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是指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在
白起攻破楚都郢(今
江陵县)后,自沉于
汨罗江,以身殉国的事件。
屈原投江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屈原投江的原因,各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也是流传最广的观点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痛恨朝政紊乱,世事昏浊。第二种观点是殉国说,此种说法盛行于清至今。第三种观点是屈原尸谏说。第四种观点是屈原被楚王赐死而投江。第五种观点是说屈原是被谋杀的,但此说被认为是信口雌黄和故意哗众取宠的说法。
附近的农民听到
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纷纷前往打救,但连屈原的尸体都没有找到,于是,他们就在农历
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投入江中,以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就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事件背景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正月初七日,屈原出生在楚国归(葵,通)乡
屈原村(今
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香炉坪,与
楚怀王同为
芈姓后代,是
熊通熊通的儿子子瑕的后人。子瑕封于屈地,以屈为氏。父亲屈易,字
伯庸,任大莫敖之职,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人。
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丰富,能看清政治形式变化,又善于外交辞令。屈原在二十岁举行
冠礼时,完成作品《橘颂》。冠礼之后,入兰台宫讲习《诗》《书》,成为楚王的文学侍臣。
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5年)左右,秦楚联合,互通婚姻。屈原坚持联齐抗秦,直谏怀王。屈原多次直谏楚怀王。
楚怀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疏远。
怀王二十八年(前301),秦与诸侯兵进攻楚国,杀
唐眜,取重丘。次年,秦再次进攻楚,杀
湘军二万人,将军
景缺死。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
秦国一面出兵攻打楚国,连取楚国八城;一面约楚怀王去秦国的
武关(今
丹凤县东南)与
秦昭襄王会晤。
屈原得知后,拦车死谏,认为秦国乃虎狼之国,行事无端,建议楚王不要前往。
楚怀王不听劝谏,把屈原放逐汉北。他听从儿子
子兰不应当失去这次与秦国交好的机会的主张,一进武关便被秦国军队软禁起来,逼他割地。
楚怀王逃到
赵国。害怕秦国的赵国不敢收留他,怀王又被秦兵掳去。怀王被囚秦国,
楚顷襄王继位,任命子兰为
令尹,对秦执行投降政策。顷襄王二年二月,怀王客死秦,屈原作《哀郢》。
顷襄王三年(或四年)(前296年或前295年)秦楚绝交,
屈原回到朝廷。
顷襄王接位第七年(前292年),楚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
苟安。屈原反对,并指斥子兰对怀王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
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被流放、湘一带。
事件经过
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
秦军伐楚,夺去上庸和汉北一带地方。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
白起攻克楚国郢都,楚顷襄王出逃东保陈城,苟且度日。
荆州被
秦军攻破的消息传来后,屈原被迫向东方逃难。
屈原来到了
玉笥山下的
汨罗江畔。
国家前途无望,个人理想毁灭,又适逢战火,命途多,屈原写完《怀沙》于旧历
端午节,怀石跳入
长沙市附近的罗江,终年62岁。
主要原因
屈原投江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屈原投江的原因,各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也是流传最广的观点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痛恨朝政紊乱,世事昏浊。这种观点始于汉代。
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道:“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不忍浊世,自投
汨罗市。”
刘向于《新序•节士》中道:“
屈原疾暗世乱俗,汶汶嘿嘿,以是为非,以清为浊,不忍见于世,将自投于渊。”而
司马迁在《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也是持这种看法。
第二种观点是殉国说。此种说法盛行于清至今。宋代的
朱熹在《离骚经序》云:“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清
王夫之在《楚辞•九章通释》中认为,屈原眼看
荆州沦陷,楚国的
首都已被
秦国攻破,于是不忍国亡而投江殉国。
第三种观点是屈原尸谏说。王之江在《屈原之死刍论》中认为,楚国濒亡,但屈原已处在被流放之中,无力身谏楚王。
屈原为让楚王醒悟,便采取尸谏之法,投
汨罗江而死。
第四种观点是屈原被楚王赐死而投江。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史籍中有许多自沉、自缢、自鸠、自刎者,名为“自杀”,实为诛杀、弑杀、刑杀。而且古代又有“刑不上大夫”之俗规,因此,“大臣有罪,皆自杀”,这就是“有赐死而亡戮辱”的“优刑”。屈原不仅曾任过
三闾大夫,而且还任过仅次于
令尹的
左徒。屈原的流放,实际上是变相的死刑。他们还说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曰“流放”“迁之”皆诛也。这些说辞其实是赐死的变相说法。
第五种观点是说
屈原是被谋杀的。这些人认为,屈原是做了秘密爱情的牺牲品,他最眷爱和迷恋的“湘夫人”就是
楚怀王的宠妃
郑袖,他因与郑袖私通而遭流放。楚怀王之子
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的政敌要谋杀他。刺客在
汨罗江上乘龙舟追杀屈原,屈原乘另一艘龙舟飞快逃跑,最后被刺客装入麻袋投人江中,并说此即为赛龙舟和包粽子之情形。对端午解释为:“端”就是端正、澄清之意,“午”是“忤”的通假字,“端午”就是澄清谎言的意思。但此说都被认为是信口雌黄和故意哗众取宠的说法。
事件影响
附近的农民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纷纷划着小船去打救屈原,可是他们连屈原的尸体都没有找到,于是,他们就在农历
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投入江中,以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活动,就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相关争议
关于屈原的投江地点,最早的史料见于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记载:“侧闻屈原兮,自沉
汨罗市。”从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屈原投江地点在湖南
汨罗江。2014年9月16日,《
光明日报》以《屈原与郧阳》为标题,以整版的篇幅刊载了“屈原与郧阳”学术研讨会议纪要,重点报道了屈学专家讨论凌智民研究的新成果,即“屈原投江地点在湖北十堰境内的
汉江”,而非传世所说的湖南汨罗江。
平江县的彭以达、陈砚发、巢湘平等人也撰文提出“屈原沉江地点在平江境内的汨罗江澄潭”,又引发了新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