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是一部由
萨姆·门德斯执导,
贾斯汀·海瑟编剧的美国爱情剧情电影,由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
凯特·温斯莱特主演。该片于2008年12月15日在美国
洛杉矶首映,2009年2月6日在中国台湾上映,截至2009年4月2日,影片全球票房将近7600万美元。
影片根据
理查德·耶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述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对
美国夫妇应对婚姻“七年之痒”的故事。该片呈现了弗兰克和爱波这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的绝望,透示出挣扎于梦想与现实的个人困境。
《革命之路》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丝莱特和
凯西·贝茨的第二次银幕合作,他们曾联袂出演1997年电影《
泰坦尼克号》(Titanic)。影片获得
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3项提名和第66届金球奖的3项提名,
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此片获得金球奖
剧情最佳女主角。
影片剧情
20世纪50年代,法兰克(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爱波(凯特·温丝莱特饰)在一个聚会初识,那时爱波正学习做一名演员,而法兰克是个心有大志的码头装卸工。两人在爱波怀孕后结婚,并搬到位于
康涅狄格州郊区“革命之路”上的一栋房子里。婚后,法兰克在公司做文员,爱波成为一名家庭主妇,二人成为房产经纪吉文太太(
凯西·贝茨饰)口中的模范夫妻。
婚后,爱波为照顾家庭而放弃了演员梦,只是在业余剧院尝试出演话剧。演出失败后,心情不佳的爱波与法兰克发生争吵。第二天是法兰克的生日,他每天做着无聊的工作,在父亲工作了一辈子的公司上班,成为了和父亲一样庸碌的人。
法兰克王国出轨了公司里的女秘书,但回到家后看到爱波盛装打扮并为他送上
生日蛋糕,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也为他唱生日快乐歌,法兰克喜极而泣。
爱波翻阅旧照片回忆着曾经的甜蜜,她想到法兰克曾说过要带她来一场巴黎之旅。那时的法兰克想要真切地感受更大的世界。爱波向法兰克提出这个想法,说他们可以卖掉房子搬去
巴黎,还说巴黎的文秘工作报酬很高,法兰克有时间享受生活,他们也能从现在的痛苦中解脱。起初法兰克认为这个想法不切实际,但在妻子鼓舞下同意,决定开展“巴黎计划”,秋天就去巴黎。
他们的朋友蜜莉(
凯瑟琳·哈恩饰)和薛普(
大卫·哈伯饰)夫妇对这一计划感到震惊,但仍表示支持。吉文夫妇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约翰(
迈克尔·珊农饰)则真正理解并认同他们去巴黎的选择。接下来的几周里,二人积极地为新生活做准备,感情也逐渐回温。
巧合的是,这段日子法兰克的工作获得赏识,上司提供了更好的职位,并告诫他抓住机会,这让法兰克陷入犹豫。不久,爱波告诉法兰克她已怀孕10周了。法兰克不同意她堕胎,两人再次爆发争吵。爱波指责丈夫犹疑不定,而
冈德·弗兰克称自己为了供养家庭才忍受无聊的工作。
后来,法兰克在洗手间发现了爱波的堕胎工具,两人再次激烈争吵。
法兰克王国提出自己接受工作机会的想法,这样能有更多薪水养育第三个孩子,爱波只得放弃去巴黎的计划。法兰克很快得到晋升,但他又和年轻的女秘书在一起了。二人放弃巴黎计划,与蜜莉、薛普夫妇一起跳舞。伤心的爱波拒绝了丈夫的跳舞邀请。在法兰克送蜜莉回家时,她为了释放压力,和薛普在车里发生性关系。
法兰克决定和爱波聊聊,强调自己爱她、想让她开心,甚至告诉了她自己曾有外遇但已经结束。爱波却并不生气,只说自己没有感觉,因为感到自己不再爱他了。这时,吉文夫妇和儿子约翰来他们家做客。得知巴黎计划取消让约翰情绪非常激动,破口大骂。法兰克将他们赶出房子,两人又开始了激烈的争吵。法兰克情绪失控,开始摔门、捶墙、摔椅子。爱波慌乱地跑出房子在树林踱步。两人一直僵持到天黑。
第二天一早,二人关系缓和,法兰克问妻子是否还爱自己,爱波平静地回答说是的。实际上,她已经决定在家堕胎,但操作时不小心出了事故,倒在地毯上流血不止。在医院里,法兰克崩溃地哭泣,而爱波因失血过多没能抢救过来。
多年后,蜜莉正与买下法兰克与爱波老房子的夫妻分享这段悲剧。蜜莉提到法兰克带着孩子们搬回城里,成为最尽责的父亲。但这时薛普走远了,告诉蜜莉自己不想再谈他们的事。另一边,吉文太太坐在沙发上和丈夫(
理查德·伊斯顿饰)聊天。提到
冈德·弗兰克与爱波时,吉文太太批评他们有点神经质,难以相处。正当她滔滔不绝地讲述时,丈夫关掉了他的助听器。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版权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发表小说《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后,曾有包括约翰·弗兰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在内的电影人曾考虑将其改编为电影。1967年,制片人艾伯特·S·拉迪(Albert S. Ruddy)买下了版权,但并未立即着手制作。
后来演员
帕特里克·奥尼尔(Patrick O'Neal)决定买下改编版权,但理查德·耶茨认为他改编的剧本很糟糕,想要回版权但没有成功。帕特里克·奥尼尔去世后,剧本版权成为他的遗产,由其遗孀继承。
最终,
英国广播公司电影总裁大卫·汤普森(David Thompson)买下小说版权,并与约翰·哈特(John N. Hart)一起开发了电影项目《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BBC电影聘请的编剧
贾斯汀·海瑟(Justin Haythe)改编了该片剧本。2007年3月,《视相》(Variety)报道称
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拥有该片全球发行版权。
筹备
贾斯汀·海瑟改编的剧本由
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在
洛杉矶的经纪人寄给她,她读过之后很喜欢,决定了解其版权归属,并将剧本推荐给导演、同时是自己丈夫的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她强调自己“真的很想演这个角色”。萨姆·门德斯同意后,她将剧本推荐给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并在2007年2月前后安排两人会面,讨论电影改编事宜。
该片制片人、有《时时刻刻》(The Hours)、《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等复杂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经验的
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同样认为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就是该片导演的最佳人选。
2007年4月,曾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斯莱特合作过《
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演员
凯西·贝茨(Kathy Bates)加盟该片,此外
大卫·哈伯(David Harbour)、
迈克尔·珊农(Michael Shannon)等也确定出演。
布景
影片主要拍摄地点在
康涅狄格州的郊区。该片布景师黛布拉·舒特(Debra Schutt)提到,该片导演
萨姆·门德斯和制作设计克里斯蒂·吉(Kristi Zea)一开始就想让片中表现的1955年的设计和装饰看起来尽可能简单,没有太强的年代感。她和克里斯蒂·吉一同决定,让片中这对年轻夫妇的家看起来保持“简约而朴素”。
在设计法兰克与爱波的家时,设计与布景团队参考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尚杂志、设计书籍,以及
西尔斯百货(Sears Roebuck)和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Montgomery Ward)的产品目录。黛布拉·舒特选择了“在50年代很时尚,但年代感不强”的家具,排除了任何颜色鲜艳和显得过时的物品,让片中的家看起来很素净。
拍摄路边的夜景时,该片摄影
罗杰·狄金斯(Roger Deakins)需要路灯能发出长方形的锥形光线,而拍摄法兰克与爱波在家中前厅的争吵场景时,他希望天花板上的灯具能以扇形将光线送下来,并且光线有一个明显的边缘,并使用一个18英寸、60瓦的灯泡环营造出这种效果。
拍摄
《革命之路》于2007年6月前后开拍,在正式拍摄之前,演员们大约有三个半星期的时间用来推敲其角色的复杂性。
凯特·温斯莱特读了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1963年的女权主义经典作品《
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这本书揭露了20世纪50年代受过教育的女性被迫做家庭主妇的痛苦。由于该片按照剧情顺序拍摄,男女主演入戏很深。
该片以
特写镜头为主,摄影师
罗杰·狄金斯选择用最简单、最基本的风格拍摄。他曾提到,他与导演最初想拍摄整部电影的静态画面,给人以与原著相同的观察感。但开始拍摄后就觉得这样显得有点死气沉沉。所以,该片摄影一开始是静态的风格,然后逐渐变得更加分散。在电影的结尾,当爱波和法兰克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时,摄像机基本上都是手持的。
影片配乐
主题与风格
婚姻困境
导演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一对夫妇和一段亲密关系的电影,婚姻中的人们应该都可以从法兰克与爱波夫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探究婚姻的复杂性也激起了男主角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兴趣。他提到法兰克和艾普丽尔曾深深相爱并且充满活力,但这段婚姻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重重问题。这是夫妻双方在一段感情中完整的心理写照,尽管双方试图维系婚姻,但终究分崩离析。
在1955年的
美国,爱波曾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当有了孩子、进入婚姻之后,她不得不放弃事业。在两人最后一次争吵中,法兰克说出“一直是我挣钱养着你!”“你这么恨我为什么住在我的房子里?”这些话语显示出“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家庭分工中蕴含着对女性的不公平,彻底否定了妻子付出的家务劳动,即“挣钱养家”的丈夫有权将“坐享其成”的妻子赶出房子。可见,这种当时默认的婚姻双方的分工无法保护女性,反而构成对女性的公然压迫。
在上世纪50年代,女性避孕是有违道德的,堕胎更是违法行为。无论爱波多么疼爱一双儿女,也无论她是否履行了作为母亲的责任,当丈夫发现她的堕胎工具时,爱波已经陷入作为女性的道德困境,变得孤立无援。最终,爱波近似自杀地选择自行堕胎,也许这是她在婚姻与现实中唯一的解脱之路。
理想幻灭
萨姆·门德斯曾说过,小说《革命之路》的主题和基调是“一种疼痛”,男女主人公都在渴望着什么,但难以实现。他还提到,
美国这个国家和社会在一开始就向人们承诺“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这个做出承诺的国家也可以杀死有着可能性和潜力的人们。”导演认为,“生活可以变得更好”“你能够得到更多”等承诺就是悬挂在人们眼前不断晃来晃去的胡萝卜,而当这些目标难以实现时,则会使人彻底失望。
电影的一个瞬间中,爱波忽然意识到自己和邻居没有什么不同,同样过着庸俗空虚、毫无意义的生活。而在这种情形下,举家迁往
巴黎、重新开始一切的想法对于法兰克与爱波夫妇来说就是一个梦想,是一个照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二人实现它而付出努力。然而,对这个看似可行的“巴黎计划”唯一认同的人是一个精神病院的患者,这个计划面临着法兰克升职加薪机会和爱波意外怀孕的影响、同事和朋友们的狐疑,最终也化为泡影。
事实上,追求理想的确是个人的权利,但是,个体的理想需要具备过人的勇气、坚定的观念才能在相对稳定的社会体系中实现。尽管
冈德·弗兰克没有勇气展开新生活,但爱波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巴黎计划”,选择自行堕胎、挣脱社会束缚,但终究还是没能突破现实、实现理想。
叙事改编
贾斯汀·海瑟(Justin Haythe)的剧本初稿非常忠实于原作,在很多地方直接使用了
理查德·耶茨书中的原句。而导演要求将法兰克和爱波没有说出口的话用另一种方式在剧本中表达出来。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提到“这部影片中,法兰克和爱波之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没有直接说出来。”
原著小说《革命之路》中使用的陈述语气为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以法兰克为主。相比小说,电影中女主人公爱波的镜头则显得更多,以此强调故事中的女性处于更艰难的困境之中,也更能够将故事引向悲剧性的结尾。
音乐
《革命之路》配乐以极简主义为基调,由托玛斯·纽曼(Thomas Newman)创作,这是他与萨姆·门德斯的第四次电影配乐合作。影片以一个战后经济萧条、
美苏冷战威胁的年代为背景,因此电影配乐的曲调也不甚乐观,它偏离了确定性、明确性和清晰性,提供了一些更加模糊、令人不安和不祥的元素。
电影前半部分,铿锵有力的
钢琴、令人不安的弦乐和滴答作响的
大钹声音渐强,巧妙地映射出男女主人公破碎的情感。托玛斯·纽曼还强调使用非常规的乐器音质来提供生动、前卫、不同寻常的音乐细节,将刺耳的金属效果、失真的合成器颤音等结合在一起,用紧张、不均匀的节奏创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动荡感。
制片与发行
制作发行
上映信息
以上参考资料:
票房收入
《革命之路》2008年12月在美国部分地区上映,2009年1月23日开始更大范围放映,2009年1月15日之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映。截止到2009年4月2日,该片在美国国内获得22911480美元的票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53069700美元票房,共计75981180美元。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反响与评价
影片获得了较多积极评价。电影演员雷克斯·里德(Rex Reed)在《
纽约观察家》(NewYork Observer)撰文称《革命之路》“是一部深刻、智慧和深情的作品,该片将电影制作的标准提高到令人振奋的伟大高度。”《
旧金山纪事报》(SFGATE)影评人米克·拉赛尔(Mick LaSalle)将该片评为“2008年”最佳电影,对
凯特·温斯莱特、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
迈克尔·珊农的演技给予肯定。
也有部分影评人对该片提出批评。大卫·安森(David Ansen)在《
新闻周刊》(Newsweek)评价道“门德斯有一种天生的戏剧风格,银幕上的一切都比生活中的更外放、更大胆”,但电影没有使他沉浸在故事中。
柯克·霍尼卡特(Kirk Honeycutt)评价道:“《革命之路》基本上是门德斯对《
美国丽人》的重复,就连摄影构图、重复的音乐和结尾处令人震惊的死亡也是如此。”他认为该片在已婚夫妇间的争吵中找到了
戏剧性的节奏,这些争吵中仇恨和绝望程度不亚于任何曾经被搬上银幕的夫妻之间的争吵,但片中的争吵缺乏真正的智慧或机敏的修辞。
统计日期:2022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