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学名:
淡竹叶属 gracile Brongn.),为
禾本科(Poaceae)淡竹叶属(Lophatherum)植物,又名碎骨草、山鸡米草、竹叶草。淡竹叶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缅甸、
日本、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在中国主产于
广东省、湖北、
浙江省、
湖南省、
江苏省等地。其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云雾多和空气湿度大的
灌木丛中生长健壮,常野生于阴湿处或山坡林下。
淡竹叶为多年生直立
草本,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
纺锤形小块根。秆直立,疏丛生。
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褐色;叶片
披针形。
复总状花序,分枝斜升或开展;
小穗线状披针形;颖顶端钝,边缘膜质;第一外具7脉,内稃较短;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
颖果长椭圆形。花果期6-10月。
淡竹叶的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利尿、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
口舌生疮、
慢性咽炎、
牙龈肿痛,烦热
口渴,尿少色黄、小儿惊啼等疾病。淡竹叶含有丰富的酚类、
多糖、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被广泛用于各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本草记载
淡竹叶始载于中国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收载于竹叶项下。
陶弘景曾描述:“竹类甚多,入药用笔竹,次用淡、苦尔。又一种薄壳者,名
甘竹,叶最胜”。在中国宋代《
本草图经》、
南梁《
本草经集注》、
唐朝《新修本草》等古籍中也将淡竹叶列于竹叶项下。但以上植物均为
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的叶。现今所用的淡竹叶与古代所用的不同,其属于竹叶的一种,为禾
亚科植物,是
草本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该种淡竹叶载于《
本草纲目》,
李时珍记载其为:“处处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
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案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随时采之。八九月抽茎,结小长穗。俚人采其根苗,捣汁和米作酒曲,甚芳烈”。综合以上所述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记载的淡竹叶图均与当前临床所用淡竹叶相符。
形态特征
淡竹叶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
根、茎
淡竹叶具木质根头,须根中部膨大呈
纺锤形小块根。秆疏丛生,具5-6节,直立,高40-80厘米。
叶
叶鞘平滑或外侧边缘具纤毛;叶舌质硬,长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叶片
披针形,长6-20厘米,宽1.5-2.5厘米,具横脉,有时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状。
花
复总状花序长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开展,长5-10厘米;
小穗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毫米,具极短柄;颖顶端钝,具5脉,边缘膜质,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4.5-5毫米;第一外稃长5-6.5毫米,宽约3毫米,具7脉,顶端具尖头,内稃较短,其后具长约3毫米的小穗轴;不育外稃向上渐狭小,互相密集包卷,顶端具长约1.5毫米的短芒;
雄蕊2枚。
果
物种分布
淡竹叶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缅甸、
日本、
斯里兰卡、印度、
马来西亚等地。在中国主产于
浙江省、
广东省、
湖南省、
江苏省、湖北等地,此外
江西省、安徽、
四川省、
河南省、
福建省等地亦产。
生长习性
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阴湿处,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在云雾多和空气湿度大的灌木丛中,植株生长健壮。忌烈日直晒,在阳光过强的环境中生长不良,耐旱性较差,耐贫瘠,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5-25℃。淡竹叶对土壤选择不严,但以肥沃、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生长较好。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宿根越冬。花果期6-10月。
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分株用根状茎繁殖,可在3~5月于野外采集挖取,进行分栽培育,分栽时要尽量保证每苗均具有较多的根系,适当带须根,按一定株行距定植。栽前施草皮泥、厩肥等作基肥;栽植时要使根部向四面舒展;栽后压紧根部,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年春季即可萌发长出新苗。
种子繁殖
秋季果熟时采集种子,以肥沃疏松的
壤土或田园土作苗床,于春季选用成熟种子播种,或秋季随采随播。在整平的林下地,按适宜的宽度、深度开沟,施入畜粪水,播前,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覆土,盖草浇水。播后10-15日出苗,苗达到一定高度时可定植。
栽培技术
选地
地植可选择通风好,无直射光的林中树下等遮阴处;盆栽可置于室内或阳光直射不到的阳台等处摆放。
田间管理
幼苗生长期间,易滋生杂草,应及时除草,封行后每年除草2-3次,因其根横生向上,中耕宜浅不宜深。从幼苗到定植封行前,隔月施肥,以人畜粪水或复合肥为主;封行后春夏季施
氮肥,秋后冬初施堆肥、草皮泥等。淡竹叶因其
根状茎向上生长,培土可促进根茎节间增长。在生长期间如遇干旱过久,叶片易萎缩而干枯,应注意及时灌水保湿。
病虫害防治
淡竹叶的病害有白粉病,可喷洒粉锈宁稀释液进行防治。虫害有
蚱蜢、
卷叶螟幼虫,蝗虫可喷洒菊杀乳油稀释液进行防治;卷叶幼虫可喷洒
乐果乳剂稀释液进行防治。
采收加工
淡竹叶种子繁殖需在2-3年后采收;分株繁殖则当年可收。每年6-7月间,除留种以外,当花未开时,连根拔起切去块根,阴干或晒干。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淡竹叶的地上部分可入药,其性寒,味甘、淡,归心、胃、小肠经,具有利尿、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
口舌生疮,
慢性咽炎、
牙龈肿痛、烦热
口渴、尿少色黄、小儿惊啼等疾病。
营养价值
淡竹叶含有丰富的酚类、
多糖、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功能成分。淡竹叶中的酚类物质主要包括
酚酸和
黄酮,其中酚酸主要有
绿原酸、
阿魏酸和
咖啡酸等,而黄主要有异草苷、
牡荆素和
异牡荆素等。淡竹叶中的多糖主要由
木糖、
甘露糖、葡萄糖和
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此外,淡竹叶还含有7种
必需氨基酸,并富含镁和锰等元素,被广泛用于各类功能食品的开发,如淡竹叶饼干。
混伪品辨析
白茅(
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为淡竹叶的混伪品,为
禾本科白茅属植物。淡竹叶花果期为6-10月,白茅花果期为4-6月,白茅与淡竹叶在形态上的区别如下:
相关研究
用淡竹叶的水
浸膏给由酵母混悬液引起的发热大鼠灌胃,有解热作用,解热的
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
稀盐酸,但不易溶于醇及醚。正常人试煎服淡竹叶后,利尿作用弱,但能明显增加尿中
氯化物的含量。此外,淡竹叶水煎剂可抑制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淡竹叶对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也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将淡竹叶用于饼干的开发,制得的饼干色泽浅绿,有竹叶清香,甜度适中,酥松香脆。可为淡竹叶在食品领域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有相关研究建立淡竹叶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发现淡竹叶颜色与荭草、异荭草苷含量有密切相关性,颜色越亮且偏向黄绿色,表明淡竹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含量越高。这可为后续淡竹叶的
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