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庞贝指得是位于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泗州城遗址,该遗址占地面积约2.46平方公里,泗州城始建于
北周,
隋朝时毁于战乱,
唐朝重建兴起,直到明代一直处于
黄河与
长江的漕运中心,
商船货船往来不断,曾繁荣一时,有“水陆都会”之称。
清
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汴入淮使泗州城遭没顶之灾,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彻底被泥沙埋没,成为全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1986年,盱眙县提出古泗州城遗址考古课题。1999年对泗州城实施了第一次勘探,至2005年底共发掘2000多平方米。2010年,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二期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
泗州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2012年,由南京、
徐州市、
镇江市、
淮安市等地博物馆(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泗州城遗址先后发掘2.5万余平方米。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推进,2012年后,泗州城遗址成为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22个核心展示园之一。2017年7月,泗州城遗址入选第三批江苏
大遗址预备名单。
泗州城遗址始设于
南北朝时期的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清
康熙十九年(1680年),
黄河夺汴入淮使泗州城遭没顶之灾,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彻底被泥沙埋没,之后这座古城一直沉睡了300多年。
1963年大旱期间,
明祖陵的石人石马出现在河滩上;1976年建设盱眙淮河大桥时,钻探中又发现一些碎砖片瓦,还有木料、碎骨、烂木。1986年,
盱眙县提出古泗州城遗址考古课题。1993年,
江苏省省内外专家、学者利用高精度磁测法、探地雷达法、电法以及人工钻探法等科学方法,对水下泗州城进行过勘测。1999年,泗州城实施了第一次勘探,结合调查,考古人员确定古泗州城遗址就在盱眙县淮河乡沿河村、城根村一带。至2005年底,历时7年、分七次考古发掘,共发掘了2000多平方米。
2010年11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二期文物保护控制性项目——
泗州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工作。勘探从香华门遗址的大致位置入手,逐步进行钻探。2011年,考古队勘探出了泗州城的完整城址和布局。2011年4月,
南京博物院在遗址西部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2012年,由南京博物院、
徐州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淮安博物馆、
盱眙县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泗州城遗址先后发掘2.5万余平方米,发现了5处建筑基址及城内1条东西向的主街道,发掘出南城墙一段、城门一处、月城一处,并对城墙局部和城门进行解剖。2014年12月,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学者汇聚江苏省
淮安市盱眙县,对盱眙境内的
泗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研讨。
泗州城遗址由于沉睡在泥沙和水的封闭状态中,保存较为完好,内外城墙、五座城门、四条街道、马面建筑、月城建筑等基本完备。并揭示出了香华门、
古汴河、灵瑞塔、观音寺、大圣寺等5个遗址,以此泗州城遗址的结构和布局初步确定,总体轮廓呈椭圆形、像只乌龟,内城墙、外城墙及城门已经现出。其中,已探明内城墙墙体长度约338米,外城墙长度约132米,城门采取的是在城墙外修筑月城的方法,月城东西最大径118米,南北进深56.6米,从规模上已能够初窥这座古城当年的繁华景象。
经考古发现,泗州城遗址位于
盱眙县西北部
淮河北岸的狭长滩地上,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中约有六分之一面积在淮河二河河道里,其余在陆地下,最高处距地标1米多,最低处有6米多,被层层泥沙盖住。
泗州城遗址位于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淮河镇境西淮河对岸一公里处,泗州城遗址所处的位置虽然常有水患,却是四方经济往来的交汇地,处于南北大运河和淮河的交叉口。
2011—2014 年间,南京博物院考古部(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对
泗州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钻探和发掘工作,遗址中出土遗物极为丰富,有瓷器、陶器、石器、铁器、铜器等约3000余件(组)。其中,
新汴河河道内明清淤
土层的2号基址、4号基址等遗迹单位的晚期淤埋堆积中,出土了一批紫砂器,虽然总量不多,但包含种 类丰富。其中包括:紫砂
茶器、紫砂花盆、施釉紫砂器等。
2012年7月初,经考古发掘,泗州城遗址出土文物有青花瓷、大铁锅、石雷、
铁蒺藜、龙纹瓦当、大量刻有铭文的石香炉、灵瑞塔(
僧伽塔)等。
对于下一步的开发再利用,考古所所长林留根认为,以今天的专业技术,“只能挖掘到这里,那就挖掘到这里。如果再深入下去,就是对古代遗址的破坏。”
泗州城遗址建成
大遗址公园后,发掘出的遗存点,一部分保留在水下,做水下景观。保护开发好泗州城遗址,对推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将有巨大作用。
2023年10月23日,盱眙县委书记
孙志标表示,泗州城是隋唐运河最重要的漕运枢纽城市,未来规划重点打造国家
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文旅体验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泗州城遗址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古城中“闾整饰、栋宇毗连”,每座城门外均筑有防洪用的月城和月门,且在外围有一周防洪用的外廓城,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古代建筑以及古代城市的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