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刚(1907年-1931年)是一位
江苏省革命烈士,出生于浙江
绍兴市陶堰街道邵家溇人,童年时期居住在江苏吴江
盛泽镇。1931年12月19日,邵志刚在前往
意大利途中,在旅馆遭到
白俄罗斯歹徒枪杀,年仅24岁。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邵志刚烈士“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次子,生母屠玉瑛为绍兴县
平水镇上灶人。
9读
蒋经国先生的传记,发现年轻时的蒋先生曾经倾向国民革命,加入过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很少有人知道介绍蒋经国入团的共产党员邵志刚。)邵志刚(1907-1931),浙江
绍兴市陶堰街道邵家溇人,出生于江苏吴江
盛泽镇。“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次子,生母屠玉瑛为绍兴县平水镇上灶人。
1920春,邵力子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了上海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研究会九名成员经常到
打浦桥街道三益里5号邵力子家活动。时年13岁的
复旦大学附中学生邵志刚常为研究会传递资料,送发通知,成为研究会的“地下交通员”;同时,他也开始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和由他父亲主编的
上海市《
民国日报》“
觉悟”副刊上的文章。
1922年10月,已跨
中国国民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邵力子被党中央批准为特殊党员,他与国民党元老
于右任一起,接收上海东南高等师专,创办了上海大学。经李大钊介绍,共产党员
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出任社会系主任。由于父亲与这些人的工作关系,年少的邵志刚得以有机会结识了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受到很大的思想影响。同年,经时任团中央书记的施存统介绍,15岁的邵志刚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5月,
上海市爆发了震惊中外的“
五卅运动”,时在澄衷中学上高中的邵志刚在父亲和邓中夏、瞿秋白等领导人的指示下,积极联合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和澄衷中学的同学,勇敢地组织大家游行,并且走在队伍的前面,带领群众高呼口号,还带队冲进租界,包围了巡捕房。此后一度被巡捕房通缉。
“五运动”后,邵力子接受
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的邀请,到
广州市出任军校秘书长。邵志刚仍留在上海,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参加了我党第一张日报《
热血日报》的创办工作。他白天去工厂、学校采访,晚上回来协助编稿,工作十分称职。他还利用父亲编过《
民国日报》的声望,积极扩大报纸影响。同年6月,18岁的邵志刚经瞿秋白推荐介绍,由共青团员正式转为共产党员。
1925年月10月,苏联共产党决定正式在莫斯科创办中山大学,专收中国学生。国共两党中央决定各选派一批优秀青年前往学习,邵志刚就是其中之一。同行的还有以后回国成为共产党领导骨干的任弼时、邓小平、廖承志、乌兰夫、杨尚昆、
王若飞、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
沈泽民等及国民党中央选派去的
蒋经国、
谷正纲、
傅学文、于芝秀等,共90余人。
当时正国共合作,同学们虽由两党分派,但彼此相处融洽。由于父辈的关系,加上在上海时都参加过“
五卅运动”,邵志刚与蒋经国的关系特别亲密。邵志刚在国内时,
俄语已学得相当好,蒋经国比他小三岁,英语很好,但开始时不会俄语。邵志刚便常常辅导他学习俄语,甚至在假日上大街,蒋经国也喜欢邵志刚陪着他,为他当口头翻译。1925年12月底,经邵志刚介绍,蒋经国被批准加入了共青团。
“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后,中山大学开始遣返中国学生。邵志刚被中山大学校长兼第三国际东方部部长调到第三国际远东局工作,以后还担任了远东局国际部部长,“少共国际”书记等职。
1930年春,邵志刚奉第三国际指派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期间,结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介绍,他结识了杨的胞妹
杨之英,并与之结婚。由于对敌形势的险恶,加上受到极“左”路线的排挤,1930年6月,他不得不离开已怀身孕的妻子,再一次远走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