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中国
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
黄河东岸,占地面积2.064平方千米。
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为中心,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包括名楼游览区、黄河风情游览区和山水游览区。鹳雀楼采用浮雕、壁画和缩微景观等形式展现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登高望远,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
鹳雀楼始建于
北周年间。盛唐时期,因诗人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而名声大振。元初毁于战火。1997年重建,2002年复建后对游人开放。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复建后的鹳雀楼为仿唐阁楼式高层建筑,坐南朝北,西依
黄河,南枕
中条山。主体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上,外观四檐三层,内部为六层,总高73.9米。建筑整体为钢筋水泥骨架,通体采用
唐朝油漆彩画装饰,具有鲜明的唐代建筑风格。
历史沿革
北周时期
鹳雀楼,始建于
北周时期。公元557—571年间,北周大将军
宇文护在
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建造了一座军事戍楼,因时有鹳雀等鸟类栖息在楼上,因而得名鹳雀楼。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文人墨客纷纷到鹳雀楼登楼赏景,留下大量诗作。盛唐公元704年前后,唐朝诗人王之涣游历蒲州古城,登上鹳雀楼写下《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千古名篇。楼从诗名,人从楼名,鹳雀楼得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历经唐、宋等朝存续700余年。
金元至明清时期
金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
蒙古国武装部队攻打
蒲州古城,金军守将
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蒲州浮桥,鹳雀楼毁于战火。但
基址一直保留到明初。明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黄河泛滥,洪水涌入
蒲州城内,泥沙淤积数尺深,鹳雀楼故址彻底消失。文人雅士只能把蒲州西城楼当做“鹳雀楼”咏史怀古。
近现代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蒲州城西城楼被日军炸毁。
新中国成立后,1991年9月,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86位专家学者到
永济市考察,联名提出重建鹳雀楼倡议。1992年7月,永济市政府确定鹳雀楼新建楼址。1997年12月31日,永济市举行鹳雀楼复建工程奠基仪式。2002年9月26日,复建鹳雀楼竣工,举行落成典礼。2002年10月对外开放。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鹳雀楼景区位于中国山西省永济市
蒲州镇境内,西部与
陕西省的
大荔县、
合阳县隔
黄河相望,南接
芮城县,东邻
运城市,北部与
临猗县相邻。
地形地貌
鹳雀楼位于
山西省、陕西、
河南省三省交界“
黄河金三角示范区”
运城盆地的西南角。西依黄河河道,南枕中条山脉,东北方向为运城盆地。登楼远眺,视野开阔,向北遥望
河津市,南眺
华山和潼关要塞,向西俯瞰黄河,东边是山西省的南大门—
蒲州古城。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唯有鹳雀楼在黄河岸边,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景区格局
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为中心,采用古典园林式布局,总体呈现“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共划分为四个游览区。景区以鹳雀楼人文底蕴和黄河文化为根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是游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鹳雀楼
鹳雀楼主楼修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月台东西长83米,南北宽72米,周长310米。复建的鹳雀楼整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是建成时中国最大、也是惟一一座再现
唐朝彩画艺术的仿唐高台建筑。经过文物专家的抢救考察,采用中国已经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油漆创作设计,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唐代装饰风格,达到“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建筑形制
鹳雀楼具有鲜明的唐代阁楼式建筑特征。主体由主楼、基座和台基三大部分组成。主楼高57.4米,整体总高度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楼身古建筑面积为8222.2平方米,总重量57000吨。以高台为基,外观为三层四檐,楼梯分基座和楼身两个部分。楼内六层空间,底层外有副阶周匝,四面出抱厦。顶层为单檐歇山顶,下部腰檐挑出平座回廊,围以勾片式钩栏。主楼重檐翘角,木墙隔扇,四出歇山式抱厦,周围回廊,狼蛛浑圆壮硕;月梁拱顶,彩画以
唐朝飞天形象为主;琉璃瓦屋脊,两边各有一硕大
鸱吻相向对称宝顶居中。
建筑结构
鹳雀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身面宽7间,进深5间,顶层面宽5间,进深3间,四面各出抱厦3间。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箱形基础与斗、拱、枋、昂等多种预制、现浇仿古构件相互连接。屋面除六层中部用现浇混凝土顶板外,四周抱厦及一层回廊抱厦,各层挑檐均为木制飞、望板,屋檐采用绿色琉璃瓦剪边。主楼地面为花岗岩,门窗、吊顶为仿古制式;屋面两山悬鱼、惹草,藻井天花采用传统的木雕工艺;楼梯蜀柱、华板、如意云板、内天井以及四六层的平座钩栏、须弥座采用浮雕饰面和仿古钩栏;基座为青石板地面和膏石墙面装饰;平座外围级台阶青石钩栏;石雕首排水。
建筑风格
鹳雀楼按照
唐朝木结构阁楼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运用现代混凝土建筑技术进行重建。其主体构架中的斗、拱、枋、月梁、天花藻井、基座钩栏等内外装饰,综合了唐代阁楼式建筑的技术水平和现代梁架结构的时代特征,更加端庄古朴、雄伟壮丽。既具有北方唐代楼阁式建筑古朴劲健的风格,同时又具有黄河文化的豪放壮美之气韵。
唐代彩画油饰
复建的鹳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是中国第一座恢复唐代彩画风格、以唐代彩绘艺术美饰的大型古建筑。鹳雀楼油饰彩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由时任中国文物学会圆明园研究会会长、高级工程师
马瑞田设计。马瑞田通过对中国各时期彩画艺术的研究,结合地上、地下文物的综合考证,设计出鹳雀楼的梁枋、斗拱、挂檐、天花、天井、吊顶等彩画图案,表现出
唐朝彩画用色较多、图案色彩华丽的特点,命名为唐氏“烟琢墨碾玉装彩画”。
建筑价值与科技创新
鹳雀楼复建工程按照唐代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制设计,在综合多项新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异性仿古清水模板的设计与施工等十多项仿古施工技术。在推广应用27项新技术的同时,又创新十多项仿古施工新技术,包括2万多件仿古构件为清水混凝土的一次成活、仿古构件的制作、安装,以及与现代框架组合的叠层施工技术、仿古吊顶施工、油饰彩绘施工、大型木椽翼角的制作和安装等。鹳雀楼复建工程2003年获“全国用户满意工程”,2004年获“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工程、“第四届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和“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等称号。
展品设置
鹳雀楼内部的展品设置以黄河文化和
山西省文化为主题,采用
浮雕、蜡像、雕塑等形式,充分展现华夏文明史上发生在秦晋大地的传说典故、历史名人,以及大唐蒲州盛况、河东历代人文景观等内容。鹳雀楼内部共六层,东西角有楼梯盘旋而上。第一层为大厅,主要展现
天宝诗人
王之涣和他的诗作《登鹳雀楼》,以及鹳雀楼的历史沿革、
蒲州古城的旧时盛景等;二楼主题为“源远流长”,以壁画的形式展现河东文明史和独特的根祖文化,以及
蒲州历史名人故事等;三楼主题为“亘古文明”,主要展现上古时期蒲州一带的文明演进历史,包括人类用火、
制盐、冶铁铸造、酿酒、种桑织棉等
人类活动;四层主题为“鉴古察今”,采用声光电高科技影像融合技术,展现鹳雀楼建楼以来的沧桑变迁;五层主题为“风雅诗书”,展示永济与鹳雀楼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关联文化;六层主题为“极目千里”,对应《登鹳雀楼》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
其他景点
鹳雀楼门殿
鹳雀楼门殿是一座坐南朝北的仿唐式过殿,也是鹳雀楼入口处的第一座建筑。四周回廊、拱梁均为一色红。拱顶悬挂书法家
启功书写的匾牌。门殿两旁的园门为唐代建筑风格,呈半环形布局与前围墙连接。
鹳影湖
鹳影湖为人工小湖,东西两翼展开,呈鹳鸟展翅状,如鹳鸟之飞影。湖上有一座石拱桥,人行其上,如骑鹳鸟。
唐韵广场
唐韵广场是一个呈轴线对称和棋盘式布局的园林广场。广场为几何图形园林造型,由不同颜色的植物组成草坪,点缀以各类名贵树木。广场用彩色地砖拼接成莲花纹、石榴纹、如意纹和蝴蝶纹等传统图案,颇具盛唐流行风格。唐韵广场具有回音效果,站在广场及主楼四侧击掌静听,可以听到类似鹳鸟的叫声。
活动
永济古中国社火节
“社火”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庆祝
春节时的传统狂欢活动。“社”为土地神,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火”为火祖,能驱邪避难,护佑平安。山西永济是中国民间“年”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民间社火的起源地之一。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正月初一至十六,鹳雀楼景区举办古中国社火节。活动内容汇集中国民间传承了4000年多年的社火艺术和各种非遗文化展演。其中永济长旺的“背冰”项目,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寄托了劳动人民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鹳雀楼光影演艺
中国
春节期间,鹳雀楼景区组织各种光影演绎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鹳雀楼景区上演以“鹳雀楼—千年之舞”为主题的大型3D光影秀,演绎盛唐文化精髓。2023年春节期间,作为“
永济市民俗中国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永济市在鹳雀楼景区举行“游盛唐·梦西域”光影演绎启动仪式。从景区入口开始,通过光影技术,结合唐韵广场、湖上小桥、人工湖、鹳雀楼等景观,把鹳雀楼景区打造成夜游行进式的黄河文化观赏带。赏灯光影秀、听故人故事、看精彩演艺、品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夜游中体验
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相关文化
鹳雀楼修建之初,是
蒲州古城的瞭望台和前方哨所,主要是军事用途。但是其壮美的雄姿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来此游玩赏景,之后逐渐演化成为登高远眺的游览胜地,留下许多诗篇文章。这些诗文成为研究和了解鹳雀楼的宝贵资料和历史佐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宋·晁元礼《一落索》
正向溪堂欢笑,忽惊传新诏。马蹄准拟乐郊行,又欲近、长安道。鹳雀楼边初到,未花残莺老。崔徽歌舞有余风,应忘了,东平好。
元·段克己《满江红·登河中鹳雀楼》
古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碧空陈迹。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侬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