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兰属(学名:Renanthera Lour.)是
兰科火焰兰属植物,附生兰或
陆生兰,茎长,攀援,有时分枝;叶扁平,2列,有关节;花大或小,常为红色;唇瓣明显小于花瓣与萼片,3裂,有短距;蕊柱通常粗而短,无蕊柱足;花粉块4,近等大,成2对,蜡质,具
蕊喙柄与粘盘。13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
火焰兰R. coccinea Lour. 和西南火焰兰R. imschootiana Rolfe 亦产
海南岛至
云南省,前者
广州市间有栽培,供观赏。
形态特征
附生或半附生
草本。茎长,攀援,有时分枝,具多节和多数二列的叶。叶厚革质,扁平,先端不等侧2圆裂,基部抱茎并且具1个关节和鞘。花序侧生,较长,多少水平伸展,通常分枝,总状或圆锥花序疏生多数花;花中等大或大,火红色或有时橘红色带红色斑点,开展;萼片和花瓣较狭;侧萼片比中萼片大,彼此紧靠而伸展,边缘波状;唇瓣牢固地贴生于蕊柱基部,远比花瓣和萼片小,3裂;侧裂片近直立,内面基部各具1枚
氧化镁;中裂片反卷,较小;距圆锥形;蕊柱粗短,无蕊柱足;
蕊喙大,近半圆形,先端宽宽凹缺;药帽前端伸长,先端近截形而凹缺;花粉团蜡质,4个,几乎等大,每2个为一对,其基部具1个弹丝;粘盘柄稍长而宽;粘盘厚,近圆形,宽约为2个花粉团的直径。
分布范围
约15种,分布于东南亚至
热带喜马拉雅山脉1。我国有2种,产于南方热带地区。
栽培技术
温度和环境
火焰兰属植物喜高温、高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也稍耐旱。全年生长适温应在18℃~35℃,冬季越冬温度应在0℃以上。
火焰兰植株对霜雪的侵袭十分敏感,冬季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兰株产生寒害,因此长江流域以北各地进行盆花生产时,应注意冬季移入温室内避寒。在
北方地区,冬季室温必须维持在10℃以上,当外界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应进行保温,若温度下降到0℃时要启动温室供暖系统,否则低于-5℃以下就会受寒害,进而严重危及其生存。火焰兰植株比较耐暴晒,当春暖期室外气温升高至20℃时,可将植株移至阳光充足的栽培场所放置,以使植株多接触阳光。夏季需要注意遮阴,否则会引起叶片发黄。冬季尽量给予20℃的温度,以利花芽分化,保证开花。
栽培基质
火焰兰栽培时要求高温、高湿,并要求根部通气良好。在
热带地区栽培,通常用木框将火焰兰苗固定在中间,任根系在木框周围伸展和盘绕。因此可用
水苔、
食蕨、木炭、树皮块、椰壳等在木框中间填充栽培材料,如果环境湿度够,也可不用基质,直接裸根栽培。如果选用水苔作盆花生产,应每隔1年更换1次植料,时间最好选在春季新芽尚未生长时或花谢后进行。栽植深度以使新芽的生长部位刚好露在培养材料的表面或稍没过一点为宜。换盆后兰苗不得浇水,仅在盆面和叶面撒一点水。
浇水与施肥
火焰兰较耐干旱,长期不浇水也不至旱死,不施肥也能生长,但要使其生长健壮必须科学管理,才能开花多而花色艳。在
南方地区露天栽培用石粒作材料时,应常保持基质湿润,遇天旱及时浇水。用木框种植时,由于不易保水,必须常浇水。若用
水绵作基质盆栽植株,高温季节温度为20℃~35℃时,3~5天淋1次透水,15℃~20℃时每周淋1次透水,冬季10℃以下,每月选中午淋1次透水。火焰兰的根多为肉质而较娇嫩,施肥时应薄肥勤施,每月可施用1次腐熟的
豆饼水、油粕、骨粉等缓效肥。每隔2~3周施1次1500~2000倍液的液体水溶性速效肥,花芽形成前多施磷、钾肥并适当控水,花芽伸长期到开花停止施肥,防止干燥应多洒水。花后新芽萌发及生长期应多浇水,多施以氮为主的肥料。冬季如室温不能保证20℃以上的生长温度时,施肥要相应停止,以免肥料过剩而积聚造成肥害,导致根腐病和茎腐病发生。
生长繁殖
火焰兰以插繁殖为主,也可进行分株繁殖,大量繁殖可通过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进行。
扦插繁殖
火焰兰是单轴性兰花,若不处理会不停地垂直生长,同时茎秆上会不断长出气生根,而旁侧并不会萌生新株。因此采用切茎扦插为主,一般在花后或春秋两季进行,可待
茎秆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带有3条以上
气生根的茎上部剪下,并种植在装有树皮块基质的盆中,即成新株。母株切口上必须涂药,以免受病菌感染。
分株繁殖
此法繁殖率不高,繁殖速度较慢。当盆栽植株种植多年后,植株分蘖枝长得较密时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开花后或春秋季进行,用利刀从根基部将萌生蘖芽切离,尽量少伤根,并用
多菌灵粉涂抹伤口,以防伤口受病菌感染。新植株应种植在装有树皮块或木屑的盆中,每盆栽1株,移栽时基质勿压太紧,否则容易屈曲折系。上盆后不应施肥,3~4周后方可施肥。
无菌播种
开花时选取生长健壮的
火焰兰母株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果实120~150天成熟,经灭菌消毒后切开
荚果,将种子散落到VW+
椰子乳100mg/L+活性炭2g/L的培养基上,暗培养15~25天后,可见白色原球茎突破种皮,转入光照下,1周后原球茎转绿,5周后原球茎形成的实生苗的幼叶,培养在VW+椰子乳100mg/L+6-BA2.0+NAA0.5的培养基中,40天左右形成原球茎继代增殖的效果较好,原球茎继代增殖和分化培养基采用VW+椰子乳100mg/L+6-BA0.5+NAA1.0mg/L,生根壮苗培养基采用花宝1号1g/L+花宝2号1g/L+
蛋白胨2g/L+活性炭2g/L+NAA0.5+6-BA0.2mg/L,在以上培养基中均加2.0%
蔗糖和0.6%
琼脂,pH值5.2~5.4,培养温度25℃,光照3000~4000lx,光照12小时,当瓶苗形成完整植株时,将培养瓶置于温棚中炼苗1周后,取出生根苗,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将白
水苔用1000倍液
多菌灵溶液浸泡1小时,挤出水分,包裹出瓶苗根部,种植于0.5cm小盆中。保持适宜湿度,置于阴凉通风处,期间不浇水,两周后移入温棚栽培,进行正常水、肥、药管理,成活率达95%以上。组织培养除用无菌播种外,还可利用茎尖、叶、腋芽、花序轴及根尖等进行外植体快速繁殖,外植体灭菌后,切割成长1~3mm,置于添加20%椰子汁的VW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诱导出类原球茎,在VW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后能顺利长叶和生根,得到完整植株。培养基可参照无菌播种培养基,当试管苗壮苗培养60天后,植株约有3~4片叶,转移到自然光下炼苗7~14天,然后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用白
水苔种植于1.5寸盆中,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
防治方法
病害
主要有
炭疽病、叶枯病、茎腐病、
黑斑病、病毒病、霉菌病等。
①炭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叶尖或叶缘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叶缘呈半圆形的淡褐色斑块,后期病斑上轮生小黑点,应剪除病叶,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降低叶面湿度,保持通风透气良好。发病时可用80%炭疽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
百菌清、
甲基硫菌灵、
代森锰锌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②叶枯病。受害叶片初期叶尖枯黄,逐步向叶基部蔓延,致叶片干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兰·病必治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茎腐病。发病初期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因茎部腐烂而逐渐枯萎,全株死亡。发现个别病株,立即剪除或清清除外。发病初可选用
甲基硫菌灵、
百菌清、
代森锰锌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40%菌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施茎基部,每隔7~10天1次,连用2~3次。
④
黑斑病。危害新叶片,病斑呈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轮纹,边缘色泽稍深,病斑可扩展连接成片,严重时病叶皱缩或枯死。除加强通风、控制空气湿度外,可用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
杜邦福星(
氟硅唑)1500~2000倍液,或醚菌酯4000倍液,每隔5~7天用药1次,连用3~4次。
⑤腐霉病。多发生在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以及土温剧烈变化时,被害部初呈
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霉腐,表面生出菌丝,并迅速腐败。防治方法:温室要注意通风,盆花间距不能太密。发病时可施用兰·病必治800~1000倍液,或10%世高3000~4500倍液,或恶霉灵2000~30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3~4次。
虫害
①蚜虫。在春季新芽抽嫩叶期发生,危害时叶片会畸形、褪色,一旦发生可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10%
吡虫啉1000~2000倍液、21%灭杀毙2000~3000倍液、
氯氟醚菊酯农药1000倍液等喷杀。
②粉虱。一般在通风不良的温室内发生,通常群集
寄生在兰株上,严重时整片叶都会布满粉虱。危害时可喷施25%扑虱灵20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2.5%
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20%
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2~3次。用黄色色板可诱杀
温室白粉虱。
③
红蜘蛛。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易大量危害,危害初期发生在叶背,不易被发现,危害时会导致叶片发黄脱落。防治方法:用20%灭扫利(甲菊酯)乳油2000倍液、15%扫螨净(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
噻螨酮2000~2500倍液,每隔4~5天1次,连续3~4次。
④
介壳虫。介壳虫繁殖能力很强,一般农药难以进入,不易消灭干净。在高湿、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处发生较多,可选用超强渗透力的专杀介壳虫农药,如2.5%必治750~1000倍液、扑灭蚧2000倍液、蚧死净800~1000倍液、介壳净500~700倍液、蚧杀特800倍液、速扑杀3000~4000倍液等全面喷施,叶正面、背面都要喷到,每周可喷药1次,连续喷3次以上。同时,改善环境,加强通风透气,防止干热闷湿。
⑤
蜗牛和
蛞蝓。在叶面及根部有软体带壳虫蠕动,爬行后留有光亮的透明黏液线条痕迹,嚼食嫩叶和幼根。应及时用驱蝓剂诱杀,也可在晚上或阴雨天进行捕杀,并注意温室内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清除杂草及枯枝败叶。
园林应用前景
兰花具有特有的形态美和神韵美,在园林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目前兰花常见的园林应用形式有4种:(1)专类园;(2)花架盆栽;(3)树干附植;(4)地被种植。然而在园林应用方面,国内除了为数不多的一些
兰圃、兰园之外,兰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十分少见。火焰兰属植物生命力强,生性健旺,且能耐较强光照,除了地被种植以外的园林应用形式都可采用,在园林绿化美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相信其奇特的姿态必定会给大众带来新的视觉感受。
下级物种
茎攀援,粗壮,质地坚硬,圆柱形,长1m以上,粗约1.5cm,通常不分枝,节间长3~4cm。叶二列,斜立或近水平伸展,舌形或长圆形,长7~8cm,宽1.5~3.3cm,先端稍不等侧2圆裂,基部抱茎并且下延为抱茎的鞘。花序与叶对生,常3~4个,粗壮而坚硬,基部具3~4枚短鞘,长达1m,常具数个分枝,圆锥花序或
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苞片小,宽卵状三角形,长约3mm,先端锐尖;
花梗和子房长2.5~3cm;花火红色,开展;中萼片狭匙形,长2~3cm,宽4.5~6mm,先端钝,具4条主脉,边缘稍波状并且其内面具橘黄色斑点;侧萼片长圆形,长2.5~3.5cm,宽0.8~1.2cm,先端钝,具5条主脉,基部收狭为爪,边缘明显波状;花瓣相似于中萼片而较小,先端近圆形,边缘内侧具桔黄色斑点;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不高出蕊柱,近半圆形或方形,长约3mm,宽4mm,先端近圆形,基部具一对肉质、全缘的半圆形胼体;中裂片卵形,长5mm,宽2.5mm,先端锐尖,从中部下弯;距圆锥形,长约4mm;蕊柱近圆柱形,长约5mm;药帽半球形,前端稍伸长而收狭,先端截形而宽宽凹缺;粘盘柄长约2mm,中部多少曲膝状。花期4~6月。
产
海南省(
三亚市、陵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乐东黎族自治县、
儋州市、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海拔达1400m,攀援于沟边林缘、疏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分布于
缅甸、
泰国、
老挝、
越南。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茎长达1m,具多数彼此紧靠而二列的叶。叶革质,长圆形,长6-8cm,宽1.3-2.5cm,先端稍斜2圆裂,基部具抱茎的鞘。花序腋生,花序轴和花序柄纤细,长达1m,具分枝,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具多数花;花苞片宽卵形,长约2mm,先端钝;
花梗和子房淡红色,长2-2.3cm;花开展;中萼片黄色,近匙状倒
披针形,长2.4cm,宽5mm,先端多少锐尖,具5条脉;侧裂片内面红色,背面草黄色,斜椭圆状卵形,长3cm,宽1cm,先端钝,基部收狭为长约6mm的爪,边缘波状,具5条主脉;花瓣黄色带红色斑点,狭匙形,长2cm,宽4mm,先端钝而增厚并且密被红色斑点,具3条主脉;唇瓣3裂;侧裂片红色,直立,三角形,长3mm,超出蕊柱之上,先端锐尖,基部具2条上缘不整齐的膜质褶片;中裂片卵形,长4.5cm,宽3mm,先端锐尖,
栗色,反卷,基部具3个
肉瘤状突起物;距黄色带红色末端,长2mm,末端钝;蕊柱深红色,圆柱形,长4mm。花期5月。
产
云南省南部(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河谷林中树干上。分布于
越南(模式标本产地)。
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