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真长老,是元末明初
施耐庵所著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虚构人物,在小说中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长老,当世活佛,具有知过去未来之事的能力。
智真长老第一次出现是在水浒传第四回,
鲁智深在拳打
郑屠后,逃亡过程中在代州雁门县遇到了之前帮助的金氏父女,在金氏女婿赵员外的介绍下,前往五台山文殊院
出家为僧,诸僧觉得鲁智深形貌丑恶不愿收留。智真长老力排众议,认为鲁智深心地刚直,坚持将鲁达剃度为僧,并赐名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了寺院的三皈五戒,多次胡闹,智真长老反复进行教戒,给予宽恕。直到鲁智深又一次下山偷买酒喝,借着酒劲撞开山门,打坏亭子和两尊金刚,连续打伤数十人,智真长老才出来喝止鲁智深,打发他去京都大相国寺,临行前给了他四句佛偈。
水浒传九十回,当梁山英雄好汉征辽成功,凯旋返京之时,
鲁智深向
宋江告假,欲往
五台山参礼本师,求问前程,宋江表示愿与众将同去。于是,宋江率领众将,跟随鲁智深,去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求问
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前程。智真长老对鲁智深有所训诫,接受了鲁智深供献的金银彩缎,对宋江等多人也留了佛偈,但对宋江等人敬献的金银彩缎坚执不受。最后临别时,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留下了“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
学者崔玉卿认为,智真长老不仅具有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宽恕容人、善于识人、胆识过人的道德品质,而且还是一位慧者、哲人、导师、预言家。
人物设定
外貌性格
智真长老年逾六十,眉发皆白,面目清秀,骨格奇特,眼不花耳不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俨然有天台山方广寺智者大师的出山之相。是一位善于识人、胆识过人、庇护义士的长者。他宽容智深,肚量如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身份设定
智真长老是
五台山文殊院的方丈,一位德高望重的得道高僧。五台山文殊院,原是
文殊菩萨伽蓝,寺里有五七百僧人。《
水浒传》中赵员外称智真长老是其弟兄,赵员外祖上曾舍钱在寺里,他本人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因而介绍四处逃亡的鲁达去投靠智真长老。至于智真长老姓氏、名啥、哪里人氏,《水浒传》没有交待。
主要经历
剃度鲁智深
智真长老第一次出现是在水浒传第五回,当时
陕西省提辖鲁达为救贫弱女子
金翠莲,三拳打死
郑屠郑屠,触犯法律被官府追捕,经金氏女婿大财主
赵员外介绍,投奔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赵员外跟智真长老说起了鲁达要
出家的事,因为赵员外祖上曾舍钱在寺里,赵员外也常接济文殊院,故智真长老没有推辞。长老随后安排了剃度的僧人帮鲁达削发,但僧人们见鲁达五大三粗,相貌凶恶,不敢上前剃度。他们一起面见长老,提出不能让鲁达这个凶神恶煞的人在这儿出家,以后恐怕会连累
寺院。长老闭目
禅定后,跟僧人们说他是星宿下凡,心地刚直,将来一定会修成正果的,安心剃度他就是。在智真长老主持下,众僧人给鲁达举行剃度仪式。剃发僧人剃完头发,又要剃他的
胡须,鲁达不肯,长老严肃要求寸草不留,全部剃,剃发僧人便上前把鲁达的胡子也剃了。智真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赐名智深,又授法衣、
僧衣教智深穿上,长老与他摩顶受记,提出三皈五戒,智深不晓得戒坛,只说“洒家记得”。
劝告鲁智深
鲁智深在五台山成天没有事做,大大咧咧,又不注意卫生,其他和尚非常恼恨他,频频去长老那儿告状,要赶走鲁智深。但长老每次都只是教训了鲁智深几句,并没有赶他走的意思。一天,
鲁智深闲着没事,就跑下山喝完了一桶酒,晃晃悠悠地回到寺院,与守门的发生争执,动手教训了守门人,引起众怒,杂工,火工、轿夫、厨师等二三十人围攻鲁智深。鲁智深见门拆门,遇窗拆窗,大闹了一场。这时长老才从房间走出来,大声制止了鲁智深。第二天,长老找鲁智深好言劝告,鲁智深受恩于长老肯收留自己,便答应再不犯戒,老老实实在寺院呆了几个月。
赠别鲁智深
又一日,鲁智深扮作
游方僧人,下山到铁匠铺打六十二斤的禅杖和八十一斤的戒刀,忍不住又去买酒喝,回到寺院,借着酒劲把山门撞开,打坏亭子和两尊金刚,弄得周围鸡飞狗跳。监寺集合了一百多人来打
鲁智深。鲁智深毫不畏惧,连续打伤数十人。长老从房间赶来,喝住了鲁智深。长老语重心长地跟鲁智深说他接连打破了寺里的规矩,这里已经容不下他了。长老介绍鲁智深到京都的
相国寺,去找他师弟住持
智清长老。临别之时,智真长老送鲁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再会鲁智深
后来,当梁山英雄好汉征辽成功,凯旋返京之时,鲁智深向宋江告假,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求问前程,宋江表示愿与众将同去。于是,宋江率领众将,跟随
鲁智深,去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求问
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前程。师父智真长老批评鲁智深恶习未改,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改。鲁智深默默无言,接受批评。宋江为鲁智深说话,认为鲁智深的善心还在,他不害良民善人;鲁智深的忠心还在,他没有忘记恩师。智真长老说,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弟子智深跟着将军,不会有错。鲁智深取出一包金银彩缎来供献本师,以充公用,长老欣然接受。宋江亦取金银彩缎,上献智真长老,长老却坚执不受。
预言鲁智深
宋江、鲁智深等参礼智真长老临别之际,智真长老又赠与鲁智深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偈语中“夏”指代夏侯成,“腊”指代
方腊,“潮”“信”指代
钱塘江之信潮,四句意指鲁智深征方腊期间将擒获方腊部将领夏侯成及方腊,后听到钱塘江信潮而圆寂。宋江向智真长老请教前程之事,智真长老同样写下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偈语中,“雁影翻” 与后文双林渡
燕青射雁相呼应,“东阙不团圆”与后文
宋江率军回至
开封市后,
公孙胜、
金大坚、
皇甫端、
萧让、
乐和五人与众兄弟分离相应。后来宋江等一百零八人至汴京后便再难足数,拜辞而去者,朝廷、高官征调而去者,征
方腊而阵亡者等导致的兄弟离散,难以避免,但宋江诸人最终功成名就。智真长老对
鲁智深和宋江的四句偈言均得到了验证。
关系设定
相关研究
“
四大名著”研究学者
汪宏华撰文新解《
水浒传》,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观点。他认为智真长老是
宋徽宗聘请的佛家幕宾,采用偈语暗中控制鲁智深,先是让鲁智深追随
林冲、
宋江上梁山,获得一时的富贵,后又利用他超强的个人能力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腊。待完成使命,又要他按照偈语的安排去圆寂,不让这位定太平的将军享太平。汪宏华还认为中国古人早在美国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和
德国章鱼保罗之前,就认识了
预言的心理暗示作用,并应用到登峰造极。
形象分析
智真长老不仅是
鲁智深的救命恩人,而且是一位善于识人、胆识过人、庇护义士的长者。鲁达三拳打死
郑屠,是因为郑屠欺凌
金翠莲,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致。正因为鲁达这一行为是扶危济困的正义行动,所以在官府到处张贴告示,四处追捕鲁达,经
赵员外的推荐,智真长老毅然剃度收留了他。
智真长老的身份在书中比较特殊,他是一个当世活佛,能知未来之事。当寺中僧众都觉得鲁智深形貌丑陋,面相凶顽,不似出家人模样的时候,智真长老却一眼看出鲁智深身上的佛性,认为他的结局是“久后却得清净,证果非凡”。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的种种清规戒律,很快就违反教规,不坐禅,在佛堂撒尿,最后竟然发展到打坏山门,打毁金刚像。智真长老无奈,把鲁智深驱逐出
五台山,一来是给寺里僧众一个交代,二来为了鲁智深在各种磨砺中找寻自我。
智真长老第二次见到鲁智深,经过多番追问,终于确定鲁智深在这杀人放火的数年并没有迷失了本心,他才安心的收下了鲁智深的
布施。但是智真长老却坚决不肯收下
宋江的布施,至于原因,是他认为宋江众将终年拼杀,英勇无畏,名利沉浮,也不过如儿童一般翻了几个筋斗,最终仍要尘埃落定,追名逐利也只剩一场空。 然而
鲁智深却不同,智真长老早已
预言鲁智深终成正果, 从后来的发展看,鲁智深也渐渐摆脱了名利、欲望的纠缠,按长老预言的成正果的方向 发展。于是留给鲁智深一首预示他最终命运的颂“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形象评价
《五台山与\u003c水浒传\u003e》作者崔玉清:智真长老不仅具有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宽恕容人、善于识人、胆识过人的道德品质。智真长老通过三次赠予偈言,肯定了鲁智深坚持正义、见义勇为的光辉一生,指出了他成佛作祖的最高成果,肯定了以
宋江为首的
梁山县英雄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他们功成名遂后的悲惨结局。这就不能不说,智真长老是宋代
五台山的一位慧者、哲人、导师、
活佛、宗教预言家。
《江湖夜雨品水浒》作者石继航:
鲁智深在五台山喝酒吃肉,大闹禅堂,后来又杀人放火,但智真长老却说他有佛性,比其他不喝酒吃肉的众僧都有前途,可以成正果。这绝不是因为
赵员外送了礼的缘故,而是智真长老见智深虽然吃些酒肉,杀人打人,却并无“淫欲”之念,仅此一点,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衍生形象
文学形象
《
水浒传》没有交待智真长老的姓氏、出生,但据《
说岳全传》和新版《水浒传》说,
卢俊义、
林冲、
史文恭和鲁智深这四人的师傅叫
周侗,人称“
陕西省大侠铁臂膀”,因惹了人命官司而出家,法名
智真,还传授给鲁智深一套杖法等。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使用了这个设定。
影视形象
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顾金水饰演智真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