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是由
马伯庸所著,2022年10月于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截至2023年10月20日,在豆瓣评分达到了8.5分。
《
长安的荔枝》主要讲述了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
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最终经过李善德不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运送任务的故事。
唐朝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李善德通过对运输方案的多次实验、算法、演绎,最终在杨贵妃生日时完成了运送任务,博得了美人的欢笑,也创造了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奇迹。
马伯庸在读资料时,读到
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的他刚写完《
两京十五日》,对底层社畜的角度很感兴趣,因此看到这句诗和以前理解不一样。以前马伯庸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杨贵妃骄奢淫逸喜欢荔枝,但这次马伯庸关注重点放在“一骑红尘”上面,“妃子笑”是次要的。马伯庸关注运送荔枝的人,需要做多少工作,花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动多少资源,于是他就想要以负责运荔枝的人,写一个社畜文学,由此创作了《长安的荔枝》。
《长安的荔枝》沿袭马伯庸写作常用的“时空魔法”,以耗时11天五千余里运荔枝,写出小人物的职场博弈、能力历练,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更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马伯庸,1980年11月14日出生于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本名马力。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7年发表一系列戏仿文章,2005年,出道作品《
风起陇西》问世,此后相继推出《风雨》《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
古董局中局》等作品。2015年成为全职作家,2016年小说《
龙与地下铁》出版,2017年出版《
长安十二时辰》,同年,马伯庸开始陆续写出六篇发掘
明朝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件的历史纪实文章,在2019年1月集结出版《
显微镜下的大明》。2019年出版小说《
七侯笔录》,2020年推出长篇历史小说《
两京十五日》。2023年上线历史短篇小说《
太白金星有点烦》。
2022年12月,
马伯庸做客直播间,与
俞敏洪和董宇辉为新书造势,并透露新作《长安的荔枝》会被拍成电影。
《长安的荔枝》这本书是一个古装版的职场小说,讲的是一个职场‘社畜’拼命上岸的故事。但不同的是这本小说的内核是那么真实,它直接洞察人性。小说围绕着复杂的
唐朝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估计多数读者都闻所未闻,但读起来直摄人心。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读者会感到,阅读每一行字,都是在阅读自己。——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于赓哲唐朝诗人
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
妃子笑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惹得世人艳羡
杨贵妃上千年,但其中的荔枝是如何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
长安的,却鲜有史书详细记载,脑洞大开的马伯庸以此为蓝本构建了一个
唐朝社畜李善德拼尽全力做项目的故事,虽是历史小说,读者却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买房落脚、职场情商博弈、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小人物的挣扎是那么相似。一项将
荔枝干运逾千里之距的艰难差事,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齐鲁壹点
《长安的荔枝》仅有七万余字的篇幅,对读者而言并没有沉重的阅读负担。但在有限的篇幅里,小说做到了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以荔枝转运作为主要线索,贯穿起李善德的个人命运和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