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是由
郭帆执导,杨治学、龚格尔、郭帆、
叶濡畅编剧,
刘慈欣监制,
吴京、
李雪健、
沙溢、
宁理、
王智、
朱颜曼滋等主演,
刘德华特别出演的科幻灾难电影,于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4年8月12日,《流浪地球2》3D版本和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定档于9月15日上映。
该影片是《流浪地球》的前传。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人类为了应对太阳危机,在
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帮助地球寻找新的家园。在拯救地球的过程中,危机四伏,为此人们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流浪地球2》获得第十八届
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影片奖、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19届
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电影奖等奖项。2024年,该片提名第17届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同年3月,入围2024年
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长篇)”。同年7月2日,演员
刘德华、
王智凭借该片提名第37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11月18日,《流浪地球2》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剧情简介
在
太阳急剧老化、持续膨胀的时代,人类希望建立1万座
行星发动机,拯救世界,但世界各国对此持有不同意见,末日灾难和生存面临诸多挑战。最终,人类决定开启流浪
地球计划,带着地球离开
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全球各个国家的人们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让地球成功离开了太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意识到了
宇宙的危机四伏。有些叛逆的能量强调地球掉头是太阳爆炸的阴谋。
地球被解救,但必须再次漂泊,直到抵达
比邻星。地球上的存活者们逐渐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100年后的危机与现在的人没有关系,数字生命计划受到了热捧。以中国为首的“移山计划”支持方必须尽快验证其计划的有效性。在这个背景下,
刘培强是一名有宇航梦的航天员,他个人素质突出,飞行成绩稳定优异。在他的努力下,成功粉碎了毁灭
空间站的阴谋,并促进了验证“移山计划”的有效性。
在这个过程中,
图恒宇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的女儿图丫丫在全家一起外出时遭遇了严重车祸。在数字生命计划的热捧下,图丫丫的数据被保存下来,她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但图恒宇的愿望是让丫丫拥有完整的一生,他希望通过数字生命计划让丫丫获得更长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马兆的帮助。马兆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他的发明让人类有了点燃
木星推动
地球飞行的能力。因过程中还涉及了月球危机和全球各个国家的核武器运输等问题。随后
刘培强和
图恒宇在两条不同的线路上并进,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以上为部分演员,参考资料:
职员表
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流浪地球2》的剧本在2020年的11月、12月开始创作。当时最大的一个争议点其实就是在要不要采用《流浪地球》的模式:72小时营救一人一事一线。但是,《流浪地球2》作为
续集去扩展《流浪地球》的
世界观,因此在最后剧组还是选择了科幻史诗这个路线。片中的“智能生命”与“记忆移植”等剧情源于高考作文题,影片的制片人、导演都是1999年的应届高考生,而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正好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制作人
郭帆深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还在想有没有可能把这个高考题目真的变成一个电影。
前期准备
为了让《流浪地球2》中的设定、道具和细节更加真实可信,郭帆与团队构建了多达20万字的世界观,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以百科全书的方式进行电影世界观设定,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按照图书馆分类学撰写词条,包括地理环境、天文历法、
职业构成、生活习惯等,涵盖人类生活和空间探索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
剧组为了让“
太空电梯”场景呈现出真实感和
视觉工业感,设计团队提前画好设计草图,再进行实体制作,每一步都如同设计高级的工业零件一样精细。为了更好的完成主演们在大银幕上年轻时候的效果,幕后主创团队在电影正式拍摄1年前就开始进行技术实验,尝试过国际上五、六种经常用到的年轻化、增龄的方式,但效果都不甚理想,最终主创团队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去训练。影片正式开机前,剧组启用了位于东方影都5号棚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运用
数字技术对影片实际拍摄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一遍全面细致的虚拟化预演,到实际拍摄时演员可以直观地看到“
可视化剧本”。
选角
王若熹在《流浪地球2》中饰演图丫丫,是
刘德华饰演的
图恒宇的女儿。《流浪地球2》是王若熹出演的首部电影,最初影片对于角色要求小演员甜美可爱,王若熹妈妈感觉女儿挺符合的,便报名海选。就这样,角色适配度高的小若熹,在刚满5周岁时入驻了《流浪地球2》剧组。开拍前为了更好地让若熹和前辈演员搭戏,王若熹妈妈就提前教孩子学习刘德华演唱的闽南话歌曲《世界第一等》。王若熹与刘德华两人甚至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了歌,这对“父女”用歌声拉近了距离。同时在拍摄过程中有几场戏,
王若熹需要独自在一间屋子里面对摄像机,演绎多种情绪。从当天上午十点左右开拍,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光哭戏就拍了好几个小时,哭到累得打哈欠时,若熹用力眨眼,挤出眼泪继续哭。
拍摄过程
该片的拍摄经历四年,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
青岛市、
海口市两地拍摄,2022年4月,该片青岛拍摄部分
杀青。
在电影《流浪地球2》拍摄期间,科恒再次与StudioMDI共同合作,通过3D打印制作了30套
航天服、1个MOSS及其他
影视道具。2021年8月接到客户StudioMDI的制作需求后,公司立即成立项目小组跟进,为此协调了240余台打印设备。从接到任务需求,到项目基本完工,大概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当然,这一个半月不仅是打印制作的时间,还包括了各类道具方案设计、沟通调整的时间,为了赶工,田顺和项目组熬了不少通宵,与设计方一起边优化设计、边调整、边制作,最终才按期完成任务。
在2021年11月的一次拍摄过程中,道具中的一条机械臂突然出现问题,需要在24小时内重新制作一条送往拍摄现场。项目组头天晚上七八点接到通知后立马开始加班,第二天上午打印完成并进行后处理工作,下午一点左右即通过航班寄往青岛拍摄现场。
2021年下半年,杨旭的工作室几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流浪地球2》的道具制作上。《流浪地球2》的制作周期非常紧凑,比如无人机干扰枪道具,从设计定稿到最终交货,只有20天时间。工作室一接到任务立刻开始采购原料,预约氧化厂和放电
加工厂,结构设计一完成,编程人员立刻拆件,操机人员后续加工,再紧跟打磨、喷漆、旧化等工序,在开拍前三天送到了剧组。为了更加接近实物的效果,道具制作大量使用了智能化的数控设备,一些设备的精度达到了0.01毫米。在制作智能
量子计算机550A道具时,为了更好地呈现不规则金属外壳的质感,3轴和5轴的
数控机床都派上了用场。
取景
该片超过90%的戏份都是在
青岛东方影都完成。剧组既使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17座专业摄影棚,置景面积多达5.8万平方米,又辟用了东方影都户外的
山脚空地,置景面积也超过了5万平方米。40个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国内领先10000平方米单体摄影棚,室内外合一的水下制作中心,全流程后期制作的数字影音中心,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
《流浪地球2》涉及大量海外镜头,由于疫情,剧组不便出国,而是在美国、
法国、
冰岛、
哥伦比亚四个国家组建了海外拍摄小分队进行取景拍摄。在这一过程中主创团队主要是借助云直播和云数据传输两种云技术,来实现海外拍摄、画面直播、在线实时沟通及数据传输。
道具与服装
在影片中对于道具“数字生命卡”的外观,王元卓也和电影美工反复讨论。“数字生命卡的体积不会很大,要方便
图恒宇随身携带,同时它要像U盘一样可以拔插,它不但有存储的功能,还应该有一定计算功能。”基于这些设定,王元卓对“数字生命卡”的结构、形状、体积、重量等都给出了建议。影片里,和数字生命、人工智能相关的剧情中,屏幕上呈现的每一行代码、自动发送系统邮件中命令行的命令、反馈的结果等,都是人工智能组科学顾问一行一行推敲出来的。同时为了让细节呈现更加真实,台词画面一闪而过的防水喷雾,团队也咨询了材料专家。专家给他们提供了两个思路,其中生物防水技术依靠细菌修复,成为剧情中的一个设定。还有一个是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像现有的“超滑马桶”的原理,被用在
地球停转后防止
海水倒灌的建筑学领域,成为了“流浪地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为了力求严谨,“
太空电梯训练营”学员考核场景的考题,也是由科学顾问亲自设计的。
在电影《流浪地球2》出现的太空电梯在各大场景中设计时间最长,因为它要满足观众对科幻电影“奇观”的想象。美术指导
郜昂更将太空电梯比作“
宇宙级高速公路”,震撼程度可见一斑。太空电梯的概念自首次被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后,便反复出现在
亚瑟·克拉克、
艾萨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巨匠的小说中,成为
科幻小说中的代表性奇观。但它究竟依靠何种动力往返于天地之间,人们众说纷纭。对此,《流浪地球2》主创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影片视效总监徐建表示,片中的
太空电梯采用的是分段式动力推进,从
发动机喷射,通过磁力抓取和
空间站对接。太空电梯轿厢
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则通过摩擦生热燃烧冰盾的方式极大地节省返回成本。为了真实展现太空电梯的动态,剧组给电梯轿厢的底部铺满了弹簧以及电机。
航天服要实现轻量化、定制化的要求,对于材料的使用具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关节处,科恒采用了
金属材料进行制作,使其更坚固;在需要展示细节的部分,科恒采用了进口树脂材料,将细节完美呈现,除此之外,科恒还采用了
尼龙、普通树脂等材料,通过宇航服每个部位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视觉效果
电影《流浪地球2》在布光上与《流浪地球》用主光、副光、环境光做了多种色彩组合的方式也略有不同。因为制作时间更紧,任务更重,难度更⼤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多机位拍摄产⽣的光线的控制难度,为了得到更稳的光影结构和更多的细节层次又不想损失光影的情绪表达能⼒,经过对场景和镜头调度的琢磨研究,剧组的灯光团队采⽤了环绕式的做光⽅式。通过⽤环绕光源的的思路尽可能在预制阶段就把每个场景的环境光线做出丰富的层次质感,并在前期构思光源和机位调度的关系,淡化每个机位之间的光线边界,增加⼈物⾯光的层次。同时还设计了复杂绚烂的移动光效展现极具未来感的科技奇趣。而当影⽚⼈物情绪需要绝对安静时也⽤了极简风格的处理,辅以丁达尔⽓氛光效和美式书式布光等风格的处理⼿段,让影片的故事和人物的情感与观众深度共鸣。
在影片的色彩方面主要涵盖了莫兰迪⾊系处理风格,冷暖调色反差,单⼀色调处理,⿊白灰极端简约风格等多个不同的视觉⾊彩感受。在前期筹备时剧组人员曾做了⼀些物理改变影像的技术测试,类似在环境⾥边放烟雾尘,让空⽓中增加⼀些颗粒介质,配合他们选的摄影机镜头,在需要的特定场景中呈现出低反差、颗粒感的同时减弱光线硬度的影像风格,又⽐如大量的不同⾊纸与LUT的配合测试,改变光⾊同时改变物色以完成定向混色的色彩风格。
⽤更⼤的像场、更短
焦距的镜头和更宽的视觉开角度,拉近观众与故事中角色的距离,能让观众在影院中观看震撼场⾯影像的同时,能有身临其境,参与故事的感觉。为此,
刘寅选择了Hawk 65的Vintage74纪念款1.3X变形宽银幕镜头。另外针对影片中的太空、月球部分,刘寅选择的是胶片时期65MM胶片电影制作中很有代表性的ARRI Vintage765球面镜头。
特效
影片为了让
刘培强、
图恒宇年轻时的面容真实自然,剧组运用面部捕捉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年轻化”处理,再通过艺术家的手动修复,加上演员们的表演,最终呈现出
刘培强、图恒宇年轻时的面容状态,突破了给角色“换脸”这一顶级难题。此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剧组还实现了对李雪健老师声音的修复。
《流浪地球2》时间跨度达到几十年,如何展现人物不同时期的容貌变化,要建立一套复杂的模型系统,将人工智能学习内容与演员实际表演相结合,保证每个微表情真实可信,这才成就了让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重返少年版”吴京和刘德华。
幕后花絮
在《流浪地球2》中,王智成为动作担当,和吴京一见面就是动作戏,拍摄过程中还把吴京的腿给踢伤了。
电影《流浪地球2》是
李雪健当演员42年以来拍摄的首部科幻片。
在拍摄《流浪地球2》之前曾看过一次《流浪地球》在观看完后出于对《流浪地球》的敬佩,也让宁理非常渴望能够有机会参演这部科幻电影,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流浪地球2》的剧本,他彻底被这个剧组做的功课震惊了。在片中宁理饰演一位工程师,里面确实有太多人工智能、黑科技、物理知识等,在当时剧组便给了给了他一本非常厚的A4纸打印的资料让他学习。资料里面描述了故事里大家的生活环境、科学发展的状况,在月球上生活的状态如何,整个的
宇宙天气如何,全球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环境如何等所有问题都有非常细致的说明描述,这些资料给演员由了一个巨大的知识背景和理论依据。尽管所有东西是假想的,但假想也有现实的基础。
在影片中,
韩朵朵因抗癌化疗导致头发掉光,为此不仅要有光头造型,还需要头、脸、手、腿、脚的妆都要有病症斑和重病感。虽然这个画面只出现短短几秒钟镜头,但导演及各位特效化妆的老师连光头上的发丝都不放过,长期扎
留置针引起的淤青,手、脚甚至指甲盖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处理,光头加特效妆面每次化妆时间差不多要5-6小时,第一次试妆光头造型用了差不多17个小时。
为了让影片更好的呈现震撼、逼真的视觉效果,主动迎接技术挑战,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器材设备很多都是国内先例。其中,采用的泰坦是全球运动机械控制臂里的技术天花板,是目前全球数控技术最高端的设备,全世界的第三台。
在《流浪地球2》中,共出现9款耳机,皆由专业化
音频设备企业东莞市
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漫步者”)设计制造,其中4款是专门根据电影题材定制的未来感概念耳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耳机并非摆设,而是能够使用的产品级道具,这些产品成为广大观众期待拥有的电影“同款”。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为《流浪地球2》提供设备与
技术支持,总计交付了45个SKU(指一种属性确定的单品)的423件产品,包括
网络摄像机、雷达雷视、显示、存储、服务器等装备,发出的货品量可铺满一个小篮球场。影片中,“MOSS之眼”、
太空电梯所在的UEG基地前端
智能摄像机等设备,都由宇视科技提供。
在《流浪地球2》的剧组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来自
北京电影学院的实习生,主要任务就是记录下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最终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错题集”。
《流浪地球2》团队特别邀请20位科学顾问组成专家团队,共同书写十几万字世界观,让《流浪地球2》的故事更加扎实。从零到一再到二,想象力更加丰富,
郭帆导演与幕后团队搭建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0000平米。
团队共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
制作发行
制片信息
参考资料
发行公司
参考资料
影片原声
电影主题曲
电影原声带
参考资料
电影宣传
上映信息
票房数据
国内票房
海外票房
截至2023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北美开画报收13万美金,贡献占比高达19%,票房累计43万美元。2023年1月24日,《流浪地球2》位列澳洲票房榜第2名。截至2023年1月27日,北美票房为37.2万美元(约252万人民币),排名第11名。截至2023年1月29日,北美累计票房300万美元。
英国、
爱尔兰累计票房28.8万
英镑(约240万人民币)。单馆4982英镑,排名第11名。截至2023年1月31日,英国、爱尔兰累计票房38.6万英镑。截至2023年2月9日,累计海外总票房突破了800万美元。截至2023年10月28日,该片全球累计票房达6.04亿美元,位列全球票房年榜第8位。
香港票房
截至2023年3月13日,该片在香港累计票房已突破1040万
港元。
获得荣誉
数据截至2024年3月30日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1年12月6日,《流浪地球2》出品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郭帆(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声明称,有人利用电影《流浪地球2》擅自发布虚假融资信息的情况,影片出品方从未亦无计划通过网站、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朋友圈等任何公开渠道或委托任何机构或
自然人开展《流浪地球2》项目融资业务。
2022年3月19日,电影《流浪地球2》通过官微再次声明,片方从未授权任何公开渠道及自然人开展项目融资业务,请公众谨防诈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导演
郭帆也在该微博下方留言促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
2023年1月19日、20日,国家版权局连续发布2023年度第一批和第二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
满江红》《
无名》《熊出没·伴我“熊芯”》《
深海》《
交换人生》《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相关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相关节目上榜。
2023年6月2日,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
中影股份在
维也纳国际中心联合主办以“加强外空合作,迈向共同未来”为主题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第66届会议边会暨“《流浪地球2》走进联合国”活动。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
李松,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第66届会议主席、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负责科技事务的部长助理欧姆兰,《流浪地球2》导演
郭帆分别致辞。各国参加外空委会议代表团、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外交官、维也纳各国际组织官员、中国籍国际职员、《流浪地球2》创作团队等200多名人士出席活动。
2023年10月28日,据《好莱坞报道者》消息,中国内地选送《流浪地球2》参与2024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角逐。
影片评价
《流浪地球2》不仅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实绩,亦是国之重器力量的彰显,为观众带来了一次超越文本的生动演绎,科幻点燃梦想,这样的“点火”,为星际太空留下了一首具有东方内核的中国科幻史诗。(光明网 评)
不可否认,电影《流浪地球2》凭借壮观的画面、震撼的音乐、浓烈的情感,确实可以令观众沉醉,甚至潸然泪下。然而,叙事方面的不足,也对影片剧情的合理性与可信度造成制约,影响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要想达到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双赢,《流浪地球》系列影片还需要在叙事上多下功夫。唯有以逻辑严密、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做支撑,“
硬科幻”电影才能摆脱叙事生硬的弊病,真正走进观者内心,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
软实力”。(光明网 评)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出现,改变了数十年来世界科幻电影赛道“好莱坞式”的垄断格局。“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原创IP,《流浪地球2》坚守中华文明立场,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光明日报 评)
“月球危机”是《流浪地球2》的核心情节,如果说
刘培强的线索是直接向前追溯的“真实
宇宙”,那
图恒宇或可以说是一条“元宇宙”线索,虚实与生死原本是对立和非此即彼的,就像2044的危机一般,但在全人类的危机面前,不同国家的人需要也可以团结,因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当人类的眼界不够时,个人或群体会追问“公平”的问题,但在“人的尺度”上,更多的是“责任”。(
1905电影网 评)
在这种危机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也以金属的方式碰撞——包括受训中对抗碰撞、联合政府内部中方同反对意见的交锋、牺牲自我引爆月球等。这种“人的金属化”,实际上是牺牲了“小家”中的温馨来维系“大家”拟或是人类种族的延续。当
图恒宇选择参加引爆月球牺牲,最后以数字生命形态延续和女儿在一起,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金属化”。这种“自我金属化”的大团圆,在某种意义上阐释了“人本质上就是一堆电信号”的工业化的观点。在这种对生命的理解之中,确实如影片中周直所言“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决定了文明的方向”。(
上观新闻 评)
《流浪地球2》展现了出众的工业特效水准,无论是高耸入云的
太空电梯,还是规模庞大的地球
发动机,全部都是一板一眼的特效工业产品,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不会觉得空洞。同时,影片在特效的处理上相当扎实,即便是一闪而过的次要镜头也有详尽的细节,这一方面让影片的
世界观更经得起推敲,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避免了观众出戏。除了在特效工业领域的进步外,《流浪地球2》在世界观构建与叙事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该作通过
前传的形式,巧妙的扩充了《流浪地球》系列的世界观,对第一部漏过的诸多故事与角色的细节进行补完。此外,影片也并不是简单用顶级特效来重新包装了小说,而是在小说的基础上,结合现时代的热点,融入了对人工智能等新兴话题的探讨,将整个故事和世界观进行了重塑。(快科技 评)
相较上一部,《流浪地球2》在
世界观设定和呈现上更为全面、细腻,三小时的片长也给了导演足够时间来展示“太阳危机”下的地球。宏观层面,因危机处理方案不同而诞生的“飞船派”“数字生命派”“流浪地球派”等派系产生分歧,形成了贯穿全片的不同故事线。
微观层面,电影用了大量细节来刻画当时世界各地人们的
生存状态,这也是不少影迷二刷、三刷该片的一大乐趣:全球各国电视台报道“太阳危机”的新闻片段、再度升级的宇航员服装、人工智能MOSS极具设计感的外观、地表不适合生存后降至冰点的房价等所有这些既是为了让影片打造的未来世界真实可信,也成功做到了让中文在科幻片中不再陌生。(北京晚报 评)
《流浪地球2》最突出的特色依然和前作一脉相承,延续了中国式的表述,拍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如果说前作用一种
浪漫主义的方式呈现了我们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对家人和故土的眷恋,那么本片精神内核中的中国文化印记则更加明显。比如,
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反复强调,在危机关头,“唯有责任”才能应对挑战。电影里,中国主动承担起
行星发动机实验的重任,且不计较得失荣辱,充分展现了本民族敢于担当的特点。不仅如此,在众多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争执不休时,也是周喆直始终在呼吁“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这恰恰与当下的现实语境形成了呼应——在一个日益撕裂的时代,我们愈发意识到人类携手共进才能创造未来的道理。(
荔枝新闻 评)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正式开机前,剧组启用了位于东方影都5号棚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运用
数字技术对影片实际拍摄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一遍全面细致的虚拟化预演,这使得《流浪地球2》开创了国内电影整片进行虚拟拍摄的先河。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融合了
动作捕捉、面部捕捉、虚拟拍摄系统、三维扫描等高端虚拟化制作设备。借助该平台,《流浪地球2》导演、摄影、视效总监把整个电影的细节预拍了一遍,到实际拍摄时演员可以直观地看到“
可视化剧本”,尽管身在摄影棚,表演时对在太空中如何走位、如何搏斗、如何驾驶胸有成竹,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对于这种技术革新带来的全新制作方式,“尝鲜”后的
郭帆给予高度评价:“演员同档期下,要同步进行多个现场的拍摄,这就要求必须‘预拍’,不然每天如此多的拍摄内容不知从哪开始。虚拟化制作平台为电影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工具。”《流浪地球2》里很多科幻感十足的场景和道具并不是特效,而是搭了实景,做了逼真的模型来拍摄的。据了解,在
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现场,有一个随时待命的“精加工车间”,落实《流浪地球2》每一件道具。而剧组也借助3D打印、数字
建模、数字
车床、
激光雕刻等诸多技术,推动影片道具生产更有效率、制作更为精细逼真。(中国科技网 评)
《流浪地球2》虽以宏大超凡的想象力为动力源,在未来时背景下飞越数代人乃至几千上亿年时光,但却依然颇具现实情怀,颇接人间“地气”,落脚于对人类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终极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旭光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