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建国大业》是由
韩三平、
黄建新执导,由
王兴东、
陈宝光编剧,
唐国强、
张国立、
许晴、
刘劲、
陈坤、
王伍福等主演的历史
剧情,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
故事主要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
中原地区依然前途未卜。8月28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
延安市飞往
重庆市,与
蒋介石为首的
中国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一场为建立新中国的决战由此展开。
该片上映期间收获了4亿票房(截至2022年10月30日),并且一举拿下了包括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杰出贡献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等13个奖项的13个获奖和7个提名。
剧情简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抗战胜利的中国仍然前途未卜。为了和平建国,当年8月,毛泽东(
唐国强饰)从延安应蒋介石(
张国立饰)的邀请飞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在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
王冰饰)的调停下,中国共产党付出了放弃一部分解放区的代价,于1945年10月10日与
中国国民党签署了《
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并未放弃独裁的愿望,表面上统一和平建国,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实际上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撇开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党国民大会,并对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1946年7月,民盟成员闻一多(
吴刚饰)发表演讲,要求“民主反内战”,但反遭国民党杀害,引起全国人民不满。张澜听闻表示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边,随后
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被查封,各党派见状纷纷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制裁。同年11月,
蒋介石发表讲话要三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
1947年,
延安市遭到轰炸,解放军被迫战略转移。随后毛泽东迅速确立了“两个中央”的行动战略,中国共产党开始反击。
1948年5月,
中国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蒋介石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同年,中国共产党在
保定市发表了《五一宣言》,发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响应。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贪腐不断,
东北地区战线告急,
蒋介石不得不派夫人
宋美龄(
邬君梅饰)求援美国,反遭美国拒绝。另一边中国共产党会议筹备工作较为顺利。1948年11月,辽沈战役中国共产党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入关,
中国国民党撤军稳定江南。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以退为进,辞去总统职位让给
李宗仁(
王学圻饰)。不久,中国共产党赢得淮海战役,长江以北再无战争,局势逐渐明朗。1949年1月,国民党将领傅作义(
修宗迪饰)主动投降,北平和平解放,新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国民党大势已去,撤往台湾,同时下令特务杀害民主人士。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
北平市,毛主席来到北京西苑机场阅兵。
1949年4月20日,
国民政府拒绝签署
国内和平协定,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打响,中国共产党仅用两天就取得胜利。5月,中国共产党
上海战役。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演员与角色
幕后故事
电影资金
该片的电影投资仅有3000万元人民币,但是电影之中共出现了87位大牌明星,除了七位主演外,很多明星大腕均是自愿“零片酬”出演。经过粗略统计,如果《建国大业》剧组按照每一位明星的“市场价”付演出费,那么,光请演员的钱就超3.5亿元。
剧本创作
《建国大业》围绕第一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展开,之所以选择这个切入点,是因为
王兴东在1999年写过一部剧本《
共和国之旗》。在进行编写时,他曾到中央档案馆查找史料,发现第一届政协史料非常丰富,便已开始酝酿写《建国大业》了。为了更好的编写剧本,王兴东还采访了参加第一届政协的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领导人雷洁琼。2007年王兴东给中国政协作报告时,主席
王蒙给他讲述了很多第一届政协的故事。
剧本中共出现了八十多个人物。电影要写一人一事为主脑,所以要突出人物。本片突出了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代表
中国民主同盟的张澜、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李济深,这三个人物代表了当时比较重要的三大组织,以及代表
孙中山的宋庆龄,这代表了当时一个重要的思想。所以剧本基本围绕这几个人物展开。
片名由来
是受《开国大典》的影响,他们很早就将片名定为《建国大业》。曾有人提出“中国之国,古已有之,何由再建?”但 《建国大业》之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确实建立在1949年。二人也推敲过是叫“建国大业”还是叫“建国大计”,最终觉得还是叫“建国大业”,听起来分量更重一些。后来他们在史料中, 看到毛泽东在迎接宋庆龄到
北平市时说的就是“欢迎你来与我们共商建国大业”,更加确定了这个片名。
角色花絮
作为一部献礼片,导演
韩三平共请到了172位演员参与拍摄,其中80多位都是一线演员,有的演员甚至只有一场戏,一句台词,甚至只有一个镜头。韩三平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作为发行商在行业中有很高的地位。一开始导演找到
张国立,导演劝说到为了祖国生日来演一个经费不足的戏,于是张国立选择了不要片酬。后来就有更多明星主动请缨演角色,
周星驰也找过导演,可惜当时电影已经拍完了。
参考资料:
电影拍摄
在北京的拍摄时连续下了两天的雪,所以一有人进入拍摄现场就有人提醒弄干净身上的雪再进门,避免在步入七届二中全会会场的通道上留下雪印。 这场戏的拍摄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每个人的入场顺序、谁与谁一起入场、他们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等都有仔细的研究。比如,贺龙入场走过了会议室的门,然后又笑着走回去。
影片选景
该部影片故事很多发生在
重庆市,但是在重庆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原来的建筑和场地都消失了。导演也考虑过
重庆市选景,比如红岩村、南山蒋介石旧居等地,但是现场环境令导演很不满意,因为周围有很多高楼很容易穿帮。所以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在北京现场搭景,还有一部分戏份用电脑特效制作,比如1946年的重庆夜景镜头,不过电脑特效在影片中占比很小。在南京的拍摄中则选取了民国时期遗留下的历史建筑实景拍摄,也在
南京大学和
东南大学进行取景拍摄。
上海市作为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导演组在此地进行了长达一月的拍摄,拍摄地主要选取为科学会堂、车墩影视基地。上海的老洋房也成为该片的取景地,导演
黄建新称赞上海老建筑保护的非常好,很有当年的风貌。其中在
礼查饭店拍摄时有将近200名演员共同出席。
删减片段
吴宇森在该片中扮演一个军方代表,台词本身比较少,后来被删减掉了。关于
蒋介石的戏被剪掉了8场,其中有一场戏是蒋介石和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谈判,蒋介石说“你不是中国的太上皇,在中国我说的算”,这句话可以很好的展现蒋介石的霸气,后来也被删减掉了。
许晴有一场戏是宋庆龄和邓颖超两人的孩子都因为革命流产,由此展开的讨论。许晴认为那是一场非常动人的戏份,但是可惜太过阴柔与影片基调不符最终被删减。
影片特色
叙事节奏
该片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客观地写出来国共两党在这段时间的争斗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展示用当今的眼光看这件事是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只是非黑即白的历史叙事。同时纯客观的外焦点
叙事策略让影片可以客观再现历史,为了更加客观电影中很多视角都是由第三方的党派观察国共两党。在叙事结构上该片采用了二元对立的方法,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共产党和
中国国民党作为电影的两条线,让电影结构更加清晰。叙事顺序电影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的,力求用纪录片般的视角尽力还原最真实的历史,故事从“
双十协定”的签订开始讲述,从重建新政协的角度出发,为了突出共产党在国家合法性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电影拍摄
镜头的运动在该部影片中起到了传达情感的作用。影片开始时,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镜头通过仰拍视角,让台上的
蒋介石俯视着众人,以倾压的态势占据画面的视觉中心;而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则采用俯
俯拍视角,使之显得低矮、渺小,这种角度的运用蕴含着强烈的轻视意味,暗示了蒋介石此时野心勃勃。影片的最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全部使用平拍镜头,让观众感受到共产党对待各个党派的平等,这与
中国国民党是截然不同的;同时表达出了全国人民统一的愿望,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
该片也利用景别展现了很多细节。比如
李宗仁成为副总统时,有一个
蒋介石的脸部特写,将蒋眼神中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画面变成中景,蒋介石拒绝了李宗仁的握手,展现了国民党内部此时已经充满裂痕。
画面色彩
电影的画面色彩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展现国民党时基本采用冷色调,显得灰尘压抑;而表现共产党时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感到和谐温暖。比如中山陵谋划片段中,画面背景一直是青黑色,向观众传达出了沉重压抑的气息,展现出
中国国民党高层的内心的阴暗。在共产党庆祝
淮海战役时,镜头通过篝火、红辣椒、大红绸等道具映衬出暖暖的色彩,让观众感到亲切温暖,有一种内心的感染力和情感的冲击力。由于该片是历史片,因此电影在色彩处理上采用了由黑白到彩色的渐变手法。比如在阅兵时,黑白镜头镜头表现出抗战时期人民生活的黑暗,也想展示当时的日子已成过去;然后镜头变成彩色,表示出新中国成立人民即将到家做主,即将迎来充满色彩的生活。
该部影片对于服装的色彩也有自己的把控,比如
中国国民党包括
蒋介石这样的主角在内,除了军装这样的特殊服装外,他们的的服装大都是深灰色和黑色。即使是身为总统夫人的
宋美龄,在该部影片中也只有一件蓝底白花的
旗袍,其他服装也都是深色系,并且没有过多的饰品装饰。服装采用消色暗示了国民党的压抑无助,以及人物内心的空洞焦急。而共产党这边,虽然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艰苦,所以服装不得不也是灰黑色,但是服装组通过饰品的调色将暖色系加入其中。比如影片中毛泽东和两个小女孩一起坐在花丛中,虽然毛泽东身穿灰色衣服,但是孩子却穿着非常温暖的黄色和绿色上衣。但是共产党这部通过暖色物品的画面调和,打造出了温暖祥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画面构图
电影通过不同的构图模式来表达不同的寓意,同时电影中有很多致敬
苏联电影的构图美学。开始阶段讲述了展现了毛泽东奔赴重庆与
蒋介石谈判。其中有一个镜头是二人一起出席记者会,这里运用了大量的对称式构图。其中蒋毛基本都是按照 1∶1 的比例平分画幅,记者们的镜头基本也都是对称的。这里要表达的情感是全国人民希望战争快结束,朝着安定和谐的方向发展,这次会谈就是代表人民的希望。并且大厅穹顶和房梁构成的框架可以看作是一个画框,让画面有一种油画的感觉,并且造成了
间离效应,让观众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这部戏。但是后来国民党并不希望真正的和解,因此在单独表现国民党的时候运用了很多不平衡构图。整个画面
蒋介石的比重非常大,导致了其他人重心非常小,这展示了蒋介石绝对的权力。在
淮海战役取胜后有一幕镜头展示的就非常明显,他的背影压着所有人,当其他人离开时只留下蒋介石孤独的背影,表示出了独裁统治致使人心背离、国民党内部分裂的现实。同时这个镜头首尾呼应,提醒我们历史之鉴不可忘。
电影音乐
背景音乐
电影《建国大业》中一共有60段音乐,这些音乐包括的种类很多,民乐、歌谣、流行乐、乡村乐等,这些音乐都在电影中有所体现,不管是表现战争时的艰难困苦,还是表现胜利后的喜悦,把电影中所要表现的情感通过背景音乐抒发得淋漓尽致。《建国大业》中片段多从而所需要的音乐衔接也多,音乐的制作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无论是描写一望无垠的草地还是气势磅礴的高山,都需要背景音乐来烘托。在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候,为了烘托民主和谐的气氛,
配乐用了五种音乐合奏来表现这段场景,苏格兰乐声的演奏让观众感到正义感。在毛主席阅兵时采用激情高涨的音乐,展现出毛泽东的气概。当毛主席做出肃然起敬的动作时,画面给到了士兵都流下了胜利的泪水,此时的音乐是飘逸流离的,是可以带动观众情绪的。
音乐设计
电影要在短短两个小时中表现出新中国的历程,除了细致的画面刻画,音乐元素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淮海战役结束后,几位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中高歌《国际歌》,这是影片中很重要的音乐元素,《国际歌》代表了他们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仰。然后歌曲转为男声哼唱的背景音乐,场景转换到
蒋介石落寞的背影上。《国际歌》作为歌唱共产主义者的歌曲,此刻的意义不言而喻。电影中的音乐是经过精巧的设计的,这样可以通过音乐传达出各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以及历史人物身上的命运,对氛围的描述和主题的表现也有重要作用。
主题曲
该片的主题曲是由
舒楠作曲、
孙楠演唱的《追寻》,虽然音乐节奏比较慢,但是非常富有冲击力,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历程。电影中间有一个插曲是管弦乐序曲 《
红旗颂》音乐饱满激昂、气势磅礴,带给大家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斗志,无论是感情内涵还是音乐价值都真实感人。片尾曲名为《红》,对影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具有延伸剧情内涵、引人深思的表现作用。同时这首歌曲在配器方面非常有特色,
钢琴的伴奏旋律、大型交响乐的伴奏旋律,并且也融合了采用了《红旗颂》。这首歌曲的表现形式采用了无伴奏的童声演唱和美声高音伴唱,富有艺术效果。
对白处理
该部影片中多处对白对影片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交代人物关系、凸显人物性格、渲染情绪,加快影片节奏、推动故事发展、深化主题思想等。比如
蒋介石谋划国大时,
宋美龄:“国大召开的日期能早一天确定,美国的援助也就能早一天落实。”蒋介石:“开国大,只有一个
中国国民党是不成的。既然中共不来,那就算了。摆花瓶,有那些民主党派也就可以了。”宋美龄:“中共和中间党派,坚持
重庆市的政协会议决议,这事可怎么解决呀?”蒋介石:“对于张澜呢,安抚为主。对于中共,就要一面打一面哄喽。什么时候毛泽东的军队打光了,也就不用再哄了。”短短几句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其他党派的态度,以及他拒绝民主和平企图一党独大的野心。
后期处理
电影在后期处理时通过处理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在转场瞬间赋予了声音潜台词。比如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是展现各个党派商量去向,通过平行蒙太奇的手法镜头在各个党派中不断切换,然而背景音乐运用了一段完整的音乐。这里暗示观众党派之间虽然立场不同,但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家齐心协力,有着共同的目标。再比如,影片中利用枪声惊奇飞鸽,随后蒋氏父子入场,是一处非常自然的衔接。
还有很多场景通过后期进行了仿胶片处理,让这些镜头看起来像历史资料,这是商业和艺术的很好结合。相比于真正的史料,这样的片段会有更好的声画观影体验,同时将观众带回故事发生的年代。同时,影片中的通过色彩的变化把仿史料经过后期处理变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有一种一眼万年的感觉,新的时代已然展现在我们眼前。
电影评价
《电影评价》认为,《建国大业》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新概念。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段,借商业片之优势,融娱乐和庄重、历史和现实于一体,打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平台。在众星的招牌下竭力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还原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复杂历史,使影片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建国大业》可谓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色、香、味”俱全的庆典大餐。
《剧作家》认为,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影片,该片是有一定深度的。无论是影片故事结构的整体布局,还是节奏的整体把握和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由于本片的历史事件、会议一个接一个,历史人物众多,免不了给观看者走马观花的感觉,还有剧情衔接不够自然,无关紧要的人物太多,但瑕不掩瑜,该片的成功虽存在着
偶然性但更是必然的。
演员王学圻(李宗仁扮演者)认为,本部电影剧本写的比较客观,对祖国统一的态度,以及
中国国民党在那个时期的状态写的不错,而且还能做到视觉上很好看,有些语言写的很可爱。比如蒋介石当总统的那天,李宗仁问他,“明天咱们穿什么衣服?”蒋介石说,“穿军长服吧。”李宗仁特别老实的穿着军长服来了,一看蒋介石穿一个长袍马褂,心里就不太高兴,但是也不能说。所以他就说,“总统不管穿什么衣服都是一派军人风范。”所以还是把他自己内心的东西说出来了,但是说的很巧妙。他的态度不是一点都不表示。
票房记录
影片发行方表示,《建国大业》上映三天半后票房过亿,刷新国产片最快过亿纪录。截至9月20日晚8点票房预计达到1.3亿。这个数字与今年《
变形金刚2》的票房飙升速度相当,超过去年《
赤壁(上)》(上)4天破亿的国产片纪录。截止至2009年10月5日,该影片全国票房突破3.43亿元人民币,超过《
非诚勿扰》的3.25亿,成为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同时,该影片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映六天走势强劲,票房达到五百万,击败同期多部好莱坞大片,连日来均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截止至2022年10月30日,影片累计收入41595万元。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参考资料:
衍生作品
在《建国大业》电影版的拍摄过程中,导演表示会推出一个电视剧版,共4小时分四集,每集大约一个小时。届时
吴宇森、
侯勇还有很多没能出现的演员都会在里面出现。该部电视剧预计2025年上映。
参考资料
中国票房.boxofficecn.2022-11-25
中国票房.boxofficecn.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