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脚苦恶鸟
秧鸡科小田鸡属鸟类
红脚苦恶鸟(学名:Zapornia akool),别名红脚田鸡、红脚秧鸡、棕苦恶鸟。红脚苦恶鸟是中小型涉禽,体长24-28厘米,其鸟喙长约3厘米,呈黄绿色,平均寿命为3.7年。雄性体重平均在142克,雌性体型较雄性略小,平均体重125克,该物种整体的平均体重约138克。红脚苦恶鸟头顶至背部,以及双翼呈橄榄褐色,双颊至胸部则为青灰色,双脚栗色尤为明显。
红脚苦恶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南亚次大陆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原地区东南部。其中,多见于中国南方山区,在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湖南省江西省上海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等地都有分布。红脚苦恶鸟可以在海拔不高于800米的丘陵和平原栖息,尤其是湖泊、湿地和沼泽等水生植物茂密的环境。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红脚苦恶鸟的保护等级评定为“无危”(LC),即受威胁程度较低,种群的保护现状比较好。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将红脚苦恶鸟列为“三有”保护动物,旨在保护中国境内该物种的野外生存。
演化历史
红脚苦恶鸟的演化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晚第三纪,根据秧鸡化石的研究,秧鸡科鸟类的形态学特征在进化角度未产生明显的差异。
红脚苦恶鸟属于秧鸡科下的鸟类,秧鸡科的属间分类划分仍存在争议。根据红脚苦恶鸟的同义学名Amaurornis akool可知,其之前与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共同划分在秧鸡科苦恶鸟属(Amaurornis)下,经过基因序列的测序比对后,红脚苦恶鸟现被划分在小田鸡属(Zapornia)下。
形态特征
红脚苦恶鸟体长24-28厘米,体重约138克,鸟喙长3.1-3.3厘米,翅长10-12厘米,尾长5.2-5.6厘米,跗长4.6-4.8厘米。雌性个体略小于雄性,形态特征并无差异。
红脚苦恶鸟的头顶到背部整体为橄榄褐色,双颊、头侧、颈侧以及胸部为青灰色,腹部、两胁和尾下覆羽亦呈橄榄褐色,嘴为黄绿色,虹膜和双脚栗色显著。红脚苦恶鸟的早成雏通体黑色,发育为幼鸟后上体呈现出暗灰褐色,下体则是蓝灰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内,红脚苦恶鸟分布在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次大陆,以及中南半岛的北部。在中国境内,红脚苦恶鸟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南部地区,多见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湖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等地。
指名亚种(Zapornia akool akool)和华南亚种(Zapornia akool coccineipes)是已经被确认的红脚苦恶鸟的两个亚种。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西部,华南亚种则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和越南东北部。
栖息环境
红脚苦恶鸟符合涉禽动物习性,喜欢在沼泽和水边生活,多于池塘、湖泊和湿地等环境被观察到。红脚苦恶鸟的栖息地包含低山、丘陵和平原多种地带,海拔不超过800米。在水生植物密集的溪流、湖泊,以及其他有植物覆盖的水体中,经常可见红脚苦恶鸟的活动踪迹。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红脚苦恶鸟在晨、昏和夜间多个时间段都有活动,多于黄昏时段穿梭在芦苇、灌木以及各种水生植物之间,有时也会在稻田中行走觅食。
红脚苦恶鸟是夏候鸟,但在不同的栖息地带会选择迁徙或者成为留鸟。在中国华南的两广地区,气候常年温暖,红脚苦恶鸟会以留鸟形式生活。而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和安徽省南部的江南地区,以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红脚苦恶鸟会在春夏季繁殖,秋季迁徙过冬。
社会行为
红脚苦恶鸟是杂食性的益鸟,主要以昆虫、软体动物门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亦会采食水生植物的嫩茎和草籽等植物种子。在常见栖息地,红脚苦恶鸟多被观察到单独在水边出没,繁殖期间以成对或者家族群的形式活动。
红脚苦恶鸟性情胆怯,受惊后会奔跑藏匿于草丛或芦苇丛中,很少会飞翔躲避,飞行时整体无力,腿下悬。红脚苦恶鸟极少鸣叫,叫声通常为拖长的颤音,不似苦恶鸟为人熟知的“苦恶”拟声。
生长繁殖
红脚苦恶鸟的繁殖期从5月开始,持续到9月,在此期间具有明显的领域性。红脚苦恶鸟会筑巢于水边的芦苇或草丛中,也会在灌木丛和水稻田中营巢,位置隐蔽不易察觉。巢多用芦苇、草叶或稻叶筑成,巢中一般产卵4-6枚,卵呈淡黄色的椭圆形,表面布有深褐色或紫色斑点。
雌雄亲鸟会轮流孵卵,孵化期16-20天,早成雏孵化后通体黑色,由亲鸟喂养,平均寿命约为3.7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红脚苦恶鸟的全球数量暂未被量化,其全球的栖息地面积被评估约有800万平方千米。2009年,红脚苦恶鸟的种群数量,在中国地区被预估在100-10,000对之间。
致危因素
红脚苦恶鸟作为秧鸡科的野生鸟类,在人类活动(诸如开垦草地、湿地和沼泽等)造成的栖息地破坏,以及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捕猎活动下,种群的生存受到了潜在威胁。
保护级别
2016年,红脚苦恶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保护措施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颁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其中红脚苦恶鸟被列为“三有”保护动物。
目录
概述
演化历史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社会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