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汉名傅玉芳,
蒙古族人,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册封为“淑妃”。
1909年12月20日,额尔德特·文绣出生于北平东城安定门大街方家胡同,系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祖父
额尔德特·锡珍官至吏部尚书,父亲端恭屡考科举不中,母亲蒋氏婚后先后生下长女文绣和二女
文珊,并一同抚养端恭的原配妻子
查克丹留下的一女。1922年,额尔德特·文绣被选为皇妃,并册封为淑妃。1924年11月5日,
冯玉祥逼宫,文绣一同被谴出皇宫外,因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而被冷落,此事成为“
刀妃革命”的导火线。1931年文绣聘请律师起诉离婚,最终获得赔偿,和解离婚。1932年,文绣任职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辞职。1937年“
七七事变”后,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亏。1945年担任华北日报的报纸
校对员。1947年夏季文绣与刘振东在
北平市结婚。1953年9月17日因
心肌梗死病死,终年44岁。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宋伟宏认为,文绣身为妃子,却不固守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用法律的手段为自己争取平等自由的机会,敢于向皇帝提出离婚,这是现代女性的觉醒,更是民国女性的进步。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
1909 年 12月 20 日,文绣生于北平方家胡同,出身满洲镶黄旗,其祖父
额尔德特·锡珍曾官至吏部尚书,文绣入宫前曾使用汉姓名傅玉芳。其生母蒋氏生下二女儿文珊后不久,
额尔德特·端恭病死,蒋氏独自抚养两个女儿,时为吏部尚书的文绣五叔额尔德特·华堪不时接济。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末
爱新觉罗·溥仪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此后华堪丢官,额尔德特家族逐渐衰败破落,最终六股分家,各寻出路,蒋氏一家移居北京的花市胡同。八岁时,文绣改名傅玉芳,就读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1921年春,宫中的
敬懿皇贵妃、
敦惠皇贵妃、
端康皇贵妃三位太妃与溥仪的父亲商定溥仪
大婚事宜,最终决定用递交照片的形式替代之前的殿选 。额尔德特·华堪将文绣的照片送到清室内务府,等候皇命中选。1922年3月溥仪亲自阅看照片,十七岁的
郭布罗·婉容得选为皇后,十四岁的额尔德特·文绣得选为皇妃。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文绣被钦定时的场景时说,四张照片送到了
养心殿,在他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便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儿。
屈尊妃位
1922年11月30日凌晨二时整,内务府大臣绍英奉旨率领二十名太监赴地安门后海南沿大翔凤胡同迎取文绣入宫。文绣晋见溥仪,恭行三拜九叩后,与长春宫的
敬懿皇贵妃同住。次日凌晨四时皇后婉容进宫。1923年1月4日上午十时,文绣在
大婚典礼结束之后被正式册封为淑妃。皇后婉容主张一夫一妻制,反对溥仪纳妾,因此与文绣不和。
后宫生活
文绣进宫后常读书、养花、吹笛、学唱
京剧。据永和宫司房首领太监
信修明谈到文绣,称溥仪初见文绣感觉平常,自此与文绣疏远,文绣每天除了到
养心殿、
钟粹宫请安外,便教宫女读书、学习针线。文绣入宫四月后,溥仪派名儒
朱益藩教授文绣四书五经,文绣逐步掌握了格律对仗、词牌等基础知识,并作一首五言《无题》和《红楼梦》读后感《咏红楼梦》。溥仪同时为文绣聘请了一位专职英文教师,在此期间,文绣跟随老师学习字母单词、会话以及《英文法程》,能逐渐阅读英文版《伊索寓言》。文绣入宫后一年多,常与溥仪一起谈诗论文,携手同游。但不久,文绣不愿接受封建礼教的约束,溥仪心生反感,加之文绣性格倔强,不善言辞,溥仪对文绣日渐疏远。
寓居天津
1924 年,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清皇室被逼出宫,前去醇王府居住。期间,淑妃回到自己的长春宫内,只把平日自撰的诗文手稿、溥仪给她的信件以及若干首饰裹成小包,命宫女送往
养心殿,她前往大殿供案前准备刺喉自杀,被内监拦下。1925年2月24日,在郑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溥仪化装成商人,经北京东交民巷日本使馆逃往天津,落脚于旧日租界张园(清两湖统制张彪之宅)。三日后,婉容、文绣抵达天津。文绣在天津旅居七年,前四年多住在张园,后两年多住在静园。文绣面对溥仪勾结
日本势力的行为屡次进言劝阻,但溥仪对此心生不满,又逐渐疏远文绣,整日与婉容作伴。在天津张园,溥仪和婉容住在二楼,文绣住在楼下会客大厅南边的一间房内。据七格格韫欢回忆,她很少看见文绣的身影,连搭话的机会也没有。接待宾客时溥仪只要求婉容陪伴,逢年过节的赏赐也没有文绣的份。与此同时,文绣时常与婉容产生矛盾,太监和婢女见文绣失宠,也施以虐待。文绣患上神经衰弱和失眠症,经常读书到天亮。在这时,玉芬来到了文绣身边,她是文绣的远房表姐夫璋的女儿,与丈夫冯曙山感情破裂。她同情文绣的遭遇,鼓励文绣追求自由权利与溥仪离婚。
皇妃革命
1931年8月25日,文绣在妹妹文珊的陪同下私离静园,她听从玉芬建议按民国的新法律起诉,向溥仪提出离婚。 此前文绣 聘请三位律师张绍曾、张士骏和李洪岳,做好起诉准备。文绣陈述离婚理由的文件以及离开后致溥仪的信件等,也已拟好缮清。文绣离开静园后前往国民饭店与律师会面,并将三封信函转交溥仪。信中称文绣平日遭受虐待,被逼无奈,只能诉诸法律提出离婚。溥仪立即派内侍驱车前往国民饭店接文绣,并称只要她能回园,一切均可商议,但文绣此时已不知去向。溥仪连夜召集胡嗣瑗、郑孝胥等商议对策,最终议定和平处理,不能与文绣决裂,并聘请律师林廷琛,以备诉诸法庭。8月28日,双方律师一同来到法租界庞纳律师事务所。文绣历述九年来的遭遇,并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五个条件:一,另住,须听其自择地点;二,给予赡养费五十万元;三、以后个人行动自由,或进学堂,或游历国,均不得干涉;四、行园内上用随侍小孩,须一律逐去,每期驾幸其宅一二次,不得携带男仆;五、不得损其个人名誉。
8月30日,《商报》先后刊出文绣的嫡堂哥哥傅文绮致文绣的两封信,信中要求文绣不得与溥仪离婚。9月2日,文绣给傅文绮写了一封回信。信中称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9月5日,双方律师同抵
律师事务所,文绣表示
胡嗣瑗所提三项条件,即不得另嫁,不得在外随便居住,不得有损及主人名誉行动均可照办,并提出两项让步条件,即所有衣物开单应照单给付,须给赡养费十五万元。10月2日,双方达成定数五万五千元,并最短时间内办理手续。10月22日午后1时,文绣与文珊、律师张上骏、
张绍曾、李洪岳,胡嗣与林廷琛共同来到庞纳律师事务所,双方按照事先约定的程序进行。天津张园里溥仪拟旨,废淑妃为庶人。次日,京津沪三地报刊,均在报头旁一栏登出溥仪“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训,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文绣再嫁
文绣离婚后重返
北平市,对外开始使用汉名傅玉芳。1932 年,在位于中南海东侧的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当
越南语教员,因不能忍受记者打扰于一年后辞职。不久,文绣在德胜门内刘海胡同买了一座九间房子的小四合院,雇了四名佣人生活。没几年积蓄告急,后来在亲戚的推荐下到华北日报社担任
校对员。华北日报社社长张明炜向文绣介绍了自己的姑表弟刘振东。1947 年夏季,三十八岁的文绣与
刘振东结婚,婚后在北平西城地安门外租了三间房屋。1953 年9月,文绣因
心肌梗死去世,年仅四十四岁,未有子女。
人物评价
爱新觉罗·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中认为,文绣从小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不到十四岁,开始了“宫妃”生活,因此“君权”和“夫权”的观念很深。她在那种环境中敢于提出离婚,不能说这不是需要双重勇敢的行为。文绣死后六年,溥仪获特赦并于 1959 年12 月9日回到北京。他后来回忆起文绣时感慨地说,现在想起来幸亏文绣早日和他离了婚,到后来才没有成为
郭布罗·婉容第二。这不但是文绣的一个胜利,也是她平生幸福的起点。
王庆祥所著《末代皇妃额尔德特·文绣传》中提到,文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合法的、为社会公认的皇妃,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并诉诸法院获得成功的皇妃,从而摆脱了如同婉容那样的悲惨命运。
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宋伟宏认为,文绣身为妃子,却不固守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用法律的手段为自己争取平等自由的机会,敢于向皇帝提出离婚,这是现代女性的觉醒,更是民国女性的进步。
家族成员
人物故事
会亲细节
溥仪在醇王府的九位弟妹,每年照例入宫会亲,期间,每天需依次行礼或请安。按照清宫旧制,皇妃没有资格接受请安,但这样做会招致
端康皇贵妃等几位曾是皇妃的太妃不满,所以皇妃文绣被安排在最后一位行礼。会亲的九位弟妹还需每天伺候一位主子用膳,溥仪父亲
爱新觉罗·载沣安排他们在宫内居住四天,依次陪端康、
敬懿皇贵妃、荣惠和
郭布罗·婉容用餐,第五天都已离宫而去,轮不到陪文绣用膳。
书信称呼
文绣入宫后,婉容与文绣争宠,二人之间矛盾不断。一日,文绣感到身体不适,婉容给文绣写了封简短的信件,信里前以“女士”相称,后以洋名“
伊丽莎白”自署,既回避了尊卑,又保持了身份,文绣不好再称呼“女士”,也不愿意叫“主子”,她修改好婉容信中的错别字,并前不称谓,后不落款地给婉容回了信。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