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明教授(1935年1月—2024年9月11日),
湖南省长沙市人。生前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学术顾问。兼职研究员、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等职。
2024年9月11日,梁志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人物生平
教育经历
1959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
1963-1966年
越南河内大学史学系高级进修生。
任职简历
1959年7月在北大历史系任教。1979年6月任讲师,1983年5月任副教授,1992年9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78-1985年任
北京大学历史系亚非拉史教研室主任。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当代东亚东南亚史与现代化发展,越南历史宗教与文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东亚跨世纪的巨变与重新崛起》,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历史事件卷》,编著《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
担任本科教学:亚非拉现、当代史、东南亚史、古代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东南亚近现代史研究。
任职情况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北大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
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等职。《
亚太研究论丛》执行主编、《
南洋问题研究》学术顾问、《北大亚太研究》编委、《东方文化集存》东南亚文化分编委、
《中国大百科全书o世界历史卷》第二版亚洲史部分编委、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东南亚研究丛书》编委会常务编委。
人物逝世
2024年9月11日22时34分,梁志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主要贡献
著作与教
1.《亚非现代史参考资料》(合编)第一分册、第二分册(上、下),
北京大学历史系出版,1960年。
2.《简明世界史·现代部分》(合编),
人民出版社,1974年。
3.《越南情况简介》(合编),署名第一,战士出版社(今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0年。
4.《世界现代史1917-1945》(合编),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当代世界史1945-1987》(合编),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89年。
(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6.《当代世界史1945-1992》(合著),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93年。
(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7.《近现代东南亚1511-1992》(合著),署名第二,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
8.《世界现代史和当代史》(合著),署名第二,
国家开放大学,1994年。
9.《当代越南经济革新与发展》(主编),署名第一,厦门
鹭江出版社,1996年12月。
(获北京大学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1998)北京市第五届社科优秀著作
二等奖)
10.《
东方文化大观》(合著),编委,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世界史·现代史卷》(合著),
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世界史·当代史卷》(主编之一),署名第二,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
13.《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主编),署名第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12月。
14.《面向新世纪的中国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5《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学术论文集),独著,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译著和译文
1.《越南历史》第一集,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1971年版,中译本(合译,负责第八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2.《越南史学界关于中越关系史的论述辑译》(1950-1978年)(合译),北大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历史系亚非拉史教研室,1978年10月。
3.《越南的古铜鼓研究情况》,(越)
郑明轩著,《考古学参考资料》第2集,1979年。
4.《越南和东南亚东山鼓分布状况》,(越)
武胜县著,《考古学参考资料》第2集,1979年。
5.《越南发现的东山铜鼓》(越)阮文煊、黄荣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铜鼓研究资料选译之二》,1979年12月。
6.《雄王时代》(越)文新等著、梁红奋译、梁志明校,
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980年12月。
7.《越南青铜时代的第一批遗迹》(越)黎文兰等著,《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1982年。
8.《关于玉缕铜鼓上船形纹的一点看法》(越)杜太平,《中国古代铜鼓研究通讯》1982年10月。
9.《《铜鼓与越南奴隶占有制》(越)陈文甲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2年第1期。
10.李常杰-李朝邦交史》黄春翰著、利国译、梁志明校,《南亚与东南亚资料》连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内部刊物,1992年。
11.《俄罗斯的越南学》黄云静译、梁志明校,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
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1期。
工具书
1.《中学历史手册(世界史部分)》(合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2.《外国历史常识(现代部分)》(合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
3.《365天中外名人大事辞典》(合编),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10月。
4.《
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
5.《
东南亚历史词典》(编委),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1月。
6.《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世界战争史分册(合编),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7月。
7.《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全书编委),(历史卷编委、人物等卷条目撰写),中国华侨华人出版社,2001-2002年。
8.《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黎贵敦、
潘佩珠"等词条。
9.《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越南佛教"等词条。
10.《世界外交大词典》(东南亚外交史条目撰写),
世界知识出版社待出。
11.《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第二版,东南亚史词条的修订与撰写,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待出。
论文著作
1.正确评价民族资产阶级在现代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革命作用(合撰),《世界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0期。
2.十一世纪
宋朝反击越南李朝侵略战争中的
梂江考,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资料》1980年第2期。
3.略述
越南关于古代
铜鼓的研究,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文物》第9期,1980年。
4.越南史学界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问题的讨论,《印支研究》1982年第3期。
5.试论法属印支联邦的建立及其瓦解,广西社科院《\u003c越南地区霸权问题\u003e论文集》,1984年。
6.
刘永福的
黑旗军与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7.关于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世界史研究》第2期,
北京大学历史系,1984年。
8.战后初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外国史知识》1984年第3期。
9.略论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陈时期越南佛教的发展,《东南亚史论集》,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10.10--14世纪
越南封建土地制度初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版)1987年第2期。
11.
万隆会议及其国际意义--纪念亚非会议三十周年,《人类历史的进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12.
孙中山与越南革命先驱
潘佩珠,《东方世界》1988年第6期。
13.试论东南亚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与特点,《东南亚学刊》1989年试刊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
14.古代东南亚印度化问题议,《南亚东南亚评论》1990年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胡志明的
社会主义,《北大亚太研究》第1辑,
北京大学,1991年。
16.潘佩珠与
潘周桢比较研究,《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
越南《历史研究》杂志,1994年第1--2期转载。
17.越南经济改革及其与亚太国家经贸关系的关系,《北大亚太研究》第2集,1993年9月。
18.近现代东南亚(1511-1992)绪论,《东南亚探索》1993年第2期。
19.东南亚近现代史的发展阶段与进程,《东南亚纵横》1993年第3期。
20.论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及其影响(1941-1945),《世界历史》1995年第4期。
21.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
22. 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的比较,《中国学研究》(
越南语),1995年2月,
河内。
23.越南农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2期。
24.越南革新的理论思维与发展观念综述,《东南亚》1996年第2期。
25.试论当代
越南的工业改革与工业发展,《北大亚太研究》第3辑,1996年第10月。
26.试论越南经济革新的历史背景,《史学月刊》1996年第6期。
27.
卡尔·马克思关于双重使命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北大史学》第3集1996年2月。
28.韩国经济腾飞及其启示,《
韩国学论文集》第六辑,
新华出版社,1997年。
29.越南改革的理论思维与发展模式,《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
30.越南经济革新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比较刍议,《北大史学》,第4辑1997年8月。
31.东亚金融危机纵谈,《
当代亚太》1998年第1期。
32.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综论,《北大亚太研究》第4辑1998年4月。
33.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警示,《市场经济与企业改革论文集》,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5月。
34.论近代
殖民主义对东南亚扩张的动因,《东南亚》杂志1999年第2期。
35.
越南的经济革新与对外开放,《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6.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的分期与发展进程,《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
37.论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世界历史》1999年第6期。
38.略论东南亚殖民化和边缘化及其对现代化发展的影响,(香港)《亚洲评论》(总第10期),1999年秋冬号。
39. 罗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原因试析,《魏维贤七十华诞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5月。台湾《历史月刊》,2002年第12期转载。
40.金融危机与东南亚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面向21世纪的东南亚:改革与发展》,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1.论战后东南亚的发展问题,《20世纪的历史巨变》,
人民出版社,2000年。
42.论越南儒教,《越南学国际研讨会纪要》第一集,
越南语版,世界出版社,2000年,
河内。
43. 论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兴起与东盟意识的增强,《
当代亚太》,2001年第3期。
44.论东南亚古代铜鼓文化及其在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合撰),《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5期
45.世纪之交中国大陆学术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46. 华侨华人与东亚现代化发展,《海外华人研究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47.面向新世纪的
中原地区东南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合撰),《
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48.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
印度尼西亚的兴衰,台湾《历史月刊》,2003年第1期
49.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中国与越南,《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中越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50.全球化与面向21世纪的
越南,《
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2期。
5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缘起、意义与前景.《和平与发展》,2003年第2期。
52. 试论华侨华人学科的形成与定位,《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53. 当代东南亚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与发展趋势考察,《
亚太研究论丛》第一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出版文章
1.陈富,《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上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1984年。
2.胡志明,《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4年。
3.越南西山农民起义,《外国历史大事集》近代部分第一分册,重庆出版社,1985年。
4.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自修大学》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5.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和甘地主义,《自修大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6.越南义安河静的苏维埃运动,《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重庆出版集团,1987年。
7.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三分册,重庆出版社,1988年。
8.日本军部的兴衰,《外国史知识》1983年第3期。
9.
吴哥窟文化:
柬埔寨的旗帜,《世界知识》2003年年第5期。
学术会议
2001年
1、2001年9月13日召开东南亚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并举行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在京理事扩大会议,成立了"北京地区东南亚学术论坛",决定在
北京大学等单位轮流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以加强北京地区东南亚研究同行专家的联系。此后共召开了5次会议。在这些活动中,两中心成员积极参加,并协助组织。
2002年
2、2002年月,应邀出席科院亚太研究所举行的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午由
印度尼西亚和
菲律宾驻华大使作报告,下午讨论反恐和非传统安全问题。
3、2002年8月31日-9月1日,应邀出席了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和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中越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言。
4、2002年10月18日,应邀出席了社科院地区安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外交部王毅副部长、总参
熊光楷副总长在会上作了安全战略问题的重要讲话。
5、2002年11月21-22日,应邀出席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区社科院在
南宁市主办的"中国(广西)东南亚经济合作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就
中原地区东盟经济贸易区的建立问题作了大会发言。
2003年
6、2003年1月8日,出席中国国际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在
保利大厦举办的东南亚问题研讨会。
7、2003年3月11日,在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北京东南亚学术论坛会议。此次论坛系由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心议题为"东南亚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会议有在京各有关研究部门、国家机关、部队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
新华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中国改革杂志出版社的编辑、记者以及北大攻读东南亚方向的研究生与博士生,共约50余人出席会议。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何芳川教授、
郝斌教授出席了研讨会.
8、2003年5月,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共同倡议和筹办《东南亚研究论丛》。这是适应东南亚研究发展需求的一项举措,这套丛书获得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现已先后出版了梁志明的《东南亚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学术论文集和
戴可来主编的《"21世纪中越关系展望"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还将陆续推出几部专著或博士论文。《论丛》组织了一个包括校内外众多同行专家参加的编委会。
9、2003年7月1日,与杨保筠教授接受《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的采访,就深圳城市发展与东南亚问题发表了谈话,访谈己发表在2003年7月7日《深圳特区报》头版上。
10、2003年9月13日,参加"华侨华人研究学科建设座谈会",并发表关于"试论华侨华人学科的形成与定位"的学术报告;同日,应邀出席人民日报《
时代潮》周刊创刊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两中心应《时代潮》周刊理事会秘书长之请成为该周刊的学术支持机构。
11、2003年9日24-28日,应邀参加了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与
中原地区世界民族学会联合主办的"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就"海外
京族的分布与发展状况研究"问题作了大会发言
12、2003年10月16日,接待越南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中国学研究所所长
杜进森博士一行的访问.
13、2003年10日17-18日,参加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与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国务院亚非发展研究所联合举办"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学术讨论会"。
14、2003年11月12日,接待来访的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院长
施维明、法国社会和人文科学驻北京代表
杜明先生,双方进行学术交流,并商讨合作事宜。
15、2003年11月20日,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哲学日"的机会,项目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合作,在北大交流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东亚文化与青年的价值观"的"哲学日"活动,共有中国学生40人,日本和韩国学生各20人参加,并邀请从事东亚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指导和交流。哲学日活动以中日韩三国学生代表的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为主,采取大会和小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为青年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充分机会。
北京大学副校长
吴志攀教授、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官员、以及"东亚青年间的对话"项目组全体成员都参加了这次哲学日的活动。
16、2003年12月19日,应邀参加国务院侨办政研司举行的"华侨华人专家座谈会",就侨务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17北大历史系
世界史专业成立4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在会上作关于《东亚现代化历史进程刍论》的报告。
获奖记录
科研奖
《当代越南经济革新与发展》(主编),厦门
鹭江出版社,1996年12月。获
北京大学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
一等奖(1998);北京市第五届社科优秀著作
二等奖。
教学奖
1986年获北京大学1985-86年度教学
优秀奖。
1991年评为北京大学1990--91年度优秀班主任。
1997年因世界通史课程改革与创新获北京市教学二等奖。
教材奖
《当代世界史1945-1987》(合编),
人民出版社,1989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
《当代世界史1945-1992》(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近现代东南亚1511-1992》(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获
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