,他以向
曲建武教授学习的精神融入到电影表演之中,使电影真切感人。青年演员、学生“
张倩”扮演者
黄云云分享了自己拍摄前后对辅导员工作认识的转变,深刻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该片主创团队赶赴
上海市、
南京市、
成都市等地高校与广大高校师生现场交流。电影导演
王野分享
电影制作感受说,该片虽然在商业市场上不占优势,但在社会影响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起到引领和教育青年人的作用,对创作团队来说是个巨大鼓舞。
影片配乐
影片发行
2021年9月9日,该片在
大连海事大学举行了首映活动;9月15日,该片宣布于9月17日全国上映,并发布定档海报和定档预告;9月16日,该片发布终极海报和“可造之才”版预告;9月17日,该片发布终极预告;9月18日,该片发布主题曲《桃李不言》MV;10月,该片走进京津高校,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等陆续举行了观影交流活动。
影片特色
主题表达
该片把大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设定为故事内核和推进情节发展的动力,通过讲述
刘威老师回访学生的故事,并选取了大学生心理自卑、方向迷失,恋爱受挫等典型的青春成长问题,反映了教育者在学生成长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辅导员闪光点。
人物视觉
该影片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与加工,以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曲建武为原型,既深度采访尊重事实及原型人物,同时又博采众长,拓展了整个英模行业群像典型案例,开拓了主旋律英模电影的新模式。影片通过四个不同主题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既坚守国家民族大义,又洞悉学生心理,甘愿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呕心沥血的智者、仁者、勇者的当代优秀老师的形象,对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电影同时设置了多重的人物视角,站在
刘威的角度,这是一部半自传型回溯的故事,主要目标是反思和沉淀,站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角度,这就是一个追寻之旅,大大的问号始终悬置于头顶。
另外影片从高校辅导员群体角度,宣传了思政老师在高校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青年教师角度中,通过老师的回访,记录了他们从自卑到自强,从懵懂到担当,从虚度到奋起的改变与成长的故事,塑造了智慧和勇气的师者形象;在大学生的角度,面对青春的成长问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反转设计
该影片立足意识思维,题材新颖,深入探索了思政教育新模式,以艺术思维代替宣教思维,弘扬了健康美好的师生文化。影片创作直面大学生成长问题的背景,力求倡导身体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加深人们对青春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身上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形式的认识和反思,寄望令更多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增强了跨越成长“关口”的信心。
视听语言
该影片借鉴了当前最前沿的电影艺术语言成果和创作手法,电影语言结构进行了突破和丰富。第一个段落开篇场景,配画的语言是概化性语言,属标准的语言,但他在转接呈现过程中运用了对切语言,电影的结构、构建关系比较成熟。在情绪语言关系和景别语言叙事关系中运用和谐,保证了段落衔接柔润无痕。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影响
电影《守望青春》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抒发了师生的心声、抒写了思政战线上的“
最美奋斗者”,给人以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散发出鲜活的文艺生命力。体现 了教育者“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的坚定信念与智慧勇气。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让人们看到了肩负大学生日常思政和管理一线工作的辅导员群体,堪称一支忠诚担当、充满智慧、不可替代的队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评价
作为中国首部聚焦高校辅导员题材的电影,影片首度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曲建武的光辉事迹搬上银幕,既深度采访尊重事实及原型人物,同时又博采众长,拓展了整个英模行业群像典型案例。影片在此基础上做艺术创作与加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开拓了主旋律英模电影的新模式。
电影《守望青春》终极海报以“春风化雨,温暖我心”作为宣传语,也是对辅导员这一群体的赞歌。它不仅是辅导员精神的一次传承、弘扬,更是全国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鲜明时代印记。对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展示高校辅导员群体,深化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浪网评)
该片的推出“恰逢其时”,对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影响力以及帮助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片把有意义的事情表达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方面表达得有温度,与年轻观众实现了
同理心、共鸣。(教育部思政司宣教处处长陈郭华评)
该片让人感到清新、淡雅,有诗情。它唱响的是一种绿洲之争,一种久违的感觉。电影里蕴含的正能量、文化担当、文化自信都是满满的,也都是相当到位的,很让人感动。(影视剧审读专家杨正才评)
该电影是一部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比较优秀的影片,观念创新,题材接地气,具有真情实感。(
辽宁省电影家协会负责人田晓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