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梓森(1932年2月4日-2022年12月15日),出生于上海沪南,祖籍广东中山,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曾任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今中国信科集团)副院长、高级技术顾问、总工程师,邮电部科技委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赵梓森是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光纤通信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光谷”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他长期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开拓和发展了中国的信息通信研究领域,领衔创立了中国光纤通信发展的技术路线,主持创制了中国首根实用型石英光纤,组织建成了中国首条光缆通信工程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型人才,被广泛称誉为“中国光纤之父”。
赵梓森个人先后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指导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入围中国专利奖金奖1次,十大科技进展1次。198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授予Fellow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早年与教育
1932年2月4日,赵梓森出生于上海市沪南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一家十口挤在香山路(现香山路)居住。父亲赵泽鋆是上海先施公司职员,母亲谢秀群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幼年的赵梓森,因家境贫穷和国家战乱,曾随父母辗转迁居于上海北四川路、宝通路、同孚路等多地,求学生活经历坎坷。赵梓森5岁时,进入上海飞虹小学读书,其间因巧解《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算题和手工自制飞机航模,受到时任上海市长吴国桢接见。
1943年9月,赵梓森进入上海钱业中小学念初中,其间对理科学习抱有不小兴趣,而文科成绩却表现较差。临近毕业时,赵梓森因学习偏科严重,只好勉强报考了上海辅仁中学读高中。1949年9月,迫于家境贫寒,届时成绩优异的赵梓森,选择了报考学费低廉的浙江大学农学院。次年5月,退学参加二次高考,后被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录取。1952年11月,全国院系调整之际,赵梓森所学专业被划入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从此开始与光纤通信教育研究工作结缘。
工作与科研
1954年8月,大学毕业的赵梓森,被分配至中南邮电管理局下属武汉邮电学校任讲师,负责在实验室安装蓄电池;次年2月,转岗开始承担数学教学任务,并被评为“武汉电信学校优秀教学工作者”。1956年起,赵梓森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研究自学苏联大学阶段的电信学课程,其间他的自研能力也得到不少锻炼。1959年12月,时年27岁的赵梓森,领导团队成功研制出可解三阶微分方程的模拟计算机,并一举在武汉高校五年成就展上获得成功,继而荣“武汉市高校科技成果特等奖”。
1964年7月,赵梓森接受学校派遣,赴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进修;同年8月,在研究推导信号流图的“梅森公式”时,原创性地提出了化繁为简的“0-∞法解网络”算法,受到权威期刊《电子学报》、著名数学家关肇直和时任航天部总工蔡金涛的高度青睐,相关成果被学术界视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1966年起,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教学研究工作相继中断,一度赋闲在家两年多。
1968年底,赵梓森被派往湖北华电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学生实习;次年3月,又被改派至四川眉山参加电缆通信大会战。1970年底,赵梓森出任邮电部528厂工程师,开始参与960路微波终端设备研发工作。1972年4月,调任大气激光通信研究室副主任,受命主持邮电部“大气激光通信项目”,其间创新运用太阳光替代进口受阻的平行光管展开攻关,短短两个月即令长期难以突破的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同年底,敏锐察觉到通信变革即将到来的赵梓森,旋即开始投身玻璃光纤研发工作。1973年5月,在赵梓森等人的力荐推动下,“光导纤维研制” 正式写入1973年全国邮电科研规划,并进一步立项为邮电部528厂一般性研究课题。
1974年2月,邮电部发文设立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开始出任第二研究室(激光通信及光导纤维研制)副主任。同年9月,赵梓森力主的光纤通信研制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正式列为国家“五五”规划重点赶超科研项目,并列入邮电部十年科研规划,具体由赵梓森所在武汉邮科院主导实施。1976年3月,赵梓森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根石英光纤。次年3月,再度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根短波长(0.85µm)阶跃型石英光纤(长度17米),中国光纤通信研究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年12月,赵梓森当选为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78年3月,赵梓森团队摘得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先进集体奖。一年后,中国首根实用型低损耗石英光纤正式问世,并开始向光纤通信领域迅即推广应用。同年2月,赵梓森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7月,赵梓森在了武汉邮科院主持建成中国首条长架空光纤通信试验段线路(长度5.7km);同年10月,他在低损耗光纤通信领域更进一步,成功将长波长光纤损耗压低至1dB/km以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80年7月,赵梓森升任邮电部激光通信研究所所长、总工程师,武汉邮科院副总工程师。次年9月,受命出任“八二工程”项目总负责,领导建设中国首条实用化光纤通信线路。1982年12月,赵梓森成功拉制出适用于光通信的单模光纤样品,推动单模光纤上升为国家级技术发展路线。同年底,赵梓森主持建设的中国首条实用化光纤通信线路全线贯通,实现了8Mb/s的光信号长距离传速。次年5月,升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一个月后,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1985年1月,赵梓森升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次年10月,出任武汉邮电科学院工程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1987年2月,受命出任湖北“汉荆沙”工程负责人;同年6月,出任邮电部“扬高”工程技术总负责;两个月后,又担任了邮电部“合芜”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技术负责人。1987年底,湖北“汉荆沙”工程全线贯通,传输速率大幅提升至34Mb/s,先后荣膺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1988年1月,赵梓森受命主持建设汉南区140Mb/s单模光纤通信市话中继系统工程;同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此后数月间,“扬高”工程、“汉南”工程相继开通投用。1989年10月,赵梓森主持的“扬高”工程获评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步入选“国家光纤通信试点示范工程”。1991年5月,赵梓森主持的“合芜”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荣膺邮电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等奖;同年12月,赵梓森又受命出任了“京汉广”工程技术总负责。
1992年2月,受聘担任第二届邮电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专业评审组组长;同年10月,年届60的赵梓森退休,转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12月,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1997年9月,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次年11月,赵梓森受聘出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其间多次建言武汉筹建中国光谷、发展数字产业、培养创新人才。
2000年5月,赵梓森与杨叔子等25名院士专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呈交《关于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的建议书》;同月31日,受聘出任“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2002年11月,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2012年1月,入选《长江日报》组织评选的“武汉精神代言人”。2015年4月,被评为首届“武汉市功勋市民”、 感动江城年度人物。
逝世
2022年12月15日14时29分,赵梓森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学术研究领域。赵梓森长期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开拓和发展了中国光纤通信领域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20世纪60年代,他原创性地提出了“梅森公式”的“0-∞法解网络”算法,被视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他力主推动光纤通信研制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助力中国准确把握了光通信研究发展方向;他提出的单模石英光纤技术路线,推动了中国光纤通信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与此同时,赵梓森团队还创立了中国的现代光通信系统、器件和光纤设计理论体系,创制了中国“六五”至“十五”规划期间几乎涵盖所有光通信领域的全系列技术产品。
经济建设领域。赵梓森组织研制了中国首批实用化的光纤光缆和设备,参与起草了中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领衔设计了中国第一条光缆通信工程和连通全国的光纤通信线路,主持完成了“八二、扬高、合芜、汉南、汉荆沙、京汉广”等六大开创性光纤通信工程。世纪之交,赵梓森又首倡发起筹建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短短六年即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光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面旗帜。20世纪80年代起,赵梓森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主导与荷兰飞利浦合作建设的长飞公司现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光纤龙头企业,继而使得中国光纤产业整体摆脱了受制于人的问题。此外,赵梓森还于2016年指导完成中国首次100 Tbit/s的光通信实验,并由此推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最先进光纤通信技术的国家。
主要著作
赵梓森一生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现摘选部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著作如下:
学术论文
赵梓森一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现摘选部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如下:
人才培养
赵梓森在长期专注科研的同时,还不忘关注培养人才工作,推动创立了武汉邮科院硕士生培养点,编著出版了《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原理》《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等多部科技著作,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光通信专家韦乐平、光通信专家毛谦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他的推动和努力下,武汉邮科院先后成立了“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
奖励与荣誉
社会职务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赵梓森的母亲靠做缝纫活儿、销售小商品贴补家用,供养8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的父亲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他的妻子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范幼英。
兴趣爱好
赵梓森最大的爱好是拉小提琴。他从高中开始就拉小提琴,直到80多岁后,由于手指灵敏度下降,才开始放弃拉琴,改听音乐。
人物评价
赵梓森逝世之际,中国工程院专程致电缅怀称:“赵梓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带头人,是造诣深厚、卓有建树的科学家”“赵梓森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
2022年12月,赵梓森弟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以《用毕生脚步追求光纤通信的光芒》撰文称:“赵梓森是武汉邮科院的开拓者、中国光纤通信之父、中国光谷的倡导者,是他开启了中国光通信大国之路、强国之梦,赵院士辞世,中国光纤通信领域痛失一面旗帜。”
后世纪念
2001年,赵梓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50万元,他拿出其中20万在穷困山区无偿捐建了一所小学,并将其命名为“梓森希望小学”。
参考资料
赵梓森1932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1-11
赵梓森院士逝世.中国工程院.2023-01-11
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简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1-11
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年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1-11
赵梓森院士唁电.中国工程院.2023-01-11
赵梓森专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馆.2023-01-11
赵梓森.中国知网.2023-01-13
最美奋斗者——赵梓森.新华网.2023-01-13
湖北评选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湖北100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2023-01-12
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年表199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4
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198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4
赵梓森.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3
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197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2-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与教育
工作与科研
逝世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奖励与荣誉
社会职务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兴趣爱好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