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北中医三附院,是北京市第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第三临床医学院。现任院长为王成祥。
北中医三附院位于北京亚奥核心区域,毗邻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该医院始建于1964年10月,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医院、北京城建医院、北京冶金医院,2006年9月划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北中医三附院。北中医三附院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观众和志愿者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北中医三附院拥有总院区、密云院区及龙脉院区。其中总院编制床位520张,有34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4个门诊部,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有正高职称专家62名,副高职称专家113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1名,硕士学位人员204名。医院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密云院区建筑面积2.94万平米,固定资产38.9亿元,编制床位323张,其中设备总资产1.59亿元。现有职工8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2人,高级职称93人,北京市第六批师承指导老师1名。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74人、本科学位387人。龙脉院区尚处于筹备阶段。
北中医三附院有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首都核心副专科1个。
北中医三附院拥有磁共振成像系统、瑞典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德国Siemens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消化内镜诊疗系统等大型进口先进诊疗设备,为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提供了完善的技术保障。
历史沿革
创办历史
北中医三附院始建于1964年10月,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医院、北京城建医院、北京冶金医院,2006年9月划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北中医三附院。
2007年,北中医三附院被北京市医保中心批准为医保定点医院,这也是该院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
2010年,北中医三附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受到了广泛认可,该院被评为三级医院,这是该院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2012年,北中医三附院成功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这是该院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3年12月,北中医三附院海淀区五棵松门诊部正式开诊,为海淀区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7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密云区中医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双方将在医、教、研、管等多方面开展全面交流与协作。2022年9月,密云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签约座谈会召开,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决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托管密云区中医医院,共同建设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密云院区。2023年2月2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密云院区(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现场评审验收,正式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为“三级中医医院”。
2022年6月,北中医三附院康复科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合作,共建国奥体医融合中心和运动康复中心,为国家队构建科学训练体系提供医疗保障支持,标志着北中医三附院在高水平医疗保障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
奉献奥运
北中医三附院位于奥运中心区,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观众和志愿者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顺利开展,保障冬奥村全体工作人员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带领专家队伍走进北京冬奥村,为冬奥村工作人员开展中医义诊活动。
规模条件
北中医三附院拥有总院区、密云院区及龙脉院区。
总院区
总院位于北京亚奥核心区域,毗邻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北中医三附院有编制床位520张,有34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4个门诊部,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该医院有正高职称专家62名,副高职称专家113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1名,硕士学位人员204名。该医院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
北中医三附院拥有磁共振成像系统、瑞典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Precise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消化内镜诊疗系统等大型进口先进诊疗设备,为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提供了完善的技术保障。
密云院区
北中医三附院密云院区位于密云区密云镇新中街,建于1990年,医院建筑面积2.94万平米,固定资产38.9亿元,编制床位323张,其中设备总资产1.59亿元。现有职工8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2人,高级职称93人,北京市第六批师承指导老师1名。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74人、本科学位387人。是集医疗、护理、康复、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中医医院。
龙脉院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脉分院处于筹备阶段,地处昌平区小汤山龙脉温泉会馆内,是一家集治疗、康复、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综合医疗单位。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颈肩腰腿痛科、治未病科(亚健康科)、皮肤科妇科学、口腔科、内科、针灸科、理疗科8个科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导,并结合小汤山地区温泉水的天然疗效,运用熏、蒸、泡、洗、按、刮、灸等独特的中医手法辅助治疗。龙脉分院将医疗养生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提供健康评估和定制个性化中医药健康服务。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医院有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
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北中医三附院有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分别为脑病科、骨伤科、肿瘤科、心血管科、脾胃病科、护理学。
中西医结合脑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成立于2007年。科室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脑病重点专科、卫生部国家临床中医脑病重点专科。
科室现有床位50余张,医师16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有各级护理人员16人。
科室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拥有中央监护系统、有创呼吸机、除颤仪、经颅多普勒、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经颅磁刺激、多导睡眠监测、康复组合训练系统、气压式循环、主被动康复踏车、等速训练系统、震动排痰机、步态支具等多种先进的神经科诊疗设备。
科室长期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新药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在脑血管病、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痴呆等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16部,发明专利4项,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20名、师承人员3名,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科室以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精神疾病为特色。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如:脑血管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痴呆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创伤关节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关节科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与原冶金医院骨科共同组建,是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十二五”重点学科,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承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承担北京市中医、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
科室有技术人员25人,技术团队由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技师和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任医师3名。
创伤关节科是以创伤和关节类疾病为诊疗重点,发挥中医特色,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骨科各种疑难病症,疗效显著。
脾胃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临床重点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科。脾胃病科分为脾胃病门诊、内窥镜室及病房三部分。
现有医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5人。
科室拥有先进的电子鼻胃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项目包括胃镜及肠镜常规检查、经鼻胃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脲酶快速检测;内镜下治疗操作包括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等;能熟练进行ERCP等内镜下检查及治疗。
脾胃病科近年来获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次,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脾胃病科重视教学,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及进修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6名,硕士20余名。
优势病种包括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及并发症等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对消化内科专业疑难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肿瘤血液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科室以放疗为特色,设立放疗专病门诊,拥有瑞典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Precise直线加速器、Monaco等主流计划系统,开展普通调强放疗、适形放疗等技术。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绿色放疗”为理念,将中医药特色适宜技术与放射治疗有机结合,在减轻放射性损伤、提高放疗敏感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课题支持。
科室经过多年发展,以中医治疗为基础,整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等,形成肿瘤中心综合治疗模式。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个体化综合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及血液病,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下设导管室、心内科普通病区、心脏监护病房(CCU)、心血管科门诊、专家门诊、高血压专病门诊、房颤专病门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专病门诊。
科室有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6人。
科室已开展各种常规及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IVUS、OCT)、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术等。患者可在特色中医治疗的基础上享受中国顶尖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介入治疗服务。心血管科的除常规诊疗外,现有优势治疗病种3种,包括:心肌缺血、心房颤动、老年性心脏病。
护理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012年手足外科护理单元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2013年4月,骨伤科护理单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
护理教研室,每年承接护理专业的实习生、见习生100余名,并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任务。
在重点专科建设中,结合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积极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已开展了中药足浴、耳穴埋籽、中药湿热敷、中药灌肠、拔火罐、穴位贴敷、中药药枕、穴位按摩、中药口腔护理、艾灸、中药雾化吸入、刮痧、蜡疗技术等20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中医妇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学是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学科。设立了妇科病房、妇科门诊、妇科彩超室三部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重点科室。
科室由27名初、中、高级医护人员组成,形成了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老中青良好搭配的学科梯队。现有医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9人。
科室特色坚持以中西合璧为宗旨、中医药疗法为特色、现代医疗设施为手段,开展妇科学各种常见病、疑难病诊治。
内分泌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
科室分为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门诊)和病房两部分,内分泌科门诊以著名内分泌专家和高年资主治医师坐诊为主。科室有医学博士5名,医学硕士5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7名。
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获奖数项,主编专著6部,中国及国际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临床教学及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培养工作。
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疗效显著。
康复科
康复科1987年建科,是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康复的临床教学基地,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特色专科。
科室现有两个病区:院本部康复门诊和国奥体医融合中心康复门诊。五个专病门诊:肢体康复门诊、督灸门诊、戒烟门诊、脑瘫门诊、产后康复门诊。
科室以中医推拿、针灸、物理治疗、现代康复治疗为主的特色专科,综合采用中医传统疗法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治疗疾病。
特需老年病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需老年病科,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病为主,对老年常见病及老年心脑、肺脾、肝肾系统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失眠、中风、头晕等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给予患者中西医药物治疗,配合针刺疗法、艾灸、中药膏摩、手指点穴等非药物疗法。通过老年健康评估及健康管理,组织多学科会诊,与ICU等多个科室链接紧密,同时进行抗衰老的诊治。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关联院校
北中医三附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北中医三附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7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名、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
规培基地
该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北中医三附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7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名、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名。
科研
北中医三附院承担国家级课题57项,省部级课题91项,其他各级课题539项。各类国家级奖项26项。
重点学科
北中医三附院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分别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建设单位,为中医骨伤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分为创伤关节、微创关节、脊柱、手足外科及筋伤五个亚专科,形成了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拇外翻、颈椎病四个重点研究方向,拥有中药多途径动脉灌注术、清宫正骨术、外固定架矫正下肢畸形术、足拇外翻截骨矫形术等多项特色技术,牵头制定了“足拇外翻”,“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在全国推行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学分会、外治分会和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三个分会的主委单位。作为其中两个学会的主委,联盟牵头人陈卫衡副院长从事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种骨伤科疑难疾病,牵头制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英文版)得到广泛运用,牵头制定的《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标准》及《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也已发布。博士生导师王庆甫教授首先在中国及国际提出了“筋骨同病,筋骨并重”的学术观点,对慢性骨病诊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博士生导师陈兆军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足踝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足踝疾病,尤其应用清宫正骨治疗慢性足踝疾病具有丰富经验。
此次联盟的成立,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整合资源,打造北中医专科品牌”的要求,除了大学八家附属医院外,还联合了包括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全国十几家二级、三级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共同组成“北中医骨伤科联盟”,将以创建骨伤科国家或区域医学中心为目标,坚持中医特色,建立多家名老中医工作室,共建、共享“联盟”构建的各类平台,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共同申报开展科研、临床课题,组织多中心合作共同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医神志病学
该院脑病团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学重点学科。长期以来,科室一直致力于神志病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精气神三个层次的中医神志病学理论,针对抑郁障碍提出“肾虚肝郁”证的病机和“益肾调气”法的创新理论,针对焦虑障碍提出“肝郁化火”的病机和“疏肝清热健脾”法的理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提出“痰热扰心”的病机和“清热涤痰”法的理论,从神经影像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开展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和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进行中医药治疗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在全国牵头联合几十家分中心开展了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中医药防治抑郁症队列研究,制订了规范的《抑郁症的中医诊疗方案》、《焦虑症的中医诊疗方案》,制订并发布了抑郁症、郁病、焦虑症等三项行业标准,并进行了释义。在中医药诊疗神志病领域,起到了行业引领的标杆作用。神志病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北京市、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励多项。团队被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防治精神疾病”一等资助创新团队。
中医乳腺病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学科集医、教、研为一体,以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裴晓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强调规范化、综合性、个体化及密切跟踪随访治疗的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最大限度解决患者病痛。
近年来,科室重视总结临床经验,注重临床科研,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0人。
科研平台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所
2015年“经方现代应用研究所”成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庆国教授牵头的金匮、伤寒两门学科在中国学界是公认的首善,而且逐步形成了“中医证候规范与辨证论治体系的现代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研究”、“中医临床基础名家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继承研究”、“经方与温病名方现代研发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及“中医临床经典理论与教学研究”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经方现代应用研究所的筹建对于三附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大学和医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三附院具有四个引领作用:引领中医药临床发展,引领科研发展,引领中医教育发展,引领转化和整合医学的发展。
骨伤科研究所
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关节科组成部分,是为“十二五”重点学科,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北中医三附院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机构设立有伦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机构办公室和机构、伦理档案室,内部组织架构合理健全,具有高水平的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团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SOP、人员职责、应急预案及设计技术规范,并建立了二级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贯穿临床试验全过程。机构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格认定的临床试验专业7个:中医心血管内科、中医神经内科、中医呼吸内科、中医消化内科、中医肿瘤学、中医骨科、中医外科(乳腺)。
机构已完成多中心中药上市后再评价项目及中药保护品种等研究多项,并可承担II、III、IV期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加强研究人员的各种培训,已通过国家GCP培训人数150余人,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临床研究人员队伍,逐步建立规范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和评价技术平台。
杂志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是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是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贯彻“双百方针”,报道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服务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国际交流。主要面向中国及国际中医药院校的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医生,以及有关专业的人员等。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理论探讨、思路与方法、综述、临证发挥、叙事医学、专题研究、名医传承、国医大师、经典研读、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方药研究等。
《中医教育》
本刊创办于1982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刊物。本刊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于一体,全方位服务于中医药教育事业。其读者对象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函大、夜大、社会力量办学的师生和自学中医者;以及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各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和准备参加中医药自学考试人员。
声誉
院内专家
王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肺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北京市肺系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名老医杜怀棠工作室负责人;秦伯未名医研究室副主任;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曾获首都名中医,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支撑项目1项,其他部局级课题8项,参与部局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各级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临床带徒60余人。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临床肺系疑难复杂疾病有较深入研究。对慢性胃炎、疲劳综合征、失眠、便秘、头痛、长期低热等病证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唐启盛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第十一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兼任第九届及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抑郁症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脑病分会常委、医院管理分会常委、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考试与测评委员会理事、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住院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医学专科委员主任委员。
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课题、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重大联合项目以及省部级教委科研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科学研究基金等课题的研究。
曾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技奖励。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癫痫、中风、失眠、头痛、眩晕、帕金森病
杨晋翔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首都发展基金课题1项。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技优秀论文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奖。主编《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中医内科学》《疼痛性疾病中医治疗学》《现代名中医疼痛诊治绝技》等著作及参加编写书籍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有脾胃病及疑难性内科病症治疗等50余篇。
擅长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萎缩性胃炎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肠病、便秘、结肠炎、慢性肝胆胰病、肝硬化、疼痛性疾病。
王庆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医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在医学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等20余篇。著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国骨科复位固定器疗法》《实用中西医结合骨科外固定学》《苏氏正骨》《专病按摩》等医学著作近10部。
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通过手法、针灸、中药和微创手术治疗各种骨伤科常见病、疑难病。对膝、踝骨性关节炎、各类下肢畸形、老年性骨质疏松、各型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疾病,有着独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
王国华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纪委书记兼党委副书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生殖分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内分泌分会副主委、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北京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中医妇科学》等医学著作/教材7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
擅长中西医治疗妇科学疾病,对于闭经、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症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不孕症骨盆腔发炎性疾病、先兆流产、产后病、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症、女性痤疮等具有深入的研究。
李仝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学临床学系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届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北京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促进会肿瘤放疗与中医整合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中西医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医抗癌协会北京中西医整合肿瘤分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肿瘤防治学会中医分会副主委。
主编论著6部,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博士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食管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及骨髓瘤淋巴肉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
资质认定
2008年医院北中医三附院认定为奥运会定点医院。
2010,北中医三附院等级由二级甲等升为三级。
2012年,北中医三附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
北中医三附院五棵松门诊部正式开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5-21
医院概况.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三院龙脉分院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王成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重点科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立足本职 奉献奥运.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市医保定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消息新闻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北中医三附院与密云区中医医院 建立合作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6-07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搬迁声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寒冬义诊送温暖,助力冬奥村保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脑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创伤关节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8
脾胃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肿瘤血液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第三医院.2023-05-30
心血管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护理概况护理园地.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妇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内分泌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康复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特需老年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科室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陈卫衡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亮相OSTEOARTHR CARTILAGE.北京中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射频消融技术——颈肩腰腿痛的克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心血管科完成我院首例双腔起搏器植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6-04
学校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05-21
学校简介_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05-30
我院脑病团队被遴选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神志病专病联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6-07
今日科室介绍——乳腺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6-07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杂志简介.现代中医临床杂志社.2023-05-30
我院获得医疗服务信息网工作二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第二届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0
唐启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杨晋翔.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王庆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王国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李仝.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21
院徽医院概况.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1
医院院训医院概况.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1
北京中医三院之歌(合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3-05-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创办历史
奉献奥运
规模条件
总院区
密云院区
龙脉院区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中西医结合脑病科
创伤关节科
脾胃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肿瘤血液科
心血管科
护理科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中医妇科
内分泌科
康复科
特需老年病科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关联院校
规培基地
科研
重点学科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乳腺病学
科研平台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所
骨伤科研究所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杂志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中医教育》
声誉
院内专家
王成祥
唐启盛
杨晋翔
王庆甫
王国华
李仝
资质认定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