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
端午节传统习俗,亚运会项目
赛龙舟,又称“赛龙船”或“龙舟竞渡”,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龙舟正式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
龙舟文化萌芽于春秋时期,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而赛龙舟是战国时期为了举行图腾祭祀和纪念屈原而出现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赛龙舟在中国各地区均有流行,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其活动形式和内涵也逐渐丰富,并且各具地域特色。赛龙舟通常在端午节举行,但在不同的地区举办时间也各不相同,通常依次进行竞渡选址、赛前准备、竞赛活动等流程,直至活动完毕,同时也存在女人不能登上传统龙舟、龙舟队上街强行讨赏等传统陋俗,需要进行改变。除此之外,赛龙舟也相继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众多国家,它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和民俗活动,更成为了一项国际赛事。
2011年,贵州省镇远县铜仁市广东省东莞市湖南省沅陵县的赛龙舟相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湖南省沅陵县、贵州省铜仁市市等多地也先后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
历史
龙舟文化的起源大约萌芽于春秋时期,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时(公元前1001年~公元前947年),最早记载龙舟的文献是《穆天子传》,当时的古人把龙作为图腾,认为航行时遇到的风浪就是龙在水中作怪,于是在船身画上龙鳞,再添上龙首和龙尾,以此避免航行时与水中的龙发生争斗而再遇到风浪,由此发明了龙舟,但仅作为观赏使用。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学者根据《岁时记》《事物原始·端阳》以及西汉越绝书》《越地传》的记载,认为赛龙舟出现在战国时代,越王勾践为了要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带领国民借嬉水竞舟为名操演水师,暗练水战,最终消灭吴国,后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便于五月五这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有学者根据东汉文献《曹娥碑》《吴越春秋》的记载,认为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出现的。吴国大将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后,在端午节被扔到钱塘江里,尸首随波逐流而不沉没,当地百姓认为这是伍子胥显灵,后人于是在每年五月初五,在钱塘江口驾舟逐潮,以示纪念;有学者根据《钟道骑驴图》的诗句,认为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有学者认为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于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开展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而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等书中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是古代吴越人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而赛龙舟便是祭祀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与屈原忌日相偶合,于是这些习俗才巧妙地转化为纪念屈原的传统方式,这种说法已经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和征引。
根据《续齐谐记》《隋唐嘉话》的记载,赛龙舟孕育于春秋时期,成规模的龙舟竞渡开始于战国时期,是荆楚民间在端午时节祭奠屈原的活动内容之一;唐朝时,赛龙舟活动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江南水乡较具吸引力的一项民俗节庆运动;宋代初期,赛龙舟主要在民间广泛开展,成为当时人们普遍喜爱的节庆体育活动。到了宋代中期,赛龙舟开始进入宫廷,由于统治者的青睐, 推动了当时民间赛龙舟的普及和发展进程;元代时沿承了宋代赛龙舟的习俗, 每逢春季或端午在中国南方水乡普遍开展的 一项体育活动。而宫廷赛龙舟空前繁盛, 由于统治者都有荡龙舟的嗜好,而且逐渐成为传统习俗,呈蓬勃发展之势。特别在元顺帝时期,宫廷龙舟运动开展繁盛,龙舟的制造水平和规模上达到空前状态;到了清代,赛龙舟已经是一种集民间运动与娱乐为一体的项目,与现代的赛龙舟已相差无几。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举行龙舟竞渡,一直沿袭至今。
举办时间
在古代,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其中竞渡最为热烈,招魂最为感人。龙舟竞渡是十分隆重的,大多数都在端午节举行,这一天人们往往倾家出动,争相观看,但也有在其他时间进行的。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中记载,赛龙舟是在夏至举行;五代十国时曾有暮春时节赛龙舟的动议或活动;据《旧唐书・杜亚传》的记载是在春中有赛龙舟的活动;而《旧唐书穆宗纪》的记载则是在九月;宋朝词人张先则用诗词描绘了每年除了冬天有三次龙舟竞渡活动。
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龙舟竞渡回归“竞渡”色彩,逐步形成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国各地区赛龙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贵州苗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浙江省的赛龙舟是在中秋节的第二天(农历八月十六日),同时还举行庙会;安徽省在每年端午节立秋各举行一次;而云南省傣族赛龙舟则是在每年的浇花节期间。
比赛形式
赛龙舟前一般都会进行龙舟竞渡选址,如秭归县将龙舟竞渡选址在凤凰山侧的长江江面,安徽则是把地址选在裕溪河,龙舟竞赛根据当地条件可变更距离竞赛方式,参加竞渡的龙舟都有讲究,船头雕刻成龙头,船尾雕刻成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跟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龙舟一般是狭长、细窄的,大小因地而异,长约20~38m,有40~60支桨,通常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舟身及舟尾旌旗和罗伞的装饰、桨、划手的服装等都是统一的颜色,显得整齐威风。
各地赛龙舟前都有准备活动,且各地不一。有的地方赛龙舟前一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完毕后开始赛龙舟;而有的地方会在赛龙舟前把龙船装扮得非常华丽,船舱内配有鼓乐班子,吹吹打打,船中搭有亭子,有俊童美女装扮的台阁故事,叫做“龙头太子”,经过一系列赛前的文艺汇演和给龙头“点睛”仪式后,龙舟竞赛才正式开始。
通常是九条龙舟排成一列,听取号令,一触即发,争相挺进。水面之上顿时鼓声震天,桨橹翻动,一对对龙舟追逐竞渡,每只龙舟中央都会摆一只牛皮鼓,三个壮实的汉子豪迈地敲着鼓。同时,一个杂耍的人在他们伴随着鼓的节拍做鬼脸、倒立、翻跟头、摩拳擦掌在船头的小小甲板上,还挺立着两个手执长戟的人,他们负责用最威严的姿势挥舞长戟。而岸上则观者如堵,喊声如潮,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比赛均以在规定距离内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各地区习俗
赛龙舟在中国各地区均有流行,并且各具地域特色。福建厦门集美地区将赛龙舟称为“别”,每年农历端午节“别舲舳”之前,人们首先到海边龙王宫祭拜龙王爷,并举行“请水仪式”,用请回的圣水将龙舟“洗净”。再挑选年轻、健壮的渔民来组建集美大桥龙舟池代表队来参加比赛。特意打造的梭形龙舟形似龙体,可坐18人,停放在龙舟池内,因经常乘坐此舟夺冠,被尊称为“十八龙舳”。
贵州铜仁地区的赛龙舟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比赛前先要把所有参赛龙舟集中在一起举行祭龙点睛仪式。由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地方官员为参赛龙舟的龙头点晴,再举行下水仪式,在江岸上设立祭台,摆上酒肉,点上香烛,插上艾蒿,焚烧纸钱,长者念诵完祭文,道士祭祀完毕,在燃放的鞭炮声和众人的呐喊声中,将龙舟抬起,安上龙头龙尾,放入水中。比赛按照分组以预赛、复赛、决赛的程序逐一进行。按照参赛队伍与船只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小船约13人,中船约33人,大船43人以上。比赛成绩以赛段计时为准决出胜负。改革开放后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女子船队,这些女同胞们穿上五颜六色、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下到江面,别有一番情趣,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场面震人心魄。同时还伴有独特的民族习俗“蛟龙抢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提高了龙舟赛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形成了多民族共同造就的人文祥和与安宁的龙舟水文化。
广东东莞万江将赛龙舟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友谊赛,称为“趁景”,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没固定时间、路线,自发地进行比赛;另一种是“放标”,又称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多在东江支流上举行,比赛线路全程30~40公里,时长大约为3小时,参赛龙舟与“趁景”龙舟混合在一起,场面较为壮观。赛龙舟活动中“放头”是最为精彩的仪式,比赛前将龙舟汇集于出发地点,按抽签挑的水道线,一字横排于江面上。时间一到,鸣炮开赛。比赛的龙舟长20多米,可载员六七十人,船头放置一木刻涂上彩色的龙头,船尾插彩旗一面,每条龙舟配备一面写上地名和龙舟名称的大鼓,大鼓放在龙舟前腹,大鼓前后数米各置一面铜锣,划船用的木榜有红、蓝、黄、黑、绿等多种颜色,有的还印上图案。
汨罗江畔,每年端午人们穿着新装,先到屈子庙朝拜,还抬着龙头祭庙,祭祀完才开始龙舟竞渡。比赛船只分为青龙、黄龙、白龙等多种颜色,不仅船身,就连船上的族旗罗伞的装饰,以及划手们服装乃至船奖,都是统一颜色的。比赛时,规定有赛龙场、比赛路线、划定起点和终点,还进行编组,编号和选定负责人,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层次。比赛时多条龙舟竞发,两岸欢呼,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湖南省、湖北等地的龙舟,最长有十一丈五尺,短的也有七丈多,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而福建省的龙舟在船头雕刻龙头,口能够开合,舌头能够转动,形象又生动。
在上海黄浦江过去曾盛行夺标,有鱼标、鸭标和铁标等多种,在终点设有投标船,当竞渡的龙舟到达终点时,投标船就将标投入水中,让各船争夺。因此,龙船上除划手外,还得挑选一个水性特别好的人,专司夺标之职。系着红布的活鱼标、活鸭标较难捕捉,而沉入水底的铁标则必须具备较好的潜水本领。浙江省的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有情趣。
陋习
赛龙舟是中原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传承至今。不过,其中也掺杂了许多落后、愚昧的陋习,如:有的地区延续旧时男尊女卑思想“女人不能登上传统龙舟”;有的地区龙舟队上街强行讨赏,甚至出现拦截车辆讨赏;而有的地区龙舟队员划手沿袭旧时先辈的传统,比赛时不穿戴救生衣。这些传袭下来的陋习与现代文明相悖,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价值寓意
赛龙舟在中国古代是对龙的图腾崇拜、半宗教性祭祀仪程、半娱乐性节目和纪念屈原,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各地区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有纪念近代革命英烈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端午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省傣族同胞则在浇花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等意义。
赛龙舟在不断的发展融合中逐渐演变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在传承与演变中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它是一项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有益于增强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满足精神文化需要;龙舟文化所带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能让大众从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龙舟文化表现出包容性、团结性、娱乐性、竞技性,是人们的精神纽带,使参与者与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能够在遵循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性和娱乐性较强对民众有广泛吸引力的系列活动来发挥其巨大的教育潜能。
传承与困境
赛龙舟源于早期对龙的图腾崇拜和古代文化故事,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一些地方性的或者历史性的爱国人物传说或者英雄故事所取代,成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运动项目和民俗活动,并逐渐走向生活化和运动化两个方向。改革开放以后,赛龙舟由过去的民间组织转变为政府部门统一协调、组织,城区各单位、乡镇办事处共同参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成为规模较大、群众基础深厚、参与面逐年扩大的具有完善组织体系和完备实施方案的综合性文化体育赛事。除了在中国大陆流行,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众多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赛龙舟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也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赛事。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也成为亚运会的运动赛事项目;1991年,湖南岳阳市也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为了保护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2011年,贵州省镇远县铜仁市广东省东莞市、湖南省沅陵县的赛龙舟相继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赛龙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让世人更多的了解龙舟文化,也能让赛龙舟继续传承。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赛龙舟受到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人们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保护自然环境观念淡化,致使赛龙舟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电视、网络等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趣味,取代了赛龙舟等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应有的价值,缺乏对龙舟文化应有的尊重;一些地区的青年相继离开村寨,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或多或少地逐渐淡化了对传统技艺的重视与学习,而一些老工匠、老艺人年事已高,随着他们离世,很多技艺无人传承,面临失传。这些都造成了赛龙舟活动空间缩小,了解龙舟文化的人群越来越少,出现了传承范围断层的现实困境。
相关作品
赛龙舟很早就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卢肇的《江陵观竞渡寄袁州刺史》、刘禹锡的《竞渡曲》,宋诗人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等诗词中均描写了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在宋人周密武林旧事》、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武陵竞渡略》《清稗类钞》,和《清朝野史大观》等古籍文献中也对龙舟竞渡有所记录;而在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的《中天戏水册》、元代画家王振鹏的《宝津竞渡图卷》《龙舟图卷》,清人的《十二月令图·五月景》等画作中均对龙舟有详细而精妙的刻画。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表示,中华龙舟赛将成为1924年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科涅茨科说,这是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支持下,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共同努力的突破性成果。5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共同为总台巴黎奥运会转播团队授牌,发布总台奥运会报道标识,并为总台巴黎奥运会栏目《体坛晨报》启播。在与总台台长会晤时,巴赫主席再次表示了对推广龙舟赛的坚定支持。6月6日总台举办的端午特别节目发布会上,科涅茨科通过视频致辞为中国观众送上端午祝福。他还表示,10月,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将在屈原故里秭归举行,由总台和国际皮划艇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皮划艇超级杯也将在中国开赛,加上即将于端午期间开赛的由总台主办的2024年中华龙舟大赛,这些赛事将进一步推动龙舟和皮划艇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架起中外水上文化交流互鉴的沟通之桥。
2024年6月10日上午,马家潭端午节在巴水之畔举行。截至2024年6月,马家潭龙舟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进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此次龙舟节的观赏性和参与度,上巴河镇党委政府对马家潭龙舟文化园实行整体提质改造,包括对原有的龙舟大舞台、龙舟剧场、龙舟陈列室、观景亭等进行改扩建,新建龙舟文化广场、龙舟赛观景台、亲水步道,以及入园主干道刷黑等工程。马家潭龙舟节主会场位于上巴河镇马家潭村,共有4支队伍分大舟、小舟两组进行对抗赛。大舟每队40人,小舟每队14人,比赛共三个来回。
参考资料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3-13
..2023-03-13
仓前镇“扮靓”集镇迎端午.城乡导报.2023-03-14
赛龙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5
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沅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6-14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首页.垫江日报.2023-02-15
..2023-03-14
..2023-03-14
..2023-02-15
..2023-03-13
..2023-03-13
..2023-03-13
..2023-03-13
..2023-03-13
..2023-02-15
..2023-02-15
首页.揭阳日报.2023-02-15
..2023-02-15
..2023-03-13
..2023-03-13
..2023-03-13
目录
概述
历史
举办时间
比赛形式
各地区习俗
陋习
价值寓意
传承与困境
相关作品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