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毅皇后
恭肃皇贵妃(公元1854年—公元1875年),
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元配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被抬籍为满洲镶黄旗,祖父是大学士赛尚阿,父亲是
户部尚书阿鲁特·崇绮。
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日生。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初三日,十九岁的阿鲁特氏经过选秀被两宫皇太后指立为十七岁的同治帝的皇后,同年九月十四日行册立礼,九月十五日举行大婚礼。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感情和谐,相敬如宾。但
慈禧与皇后
恭肃皇贵妃之间婆媳不和。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立光绪帝,尊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以光绪帝寡嫂身份寡居宫中。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二月二十日,阿鲁特氏去世。同年追谥为孝哲毅皇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与
李恒同治合葬于清东陵惠陵。
宣统年间追加
谥号,全称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
清史稿》和《
清实录》中评价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生性贤淑,处事慎重,知书达礼,贤惠端庄,堪为女中楷模。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的孝哲毅皇后
恭肃皇贵妃,生于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七月初一日,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是
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父亲是
户部尚书崇绮。
阿鲁特氏的祖父赛尚阿在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参加翻译科
乡试,得中
举人入仕,官至军机大臣、
文华殿大学士。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在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参加
会试时中了一甲一名
进士,成了状元,这是
清代立国二百余年来,满蒙人在
文言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状元,轰动了朝野。
阿鲁特氏相貌出众,生性贤淑,知书达礼,作为状元的女儿,她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据记载,崇绮亲自教育女儿刻苦读书,
恭肃皇贵妃努力又聪明,读书博闻强记,书法也十分精湛,而且还善于用左手写书法大字。
选为皇后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两宫皇太后决定为
同治选立皇后,经过层层筛选,选出十名秀女作为候选人。同年二月初二,两宫太后在
御花园钦安殿进行选后仪式。第一轮先从十名秀女中选出了4名,其中就包括
刑部员外郎凤秀之女
富察氏、
翰林院侍讲官崇绮之女阿鲁特氏。
慈禧想立长得漂亮的富察氏为后,
慈安太后则说阿鲁特氏雍容端庄又知书达礼,应是皇后的理想人选。两宫皇太后意见不同,同治帝和恭亲王奕祈都同意慈安太后的意见。二月初三日,两宫皇太后发上谕,立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十皇后,立凤秀之女为
淑慎皇贵妃。
同年九月,举行了
爱新觉罗·载淳的
大婚典礼,
恭肃皇贵妃被立为皇后。清朝的皇后,理应出在上三旗,而蒙古正蓝旗属于下五旗,于是崇绮家因为女儿被选为皇后,被
抬旗为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崇绮也蒙恩封为三等承恩公。
风光大婚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七月二十六日举行
纳采礼,
内务府官员把聘礼送到皇后母家。
慈禧亲定
礼部尚书灵桂、侍郎
徐桐为“大征礼”的正副使,讨个“灵子桐孙”的吉利口彩。八月八日是“大征”礼之日,把皇后的妆送到皇后母家。正式大婚典礼前,筹备好的妆奁先送至皇后母家,再由皇后母家抬送至皇宫。
大婚的礼仪,采用满汉参合。仪典从九月十三日半夜里就开始了,
太和殿前,陈设全部卤簿、丹陛大乐;九月十四日行册立礼,册封的使臣仍然是灵桂和徐桐。十四日寅初时分,
同治御驾太和殿,亲自查看册封皇后的
玉册金宝。申时皇帝诣
慈宁宫向两宫皇太后行礼毕,升太和殿,遣使行奉迎礼,皇后凤舆在皇帝遣使还宫后,由
乾清宫启行,出顺贞门、神武门,走东栅栏出地安门,走宽街,进皇后邸第东阿思哈门入皇后府;十五日子时,凤舆在子初一刻出皇后府邸上路,皇后由大清门被抬入宫。皇后升凤舆进宫,丑时行合礼,奉迎皇后的专使氏两福晋、八命妇,皇宫中的礼仪繁复杂,皇后新娘子要跨过极旺的炭火盆,以示“红红火火”;跨过苹果马鞍,以示“平平安安”,这才能和皇帝
拜堂,要拜天地、
南极仙翁。然后皇帝皇后在东暖阁行坐账礼,福晋
命妇为皇后上头,再敕宫里称为“团圆膳”的合卺宴。十六日分别宴皇后父母,王公大臣及公主命妇陪宴;十七日巳时皇后诣
慈宁宫行朝见礼,递如意;十八日辰时,皇帝诣慈宁宫行礼毕,升
太和殿行庆贺礼,接受文武百官上表称庆;十九日卯时皇帝升太和殿举办宴席,
大婚典礼才告成。
爱新觉罗·载淳大婚时,册立和奉迎礼士前后两天进行的,而其他皇帝大婚时,册立和奉迎礼都在同一天进行。
婆媳不和
大婚后,
同治与皇后感情融洽,空闲时同治帝经常和皇后讨论诗书,皇后总是对答如流,同治帝越发喜爱皇后。
慈禧却不喜欢皇后,每次皇后去给慈禧请安,都要遭到慈禧太后的白眼和冷淡。慈禧还插手同治的感情生活,她经常告诫
同治,慧妃虽然屈居妃位,但应该多加眷遇,而皇后年少,不熟悉宫中礼节,应该让她时时学习。因皇后阿鲁特氏身体比较丰满,行礼和奔走都不是太方便,慈禧就故意差遣皇后奔走,让她感到辛苦;慈禧还说同治帝要亲政了,国事繁忙,要节欲,不宜常常留宿后宫,让同治疏远皇后,导致同治与慈禧的关系愈加疏远。慈禧还派太监暗地里监视
同治 ,随时搜集同治帝和皇后的情况,这使同治帝非常不高兴,迫于
慈禧的压力,同治帝常常独宿于乾清宫,他和皇后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据说,慈禧爱看戏,经常让皇后陪同一起看。阿鲁特氏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不喜欢市井俗气的东西。而慈禧喜欢看一些低级趣味的戏剧,演到不甚雅观的内容时,皇后转过脸去面向墙壁不看,引起慈禧的强烈不满。皇后身边有人提醒她要多奉承慈禧以免慈禧对皇后不利,皇后却说尊敬可以,亲近谈不上,自己是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堂堂正正地抬进来的,皇后之位并不是轻易可以动摇的。有人将这话告诉了慈禧,慈禧认为这是皇后讥讽慈禧不是由大清门迎入的,这让自尊心极强的慈禧不能容忍。有一次,皇后不知何故触怒了慈禧,慈禧要
废后,多亏宗人府府令、
和硕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誴出来主持公道,为皇后说了好话,此事才作罢。
暴亡宫中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穆宗同治帝去世。慈禧决定不为
爱新觉罗·载淳立嗣,因为为载淳立嗣,
恭肃皇贵妃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的应该是阿鲁特氏而不是慈禧了。因此,慈禧在载淳病死之际,宣布立四岁的
光绪帝入承
大统,不为载淳立嗣,由她继续垂帘听政。随后,德宗光绪帝即位。十二月十九日,两宫皇太后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在宫中去世。皇后阿鲁特氏死后,丧仪颇为隆重,死后梓宫暂时安放在隆福寺,
谥号为孝哲毅皇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皇后阿鲁特氏与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合葬于清东陵惠陵(位于
康熙帝清景陵东南双山峪,今
河北省遵化市),
宣统年间加谥号,全称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历史评价
清朝学者
薛福成在《
庸庵笔记》中评价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小的时候就淑静
爱新觉罗·永琏,读书很有天赋,容貌和德行都很好。
根据《
清实录》中记载,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去世后,两宫皇太后评价她性格温顺,孝敬长辈,
辉发那拉·淑慎柔嘉,堪为女中楷模。
家族成员
关系
死因争议
关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死因,有许多说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抑郁成病而死,自尽,被
慈禧迫害致死。自尽说中,又有说吞金自尽,服毒自尽,绝食自尽的说法。
抑郁成病而死说
有人说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因为
爱新觉罗·载淳之死,哀伤过甚,缠绵病榻已久,并抱定必死的决心拒绝治疗而死。
还有人说,从
同治死后,慈禧太后就归罪于阿鲁特氏,甚至诬赖她房帷不谨,以致同治皇帝发生“痘内陷”的剧变。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皇后遭遇了这样难堪的逆境,无复生趣,恹恹成病,终于不治。
自尽说
据说同治帝死后,皇后
恭肃皇贵妃痛不欲生,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曾写信给她的父亲崇绮,向他求救,崇绮很有政治头脑,上奏折问
慈禧怎么办,慈禧明确答道: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吧。就是说可以随夫殉死。崇绮狠心在回信中批了个死字,于是就把嘉顺皇后逼上了绝路。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皇后阿鲁特氏去世。
吞金自尽:有传闻说是
爱新觉罗·载淳死的当天,阿鲁特氏就曾吞金自尽,但是被救了过来。后来阿鲁特氏的死亡,是因不满慈禧对她的挟制,依然吞金自尽,以殉
同治。
服毒自尽:根据《
清史稿》记载,
御史潘敦俨在奏折中说皇后
恭肃皇贵妃可能是因为悲伤至极而服毒自尽。
绝食自尽:根据《清史稿》记载,御史潘敦俨在奏折中说皇后阿鲁特氏也可能是因为悲伤至极而绝食自尽。也有人说皇后阿鲁特氏见
慈禧不为载淳立嗣,深感以寡嫂居宫中不成体统,亦于载淳病死后75日绝食自尽。
被慈禧迫害致死说
有人说,慈禧不喜欢孝哲毅皇后,
爱新觉罗·载淳死后,孝哲毅皇后被慈禧迫害致死。慈禧为什么这么仇恨皇后呢,一方面是选立皇后的时候就不喜欢她,二是皇后不善逢迎,三是皇权之争,才是问题的实质。光绪帝继位,两宫皇太后以太后的身份再次垂帘,嘉顺皇后便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慈禧太后认定,嘉顺皇后在世一日,便有一日的隐忧后患,决心置她于死地,于是秘密下令,断绝她的一切饮食,使皇后活活饿死。
有人说,
同治病危之际,曾召见军机大臣
李鸿藻,与其商议立储之事。皇后
恭肃皇贵妃说国家需要长大成人的君主,自己不愿居太后的虚名立一个无知孩童而耽误国家大事。于是同治和李鸿藻商议,欲立贝勒载澎继承皇位,并由
爱新觉罗·载淳口授遗诏,由李鸿藻记录。李鸿藻离开
同治之后,立即跑到慈禧太后处,向慈禧献上了同治帝的遗诏,慈禧大怒,将遗诏撕碎,呵斥了李鸿藻,命太医不要再医治同治帝,也不要
御膳房给同治帝送饭。同治帝死后,慈禧把皇后阿鲁特氏召去,打了几个耳光,骂她害死了同治还想做皇太后,还让阿鲁特氏跪了很长时间。不久之后,阿鲁特氏就死了。
有野史称,皇后
恭肃皇贵妃怀孕,以恭亲王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若生下女孩则罢,如果生了男孩,当承继
爱新觉罗·载淳的皇位。慈禧怕皇后生下男孩,将来继承
大统,自己不能垂帘听政,因此逼死了皇后。
轶事典故
盛况空前的婚典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与
同治的婚典赶上了百年难遇,这是清朝自
康熙帝之后二百多年以来首位在位皇帝
大婚,这场大婚,筹备三年,花费巨大,耗资惊人,有史记载的我国婚典中,尚无出其右者。
聘礼由
内务府负责准备。按照
康熙的规矩,是200两黄金,1万两白银;若干金银茶筒、银杯;1000匹贡缎;20匹配备了鞍的、纯白色个头大小一样的骏马。另有赐给皇后祖父、父母、兄弟的金银河衣物,也随聘礼一同送去。按照满洲的婚俗,从
重阳节开始,皇后家就开始向宫中送嫁妆,
恭肃皇贵妃的妆奁多达360台,妆奁中应有尽有。
清朝皇帝后妃的妆奁并非由其母家备办,而是由朝廷统一筹办。分为内办和各处筹办两种方式。内办物品主要是冠帽鞋袜、珠宝首饰等物,这些物品
内务府向有储备,或在京城可以办齐。其他妆奁由各机构分头筹办。粤海关是清政府重要的财政支柱、内务府经费的主要来源,也是皇后妆奁的主要承办者。三织造负责衣物帐缦等纺织品等。
同治皇后的妆奁大体分为冠帽衣物、珠宝首饰、被褥毡帐枕垫、家具摆设等几大类。册封皇后的制敕,又内阁撰写,工部承制,铸成金宝,缀于玉版,花销了一千多两黄金;“皇后之宝”(大印)用赤金铸成,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见方,交龙纽、满汉文,由
礼部承制,也花销了一千多两银子。
爱新觉罗·载淳大婚,盛况空前,根据当时进京朝觐,亲眼目睹大婚盛况的彭玉麟所言,皇后
恭肃皇贵妃妆奁极丰,其中一面西洋大镜大得入不了宫门,拆下镜架才抬了进去,迎亲依仗也很庞大,前有置册、宝的龙亭,随后是仪仗、旌幡、伞盖等,
团扇遍绣
凤凰,仅宫灯就有三百对,照耀如白昼。这场筹备三年的大婚,花费巨大,耗资惊人,据当时户部奏报,各省采办物料未经报部者不计,
内务府寻常借款不计,特旨拨款不计,仅算各省报部和户部发放用于婚典的银两,就达113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王朝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虎落羊口
同治十一年选秀,二月初二,选出了10名秀女,皇后将在这十人中诞生。慈禧太后生肖为羊,
恭肃皇贵妃生肖为虎,慈禧担心阿鲁特氏当了皇后自己变成“羊落虎口”,对自己不利。慈禧太后对这种命相冲克的说法十分在意,虽嘴上不变说出,但极力想避免这种结果。但是后来,同治帝和
慈安太后都选了阿鲁特氏做皇后,而把慈禧看中的
富察氏立为
淑慎皇贵妃,从此埋下了婆媳不和的隐患。慈禧太后对孝哲毅皇后多有不满。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遇上慈禧太后,却是虎落羊口。
后阿鲁特氏并无失德之处,事事按礼,知道慈禧不喜欢自己和
同治亲近,也就疏远同治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四的这一天,不知因何事,又遭到
慈禧的谴责,皇后到
乾清宫看望同治帝病情时,哭着向同治帝诉说了她的冤苦。同治帝住在乾清宫的暖阁,因屋子很深,为了保暖中间挂着布帘子。慈禧得知皇后去了同治帝哪里,就偷偷跟过来,不让太监出生通报,脱掉鞋子只穿着袜子走进去,站在布帘子外面听见了皇后说的话,同治帝安慰皇后,让暂且忍耐,终有出头之日 。慈禧大怒,揭开帘子用手揪着皇后的头发把她拖出来,边走边打,并且叫内廷准备大杖要对皇后用刑,
同治又惊又悲,从床上掉到地上,晕厥了过去,好半天才苏醒,慈禧听说同治帝的病情加重了,才没有对皇后用刑,而诬陷皇后因为房帷不谨,才导致同治帝得了这么重的病。
慈禧在同治十三年,晋封慧妃为皇贵妃,这种做法是犯了大忌的。给皇后
恭肃皇贵妃以极大的心理压力,也让慧妃产生了有一天可以取代阿鲁特氏入主
中宫的想法。慈禧还打算给慧妃修建高规格的妃园陵寝,授意恭亲王、醇亲王高规格修建
清惠陵的妃园寝,并亲自指示在普通妃园寝的基础上,增加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台石
五供。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实施,这座妃园寝的规格将高于
清景陵皇贵妃园寝,称为清朝最高规制的妃园寝。但是慈禧的这个计划没有落实,遭到了极大的抵制,设计方案出台几个月后慈禧就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同治帝死后,皇后悲痛欲绝,
慈禧把同治的死因归结在皇后身上,对皇后一直迫害。皇后于光绪元年在悲愤中吞金自杀,时年二十一岁。
左手书
《清宫词》中有一首诗赞美孝哲毅皇后
恭肃皇贵妃:“蕙质兰心秀并如,
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
中宫左手书。”
万金购书
根据近代学者
文廷式撰写的笔记《闻尘偶记》记载,孝哲毅皇后喜欢书,曾经节省宫中花费,用一万六千金从宝名斋购得《
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墓葬信息
清东陵的
清惠陵是清
同治(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的陵寝,合葬穆宗元配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皇帝在位13年,生前未选定陵址,在他死后,选双山峪未同治帝陵地,陵名定位“惠陵”。惠陵是清东陵所有帝陵之中,规模最小、规制最低的一座陵寝,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开始修建,到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9月建成。耗费银两435万两。惠陵位于景陵东南6里左右。惠陵地宫共葬两人,是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同治帝居中,孝哲毅皇后居左侧。
同治和孝哲毅皇后的梓宫,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九月奉移
隆福寺暂安,一直到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寅刻才最终奉安惠陵地宫。1945年底,
清惠陵被盗掘,盗贼劈棺扬尸,
恭肃皇贵妃虽死后七十多年,尸体没有腐烂,而同时入葬的
爱新觉罗·载淳早已朽烂。盗匪们把阿鲁特氏的尸体拉出来,开膛破肚,企图寻找当年阿鲁特氏自尽时吞下的黄金。1945年8月,
清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
康熙帝的
清景陵、
咸丰的
清定陵、
同治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
清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
熏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孝哲皇后棺内的这些随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由于
清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长期未堵,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修建惠陵的木料为
楠木类的梓木,质地十分坚硬,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仍然完好,被人们称为“铜梁铁柱”。
研究书目
《清史稿 卷207-卷225》卷214
《清代后妃杂识》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