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英文名:Heroic Sons and Daughters)是
武兆堤执导,武兆堤、毛烽为编剧,刘世龙、
刘尚娴、
田方、
周文彬主演的中国战争电影。影片根据巴金小说《
团圆》改编,主要讲述了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师政委王文清,同失散20多年的女儿王芳、王芳的哥哥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的养父老工人王复标之间感人的故事。
《英雄儿女》于1964年在中国首映,2021年12月20日,4K修复版影片在第十六届
中国长春电影节重映。影片斩获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百年百部优质电影称号。
影片中国首映票房4.4万元,中国重映票房20.5万元,累计总票房25.0万元,统计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5日。
影片剧情
志愿军
军师政委王文清(
田方 饰)在去
抗美援朝战争前线视察的路上车被炮坑拦住,在大家帮忙抬车时,王文清看到一个文工团的女战士王芳(
刘尚娴 饰),他觉得非常面熟,但也没有多问。送走王文清后,王芳遇见了当战士的哥哥王成(
刘世龙 饰),她开心地将父亲王复标(
周文彬 饰)的来信给哥哥看。信里还夹着一张父亲的照片,王成就向妹妹要来信和照片,放在身上留个念想。此时,无名高地战役打响了,王成主动请战,团长看到王成头上的伤拒绝了。王成不死心,拿出了父亲的信递给王政委,请他帮忙讲情。王文清看到信上的落款王复标三个字,认出了那是自己的老战友,但是战事紧急,二人还没来得及细说,王成就奔赴了前线。
战役打的非常激烈,四号阵地突然失去了联系,王成主动冲过去查看,只见通讯员奄奄一息地摘下话筒递到王成手中,嘱咐王成一定要坚守住四号阵地。然而敌人的炮火太过猛烈,增援部队无法抵达,整个阵地只剩王成一人。他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在父亲的照片背面写下遗言,誓与阵地共存亡。就在此时,敌人向四号阵地再次发起进攻。王成用通讯电台向后方炮兵报告自己的位置,让炮兵提供炮火支援,但是敌人数量越来越多,随着敌人逼近,炮击的位置离王成越来越近,王成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打光了阵地上所有
RGD-33手榴弹和弹药,与闯进阵地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王成在废墟中找到了一根
爆破筒,手握爆破筒,冲入敌军,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和战友们的顽强战斗,为中国军方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实现了此次合围作战的胜利。
军党委决定将王成的英雄事迹在全军进行宣传教育,让每一位战士都学习王成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王文清认为王芳最了解她哥哥王成,把创作和演唱的任务交给了她。在庆功会上,王芳将自己的精心创作《英雄赞歌》进行了演唱,她铿锵有力的歌声感染了身边的战士们,战士们都簇拥着她,高呼英雄的妹妹。见到战士们士气高昂,政委王文清决定让慰问团到前线去演唱。此时已经到了冬天,敌我双方打的非常激烈,王芳在前线一边演唱,一边照顾伤员,疲惫的她刚在山洞中休息了一下,战友们又叫上她一起去炊事班表演,炊事班的慰问演出逗得几个炊事员笑逐颜开。这时,美军的战机又来轰炸了,其他人忙着进防空洞躲避,王芳看到炊事班班长为了提醒搬运伤员的
朝鲜人民躲避,差点被一颗炸弹砸中,王芳一个箭步扑到炊事班班长身上,自己却滚落山崖。受伤的王芳被送往后方医治,途中,美国士兵炸毁了大桥,朝鲜民众主动抬起担架,走进了齐腰深的冰冷河水中运送王芳过河,即使炸弹不停地在身边掉落,也不回头。
王芳抵达医院后,在
王文清的耐心劝导下,决定回国养伤。过了一段时间,中国慰问团来到了朝鲜战场,王复标作为英雄的父亲也来到了朝鲜战场。当与王文清相遇时,王复标看着王文清不敢相认,王文清给他讲起事情的经过,二人热情相拥。王芳在国内养好病后,也回到了朝鲜战场,她激动地跑来慰问团看望父亲。王复标告诉王芳,王文清才是她的亲生父亲,分别十八年的父女终于相认。此时战争还在继续,两位父亲告诫王芳要学习她哥哥王成,一起目送王芳投入新的战斗。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1952年初,全国文联组织了赴朝创作组,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联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曹禺,一起鼓励巴金加入这个小组。1952年3月和1953年7月,巴金两度前往朝鲜战场前线开城、
平壤等地,亲身体验了
抗美援朝战争战士们整日里翻山越岭、在防空洞中躲避、吃“一把炒面一把雪”的生活。巴金途中听闻了
赵先有烈士、
张渭良战士等英雄的事迹,还采访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961年8月,巴金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创作出了中篇小说《
团圆》,全篇共三万多字,在《
上海文学》中发表。
当时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看了小说后,请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翻拍成电影。翻拍电影的工作在经过长春电影制片厂各位领导商讨后,由导演武兆堤接手。武兆堤打电话给旧友毛烽,想让他帮忙将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成剧本,当时毛烽正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秘书,武兆堤立马动身从长春前往北京。武兆堤和毛烽都是
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二人奋战二十八天,以人物感情作为主线,结合二人的亲身经历和许多真实事迹的资料,连夜改编出了《英雄儿女》的剧本。因为当时没有打印机,剧本都是由武兆堤和毛烽手抄出来的,内容得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胡苏和巴金本人的肯定。
《英雄儿女》是当时文化部的重要项目,作为文化部年度重点影片放映。影片的外景在中国
辽宁省南芬镇(今本溪市
南芬区)取景拍摄,连使用的胶片都是从
英国进口的。
创作原型
1950年11月,敌人对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发起进攻,面对四十多个敌人,
杨根思坚守阵地、以身殉国,带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武兆堤和编剧毛烽在考虑过许多
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后,以杨根思的事迹作为原型,初步构思出了王成的形象。后来,武兆堤和毛烽查阅资料时,发现一封写着“向我开炮”的通讯,经查证后二人发现这封通讯来自一名名叫洪炉的战士,内容写的是他的战友
蒋庆泉和
于树昌的事迹。蒋庆泉是陆军23军67师201团的一名步行机员,1953年4月,敌人对朝鲜石岘洞北山发起袭击,当时在山上的蒋庆泉对着对讲机大声呼叫,向他所在的堡顶开炮,但蒋庆泉并未牺牲,他被炸弹震晕后被俘,那句“向我开炮”被他的战友们听见并流传了出去。1953年7月,在另一个山头又传来与之相似的事迹——23军73师217团的步行机员于树昌在战争中高呼炮火,最终与
美国军队同归于尽。
影片中
王芳的真实原型是
解秀梅,她是
朝鲜战争里154名荣获一等功的志愿军中唯一的女战士。与影片情节相似的是,解秀梅的英雄事迹传遍
朝鲜战场后,她的父亲解铁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一同前往朝鲜,父女二人得以见面。
选角过程
刘世龙长相并不出众,还被领导质疑他并不高大魁梧的身材不能撑起王成这个角色,但刘世龙参加过军队,在军队中担任过通讯、后勤工作,还做过文工团员。导演
武兆堤力排众议,坚持认为王成的演员不用高大魁梧,只需找一个符合普通战士气质的,认定了刘世龙出演。
《英雄儿女》剧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导演
谢晋曾亲自前往
北京电影学院挑选,当时22岁的上海姑娘
刘尚娴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在《北京人》剧组实习。谢晋与正要去道具库借道具的刘尚娴擦身而过,只看了一眼,谢晋就确定了刘尚娴就是最适合出演王芳的姑娘,符合武兆堤和毛烽要求的王芳的气质。谢晋、武兆堤、毛烽三人连姑娘的名字也不知道,只好在女生宿舍挨个房间找,这才找到刘尚娴。
拍摄花絮
在拍摄王成据守四号阵地,直至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戏份时,布景里不包括烟火在内,共布置了108个炸药点。刘世龙在火堆里钻进钻出,眉毛、鬓角都烧着了,手臂也被烧出了血泡,拍了四五遍才通过。在拍摄王成高呼“向我开炮”的场景时,
刘世龙刚进入布景就被火燎伤了,他被浓烟呛得一直流眼泪,但当时拍摄用的胶片很贵,刘世龙不舍得喊停造成损失,硬是撑着拍完了。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英雄儿女》题材特殊,是一部记录历史、宣扬正义的电影作品,影片依照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而来,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巴金运用手中的笔,将自己在朝鲜战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记录了下来,这些战场上的战士们保家卫国,不惜以身殉职,这些英雄事迹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引发了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时隔几十年人们仍然铭记这部影片的原因也正归结于此。小说《团圆》中王文清和王芳的父女团圆主线在影片中基本得以保留,
武兆堤和毛烽还着重刻画了小说中本不重要的角色王成,将其扩充成影片另一条描述战争的主线。影片两条主线交织,不仅展现了父女、兄妹之间的感人亲情,还讴歌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人民英雄志愿军形象。
影片还倡导和平的国际关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影片向观众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展现了符合主旋律的思想文化,
中原地区军队象征着中国的国际精神,王成和王芳的故事以小见大,象征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国家的灵魂之所在。王成、王芳等人都只是平凡人,但他们用生命书写伟大,不论身处什么时代,这样的爱国主义英雄永不过时,激励着观众们不断发展。
同时,影片善用群像,一方面多次刻画战士们前赴后继冲向战场的画面,例如影片末尾,战士们向敌人阵营前进时遇到了铁丝网,纷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战友铺路,以一个缩影呈现出一个时代,激发后来人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影片加入了小说中并未着重刻画的朝鲜人民,刻画他们与志愿军战士们并肩作战、互帮互助的情景,例如抬受伤的王芳过河时,以金大爷为代表的朝鲜人民义无反顾地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河水,对掉落的炸弹不管不顾。这组群像表现了朝鲜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持和配合,强化了抗美援朝的战争主线,升华了影片主题,更深刻地阐释了志愿军战士英雄主义的精神源泉: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祖国在战斗,更是为了天下所有被压迫、被侵略的民族而战斗。
角色塑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局一再提出要“创造新的英雄典型”、刻画“鲜明的英雄人物”,并且在历次题材规划中都将战争题材放在首要的位置。
武兆堤和毛烽阅读过原著《
团圆》后,在影片中将王成这一角色进行了很大的扩充,强化了对王成的表现和歌颂,凸显了影片歌颂战斗英雄的主题,这一改编迎合了时代要求,塑造出一批战斗在一线的英雄,凝聚了新中国战斗英雄的时代精神,体现了
朝鲜战争的正义性和英雄性,完善了对这段历史的呈现。
·影片前期多次从细节刻画了王成的英雄形象,例如王成带伤要求上战场、忘我地帮助百姓躲避
美国军队的炮火等情节,都向不足年龄就参军的董存瑞、小兵张嘎、轻伤不下火线的白求恩、与群众和谐相处的刘胡兰等革命英雄先例致敬,更有力地烘托了王成的牺牲精神。影片高潮部分对王成的英雄形象塑造则通过电影生产线过程,结合情节叙述、摄影机、灯光、演员表演以及后期剪辑、音效几大部分,例如王成坚守阵地牺牲的那场戏,镜头由全景推至中景,再推近至王成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的
特写镜头,随即切为空镜,以枪声或炮声等配合雄壮的背景音乐暗示英雄的牺牲,空镜中地动山摇,硝烟弥漫、树木耸立,体现了英雄的精神力量仍然震慑世间。影片中为王成这一角色增设的情节既补充出了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又弘扬了英雄主义的精神面貌。
王成的英雄形象也影响到了影片中的其他人,在宣扬王成牺牲事例的庆功会上,镜头不断地在观众和舞台之间更替,直至舞台的界限消失的一刻,王成牺牲的画面与战士们歌颂他的画面交叠在一起,
隐喻王成精神转移到了其他战士身上,强化了歌颂英雄的主题,引导观众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传递中国革命精神。
音乐原声
发行于1964年的《英雄赞歌》由
公木作词,
刘炽作曲,张映哲演唱,是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词作家公木欣赏了电影片段后,联想到自己写英雄的诗《烈士赞》,一晚上就完成了歌词创作。曲作者刘炽拿到歌词后,先是拉着朋友打扑克,中途却突然扔下牌离开,回家以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为基础谱出了曲子。演唱者
张映哲是一名独唱演员,当时在空政歌舞团效力,但她反对个人成名成家,不喜张扬,所以电影字幕中并没有她的名字。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首钢工人的登报寻找,张映哲也选择了回避。直到2003年,张映哲才和女主演
刘尚娴在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军旅歌曲大赛的颁奖晚会上再次相见。
《英雄赞歌》贯穿于整部电影之中,是电影的精髓、载体。歌词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不仅结构如诗歌般精致,内容也大气磅礴,写出了英雄气概,而且善用修辞,其中“烽烟”、“烈火”和“滚滚”、“熊熊”这一组叠音修辞在将硝烟滚滚的战场描写到位的同时,体现了歌词的美感。歌曲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和场景刻画,描画了英雄面对险情和敌人时,临危不惧、敢于斗争的态度,细节和意象刻画都十分深刻,无数中华儿女冲锋陷阵、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跃然于银幕之上,让观众眼前好似就出现了类似的情景,他们身上闪耀着不计个人得失的英雄主义精神,引起观众赞美和敬仰之情。《
英雄赞歌》这首歌曲直接又凝练地诠释了影片要表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虽然现在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战争看似十分遥远,但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王成等牺牲自己鲜血和生命的英雄都必须被人铭记,这也是影片及这首歌曲想要传达的精神。
获奖记录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注:票房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5日。
评价与反响
评价
1964年《英雄儿女》上映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巴金作为原著作者,对电影的改编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英雄儿女》改得不错,关于王成的一部分加得好。周恩来总理也对影片给予了好评,他向当时中国作协副主席、总政文化部部长刘白羽称赞巴金前往抗美援朝前线,体验战士生活这件事干得不错,写出的作品相当优秀。曾亲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肯定了影片的真实性,她认为影片除了表现出高尚的英雄美学、浓烈的革命浪漫主义和诗化的精神气质外,《英雄儿女》最能打动她的高妙之处在于其融入了大量真实发生的素材,影片中描写的兄妹之情、父女之情、战友之情,以及中朝人民之间的民族之情也都自然真挚。
除诸位学者外,媒体也对《英雄儿女》给予压倒性好评。《解放军报》对影片的英雄主义内核作出评价:“《英雄儿女》凸显王成的牺牲精神,进而提出了对英雄的定义、英雄的主体、英雄具有的精神等的疑问,又通过影片中种种细节作出回答:志愿军战士王成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舍生取义,他肯定是英雄;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工作,一心为公的普通劳动者也一样是英雄。王成、王芳、王文清等经典的电影角色象征了牺牲和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在观影者心中留下了英雄的基因。在这个层面上来说,《英雄儿女》体现了不朽的思想性,使其拥有了超越时代的力量。”
反响
2022年5月,电影《英雄儿女》被
中国艺术研究院列入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的百部文艺作品榜单。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家喻户晓,让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主题曲《
英雄赞歌》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2020年上映的电影《
金刚川》就引用了《英雄赞歌》作为片尾曲,向《英雄儿女》致敬。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2月25日
衍生作品
2020年10月21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英雄儿女》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博出。
2020年10月22日至24日,由
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舞剧《英雄儿女》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该舞剧以
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聚焦个人,讲述历史,既体现了兄妹情、战友情、父子情等温情,又述说了家国情怀。
2022年10月6日至16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在上海上演,该话剧由巴金所著小说《团圆》改编,借鉴了电影《英雄儿女》的创作方式。
参考资料
南芬概况.南芬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