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泉群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泉群
趵突泉公园泉群,位于坤顺桥南,趵突泉南路西侧,在周围17公顷的面积上,散落着39处泉池。其中,金《名泉碑》记载的名泉20处: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东高泉漱玉泉、无忧泉、石湾泉、酒泉市湛露泉满井泉、北煮糠泉(广会白水杜康泉)、登州泉望水泉洗钵泉、浅井泉、马跑泉、混沙泉、灰池泉。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的名泉1处:北漱玉泉。其他为:(新)金线泉、饮虎池、泉亭池、尚志泉、螺丝泉、花墙子泉、青龙泉、道林泉、白云泉、白龙湾、围屏泉、对康泉、井影泉、劳动泉、沧泉、迎香泉、家院泉、户涟泉。
发展历史
金《名泉碑》、明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该泉出露标高26.49米,恒温18℃,最大涌量达16.2万立方米/日,为该泉群中涌量最大的泉,号称“天下第一泉”。
清代时期
地下水位低于出露标高时,该泉停止喷涌。据清代乾隆《历城县志·杂缀二》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崇祯十四年(1641年)曾出现干涸。
60年代
众泉涌水量一般为6万立方米/日,最大达23万立方米/日。1973~1977年测量,该泉群每日平均流量为3.63万立方米,最大为10.45万立方米,最小为0.63万立方米。泉水汇入西泺河
70至80年代
1972年始,时常停涌。1986年5月至1987年8月26日,停涌达15个月;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断流长达24个月。趵突泉公园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已称“趵突泉”。亦有“娥英水”、“温泉”、“槛泉”、“瀑流泉”、“三股水”的别称或俗称。《春秋》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春,“公会齐侯于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载:“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俗谓之娥姜(一作娥英)水也,以泉源有湘妃娥英庙故也”。北宋文学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说:“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和趵突泉公园(1987年9月)曾巩同时代的刘诏,根据《诗经·小雅·采菽》“?沸槛泉”的诗句,叫它“槛泉”。金人元好问《济南行记》中又名“瀑流泉”。当地百姓以其自地穴中涌出,形成三股泉水,故又俗称为“三股水”。据水文地质部门探查,趵突泉的地质情况是:地表向下8米,是第四纪砂砾、粘土层,8~80米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在30米以上的大理石中,裂隙、溶洞特别发育,这些裂隙、溶洞成为地下水集中和上升的通道。上升的地下水流从相距2?3米的两个洞隙中蹿出地面,成为趵突泉公园三股泉水中的南、北两股;从北股洞隙中又分流出一股水,在靠近北股的南侧涌出地表,即为中间一股。趵突泉,三股并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水经注·济水》)。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据1982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济南的泉水》载,1959年时趵突泉泉水还能冒二尺多高。因为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列为济南八景之一。
古人赞颂
由于景观奇特,被历代文人,如曾巩元好问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等赞咏。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也舞文弄墨刻之于石。其中,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描写得最为详尽:“尔其石中含窍,地下藏机,突三峰而直上,散碎锦而成漪。波汹涌而雷吼,势?洞而珠垂;砰兮三足鼎沸,兮一部鼓吹。沈鳞骇跃,过鸟惊飞,羌无风而动藻,径上栏而溅衣。夜气长薰,涛声不断。沙阵抟云,波纹似线。天光徘徊,人影散乱。快鱼龙之腾骧,睹星河之隐现。未过院而成溪,先缴沼而动岸。漱玉喷花,回风舞。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树无定影,月无静光,斜牵水,横绕荷塘,冬雾蒸而作暖,夏气缈而生凉。其出也,则奔腾澎湃,突兀匡襄,噌噌??,翠色以盈裳。其散也:则石沈鹘落,鸟堕蝶?,泯泯棼,射清冷以满眶。其清则游鳞可数,其味则茗增香。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池中小泉颇多,水泡如泄珠玑,簇簇串串,飘飘悠悠。水中青藻浮动,锦鱼穿梭。冬季,水气蒸腾,斋?朦胧。池岸以石砌垒,四周小桥卧波,雕栏临池;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绿柳婆娑。游人凭栏俯瞰,尽得水趣。泉畔还有许多名人题刻,为名泉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山东左布政使张钦书写的“观澜”;明嘉靖十六年,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写的“趵突泉公园”;清同治八年(1869年),历城王钟霖题写得“第一泉”;还有清人鲍复昌、鲍复相、蒋?等咏泉诗刻等。趵突泉水清冽甘美。经化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相传,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沿途饮用北京玉泉水,当品尝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把玉泉改为“玉泉趵突”。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此泉用来烹茶,味醇色鲜,游人常来此品茗以助游兴,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市游”之说。昔日,趵突泉池东有望鹤亭茶社,四周摆满了茶摊,上支白篷布,下设小茶几,几上备宜兴紫砂壶。1956年辟建公园后,在望鹤亭茶社旧址设东方风味的“蓬莱茶社”。观鱼也是游趵突泉的乐事。明《历乘》记载:历城区知县贵养性“蓄金鲤于池,殊为胜观”。清代秀才、历城人任梦菊曾填《浣溪沙·春日游趵突泉》词一首,写道:“闲倚雕栏沽美酒,看他锦鱼唼青萍。”
地理位置
趵突泉公园,位于趵突泉公园泺源堂前。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今泉池呈长方形,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
主要景点
金线泉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趵突泉公园尚志堂和鱼展室之间。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市书法家李仲余书。池西松柏石相映,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石?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壕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宋代,金线不仅白天可以看到,而且在清明节的夜间也鲜明易见。曾巩《金线泉》诗记述:“玉?常浮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清代文学家刘鹗在其著作《老残游记》中写道:“那士子便拉着老残到池子西面,弯了身体,侧着头,向水面上看,说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条线,仿佛游丝一样。在水面上摇动,看见了没有?’老残也侧了头照样看去,看了些时,说道:‘看见了,看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想了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么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权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倒也点头会意。”后来水面缩小,水势减弱,并以石砌池,金线便不常见了。1956年扩建公园时,老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个石砌雕栏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兴人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这泉金线出现的原因和老金线泉相似。该池东壁有一水口,泉水由水口流进,北邻为柳絮泉,柳絮泉池南壁也有一水口,与金线泉相通,泉水由此流进金线泉,两股泉水相撞,便出现了金线。泉边风光秀美,历史上文人官绅多于此大兴土木。宋朝即在这里修建馆舍,金元诗人杜仁杰曾宿居其内,并写有《宿金线泉》诗一首。清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载:“元时设秀春院于其地,檀板银筝,金陵板桥之比。”清同治八年(1869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又于此建尚志书院,俗称尚志堂。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金线泉南边修建“悠然亭”,于上可远眺千佛山景色。至今,尚志堂建筑仍存。
螺丝泉
漱玉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柳絮泉东侧,为一长方石砌水池,周饰石雕栏杆。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为济南市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漱玉”一名由“夏目漱石枕流”(《世说新语·排调》)一词演化而来。相传,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的《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泉南侧为溢水口,由自然石叠砌。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如同漱玉。这池水面较大,山石驳岸,错落有致。池内又有一泉,簇簇水泡,旋转着慢慢升起,其状如螺,故名螺丝泉。泉水清澈见底,蓄有锦鱼。岸上松柏挺拔舒秀,翠竹婀娜多姿。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李清照纪念堂”,1980年又修改建。庭院与泉池相映,为漱玉泉增添了文化内涵。
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西北脚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长12米,宽5米多,为不规则池形,池壁由自然石砌垒,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入西泺河,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势。1980年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予昂题写的泉名,镌刻在泉池东岸山石上。泉池四周,松柏掩映,垂柳披拂,修竹摇曳,显得幽雅别致。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为“浅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原先,两泉之间有一墙相隔,“浅井”在北,“马跑”在南,1956年扩建公园时,把墙去掉,使两泉合为一体。马跑泉,得名于一个传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迫临济南市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牺牲。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为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后来人们在泉旁为关胜修建了一座庙堂,叫“关王庙”,也称“关公祠”。时间一长,人们便把关胜误为“关羽”(蜀汉关羽)了。1956年辟建公园时将“关王庙”拆除。
柳絮泉
漱玉泉西侧,是石砌南北长方池。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间“柳絮泉”三字,为1980年李予昂题写。泉周,植垂柳多株,阳春三月,柔絮纷飞,水花泛白,相映成趣,故名。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靠近这里。清顺治,诗人田雯曾有《柳絮泉访李清照》诗:“跳波溅客衣,荡漾回塘路。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沙禽一只飞,独向前洲去。”乾隆,《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宏远《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也说:“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皇华泉
在柳絮泉西,公园鱼展室门前两旁。东为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七十二泉记》亦著录,称之为“黄花泉”。今池内北壁嵌“皇华泉”石刻,为1980年济南市书法家魏启后题写。西是卧牛泉,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清代,卧牛泉池淤塞。刊印于1928年的《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今池内北壁“卧牛泉”三字,由济南书法家张立朝于1980年书写。两泉皆石砌,周饰石雕栏杆。
湛露泉
在趵突泉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著录。爱新觉罗·旻宁济南府志》载:“石湾泉,在趵突泉南……通志云今塞。酒泉市,在无忧泉南……。湛露泉,在无忧泉西……”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石湾泉在趵突泉南,与无忧泉并列,今迷”,酒泉、湛露泉俱在“围屏街张子志(即张怀芝)花园内”。1964年山东水文地质队调查时即俱已填埋。1997年夏,趵突泉公园将公园南门内迎门假山与白雪楼之间,以自然石砌垒的不规则形连体泉池,自西向东依次认定为湛露泉、石湾泉、酒泉,并分别在南侧石壁上镌刻泉名。池内植有荷莲,蓄有锦鱼。洗钵泉在李清照纪念堂院内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自然石驳岸,青条纷披,清澈见底。
混沙泉
马跑泉东,假山北侧山脚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失迷”。1964年扩建趵突泉公园时恢复。泉池椭圆形,自然石驳岸,水漫池岸溢出,跌落至西护城河中,如同挂帘。
无忧泉
在趵突泉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称:“在趵突泉大门内西方,此次修建平。”1989年整治为池,面积672平方米。泉池巧石缀岸,石矶卧波,水清见底,漫石穿隙流进趵突泉内。四周松柏泄翠,杨柳垂荫,修竹储润。
尚志泉
在老金线泉南侧。同治九年(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在泉边建“尚志堂”,泉以堂得名。1964年扩建公园时整修,为石砌不规则形式,水深1.5米,内蓄锦鱼,岸周花木扶疏,东侧长廊濒水。游人坐在廊内,正可观景小憩。
东高泉
在万竹园门内东侧,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清代时曾淤塞,清末恢复。为石砌方池,池岸立清末己酉年(1909年)石碑,上题楷书“东高泉”三个大字。
望水泉
在万竹园西院,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泉池东西长20米,南北宽9.8米,深2.2米。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亭内观鱼赏景。池北壁嵌清末庚戌年(1910年)“望水泉”石刻。清代诗人王苹曾居泉畔,以此泉在金《名泉碑》列名第二十四,故又取名为“二十四泉”,其诗集即名《二十四泉草堂集》。
白云泉
在万竹园西花园内西侧,北临白云轩,石砌八角规则形式,水势尚佳。灰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位于趵突泉公园南路北段东侧,坤顺桥东南隅。
登州泉
名列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诗》。位于原花墙子街57号院内。泉池长方形。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填埋。1997年8月恢复。
北煮糠泉(广会杜康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位于原花墙子街23号门前。后人因音讹称为“杜康泉”,民国《济南名胜古迹辑略》有载。为有别于刷律巷之杜康泉,又以其近邻广会桥,取名为“广会杜康泉”。泉池南北向长方形,壁间嵌“广会杜康泉”砖刻。1994年花墙子街改造时一度被填埋,1997年恢复。
白龙湾
位于原围屏街87号西侧,万竹园西南侧。水面宽10米,长50米,曲折蜿蜒,故名。1993年,欲在此处建楼,因开挖建筑基础,水面扩大至7303平方米。久旱不涸。
满井泉
趵突泉公园纯阳宫二大殿后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1964年干涸,1979年填埋,1997年7月修复。泉池为石砌六角形,池岸饰蓝色花岗石栏杆,泉南侧镌刻泉名。沧泉在沧园东北隅。因园得名。自然石砌垒,不规则形水池,池北侧镌刻泉名。
泉亭池
在万竹园西院内。为长23米,宽15米米的石砌池,因池中有望荷亭(民国初年建)而得名,丰水期水势尚好。
花墙子泉
位于北煮糠泉西北侧。原在花墙子街87号院,1983年调查时已填埋。1997年8月恢复,为石砌长方形池。
饮虎池
在饮虎池街南首。石砌方形,边长各2.4米,池岸四周护以石栏板,西壁嵌池名石刻,水口在北,注入白龙湾。1993年修建泺源大街时填埋,覆于路下。
对康泉
原在五路狮子口街25号院内。年久淤塞,1993年前后改建泺源回族小区时,被填埋在新建居民楼下。北漱玉泉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原在趵突泉公园南路8号院内,方井形。1986年拓宽该街时填埋,覆于路下。
劳动泉
在原趵突泉后门街16号门前。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并正楷书丹泉名石刻,镶嵌于泉池南壁上。泉池呈井形,以砖石砌垒,水质清澈甘甜,为本街居民饮用水。1960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填埋。
青龙泉
青龙泉,在原西青龙街派出所院内;道林泉,在原饮虎池街17号;围屏泉,在原围屏街70号;井影泉,在原饮虎池街34号。以上4泉,于1983年调查时即已
填埋。
迎香泉
迎香泉 在万竹园南门内西侧。在月牙形水池内,有三个泉眼,丰水期喷涌甚烈,俗称“小趵突”。现在在趵突泉公园管委会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清代时期
60年代
70至80年代
古人赞颂
地理位置
主要景点
金线泉
螺丝泉
马跑泉
柳絮泉
皇华泉
湛露泉
混沙泉
无忧泉
尚志泉
东高泉
望水泉
白云泉
登州泉
白龙湾
满井泉
泉亭池
花墙子泉
饮虎池
对康泉
劳动泉
青龙泉
迎香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