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伊苏-30战斗机(
俄语:Истребитель Сухой Су-30,北约代号:侧卫-C/G/H,Flanker-C/G/H)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
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的重型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可执行全天候远程截击、空中优势和对地攻击任务。在战机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部分深度改进型被厂家划为第四代半战机。
苏-30战斗机项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旨在苏-27的基础上改进出一款和
米格-31战斗机类似的新一代苏联国土防空截击机和远程空战的核心指挥机,以将
国土防空军和
苏联空军的机型相统一。虽然在研制末期由于技术问题和
苏联解体的影响,苏-30最终并未达到米格-31的截击性能标准,但由于其整体性能水平较
苏-27战斗机有了较大的提升,受到了外国的青睐。先后被
印度、中国、
印度尼西亚等国大量采购,成为了一款以外销为主的战斗机,其国外装备量远大于
俄罗斯本国装备量。
相较于苏-27,苏-30机载电子设备更为先进,超视距作战能力更强,动力系统升级,载弹量和载油量更大,能够更好的执行对海对地攻击任务和远程对空作战任务,部分改型使用了推力
向量控制技术,机动性更加优异。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苏联除空军外,还有
国土防空军这一独立军种,负责防空拦截任务。该军种配备大量
防空武器和
截击机,受重视也较高,与空军存在竞争,拥有自己发展作战飞机的权利。由于任务不同和
塞尔维亚空防军也不愿意使用空军的飞机,防空军和空军之间一直无法统一机型。直到
苏-27战斗机的诞生才让苏联有了一款同时完成前线战斗和国土防空任务的飞机。
然而,在1984年首批苏-27开始在
苏联空军试装,三年后开始在国土防空军中试装后,国土防空军飞惯了远程截击机的飞行员对于操作苏-27这样的高机动性飞机却感到难以适应。而且作为前苏联第一种装有电传操纵系统(四余度)的飞机,其高度综合化的机载
火控系统是飞行员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再加上当时初生的苏-27在截击性能上的表现并没有完全达到
米格-31战斗机的水平,使得苏-27在
国土防空军中的推行阻力很大。尽管如此,米格-31截击机在面对西方如F-15等新一代战斗机时,在火控系统和机动性等方面已经显露出较大的颓势,为此,当时苏联认为目前的重型远程截击机已经不能应付现在和未来的西方战斗机所带来的威胁,决定在
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为国上防空军改进一种更加灵活机动的远程截击战斗机。
研制历程
1986年4月,
苏联责成设计师叶梅利亚诺夫和维克多·加卢什科领导开展苏-27远程截击型的研制工作,要求其具备接近
米格-31战斗机的航程和不低于现有苏-27的机动敏捷性,这项工作从一架单座的苏-27和一架双座苏-27UB教练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始,通过加装受油管、重新设计舒适的座舱、更换能够长距离飞行的导航系统、加大油箱来达到要求。经过改进后的单座机被称为
苏-27战斗机P,双座的苏-27UB被改造成为苏-27PU。1987年开始进行密集的飞行试验,改进后的飞机被证明是可以用于长时间空中巡逻的,增加的设备基本没有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但单座型被认为不适合执行这一任务。因为单一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飞行中感到疲惫不堪,只有两名飞行员才能胜任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巡航飞行,最后决定将新机全部采取双座布局。
到1988年秋,两架全新的苏-27PU改进型双座机(T-10PU-5和T-10PU-6)下线,开始进行试飞和长距离飞行测试,并在1989年中旬开始制造首架原型机。1989年12月31日,首架
苏-27战斗机PU原型机首飞成功,并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工作,获得了苏-30的正式名称。在这一过程中,
苏联部分高层人士仍然存在反对意见,一些意见认为未来是超远程
空空导弹的时代,战斗机没有必要进行近距离空战,机动性的重要性在未来将大大降低,一些意见认为
米格-31战斗机的一些例如航速和防空指挥中枢等能力仍然没有得到继承,高层的犹疑使得苏-30的进度放缓,不久后
苏联解体,使得苏-30成为苏-27家族中最后一个由苏联军方命名的型号。
生产历程
新成立的
俄罗斯将
国土防空军取消,将之与空军合并,并停止了米格-31在内的
截击机的生产研制工作。而且9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俄罗斯军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军方无法为国防工业提供所需的发展经费,也无力购置任何大型高
技术装备。第一架批生产型苏-30在1992年4月14日首飞后,到2000年以前俄罗斯一共只制造了5架生产型苏-30。但在90年代俄罗斯军工业界大力开展的外贸推介活动让很多国外客户注意到了这款较
苏-27战斗机性能更优异和成熟的新一代战斗机,并开始与俄罗斯进行谈判,苏-30由此转向外销为主,并针对外国客户的要求于1995年改进出了苏-30MK型(“MK”为Modernizirovannyi Kommercheskiy,意为“现代化商业化”),并先后获得了
印度和中国的订单,合计80余架。
1997年开始,伊尔库茨克航空生产联合体(IAPO)开始生产并交付苏-30MK型,1999年远东的“以加加林命名的”阿穆尔共青城飞机制造生产联合体(KnAAPO)也开始生产苏-30MK型。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俄罗斯经济逐渐复苏,俄罗斯在苏-30的外销型基础上改进出了性能更好的苏-30SM型,并从2012年开始批量订购,截至2023年订单总数近150架,加上历年来的外销数量,苏-30系列战斗机订单总数已近700架,是生产数量最多的苏-27衍生型号。
设计特点
机体设计
与一般飞机不同的是,苏-30战斗机在定型初期历经
苏联解体和内供转外销的波折,其两架原型机的是作为
苏-27战斗机PU而生产的,在正式获得苏-30的定型后,开始生产的新苏-30也不是新飞机,而是经过改装的苏-27UB型,甚至在前座上还保留有苏-27用于无视界飞行的折叠帘。5架最初的新苏-30的机体外形大致与苏-27战斗机相同,主要区别是苏-30的机体经过强化,以满足更大的载油量和载弹量要求,整机空重由苏-27UB型的17.5吨上升到了18.8吨,最大起飞重量从30.5吨上升到了38.8吨,为此,前起落架也从苏-27的单轮改成了双轮,以适应更大的降落重量。
苏-30转为优先供应外销后,根据用户需求导向形成了两大不同配置的构型,分别是
苏-30MKI型和苏-30MKK型,其中苏-30MKI型系列在机首部增加了一对可动水平前小翼,使苏-30成为三翼面布局,这个布局可以视为常规布局和鸭式布局的结合,这对小翼通过和大边条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可控的有利的涡流,能够改善机翼表面的流场,提高了大迎角条件下的机动能力,提高了飞机的总
升力,在载荷分配上也比较合理可以有效的抵消一部分苏-30因增重而增加的翼根载荷。而苏-30MKK型系列则没有这个前小翼布局。
动力设计
苏-30战斗机在动力上也采取两种不同的配置构型,早期由
苏-27战斗机改装的机型和外销的苏-30MKK型系列采用的是两具由乌法
发动机生产联合体生产AL-31F发动机(2×12500千牛)。而
苏-30MKI型系列则换装了AL-31FP矢量推力发动机。AL-31FP在性能上与AL-31F发动机差不多,但喷口可向外转动32度(±15度非对称偏斜,各自可以互相偏离总角度32度),在任意大小推力下均可改变推力方向,矢量推力技术的应用使得苏-30的机动性有很大提高。在标准油箱5,270
千克的载油量下苏-30有能力飞行4.5小时达到3,000千米作战半径。空中加油可以延长飞行到10小时达到8,000千米作战半径,作战最高高度可达11到13千米。
航电设计
苏-30战斗机在航电上的改进也是其与
苏-27战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苏-30采用了开放式架构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设计,能够兼容多种新型机载火控雷达。具体到雷达型号上,早期由苏-27改装的机型和外销的苏-30MKK型系列采用的是由“以蒂克霍米罗夫命名的”茹科夫斯基仪器工程研究所研制的N001“剑”型倒卡塞格林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其中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自用型使用的是代号RLPK-27的雷达,与苏-27所用的基本一致。MKK出口型使用的是代号RLPK-27VE的升级型号,提升了处理器处理能力和天线功率,提高对空搜索距离和对地搜索分辨率,新增了移动目标指示(MTI)能力,并具备操作R-77中远程
空空导弹的能力。
而苏-30MKI型系列则换装了N011M“豹”多通道无源电子扫描阵列(PESA)雷达,总重量为 100 公斤,直径为 960 毫米,峰值功率输出为 4-5 kW,整个雷达系统重约 650
千克,可提供
方位角 ±70 度和仰角 ±45 度的扫描扇区,搜索范围为 400 千米,跟踪范围为 200 千米,最多可以同时跟踪 15 个空中目标,并与 4 个同时接战,可为R-77、R- 73、
R-27导弹、Kh-31、RVV-AE等
导弹提供火控,性能与机械扫描雷达有了较大提高。此外,苏-30亦可使用N001VEP或N010相控阵雷达。
武器搭载
苏-30战斗机的固定武器与
苏-27战斗机UB型相同,为一门单管GSh-30-1(9A-4071K)30毫米
航空机炮,载弹量150发。但外挂搭载量几乎翻倍,标准挂载量8吨,最大挂载量达到了10.4吨,设有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可携带8枚
半主动雷达制导的
R-27导弹P1或R-27P1F中距
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带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
R-73导弹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
制导炸弹,每枚重500
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
子母炸弹,或6组S-13和S-8
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
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Kh-31/35/59等
反舰导弹。
延伸型号
使用国
基本数据
服役事件
当地时间2023-1-28,
印度空军一架苏-30从印度
瓜廖尔空军基地起飞演练,在邦莫雷纳附近坠毁。
俄训练事件
2023年8月12日,
俄罗斯西部军区称,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一架苏-30战机当天在
加里宁格勒州训练时坠毁。
干预叙利亚
2015年9月,
俄罗斯首次使用苏-30SM战斗机进行实战部署,至少四架苏-30SM被部署到叙利亚
拉塔基亚的巴塞尔-阿萨德国际机场,到2015年底数量增加到16架,它们最初的任务是为俄罗斯
强击机和
战略轰炸机提供空中护航,但后来也开始执行空对地任务,例如在2017年3月21日,在叙利亚反叛组织发起的哈马省新一轮攻势中,出现了苏-30SM使用非制导空对地火箭打击地面目标的记录。在2018年5月3日,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一架苏-30从
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起飞后不久坠毁,两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印巴冲突
印度经常将其苏-30MKI战斗机投入到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中,2014年2月,
印度空军一架苏-30MKI击落了一个从巴基斯坦飞来的高空侦察气球,这是印度苏-30的首次实战记录,随后在2016年1月27日,印度空军一架苏-30MKI在印度
拉贾斯坦邦巴尔默市上空再次击落一个高空侦察气球,据称共使用了97枚30毫米炮弹。2019年2月的印巴边境冲突期间,印度空军出动了包括4架苏-30MKI和12架幻影2000战斗机进入
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控制区领空,对巴拉科特的“JeM”军事营地进行了空袭,遭到了巴基斯坦
F-16战斗机的拦截,巴基斯坦方面称其击落了一架苏-30MKI,但印度否认了这一说法。
俄乌冲突
在
2022俄乌冲突期间,
俄罗斯使用苏-30SM战斗机和苏-35S战斗机执行空中优势任务,也使用Kh-31P和
KH-58反辐射导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截至2023年已有7次苏-30参与的空对空作战记录,但也有至少6架苏-30被毁,其中2架被击落,1架不明原因坠毁,3架在
克里米亚半岛萨基机场的爆炸事件中被毁。
护航伴飞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2024年4月2日(当地时间)公布的消息,两架
图-95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中立水域上空完成了10小时例行飞行,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派出苏-30战机对轰炸机进行护航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