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女
战国末期楚国歌舞艺术家
莫愁女,楚国歌舞艺术家。楚国郊郢石城(今钟祥郢中)人,活跃于战国末期(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生卒年月不详。
莫愁女原名卢莫愁,传说生长在楚境汉江之畔桃花村(后名莫愁村),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常在沧浪湖(后名莫愁湖)上荡桨放歌、采莲清唱,深受乡邻喜爱。曾拜同乡著名琴师伯牙为师。十六岁被楚顷襄王征入王宫为歌舞姬女,由此民间歌舞走进王室宫廷,并有机会接受屈原宋玉指导,将古传高曲融汇屈宋骚赋和楚辞乐声,歌舞技艺日渐精进。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楚辞和民间乐诗的入歌传唱。后因其恋人东邻王襄哥被楚王放逐千里之外的扬州市,莫愁女含忿在白雪楼投江自尽,幸被渔夫救起。从此,莫愁女脱离王宫,重回民间,辗转扬州追寻王襄哥,不知所踪。
对于莫愁女的经历,史籍记载较少,大多为传说信息。在众多的传说中,莫愁女以歌谣、舞蹈闻名于世,是楚国歌舞艺术的一代宗师。莫愁女演绎的寡和高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为了千古绝唱。莫愁女代表的楚国民间文化和屈宋代表的楚国风骚文化珠联璧合,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历史流变中,以文学形象著名的莫愁女除出身钟祥莫愁的传说版本外,还出现了“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的流传和论争,凸显莫愁女在当代社会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人物生平
汉江船舱降生
战国末期,长江水系汉江从楚国郊郢石城贴城而过,东岸有沧浪湖。传说西岸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人称桃花村。桃花村与郢中城西矶头渡绝壁上的白雪楼及阳春台隔江相望,郢中街道城北沧浪三湖跨汉江与桃花村毗邻。莫愁女家住汉江西岸桃花村,降生于汉水之上的船舱中。一家三口以父亲卢公摆渡打鱼、母亲植桑种桃为生。据传,在一个雨天,莫愁女降生船舱时啼哭不止,卢公哄道:“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刚刚降临人世的莫愁女,竟然奇迹般止住了啼哭。于是,卢公为她取名“莫愁”。明代张宁诗曰:“黄雀玉头,生来唤莫愁。”叫响两千多年的美名“莫愁女”,从此时此地诞生。
摇桨沧浪湖
莫愁女长大后,如同出水芙蓉,美貌绝伦,而且性格开朗,善于撑篙摆渡,驾舟荡桨。莫愁女能歌善舞,歌声委婉动听,舞如月光花,婀娜多姿。莫愁女曾得同乡著名琴师伯牙面授机宜,常在沧浪湖上荡桨放歌,采莲清唱,引来众多喝彩声。莫愁女走到哪里,哪里就传出欢声笑语,深为乡邻喜爱。《乐府诗集 》中有歌云:“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出自《石城乐 》的《莫愁乐 》同样写到了莫愁女: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道出了时人对莫愁女的喜爱、崇拜之情。为了赞誉莫愁女之美,人们把最美的辞藻都慷慨赋予了莫愁女。
师从屈宋
莫愁女手摇双桨,口唱民俗音乐,驾舟于沧浪湖上,息桨于桃花林中,早已声名远播。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顷襄王慕其声色歌舞,遂征召莫愁女入宫为歌舞侍姬。《乐府诗集 》中记载: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莫愁女进入王宫后,很有可能得到了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屈原与宋玉的指导,歌舞技艺日渐精进。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莫愁女翻唱古传高曲,融汇楚辞乐声,完成了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采薇歌》《麦秀歌》等《楚辞》入歌传唱,成功将《楚辞》搬上表演舞台,开辟了《楚辞》新纪元,为楚文化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途径。
重返民间
传说楚顷襄王为了独霸莫愁女,将莫愁女情有独钟的东邻王襄哥放逐到相距郢中数千里之外的三吴扬州。生死离别之际,莫愁女痛不欲生。古《莫愁乐》云:“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记述了这对恋人泪别时的情景。莫愁女率真敢爱,期待与恋人长相厮守,不堪忍受恋人王襄哥被放逐扬州的分离之苦,含忿在白雪楼投江自尽,幸被渔夫救起。从此,莫愁女脱离王宫,再次回到民间,游历四方,一路下扬州,辗转追寻恋人王襄哥的踪迹。同时,莫愁女在田间巷尾进行民俗音乐的采集,并将王宫歌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高雅之曲带入了民间,成为楚国歌舞杰出的代表人物。
郑谷作《石城》: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胡曾作《咏史诗·石城 》:古郢云开白雪楼,汉江还绕石城流。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门送莫愁。众多后世诗人都在诗中为莫愁女身世所感叹。
人物影响
两千多年来,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逐渐成为了中国优雅女性形象的代表,成为了众多诗词歌赋、民间传说、戏剧电影中的艺术主角。在莫愁女的故乡钟祥市,人们为纪念莫愁女,早已将沧浪湖改名莫愁湖、桃花村改名莫愁村。莫愁女曾经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矶头渡,则被称作了莫愁渡,西河街曾有莫愁坊,后被毁。莫愁湖中有阳春白雪岛与下里巴人岛。岛上白雪楼与阳春台、兰台宫隔水相望。白雪楼最初用于军事嘹望,战国时期得名白雪楼,贤士大夫竞相登临吟咏作赋,声名渐起。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著名文学家对此处情有独钟,都曾游历白雪楼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莫愁女是人们千古传颂和赞美的楚国歌舞一代宗师,在古传高曲的基础上,融入了屈宋骚赋和楚辞乐声。在屈原和宋玉指导下,莫愁女演绎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露》《采薇歌》《麦秀歌》等被逐步传唱成楚歌。莫愁女代表的楚国民间文化和屈宋代表的楚国风骚文化珠联璧合,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愁女传说由民间而来,源起乐府民歌。其形象不仅仅频繁出现于文人墨客笔下,融进历代诗词歌赋作品中,更是在民间不断流传和演绎着莫愁女的动人故事,在莫愁女身上寄予了普通民众美好情怀。正是莫愁女在民间所产生的影响力,才使其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当代,莫愁女之美再一次成为热点,化身多地莫愁女形象,并赋予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属性。先后出现了,张弦的电影剧本及戏剧剧本《莫愁女》、虞志敏执导的戏曲电视剧《莫愁女》、曾泉星的歌词作品《悠悠深情唱莫愁》、张馨予主演电视连续剧《思美人》等一大批艺术形象,赋予了相距遥远的莫愁女以新的活力。
人物争议
所属地域
关于战国末期楚国郊郢石城莫愁女,现代学者冯道信等人依据《宋书》《旧唐书》等史籍中相关记载,认为确有其人,但正史记载甚少,多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歌咏对象。因所处朝代不同,楚国原有地名及辖属不断发生变化,且地貌环境也有很大出入,尤其明嘉靖南移汉江之后。时代变迁与地域变化,使得诸如“竟陵石城人”与“楚国郢中人”的区别以及“沧浪湖紧邻汉江东岸”的记述,都会给人造成极大困惑与不解。
湖北钟祥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郊郢亦即楚国陪都,战国称郢中,西汉郢县,三国名石城。自南朝开始设长寿县,分别作为南朝竟陵郡、唐宋郢州及石城郡、元朝安陆府及安陆州之治所所在地,长达1300多年。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改长寿县为钟祥县,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清代称安陆府钟祥县。1992年,撤县设立钟祥市(县级),原县城城关镇仍称“郢中”。
《地里通释》载:“郢州子城,三面基皆天造,正面绝壁,下临汉江,石城之名本此”;《钟祥县志·古迹》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即莫愁所居地。”莫愁女家住汉江之畔桃花村,与郢中西门矶头渡绝壁上白雪楼及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沧浪三湖跨江与桃花村毗连。
自建明显陵后,嘉靖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都处在汉江东岸。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只剩约二平方公里面积。
人物身份
莫愁女,被历代文化抹上了光辉风采,最初的模样仿佛已为人淡忘。春秋战国秦汉至宋元明清,莫愁女始终让人津津乐道,赋诗以咏,主要经历过乐府民歌、唐、宋诗词几个阶段。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提到: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多写寄四远。地方志专家吴福林认为,古籍中记载的莫愁女,是指钟祥市莫愁女,能歌善舞,曾被选入楚王宫中,实有其人。南京莫愁女是个传说中的人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并没有实际存在过。而洛阳莫愁女,只是一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而已。莫愁女从最初最早的能歌善舞的郢中莫愁女,叠变为美丽聪慧的洛阳市莫愁女,进而演变化为善良济世的金陵莫愁女,印证了莫愁女形象备受世人追捧的程度。
钟祥莫愁女 乐府民俗音乐是指流行于荆、郢、樊、邓之间的西曲民歌,多为歌舞之曲。现存西曲中涉及莫愁女故事最早的当属 《石城乐 》,为南朝刘义隆时藏质所作。而 《莫愁乐 》几与 《石城乐 》同时出现。《乐府诗集 》中记载: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莫愁女天生能歌善舞,极具天赋。被楚王征入宫廷后,受屈原宋玉景差等人指导,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薤露》《阳阿》《麦秀歌》《采薇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的入歌。是诞生在战国末期楚国郢中的歌舞艺术家。
洛阳莫愁女 萧衍曾作《河中之水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宝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唐朝李商隐有诗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从中可以看出:其一,莫愁女是洛阳人,生活在南梁梁代或之前;其二,莫愁女已婚,是卢家媳妇;其三,莫愁女的东家又说姓王,与卢家妇相冲;其四,莫愁故事出于文学赋咏,并非史记。
萧衍所作《河中之水歌》最早出现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前两句为:“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市女儿名莫愁。”从而开启了莫愁女的洛阳之说。相传莫愁女出生在洛阳一个农家,美丽聪慧,同因父亲以“莫愁”二字哄她不哭而得名。莫愁女天生丽质,勤劳又善良,“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岁同父亲上山采药,父亲失足从山崖跌落不幸去世。丧亲后的莫愁女悲痛欲绝,但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孝顺的莫愁女万般无奈下只好卖身求助。正好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偶然来到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不久,北方边塞告急,莫愁的丈夫应征成边,谁料一别十载香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传说中的洛阳莫愁女是一位善解人意、讨男人欢心的女子,美丽聪慧的洛阳莫愁女因此而在文学作品中诞生。萧衍与莫愁女相距几个朝代,民间传说莫愁女被萧衍征召入宫之说,则不足采信。
南京莫愁女 唐朝沈全期写了一首乐府诗《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珑環梁。”因梁武帝咏莫愁诗中也有“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之句,好事之徒又将这两首诗中的“卢家少妇”扯在一起,硬要“洛阳莫愁女”嫁作“金陵妇”,于是又多出了个“卢莫愁”。因此,“金陵莫愁”的传说大抵与“洛阳莫愁”相关联,多由后者延伸发展。莫愁女由洛阳市远嫁南京,与丈夫恩爱有加,丈夫被征兵戍边,杳无音讯。一说莫愁女为了能见到丈夫,便化作一泓湖水,希望能随长江流到丈夫驻地白狼河。二说莫愁女有高超的医术,乐于扶危济难,深受乡邻称赞。莫愁女遭到公婆虐待,不堪其辱投湖自尽。后人为缅怀这位忠贞不渝又善良勤劳的姑娘,便以其名命名所投之湖。三说朱洪武将宫女莫愁女赐予徐达,而徐达老婆出于嫉妒将莫愁女眼睛挖掉,关在花园湖中。莫愁女投湖自尽,朱洪武将其封为湖神,并惩治了徐达老婆。南京莫愁女的诞生或与钟祥莫愁女南下三吴,寻找王襄哥也有关联。金陵现已成为南京的同义词或别称,当地同样流传着莫愁女传说,且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盛誉,莫愁湖是金陵莫愁最有力的佐证和传说相关遗迹留存地。
艺术形象
两千多年来,关于莫愁女艺术形象的描写,在历代文人诗词歌赋中曾经大量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与莫愁女相关的大型艺术作品,则以越剧《莫愁女》为代表,南京莫愁女为题材,1963年首演,1983年搬上银幕。继越剧《莫愁女》之后,黄梅戏、庐剧、淮剧、吕剧、潮剧、闽剧、川剧等剧种,陆续以越剧《莫愁女》为蓝本,将莫愁女搬上了地方舞台。1996年,小提琴协奏曲《莫愁女》 首演。2017年 ,电视连续剧《思美人》问世。《思美人》以钟祥市莫愁女传说为蓝本加以演绎,描写天才少年屈原机缘巧合爱上民间女奴莫愁女的故事。
参考资料
莫愁女,从远古向我们走来.荆门晚报.2023-05-22
..2023-05-23
..2023-05-22
莫愁女与莫愁湖.荆门日报.2023-05-22
..2023-05-23
莫愁女 (1983).豆瓣电影.2023-06-27
越剧:莫愁女.豆瓣音乐.2023-06-27
思美人 (2017).豆瓣电影.2023-06-27
要是能重来,不选祝英台.现代快报网.2023-07-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汉江船舱降生
摇桨沧浪湖
师从屈宋
重返民间
人物影响
人物争议
所属地域
人物身份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