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鸮
鸱鸮科鹰鸮属鸟类
鹰(食虫类:Ninox scutulata)别名酱色鹰鸮、褐鹰鸮、乌美洲狮等,是鸱鸮科鹰鸮属鸟类。鹰鸮为中型猛禽,外形似鹰(Accipitriformes),雄鸟体长29.0~31.1厘米,体重212~220克;雌鸟体长28.0~31.3厘米,体重230克。头圆,无明显面盘,上体为深褐色,前额为白色,肩部两边各有一列白斑;喉部为皮黄色,且具有褐色的细纹;胸部为棕褐色;胸腹部为黄白色且有红褐色的纵斑;尾为淡褐色,有5条黑褐色带状横纹。
鹰鸮分布于亚洲(印度、中国、柬埔寨等)、欧洲俄罗斯),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食用昆虫对农林有益。
在2021年,鹰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同年被列入中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鹰鸮为中型福特猛禽,外形似鹰。雄鸟体长29.0~31.1厘米,体重212~220克;雌鸟体长28.0~31.3厘米,体重230克。鹰鸮雌雄同色,面部为灰白色,前额和眼先为白色,眼先具有黑羽。其虹膜为金黄色;喙为灰黑色,坚强而钩曲;蜡膜为褐绿色。其喉为皮黄色并具褐色细纹,胸为棕褐色,胸腹部为黄白色且有红褐色的纵斑。鹰鸮头顶、后颈及背部上端为深褐色。两翼表面为浓棕褐色,肩羽各有一列白斑。背部下段、腰至尾上覆羽逐渐变为淡棕褐色。尾羽为灰褐色,并具5条黑褐色横纹,端部近白色,初级飞羽为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色较浅,雄鸟翅长约22.6~23.4厘米,雌鸟翅长约23.0~24.0厘米。其尾下有12条黑褐色横斑。胫羽为褐色,羽的端部为棕黄色,跗表面有棕褐色短羽,趾表面有针状棕色羽毛。爪为黑色,强健有力,大且尖锐,全部覆盖羽毛,尾脂腺裸出,第4趾能向后反转,有利于攀缘,趾为棕黄色。
幼鸟的头顶、后颈至背部上端为暗黑褐色,尾羽为灰褐色并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喉、下颈至胸部上端为黑褐色,羽缘为灰白色;胸部下端至腹部为褐色,胫及跗蹠灰褐色,跗蹠下部及爪为浅黄色。
鹰鸮华南亚种(Ninox scutulata burmanica)成鸟夏羽上体及两翼表面大部分为浓棕褐色,头顶、头侧及背部上端沾有灰色;第3~5枚飞羽外栩缺刻前端缀有棕黄色缘斑,下体的白色部分稍微带有棕色,并且有棕褐色的粗斑。成鸟冬羽上体及两翼表面大都为暗褐沾灰色,只稍微带有棕色,第3~5枚飞羽外栩的缘斑为褐白色,下体褐色部分稍暗且少有棕色,白色部分几乎为纯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鹰鸮分布在亚洲斯里兰卡、中国、缅甸、越南日本朝鲜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老挝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欧洲俄罗斯)。
亚种分布
鹰鸮共有9个亚种。
栖息环境
鹰鸮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尤其喜欢林中的河谷地带,也出现在山脚平原地带的林缘灌丛、树林、农田地区的密林、果园和低山丘陵。
生活习性
行为活动
鹰鸮性活跃,白天多在树冠层栖落;黄昏至夜间多在地面或者林缘活动。鹰鸮大多数时候为单独活动,在繁殖期间为成对活动,有时也会以家庭为群围绕林中空地一起寻找食物。幼鸟在离巢后到迁徙期间大多数与家族群一起活动。鹰鸮飞行无声,迅速敏捷,向入侵者进攻时飞行速度快且有力,常从栖息处突然飞出。
鹰鸮属于留鸟夏候鸟。在中国地区的鹰鸮均为留鸟。
觅食行为
鹰鸮飞行追捕空中昆虫和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在追捕猎物时可能会闯入居民家中。鹰鸮喜食肉目,主要以小型兽类、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也吃虫卵和谷物类。其中昆虫最喜欢鞘翅目(Coleptera)昆虫,也食用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和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
幼鸟在见到人或见到食物时会对其边叫边划圈似的全身晃动,有时也随着人的晃动而晃动,晃动方向与人一致。
鸣叫行为
处于繁殖期的鹰鸮常在黄昏和晚上鸣叫,尤其是月悬空中时,鸣声多变,有时发出圆润的升调假嗓哨声“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调高;有时又发出类似西红角鸮(Otus sunia)的“王干哥~王干哥”的鸣叫声,但鹰鸮的鸣叫声只能在50米内听见,每两秒重复一次,部分时候能够长时间鸣叫。
生长繁殖
鹰鸮在4月末已配对,5~7月为繁殖期。
营巢
鹰鸮通常营巢在大青杨春榆等树的树洞中,也使用鸳鸯(Aix galericulata)和啄木鸟科(Picidae)鸟类使用过的树洞。营巢的树洞洞深18~64厘米,洞口的直径为8.5~32厘米,洞内的直径为10~43厘米。鹰鸮筑的巢内部仅有腐朽的树木屑,但若为鸳鸯巢的树洞洞穴中,会有少量遗留下来的绒羽。鹰鸮每年繁殖1窝,1窝产卵3~4枚。卵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其长径约为40毫米,短径约为34毫米,表面为乳白色且光滑无斑,重20.0~24.7克。
孵卵
雌鸟孵卵,雄鸟守在巢旁边。雌鸟在巢内就能听到40~50米远人的脚步声,巢树微受振动即离巢,孵卵期受到干扰时容易弃巢。在孵卵后期和喂早成雏期间,鹰鸮护巢时极凶猛,当入侵者进入巢树时,雌雄亲鸟轮番向入侵者攻击,翅膀攻击很有力。雌鸟每日的孵卵时间很长,在16小时左右,孵卵期25~26天。雏鸟为晚成鸟,育雏期约30天。
生长
雏鸟刚孵出的时候,双眼紧闭,皮肤为肉红色,全身覆有白色的绒毛,喙为灰黑色,蜡膜与爪均为铅灰色。雏鸟6日龄时眼睛略微睁开,11日龄时眼睛才完全睁开,并且长出飞羽和尾羽羽轴,20日龄时体羽已经丰满,30日龄时陆续离巢。幼鸟出巢后,站立在巢附近的树枝上等待亲鸟喂育,6~7天后离开巢区。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在2001~2021年间,世界范围内鹰鸮的总体数目减少了14%及以上,其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树木的砍伐。为保护鹰鸮,该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和《猛禽谅解备忘录》中的类别2,并且受到国际管理和贸易的管制,且在中国有多个自然保护区与鹰鸮相关,如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保护级别
2021年,鹰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鹰鸮被列入中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NT)。
2021年,鹰鸮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9
The IUCN Red List.iucnredlist.2023-05-0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9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2023-05-0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0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9
CITES.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09
..2023-05-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行为活动
觅食行为
鸣叫行为
生长繁殖
营巢
孵卵
生长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