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美成
原北京大学教授
邵美成(1931年- )上海人。中国近现代物理化学家与化学教育家。长期讲授结构化学、物理化学、X射线晶体学与生命化学等课程。研究工作以X射线单晶衍射法研究过渡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化学为主,成果涉及EDAT合物,钒多核簇,钌、铁等金属有机化合物,磁性多核锰的结构化学与晶体化学键价法,极小函数法的应用等。对若干蛋白物与药物的研究亦有所关注。
个人简历
1931年4月11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1952年 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二年级学习。
1953年-1955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三、四年级学习。
1955年-1959年 北京大学四年制研究生,主攻晶体化学研究。
1959年-1999年 在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10年。
1978年-1994年 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二十、二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司库,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多年。
1986年-1993年 1986年任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分子结构会议组委会副主席。1987年起连任两届IUCr教育委员会委员,1993年任第十六届IUCr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1990年-1995年 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聘为首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994年-1999年 任中国晶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4年-199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生涯
邵美成1931年4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父邵志刚、祖父邵力子,祖籍绍兴市陶堰,母杨之英浙江萧山坎山镇人。他青少年的经历极其坎坷。父是1926年中共派遣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首批成员,曾任少共国际书记,婚后不久流亡欧洲,于1931年冬在罗马遇刺身亡。他幼年随母在沪生活,其间去西安市半年,岁末遇变,成为西安事变小当事人,次年又遇淞沪事件短期返浙避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母子在沪生活困难,绕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海防、昆明市重庆市找祖父,当时邵力子出使苏联在即,他鼓励儿媳改嫁,由于右任证婚与吴元坎结婚。1941年冬他随母及继父去香港,未及一个月,又逢日本攻打香港,香港18天的攻防战中他亲临其境,其后又深夜偷渡水域途经新会区梧州市柳州市桂林市返回重庆,经受了长程逃难的煎熬。1942年邵美成入重庆市广益中学校附小后不久,母与继父去印度德里谋生。这样,从未见过生父而母亲又改嫁远离,实处于半孤儿状态的他从11岁起就在教会学校广益中学开始了连续六年半相当清苦的住校生活。少年即遭遇的种种逆境磨练对他一生影响深远,使他对国情与社会有较深刻的认识,激励了他不畏艰苦奋发自立自强性格的形成,他思想开明,崇尚以诚待人的准则。他在广益中学和1948年转学的南京中大附中和上海中华理科中学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并任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等,他因品学兼优屡获全免或半免学杂费的奖学金奖励。1949年春邵美成在中理中学加入地下进步青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积极参与了上海战役前后进步学生的多项活动。1950年他在统考中以清华大学化学系首名成绩被录取,越二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团委会任秘书长等职。一年后在化学系三、四年级学习至毕业。在大学高年级他酷爱物理化学专业,对晶体化学胶体化学等分支领域兴趣甚浓。1955年起他师从唐有祺教授攻读四年制研究生,进行单质硫、变体、三硫化四磷晶体结构(北京大学学报,1956(2):233)、Sommelet反应中间物等体系的探索,后又主攻EDTA螯合物的结构研究,选题前沿性甚好,但当时条件艰辛亦屡受干扰,他坚毅地将此项研究持续至60年代。
执教生涯
邵美成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执教整40年。1962年、1979年、1985年、1986年起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晶体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命化学、X射线晶体学无机化合物结构化学等课程,编撰《结构化学》等书三部。70年代有过建设江西德安化肥厂和对北京、兰州市几十个化工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教学和参与生产实践的经验。80年代、90年代多次参与或主持教委系统在承德市郑州市、北京等地举办的结构化学学习班、单晶衍射技术培训班及部办暑期化学学校的教学,应深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防化学院、科学院研究所之邀进行结构化学、X射线晶体学课程的讲授。在基础教学中邵强调要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提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其风格在《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74(2):56)等文中有所反映。40年中邵累计参与培养的各类学员张德纯、宋时英等2400余人,指导张永健、来鲁华等硕士12名,黄桂清等博士7名。1992年起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科技成就
早期成果(80年代)  1、系统总结了著名分析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其螯合物的结构化学:提出了配位化合物系经历最强螯合—→次强螯合—→弱螯合—→最弱螯合—→非螯合的构型变异规律:{[V15O36Cl]10-[(Na+)(OH)2(OH-)2]3}·[(Na+)2(H2O)9)]2(NH)3。
2、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在胂、膦叶立德结构对比中阐明了胂叶立德具高活性的结构基础;在多烯烃二基(乙氧基芳基卡宾)铁等晶体结构研究中他首先提出了“卡宾异构化”的概念并作出了合理的键型分析,此中涉及过滤金属促使多烯与碳烯双键间发生协同变迁的作用)。另亦进行了有机及茂基钌化合物系列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3、开展了六亚甲基四胺、聚钒酸根、尿素等派生的质子化物种的系列研究:在十钒酸四氢钠与六亚甲基四胺加合物的晶体结构中确认双氢十钒酸根[H2V10O28]4-和单质子化六亚甲基四胺在晶体中共存,而氟硅酸中存在的脲合质子则可满意的阐明该农药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
4、参与了若干对相邻学科有一定支撑作用的研究:原错定成分为BaCe2[F(CO3)4]的氟碳钡铈矿,经邵在结构分析中更正,确证成分为BaCe2Na[F(CO3)4]后被国际上承认为白云鄂博矿区新矿。参与了三元包合物、超导相、冠醚加合物、顺铂配位化合物、火炸药、含亚稳C-C键的引发剂等项研究。1988年以唐有祺院士为首、邵美成与林炳雄为学术分项负责人的《晶体体相结构与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项获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邵在此项中的贡献以X射线单晶衍射法研究各类键型的过渡元素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学为主导。
后期成果(90年代) 90年代邵美成与北京大学章士伟、李根培、黄其辰、褚德莹等协同指导多名博士、硕士进行下列三方面的研究,其中与章士伟的协作时间长,配合默契无间,选题有较高程度的深化。
1、新型纳米尺寸高对称钼多巨簇的系列研究:邵章等于1993年领先突破了分立钼酸根聚合度当年的国际记录,合成出含57及59核Mo,具纳米尺寸和D3h高对称性钼钒、钼铁杂多巨簇的三个晶体。成果的特色在于:①建立了簇合成的ROR还原氧化重构法;②新型巨簇中簇—片—核分明的结构层次已对簇构筑机制有所显示;③以键价法识别Mo、V、Fe的价态确认簇为钼混合价态的结构。运用ROR合成技巧结合分子设计思想后又扩延出36核钼钠米物种一维线性高聚物晶体{[H3O]{(H2O)MoO2.5[MO36O108(NO)4(H2O)16]O2.5Mo(H2O)]12}n和新型自组纳米尺寸同多钼巨簇[Mo176O496(OH)32(H2O)80]晶体结构的成果。这些进展显示了开拓巨簇分子工程这一新兴领域的学术意义。
2、分子型磁性晶体材料的探索:首先合成了以混合乙、丙羧酸配体的12核锰簇的超顺磁体,分子具S=9的高自旋基态,阻塞温度TB为3K,其磁化具磁滞回线特征;另制备了具S=9/2高自旋基态在TC=3.3K呈铁磁性有序的低温分子铁磁体[Mn3O(COO)6(Im)3]·COOH的晶体等,反映了对功能多核配位化合物系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努力。
3、若干生物大分子体系与药物的研究:①以固相合成法获得了花椰菜嵌纹病毒锌指肽的17肽等设计类似物并进行了圆二色谱等研究;②以XRD 法对乙腈—水混合介质中交联溶菌酶的系列晶体结构进行了对照研究;③北京鸭红细胞铜锌超氧化歧化酶晶体结构研究中发现了具92/2或97/2非晶体学对称性的超分子螺旋体新形态的存在;④以光谱法、分子模拟、基因工程等技术探索了金属硫蛋白结构形态的研究;⑤对具诱导分化抗癌潜能的双乙胺类衍生物的分子、晶体结构系列及其活性进行了研究。这几方面反映了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正在主攻与强烈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趋向。邵美成发表的学术论著合计有88篇(册)。
学术贡献
在社会学术工作方面,邵美成长年积极参与中国化学会中国晶体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国际晶体学联合会(IUCr)等系统的学术组织活动。他连任多届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司库及任化学学报、化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有机化学、物理学报、结构化学、分子科学等期刊编委、常务编委多年,年均审稿百篇以上,风格严谨、细致。他曾7次参与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培训工作,两度获教委和科协颁发的表彰奖。1993年因多年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调研获国家科委表彰,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理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他是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调查报告《物理化学》一书的主要组织者与撰写人之一。
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化学前沿(任编委)、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化工大辞典四种综合工具书撰写X射线技术、晶体化学方面共195 项条目,逾11.4万字。1986年他全面筹备和主持了IUCr小分子委员会首届“分子结构会议”在北京的组织工作,是会后1988年牛津出版社出版《Molecular Structure》一书的三编委之一。1987年在唐有祺团长领导下在第十四届IUCr大会(澳,Perth)上他出面代表中国代表团参与与美国竞争第十六届IUCr大会主办权的答辩,其后作为第十六届IUCr大会组委会主席参与了1989年夏IUCr在英国总部的工作会议、1990年第十五届IUCr大会(法,波尔多)并主持了1993年8月在北京举行第十六届IUCr大会的开幕式。1987年起邵美成连任两届IUCr教育委员会委员。
主要论著
1、邵美成,张德纯,竺乃等:乙二胺四乙酸钾盐的晶体结构。北京大学学报,1973,1:101
2、邵美成,唐有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及其螯合物的结构化学。化学通报,1979,6:29
3、邵美成,李根培,樊玉国等:{Mo[S2CN(C2H5)2]4}+1·{FeCl4}-1·{C6H5CH2S2CH2C6H5}三元包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国科学,1982,B1:1
4、邵美成,王丽峰,张泽莹等:论酰钒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分子科学与化学研究,1983,1:1
5、邵美成,鲍林规则与键价理论:北京:高教社,1993.1~173
参考资料
邵美成教授讣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3-12-30
目录
概述
个人简历
学术生涯
执教生涯
科技成就
学术贡献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