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昆仑
1989年郝光、景慕逵执导的中国战争电影
《巍巍昆仑》(英文名:The Kunlun Column)是由郝光景慕逵执导,东生担任编剧,张克瑶孙飞虎路希苏林、王振江、徐光明等主演的中国战争片。影片讲述了在1947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面临中国国民党进军延安市时,审视夺度,率领中央“昆仑纵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周旋,为彭德怀将军歼灭胡宗南部队赢得了战机,同时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战场,全国战略形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的故事。
影片于1989年7月在全国公映。1988年该片斩获华表电影奖优秀影片,并且在1990年斩获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影片在1989年荣获了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和最佳录音的提名。
《巍巍昆仑》的首映式于1989年5月27日由昌吉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文化局、州影公司在昌吉市影剧院举办,应邀参加该活动的有各个州、市党、政、军的领导以及文化、教育等各界人士,他们一起共三百多人观看了该影片。其首次公映在八一影剧,1989年6月3日至4日两天就放映了18场,14480个观众,收入8688元,观众覆盖面占昌吉州地区80%,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6月5日,八一影剧院又组织召开了《巍巍昆仑》座谈会,五家渠市部份单位及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等30多位同志结合形势畅谈了观后的感想和体会。
影片剧情
1947年春,蒋介石孙飞虎 饰)调集胡宗南(王振江 饰)手下23万兵力,于1947年3月向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市成了敌人的首要目标。党中央决定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在外围和中国国民党军队周旋。中央书记暂时分为两个部分:毛泽东(张克瑶 饰)、周恩来(苏林 饰)、任弼时(路希 饰)留在陕北地区,代号“昆仑纵队”,司令由任弼时同志担任;刘少奇(郭法曾 饰)、朱德(刘怀正 饰)到黄河以东地区。“昆仑纵队”一边在危险处境中和敌人周旋,一边和全国各大战场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其军队的主力军被牵制在了黄河边。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雷飞 饰),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趁胡宗南集团北上绥德县,进攻孤立据点蟠龙,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且活捉了旅长李昆岗,同时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此时,全国反对内战的声音越来越多,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大大高涨。蒋介石对山东战场发起总攻,陈毅(刘锡田 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张灵甫(胡之琪 饰)发起了追击,在孟良崮战役一带被共产党全歼。蒋介石闻此消息痛心疾首。这时,中共中央抓住时机,向全国人民揭露了蒋介石想要独裁统治的目的。胡宗南依靠美国的无线设备,找到了我中央所在地,趁夜晚攻来。毛泽东审视夺度,指导我军提前转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刘邓大军在东阿县濮县正面三百里强渡黄河天险,挺进大别山,将战火引进蒋管区。“昆仑纵队”牵着刘戡部队的鼻子走,毛泽东等人在绥德大桥下留下了痕迹,以此来迷惑中国国民党军队,继续牵制住他们,彭德怀趁机歼灭了胡宗南的第36师。
1947年7月,党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小河会议确定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昆仑纵队”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不断被击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登上了雪后的五台山,感慨万千,向远方眺望,和蒋介石的决战为期不远了。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影片编剧东生曾是新华社的记者,抗战时期跟随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编剧东生先生说是周总理亲自嘱咐要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并且搬上银幕。不忘周总理的嘱托,东生先生将这段历史写成了小说,在中央广播电台广播后,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关注。东生导演也收到了许多读者的鼓励。中央军委对于《巍巍昆仑》的拍摄给予了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东生先生在创作《巍巍昆仑》剧本时,孜孜不倦,不仅查阅了大量的党史,军史资料,而且还拜访了很多当年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之后,东生先生反复修改,改了十多次。根据剧作家林杉先生回忆,在1958年的时候,东生先生就已经将一个反映延安保卫战的剧本给林杉先生看了。实际在五八年的时候,东生先生就已经开始搜集资料创作了。正是因为东生先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这史诗性的伟大艺术作品。
摄影构想
《巍巍昆仑》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史诗画卷。该片的基调整体上是凝重粗犷的。影片没有追求色彩的饱和度,而是在色度上追求黑白差,坚定不移的放弃了色彩华丽的外衣,追求浓重影调的内在冲击力。由于该影片反映的是毛泽东同志革命实践中最辉煌的一页,这场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壮举,所以剧方采用了大色块、大反差、大笔触的造型语言,采用了宽银幕、大容量、多信息的画面。
该影片大部分是在西北高原拍摄的。为了遵从真实的创作原则,摄影组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理想光效,利用了偏低一些的光效,抓取到了西北黄土高原气势磅礴的宏伟景色。在拍摄过程中还运用了空镜头,导演部门结合内容,有设计的空出了足够的时间供摄影组拍摄,充分发挥了依斯曼胶片的特性。利用特性曲线中性灰以下的密度,反映出景物暗部的层次。摄影曝光以亮部曝光为主。运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在低照度下用高反差勾画了人物,利用了战斗场面的烟火反光勾画了人物的形体动作。
拍摄花絮
由于《巍巍昆仑》涉及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太多,得谨慎进行。剧组在完成“刘邓大军过黄河”和“南京总统府”两场外景戏后,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让其待命。等了许久,接到上级同意继续拍摄的命令之后,导演才继续开拍。郝光导演回忆说,或许是因为这次待命才给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巨作。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影片《巍巍昆仑》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再现了1937年8月到1938年3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中国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下,主动撤出延安市,率领“昆仑纵队”在陕北地区和敌人周旋,并领导全国各大战场不断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将解放战争有战略防御阶段转为战略进攻阶段的历程。
影片塑造的“发怒的毛泽东”形象非常的精彩。以往的影片不太敢描写领袖人物的性格弱点,该影片打破了这一禁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个性强烈,易动肝火的毛泽东形象。影片中有三个地方描写了毛泽东发怒的情景:一是在党中央讨论“留”或“走”的问题时;二是在毛泽东与任弼时商量“昆仑纵队”应该向东还是向西时;三是在彭德怀来保护“昆仑纵队”时。这三次发怒即是毛泽东与周围人之间的外在冲突,也是毛泽东自身性格的冲突,充分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正是因为这部影片,使观众们重新认识了毛泽东。这部影片向我们塑造了一个坚毅勇敢的领袖。
影片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性格各异的人物领袖群像。影片将领袖人物放在了和敌人作战的战斗生活中,通过矛盾冲国和典型的细节,让这些领袖的形象个性鲜明,光彩夺人。例如周恩来的谦和与睿智;任弼时的忠诚与憨厚;彭德怀将军的大气凛然;陈毅的豪放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毛泽东的形象塑造是最多,最成功的。影片中没有对毛泽东形象进行概念化的处理,相反是把他当做了一个普通人去刻画,在表现他革命胆识的同时,更是将他与常人一样的一面展示出来,使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优缺点的队的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
艺术结构
历史巨作《巍巍昆仑》成功的秘诀在于其精当的艺术结构。在结构上,编导打破了前因后果的传统结构,取而代之的是聚焦辐射,散点透视的独特框架。影片以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视点来看待这场战争,以史传人。这个视点就是影片的焦点。焦点向外辐射,将敌我阵地区分的十分鲜明。影片主要描绘了三次强辐射,第一次是两种战争的观念,第二次是两种战略思想,第三次是两种战争结局。《巍巍昆仑》采取了散点透析的手法,直接关联了三种强辐射的人和事,进行实写,让其具有独立的品格,其他都虚写,确保了重点的突出。两个辐射点,多股交叉线,错综复杂却又构建缜密,聚焦辐射与散点透析结合,一经一纬,有点有面,虚实相济。
细节刻画
《巍巍昆仑》作为一部史诗性的影片,必须要讲史与诗结合和统一。影片中的历史都是真实的,没有随意性。影片在具体细节的虚构中,设法增加了影片的历史感,将观众们都熟悉的毛泽东转战陕北的图片和画作都融汇到了影片中,影片的色调也是处理的看上去有些旧感,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反应中国革命历史辉煌篇章的影片。
刻画人物时细节描写是及其重要的。在该部影片中,对于细节的刻画也是非常的精彩。例如影片中有一段是毛泽东在行军过程中吸烟,收到苛责,不情愿地将烟熄灭;杏林里,任弼时给毛泽东拍照片时拍到了毛泽东弯腰穿过树枝的瞬间;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的好消息后,在马背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哥哥你走西口》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物的细节以及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让人物更加的丰富多彩,亲切可爱。
鲍梦梅认为这部影片虽然很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扮演领袖的演员们外形上整体有些年纪较大,体型有些太胖,气质不是很像,在表演上也有些拘谨。影片在艺术上不够精细,尽管场面很大,但是带给观众的艺术感染力不怎么强。影片中缺少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也缺少令人震撼的瞬间。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参考资料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评价
《巍巍昆仑》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战争片,收获了普遍好评。该影片在豆瓣的评分为7.3,好于28%战争片,好于35%历史片。曾经参加陕北战争的老红军何来旺看完电影后想起来他曾经经历的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岁月,感慨万分。老干部雷德仁认为《巍巍昆仑》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时刻都不能忘记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把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的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王德后也给予了这部影片很高的评价,他在《巍巍昆仑赏析》一文中评价该影片采取了崭新的视角,展现了中共中央最高决策集体的历史风貌。影片的主创人员以其自觉的、强烈的艺术追求,赋予了影片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开创了在中国银幕上展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光辉形象的先河,并且为领袖们的塑造方面的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著名作家汪泾洋曾发表评论说:“该影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艺术上的伟大创新,它打破了领袖人物的神秘化,破除了反面人物的脸谱化。坚持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方法。”
反响
《巍巍昆仑》作为军队电影工作者献给共和国诞生40周年的礼物以及中原地区首届电影节的重要影片,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多家影视公司购买了其放映权。民主德国电视台也是加入了这个行列。
影片一试映就获得了各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公映之后也是受到了群众的热烈反响。这在当时的电影观众人数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是非常珍贵的。各大电影买票的人络绎不绝,相当热闹。电影影院里的气氛时而严肃,紧张,间或又有轻松的笑声。
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周克玉认为《巍巍昆仑》虽然在创作路上比较艰辛,但最终仍获得了成功,非常不易,并且还对东生先生的坚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衍生作品
《巍巍昆仑》成功拍摄后,中国记协网前书记东生先生又著了《中央领导与\u003c巍巍昆仑\u003e》一书,该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采访实录的方式,讲述了该影片幕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对该影片的关怀以及所提的意见。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是独一份的。这部书也充分反映了一位老新闻工作者通过细致的采访和持久努力的工作打造出一部经典作品的专业追求。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周克玉上将为该书作序,题为《英雄的史诗》。
参考资料
巍巍昆仑.1905电影网.2023-01-16
巍巍昆仑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1-16
..2023-01-16
..2023-01-16
巍巍昆仑.时光网.2023-01-16
..2023-01-16
《巍巍昆仑》(7月23日10:20).新浪娱乐.2023-01-16
..2023-01-16
制片与发行.时光网.2023-01-16
网站评分.豆瓣电影.2023-01-16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摄影构想
拍摄花絮
主题与亮点
主题与人物
艺术结构
细节刻画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评价
反响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