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
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
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
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
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死阵亡。
形成的过程
蜀汉政权原来就使用过
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
河南省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的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七擒孟获——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蛮夷的英勇善战。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诸葛亮在征服
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建立的劲旅。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当地蛮夷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
华阳国志》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
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
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各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成为蛮夷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后来
张嶷,
马忠等弹压叛乱,夷汉部曲都是主力。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
为了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蜀委任治军严谨的魏国降将,
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王平,字子均,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
飞军不愧
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
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一出
祁山,配属
马谡部战
张郃于
街亭之战——本来大概也因为马谡熟悉南中情况,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的特点。马谡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
无当飞军由于
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蛮夷.
如此好处,自然不能让地方独享。同时,也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
蜀汉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
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
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时
成都市和
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让人想起
英国军队在
尼泊尔招募廓尔喀营雇佣军的场面。当然,当时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
兴古郡四万户,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军队的形象
无当飞军是何等形象呢?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擅长野战,因为有兵械扎马钉和弩箭及地利把握力,非常精于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辟(披)发,号啸而进。《
三国演义》在七擒孟获中,把这支还没有诞生的精兵配给了当地豪帅,银冶洞洞主杨锋,固然是无稽之谈,但大体形象没有错的。如此奇装异服,风俗独特的军队进驻蜀都,肯定也带来不小的
文化冲突,至少广大士族阶层一定是又好奇,又担心。为了能够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
蜀汉委任治军严谨的魏国降将,同为文盲巴西人(是土著宝民)
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王平,字子均,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说话严正。这样一位既能服众,又严厉而带点儿阴沉的将军,实在是雇佣军太合适的指挥官人选了,于史料极可能王平领飞军在第一次北伐之后的“领五部,兼当营事,加拜参军”。
彪炳的战绩
无当飞军不愧
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一出
祁山,配属
马谡部战
张郃于
街亭之战。本来大概也因为马谡熟悉南中情况,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的特点。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
王平率领的仅一千人飞军,击鼓虚张声势迷惑敌军,成功地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而后王平被任命为讨寇将军,领五部(是为飞军),兼当营事(日常军事事务),加拜参军。开始成为诸葛亮的核心精锐。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与
司马懿对峙于
祁山。司马懿命
张郃领军攻打南围王平。在王平及其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不能取胜。此一战,《汉晋春秋》和《
三国志》中都有提到。
无当飞军是
诸葛亮北伐时的核心精锐,在华阳国志中更是给以所向无前的极高评价,而由于
蜀汉不置
史官,所以
正史中连诸葛亮北伐都记载不详,对于这只飞军部队记载也就更加简略了。这只飞军非常善于野战,而且在三国志中也有些许记载。
无当飞军由于
山地作战的特点,也被用于讨伐叛乱蛮夷。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反,蜀汉出动向宠的宿卫兵代替其前去征讨,装备不可谓不精良,结果这位性行淑均的名将却死在了蛮夷叛军手中,还是无当飞军从前线调回,才控制了局面。那时候应该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飞军了。
最后的结局
无当飞军的结局极为悲壮,那是姜维北伐中的第七次(公元254年),为了掩护主帅退却,5000飞军在末任军官
张嶷的率领下进行了最后一战,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杀敌辈之",与兵力二倍于己的魏军同归于尽,而张嶷本人也实现了他“杀身以报”的承诺。之后,虽然还有飞军之名,并且在防守阳平关等战斗中有所表现,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当飞军,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从血统上说,实际上飞军的成员包括两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包括叟,笮,炯,百璞等民族,后来成为
彝族,
布朗族等
云南省少数民族,精于射术,后者为氐羌和冉驰,自古有修筑楼的习惯,《
华阳国志》记载了这些住在石碉中的民族夏秋如何入蜀为佣,打水井砌河堰,出售花椒
苹果农副产品,冬春返回故里避寒的情形,石碉楼,记录了青羌的历史,也展示了他们善于守御的特点。
主帅简介
王平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
益州。三国时
蜀汉中后期大将,无当飞军的军司令。官至镇北大将军、
汉中市知府,封安汉侯。是事实上诸葛亮第一军事接班人,也是当时蜀汉中后期三大边防名将(王平、马忠、邓芝)之一。
王平最初投奔
曹操,在
汉中之战时与
徐晃不和投降于
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
马谡防守
街亭之战,因其卓越的见识和在撤退时的出色表现被诸葛亮赏识,得到破格提升。之后,王平在第四次北伐时成功防守住了魏将
张郃的进攻,在诸葛亮去世后帮助众人平定了
魏延之乱。
蒋琬执政初期,
王平协助
吴懿(又写作吴壹)防守汉中,后升为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成功防御了魏将
曹爽的大规模伐蜀行动。
张嶷
张嶷(?-254),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期蜀荡寇将军,无当飞军的末任军司令。
张嶷成年时为县功曹。刘备定蜀时山贼进攻郡县,县令弃家而逃,张嶷背负夫人,冒着白刃冲开贼围,因此扬名。建兴(223—237)年间,广汉土寇作乱,其势猖,张嶷用设宴计,在席上亲率伏兵,斩贼首五十多人,旬日平乱。其后任马忠部下牙门将,北讨汶山
羌族,南平四郡蛮夷,筹划方略,立功无数。公元254年,张嶷在越嵩长期生活患了风湿病,被召回
成都市,“扶杖然后能起”,病情十分严重。但他仍然要求上战场,讨伐魏国,“杀身以报”。“后主慨然为之流涕。”在随姜维北伐中于
陇西县作战时,捐躯疆场。“南土越幽民夷闻靡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