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章(1908年2月15日—2019年8月15日),男,
江苏省无锡县张舍镇人,食品工业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中国酒业泰斗。
秦含章于1908年2月15日出生。1931年毕业于上海
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1931年9月,进入
比利时大学圣布津国立农学研究院学习,毕业获工学硕士及农产工业工程师学位。1935年到193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微生物博士。1936年,在
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啤酒工业。2019年8月15日13时22分,秦含章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12岁。
秦含章是新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和工业发酵与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和学术带头人。长期主持食品
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解决了
青岛啤酒的混浊问题,创建了
汾酒生产的全套
化学分析方法。出版了《农具》《面包工业》《酒精工厂的生产技术》(上、下两册)《老姆酒酿造法概要》等著作。先后获评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食文化杰出贡献专家、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08年2月15日,秦含章出生于
江苏省无锡县张舍镇。9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识字,13岁时,跟随大哥秦柳江学习中医知识。在16岁时,秦含章参加了同镇两位大学生开设的一个夏季辅导班。在这个班级里,他学习了国文、英文和数学,这些课程激发了他对学习的兴趣。秦含章向父亲争取,要到无锡杨墅园私立匡村学校学习。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秦含章不得不向亲戚寻求帮助,最终筹集到了学费,顺利考入了匡村学校的高小三年级,仅读了一年。在这一年中,他共修习了8门功课,除了数学外,其他7门功课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秦含章留校任缮写员。
1925年,18岁的秦含章报考
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现为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秦含章在同一年进入了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然而由于苏浙两省督军交战影响教育经费,学校不得不延迟开学,直到秋末冬初才正式开始上课。在这里学习了两年,秦含章积累了不少科学常识。后因患
痢疾而停学,1927年暑假,二哥
秦柳方出任钱桥小学校长,秦含章前往钱桥小学任教国文;同年,上海
国立劳动大学招生,秦含章被劳大农学院农艺系录取。1928年春入学,先在江湾劳动大学劳农学院(由原
上海大学校址改建)学习,半天上课,半天实习,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自然界》杂志发表了论文,同时还担任农学院的伙食委员,为同学服务。
1931年,秦含章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后去
比利时、
法国、
德国留学。1931年9月,进入了比利时大学圣布津国立农学研究院学习,历时4年,获工学硕士及农产工业工程师学位。1935年到1937年,在
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进修微生物博士,但因无兴趣决心留学德国。1936年,在
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啤酒工业,学成后决定返回故乡、为国服务。
工作经历
1937年,秦含章回到中国后,他的大哥秦柳方向他介绍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事教育学系(农业教育学系)的副教授及教授职位。然而,同年8月,
日寇南侵,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被迫停办。1938年初,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在
桂林市复课,秦含章赶到桂林继续任教;同年10月,秦含章在重庆北私立复旦大学理学院垦殖专修科担任教授兼农场技师,期间实验无土栽培水稻技术获得成功。1939年8月到1944年7月,他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农事教育学系(位于重庆磁器口)担任教授,并兼任农场农业化学室技师。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对中国传统的土法
酱油进行改良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除此之外,他还研究了碎米制饴糖,并成功地利用糖糟在河塘内饲养引进的
北京鸭。
1941年8月,秦含章任前国立中央大学(校址在重庆)农业化学系教授,同时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兼职。1948年8月任
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
长江,并迅速占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由“军管会”接管,改名为
南京大学,秦含章被南京市军管会文教处聘任为南京大学教授。
1950年,秦含章参加
九三学社,任社中央顾问及参议。同年,到北京任中央食品工业部参事。1951年参加
中国民主建国会。1952年5月,奉命参加五人小组,前往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捷克、
波兰订购甜菜糖厂设备,筹建华北糖厂(后改名为包头糖厂)。1953年,秦含章参加前苏联援建的“华北药厂”的筹备工作。1955年奉命两次到
青岛啤酒研究啤酒装瓶后的混浊问题,并研究试制“配制啤酒”。
1960年,考虑到秦含章的丰富经验,轻工业部领导派秦含章到北京三里屯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任该所的第一任所长。1963年至1964年期间,组织试点工作组在山西汾阳杏花汾酒厂蹲点,研究解决了成品酒中发生黑白沉淀的难题,查明了
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为
乙酸乙酯等关键性学术问题。该项目后来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文化大革命”期间,秦含章先生的家庭也遭到了冲击。1969年11月5日,他带着儿子秦大文前往江西分宜,后到
宜春市,在劳动之余、坚持翻译外文,从事科研工作,与同事共同创办了《
食品与发酵工业》杂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秦含章随研究所从宜春又迁回北京,重新担任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担任轻工业部
发酵工业科学技术专业组组长,国家科委轻工专业一组组员。
1982年,秦含章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人民政府一轻工业顾问组第一届顾问。1990年7月,退休。离休之后,完成了近80万字的《新编酒经》。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逝世
2019年8月15日13时22分,秦含章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12岁。
主要成果
秦含章曾参与包头糖厂和
华北制药集团的建设规划,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东欧的先进设备。他还积极参与轻工院校的建设,并组织编写了相关教材。在工作中,他成功解决了
青岛啤酒的混浊问题,并创立了汾酒全套
化学分析方法,特别注重汾酒芳香成分的解析和定量方法。此外,秦含章还长期主持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
汾酒研究
1962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因生产扩大,产品质量下降,向中央寻求帮助。秦含章带领的课题小组对汾酒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改进,从原料、制曲、工艺流程到检测方法,解决了成品酒中出现白色和黑色沉淀物的问题,实现了产量的成倍增长。在试点期间,秦含章对比分析了各种名白酒的不同芳香物质成分,最终发现
清香型白酒的主要呈香物质是
乙酸乙酯,并深入阐释了这些物质含量对白酒香型和风格的影响。这项研究成果报告达到了80万字,帮助汾酒厂在
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贡献奖”。秦含章本人也因对白酒科学分析方法及其理论的成功探索与总结,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
中国酒文化的建设
1987年,秦含章参加了中国首届酒文化研讨会,并作了学术报告。此后,他与诗人
艾青在1993年共同创立了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并担任副会长。秦含章通过撰写诗歌和论文等形式广泛宣扬酒文化。其中,《改革声中的酿酒科技》总结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酿酒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六项宝贵建议,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酒品质量等。此外,他还于1997年和2008年分别出版了《酒文化小品集》及其增订版,收录了数千首酒诗。
人才培养
秦含章曾筹建轻工院校、组织编写教材。在前
中央大学(校址在重庆)农业化学系教授,主讲农业微生物学、
发酵工业等课程。代表性学生有
茅台酒原董事长
季克良。
主要论文与著作
秦含章一生当中撰写的科研报告、著作论文共计40余部,共6000余万字。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教育主张
秦含章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们将接受老师的理论体系讲解,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必要的科学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参观或实习的机会,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家族成员
影响与后世纪念
贵州省仁怀市秦含章酒业公司
2017年秦含章108岁时将自己的姓名权、肖像权、著作权等
知识产权授权李登科董事长全权使用。为表达对秦老的敬重,完成秦老"传承茅台品质,提升健康水平"的嘱咐,李登科注册"贵州省仁怀市秦含章酒业有限公司"。
秦含章百岁金像
2007年2月19日,
稻花香集团为秦含章树立半身铜像,以表达对秦含章的敬爱之情和美好祝愿。
人物评价
秦含章被尊为中国食品工业奠基人和酒界泰斗。
2007年,时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秦含章先生在酒界德高望重、为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酿酒工业科学技术的专业杂志《
酿酒科技》 表示:“秦老是我国酿酒工业的科学家、技术家,又是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大力传播科技知识和酒文化知识,为我国酿酒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酿酒行业的后生晚辈树立了光辉典范。”
秦含章的学生、
茅台酒原董事长
季克良表示:“我很敬佩他,他(秦含章)是一个德高望重、两袖清风的好老师。”
人物轶事
为匡仲谋题字
秦含章非常感念匡村中学(现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创办者,民营实业家匡仲谋。秦含章曾特地从轮椅上下来,走上匡仲谋
塑像前的小坡,向塑像三鞠躬,并走上前摩挲塑像面庞。秦含章还为塑像题写了“永远的校主”几个字。
关注时事和行业发展
90岁以后,秦含章仍关注时事和行业发展情况,秦含章会把报纸杂志上的时事新闻和行业信息整理出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
1999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5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82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84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3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5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8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9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9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9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0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4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6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90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198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
200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