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镇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位于鸠江区西部,辖两个
江心乡(黑沙洲、天然洲),东与芜湖市鸠江区
汤沟镇相接,南与
繁昌区、
三山区隔江相望,西北与
无为市相连。境内因一洲盛产芦苇,
白茅一片,故称“白茆洲”。
以种植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
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大镇,有“安徽省农业状元”之美誉,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
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固话。著名的“
六洲暴动”发源地,爱国人士
胡竺冰故居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9省道、塔江路、江汤路贯穿全镇,现有一座万吨级
长江深水码头,已开工建设的芜湖二桥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
生态旅游、长江岸线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投资农副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船舶制造、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白茆镇原属
芜湖市无为市管辖,2014年4月1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芜湖市鸠江区与无为县部分
行政区划调整,将无为县的白茆镇划归鸠江区管辖。
历史沿革
1992年将江坝、红旗、六洲3个乡合并设立白茆镇。
1996年,白茆镇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
2005年末,撤销黑沙洲乡,并入白茆镇。现辖
永胜县、天然、二、三垄、新园、旭光、义圩、仔洲、大江、南垄、套北、浃南、七洲、群利、新树、五号、东流等17个行政村和江坝、六洲、三官殿、黑沙洲等4居委会。
2014年4月1日白茆镇划归
鸠江区,于4月3日正式挂牌。
社会
基础建设
全镇有完中1所(
六洲中学),初中3所(白茆中心学校、六洲初中、黑沙洲初中),完小12所,教学点10个,一等甲级医院1所,村医疗室26个,8800KVA供电所一座,
程控电话9000门,有线电视5000户。北依无为通江大道,南濒
长江黄金水道,有2000吨位级
深水港一座。境内公路村村相通,交通便捷,物产丰富。被原巢湖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红旗乡镇党委”称号。
芜湖市六洲中学始建于1959年。为了纪念无为东乡著名的“
六洲暴动”,1959年7月12日,无为县委发布文件,在“六洲暴动”旧址与“党外布尔什维克”胡竺冰烈士故居所在地,正式建立“安徽省无为六洲初级中学”。1971年春学校改为
完全中学。1978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无为六洲中学”,原省政协主席
张恺帆同志为学校题名。2003年学校初中部脱钩,成为一所农村
普通高中。2007年8月学校升格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4年因
行政区划调整,学校更名为“
六洲中学”。
学校地处
长江之滨,占地面积百余亩。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35人。1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1人获市级“教坛新星”称号,1人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30多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校现有两幢教学楼,一幢科技楼,两幢学生公寓楼,一幢逸夫楼,两幢学生公寓,一幢学生食堂,一个300米跑道的标准化运动场,六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两个排球场。学校装备了标准化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
多媒体教室等;校园绿化、美化布局合理、景点别致,文化气息浓郁。学校已形成了“诚恒、务实”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博学、身正”的教风,“刻苦、多思、文明、守纪”的学风。
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荣获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级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省一级
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校报校刊评比
一等奖、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学校称号、市级教学成果进步奖、市级
普通高中教学
优胜奖、市级“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县级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县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
无为市历届田运会上均取得可喜成绩,并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体艺特长生。学校获得省级“
三好学生”数名,在全国及省市级中学生数学、英语、
化学和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奖数十名。近几年学校连续超额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二本指标任务,多次荣获无为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和“县长奖励基金”。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该镇在“抢抓机遇,奋力崛起,乘势而上”的东进发展战略的鼓点中,
马鞍山市、
芜湖市、铜陵沿江中心城市群初步形成,乘势而上;二坝、无城、高沟沿江中心集镇初具规模,蓄势待发;白茆地处沿江工业带的重要位置,人杰地灵,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影响广泛,围边大中城市的绿色食品产业配送基地,通江达海,
长江黄金岸线,深水码头,船舶制造和物资集散中心的桂冠,此外,优质棉产区,廉价劳动力为纺织服装加工和机电产品制造等
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东往西的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承接平台.
生活服务
白茆镇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区内有各级衣行住行,服装业、宾馆业、娱乐业等服务行业得到很大发展,区内有多家快递公司加入便民服务行业中来,区内政府部门公开部得到大力发展,白茆政府网和芜湖江北论坛更是将新城的最新资讯情况和百姓生活及时有效的展现给新城内外的本地百姓和外来友人。
目前白茆镇江坝已经有以下几家快递公司入驻:1.
申通快递。2.圆通快递。3.
天天快递。4.
韵达快递。5.
顺丰速运。6.
中通快递经济
白茆镇位于
鸠江区西部,与
繁昌区、
三山区隔江相望系
长江冲积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区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约7万亩,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88888人。主蔬菜蔬菜、棉、油。
白茆镇是农业大镇。从1992年起,先后被部、省授予“村镇建设先进镇”、“全省先进集体”、“省
科学教育先进单位”,被芜湖地委行署、鸠江区委、区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红旗乡镇党委”称号。
该镇企业总数1267个,其中镇办企业22个身安徽省乡镇企业20强的“江星集团”,年产值超亿元,被评为省“明星企业”:“露仙公司”,生产的“露仙”牌系列酱菜,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到东南亚、西欧等地的16个国家。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农工贸,一体化”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富民强镇”为目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组织实施流通、品牌、农业产业化三项工程,带领全镇人民业已把白茆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镇。
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3亿元,较2006年增加7.1亿元,年均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较2006年增加4.7亿元,年均增长31%;工业
总产值5.9亿元,较2006年增加4.7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1.3亿元,较2006年增加1亿元,年均增长24%;农业总产值4.5亿元,较2006年增加2.1亿元,年均增长12%;2011年实现财政收入1314.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2006年增加926.5万元,年均增长39.1%。2011年居民存款余额4.9亿元,贷款余额3.5亿元。
白茆镇坚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扩蔬压棉、发展畜禽、做强水产业,适度发展林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20元,较2006年增长5848元,年均增长1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11年全镇棉花总产量0.5万吨,蔬菜总产量6万吨,肉
蛋奶总产量0.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12万吨,棉花、蔬菜产量居全县第一;连续五年开展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农业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荣获全县棉花、油菜高产创建活动
一等奖。农业部棉花万亩示范片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棉花水浮育苗和棉花控失肥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全镇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超过5万亩,推行一年三熟、四熟栽培模式,复种指数达到2.58;生态林业综合开发达2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发展迅猛,扶持壮大了复兴禽业等一批规模化养殖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达34家,居全县首位。芦玉、露仙两个合作社被评为全县农业专业示范合作社。
招商引资连年获得新突破,荣鑫矿业、宏徽食品、易兴邦净菜加工、光明粮油
日产汽车公司400吨
油菜籽深加工、年产6000台套机械配重结构件和10万吨配重材料、中石化水上加油站、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上加油站、仕月尔服饰等多个项目相继落户,解决就业300多人,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越来越多,劳务经济、资源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五年翻了一番以上。民生投入大幅增加,累计投入1878.6万元,集中实施了33项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群众普遍关心的入学、就医、养老、出行等问题逐步解决,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参保率超过97%。城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标扩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提高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全镇累计发放低保五保生活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资金893万元。新建了中心敬老院和跃进敬老院,新增敬老院面积2800平方米、床位185张,至2011年底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0%。
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全部免除了中小学生学杂费和教材费,资助贫困寄宿生和家庭特别困难学生40多万元;平稳撤并了红旗初中,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校安工程深入推进,
六洲中学、白茆中心学校(本部)、六洲初中等学校新建、扩建了教学楼。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五号、黑沙洲等三批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连年受到了县政府表彰。高度重视抗灾工作,有效应对07年
猪蓝耳病,08年
2008年中国雪灾、“9·27”崩岸,09年涝灾、冰冻雪灾和10年旱涝灾害、“9·2”崩岸,2011年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积极推进各项改革,顺利完成撤乡并镇、撤村并村、农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乡镇综合改革、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农技服务体制改革等改革任务,积极探索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以钱养事”等农村工作新机制;
土地管理规范有序,基本农田保护率达92.3%,扎实推进地藉管理,初步完成“三权”登记发证工作,2011年
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发证20160户,占总户数96%;2010年底2011年初,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规建设;积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和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90亩,完成土地复垦900亩。圆满地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开展法制教育,“五五”期间依法治镇和法制建设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科技、党史、地方志、民族宗教、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产业结构
长江冲积洲生产的蔬菜,长江水养殖的鱼类以及圩堤滩涂草场上的牛羊和家禽都是"绿色产品".富饶的土地产出,与
通江县达海的便捷交通条件,使白茆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成为可能.白茆的蒜苔、
盘木瓜、
蒌蒿、
甜玉米以及水产品已经成为周边各大中城市市民的抢手货.白茆除了农业资源以外,还有极具魅力的长江岸线资源.在全县113公里长江岸中,白茆占35公里,起码有10公里的长江岸线,能建多座深水码头,能造万吨级船舶,塔江路顺利通车,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白茆必将迎来船舶制造业、仓储运输业、物资集散业的春天。这是白茆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增长极。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资料
白茆镇简介.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政府.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