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肿瘤医院(ChongQing Cancer Hospital),又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癌症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
国际抗癌联盟(UICC)成员单位,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委市共建单位,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是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肿瘤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单位、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医院首任院长为黄任若,现任院长为
徐波。
该院最早前身为中央卫生实验院沙磁卫生实验区医院,成立于1943年12月。1945年,医院更名为重庆中央医院附属沙磁医院。1947年1月,改组为
重庆大学医学院附属沙磁医院。1952年11月,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沙磁医院;1953年5月,更名为
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1954年3月,医院改建为重庆市第二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997年,医院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评审。2013年、2017年,医院相继增挂重庆市癌症中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医院划归
重庆大学直属管理。
截至2023年4月,医院有职工2543人,编制床位1480张,开放床位1850张,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临床诊疗中心3个。该院肿瘤学科在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中排行第68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学科中排行第55位,在2021年西南区医院肿瘤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列第3(复旦医院排行榜)。
历史沿革
开创初期
1943年12月25日,经中央卫生署批准,中央卫生实验院沙磁卫生实验区向
重庆大学借地创设中央卫生实验院沙磁卫生实验区医院(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最早前身)。首任院长由中央卫生实验院副院长黄任若教授担任,医院五位奠基人为
金宝善、
朱经农、
张伯苓、
张洪沅、朱章赓。
医院成立初期,将庙湾区卫生事务所和区
疟疾研究所合并入院,开设病床50张,内设内科、外科、
妇科学、
小儿科等科室,由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署、市卫生局共同领导。1945年年底,中央卫生实验院迁回南京,医院一大批专家随即撤离回南京。医院被移交给
重庆市,更名为重庆中央医院沙磁分院,由张智康教授接任院长。
1946年,
重庆大学成立医学院并开始招收本科医学生,但医学院没有
附属医院,致使学生无法开展临床实习。次年1月,为支持
重庆大学医学院建设,
国民政府将重庆中央医院附属沙磁医院改组为重庆大学医学院附属沙磁医院,成为重庆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陈志潜教授任重庆大学医学院院长兼附属沙磁医院院长。医务人员约120人,床位90-110张,日门诊量100-180人次,医院既要担任医疗任务也要负责临床教学工作。
发展调整期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重庆大学医学院文、商、法、医等院系被调整到其它高校,医学院并入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谢锡臻(
重庆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彭恕生(创建重庆大学医学院生化系)、
张效房等教授调整到其他医学院校或医疗机构。未调走的人员一律调入沙磁医院,交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管理。1952年11月,医院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沙磁医院。
1953年医院在
汉渝路(现院址)新建三栋住院部,床位500张,逐步迁离
重庆大学;1953年5月,更名为
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次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重视厂矿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将沙磁医院改建为重庆市第二工人医院,作为市级综合性医院为辖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
肿瘤专科转型期
1978年市卫生局批准重庆市第二工人医院挂牌成立重庆市肿瘤研究室。1984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将重庆市第二工人医院更名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首任院所长为许,研究所编制150人,从市二工人医院400张病床中划出200张作为肿瘤研究病床,主要任务是以
重庆市及川东地区高发的
肝癌、
肺癌、
大肠癌、
鼻咽癌为重点的早期诊断、治疗研究;开展放射治疗临床及研究工作;并对肿瘤的人群环境因素及其预防进行研究。另200张病床仍收治普通病人,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1987年,市委编委同意增挂重庆市肿瘤医院牌子;两年后,国家科委批准建立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997年,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评审。2001年,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2013年,重庆市委编委批准增挂重庆市癌症中心。2017年,经
重庆市卫计委和市教委同意,增挂非直管的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次年,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复评。2019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为
重庆大学直管的
附属医院。2023年5月6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心正式揭牌。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重庆市肿瘤医院位于重庆市
沙坪坝区汉渝路181号,截至2023年4月医院有职工2543人,编制床位1480张,开放床位1850张,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临床诊疗中心3个。
该院计划建设重庆市肿瘤医院科技城院区,截至2020年11月,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招标等系列工作。
设备设施
医院拥有精准外科手术平台,其中2间复合手术室配置有术中滑轨CT,可行术中DSA及术中放疗,还配置了2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院的精准放疗平台拥有包括2台TOMO、EDGE在内的一系列高端加速器、2台大孔径模拟定位CT、2台三维后装治疗机;医院的精准诊断平台拥有PET/CT和双源CT、512层CT,3台3.0TMR等完备的肿瘤诊疗设备;配备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四氧化碳)与PGM高通量基因测序等肿瘤分子生物诊断平台,基于精准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以及肿瘤基础与转化研究,为肿瘤手术、放疗、化疗、热疗、冷冻等综合治疗提供技术保障。
科室介绍
重点科室
该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包括肿瘤内科、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乳腺肿瘤中心。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包括
肿瘤学、妇瘤科、麻醉科、
消化内科、护理学、病理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
临床药学、影像科、中医肿瘤科、公共卫生等。该院肿瘤专科在2021年西南区医院肿瘤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列第3(复旦医院排行榜)。
中医肿瘤治疗中心
中医肿瘤治疗中心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肿瘤专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肿瘤临床康复基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基地、
重庆市中医名科、重庆市中医肿瘤特色专科。中心下设国医馆、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中医肿瘤康复中心、中医养生防癌治未病中心。开放床位150张,业务用房面积超4000平米。年就诊人次达7万余人。
该中心主任王维在中国创新性提出了中医“六位一体”肿瘤全程管理整合模式,即将中医辨证施药、中医辨证施膳、中医心理疏导、中医五行音乐、中医经络养生、中医运动指导等6种疗法充分有机整合使用。
肿瘤内科
肿瘤内科创建于1982年,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的肿瘤化疗专科,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
肿瘤内科主要开展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还开展癌症胸腹水、骨与
颅内转移瘤、癌痛的规范化治疗以及罕见肿瘤、老年肿瘤、有合并症的肿瘤等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科室年门诊量26000余人次,住院病人10000余人次。科室有医护人员88人,所有医生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占比大于45%。
乳腺肿瘤中心
乳腺肿瘤中心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重庆市卫健委授予的乳腺肿瘤特色专科、重庆市乳腺疾病治疗中心、重庆市乳腺癌临床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集临床、科研及教学一体的临床研究中心。拥有4个
病区(2个外科病区、1个内科病区、1个日间诊疗中心),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年收治
乳腺疾病患者1万余例,年手术5000余例,有专业技术人114名,正高7名,副高7名,中级42名。博士后2人,博士15人,硕士21人。
该中心包含各种
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中心以保乳整形和皮瓣技术、
假体乳房重建等技术为特色,大力开展乳头重建、缩乳整形、临近皮瓣、带蒂和游离腹直肌、背阔肌等皮瓣在乳房重建和修复的技术。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器官移植领域突破性研究:2022年,该院泌尿
肿瘤学副主任李俊团队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ardiovascular Res》在线发表了题为《联合抑制免疫蛋白酶体LMP2和LMP7亚基防治移植动脉硬化》“Co-inhibition of immunoproteasome subunits LMP2 and LMP7 enables prevention of transplant arteriosclerosis”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选择性抑制免疫蛋白酶体LMP2和LMP7亚基在防治移植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抗移植慢性免疫排斥的新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下一步探索免疫蛋白酶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打开了思路,成为器官移植领域的再一次突破。
参与编写《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2022年,由该院超声医学科护士长刘晓玲作为共同执笔专家编写的《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在《中国研究型医院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上正式发布,这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超声造影规范化护理专家共识,对超声护理领域的规范管理具有重要建设意义。
深入研究骨转移癌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2022年,该院影像科张久权团队与老年
肿瘤学余慧青团队合作成果发表在《Disease Markers》和《Frontiers in Neurology》,两篇论文围绕癌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展开研究。结论分别为:研究数据首次显示患有
骨转移癌痛的
肺癌患者在疼痛相关
脑区的功能连接发生改变,并揭示了其与疼痛病程的相关性;前额皮质、梭状回和丘脑的脑功能活动及连接改变可能与BMP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有关,并有望成为区分BMP患者和健康对照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为临床试验中改善CAR-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策略:2022年,该院李咏生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题为《线粒体丙酸载体:调控T细胞分化的代谢-表观遗传学检查点》的研究亮点,阐述线粒体丙酮酸载体作为代谢-表观遗传检查点调控T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肿瘤免疫的临床意义,为未来临床试验中改善CAR-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策略。
参与制定并推广肿瘤诊治指南:2023年3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发布,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全国推广CACA指南五家试点单位之一,医院制定《CACA指南进临床工作方案》,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巡讲。另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
周琦教授牵头140余位专家撰写制定了CACA技术指南——《肿瘤相关内分泌及代谢损伤防治指南》。
综述
线粒体动力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靶点:2023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IF:39.3)发表综述性论文《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health and disease: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targets》,介绍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机制,重点总结其在调节
细胞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并为调节线粒体动力学防控疾病提供新的见解。该综述详细阐释了
线粒体动力学过程,调控线粒体裂变和融合的关键蛋白和信号,线粒体动力学与细胞功能,以及线粒体动力学在健康(运动、长寿、饮食等)和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
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等)中的作用,介绍了靶向线粒体动力学治疗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新策略,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医学实践
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2021年5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内镜团队成功为一位罹患高位
乙状结肠癌的肠梗阻患者实施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为
中国西南地区首例。
HIV感染合并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
细胞移植:2021年12月,该院成功开展
重庆市首例HIV感染合并淋巴瘤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021年12月,该院血液肿瘤中心
刘曜教授团队完成重庆首例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教育科研
教育
重庆市肿瘤医院是国家人社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联合培训基地、
重庆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重庆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重庆大学
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市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已经建成完备的实习生、进修生、住培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序列教学体系,截至2023年4月,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9人。
关联院校
重庆大学
1947年1月,为支持
重庆大学医学院建设,
国民政府将重庆中央医院附属沙磁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前身)改组为重庆大学医学院附属沙磁医院,成为重庆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2019年,重庆市肿瘤医院成为
重庆大学直管的
附属医院。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提出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愿景,到20世纪40年代发展成为文理工商法医各学科齐全的
综合性大学。1998年获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学科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7所
附属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虎溪校区和两江校区。该校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生年招生规模1150余人。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包括8位院士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50余人次,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
省级重点学科
该院肿瘤学科在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中排行第68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学科中排行第55位。
放射肿瘤学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具备完整的临床放射治疗、放射物理、放射生物的学科架构体系,是重庆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学科。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6项,发表SCI论文45篇,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2部,牵头编写《远程放疗云平台物理质控》《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等国家级行业学会协会指南与专家共识7项。主持制定《重庆市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及评价标准》《重庆市
鼻咽癌放疗规范》及《重庆市
肺癌放疗规范》等标准与规范,构建起基于“云平台”的重庆市放射治疗质控体系,有效提升区域肿瘤放射治疗水平。
肿瘤内科学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创建于1982年,为重庆市肿瘤学重点学科,同时科室也是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单位,重庆市
肿瘤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免疫学会代谢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单位。拥有肿瘤基础研究实验室,与
中国科学院、陆军军医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等长期合作开展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免疫学等研究。
科室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与
哈佛大学医学院、
密歇根大学、
梅奥诊所、MD Anderson癌症中心、
克利夫兰医院、德国癌症中心等世界一流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并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承担
重庆大学研究生教学,常年开展住培、规培、进修医师、
护师培训教育工作。
肿瘤内科在中国首倡“肿瘤代谢免疫治疗”和“肠道微生态肿瘤精准治疗”理念,临床实践中遵循“个体化治疗”“多学科综合协作”“精准抗癌”等先进治疗理念。每年参加ASCO、ESMO、AACR等国际
肿瘤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国际肿瘤诊治领域的最新进展。科室承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杰青等60余项国家和部委研究课题,长期开展国际多中心、中国多中心等多项前沿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Immunity、Med、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
妇科肿瘤中心
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是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心有完整的妇科肿瘤医疗教学管理体系,培养科研型、临床型博士和硕士,常年接收妇科肿瘤专科医生培训。该中心致力于
妇科学恶性肿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牵头制定妇科肿瘤临床路径和诊治规范。该中心开展肿瘤临床药物试验20余年,是妇科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示范中心。自2013年起作为中国数家中心之一参与10余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心主持科研项目有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30余部,发表SCI及高质量论文15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35.3分,获得
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厅局级
科技成果奖一等、二等奖2项。
中医肿瘤学
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重庆市中医肿瘤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心拥有博士后指导老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岐黄学者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4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重庆市名中医2名,
重庆市市中西医结合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重庆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
由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王维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中医药治疗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中心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0余项,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发表SCI、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肿瘤防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医“六位一体”整合模式》《肿瘤防治手册:中医“六位一体”整合模式问与答》《中医继承创新心悟》《耳穴诊治临床》《实用耳穴诊治法》《临床肿瘤康复》《食管癌临床康复》等专著20余部,参编《中医内科学·肿瘤分册》《康复医学》等多部教材,其中副主编专著《肿瘤防治科普丛书》荣获
重庆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科研
医院成立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打造基础与转化研究共享平台,高标准建设组织标本库、基因测序平台,具备各类细胞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分析能力,建成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乳腺癌智能诊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肿瘤临床多组学
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肿瘤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协同创新中心。截至2023年4月,医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597项,在研临床试验项目433项,获得各级医学
科技成果奖8项,授权专利192项,出版专著75部,主编和参与制定
国家癌症中心、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标准、指南、共识123项,发表论文1600余篇,其中SCI单篇最高IF38.104,平均IF4.05。
科研平台
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
2019年2月28日,
重庆市肿瘤医院率先在重庆建立针对肿瘤精准诊治的研究平台,即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定位为肿瘤精准医学研究,分为基础实验室、分子诊断科、生物治疗科三个板块,利用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为手段,以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临床研究和应用为主线,开展癌症个体化和精准化医学研究。截至2020年初,包括钱程教授在内,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共有15人,平均年龄不到34岁,其中高级职称3人、
中级职称3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生研究导师1名,硕士生研究导师1名。
2019年,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4项,总金额达425万元,其中
钱程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肿瘤去分化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可视化研究”,立项金额295万元。截至2020年初,中心已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一区论文2篇,二区论文1篇,累计IF值27.093。
重点实验室
2015年,以肿瘤转移和个体化诊疗为研究方向的重点实验室通过重庆市科委认定,成为重庆市该领域首个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市癌症中心、
重庆市肿瘤医院为依托单位。该实验室建立重庆市常见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标准流程;制定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质量规范,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建成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在新靶点鉴定、
新技术开发、新药物研发、新平台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
学术期刊
中国药房
《
中国药房》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医院协会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公开发行的药学综合类学术刊物,于1990年1月创刊。读者对象主要为在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工作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在中国知网公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2版)》中显示,《中国药房》再次名列药学类期刊首位(Q1区首位),影响力指数(CI)等在全国“药学”68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该杂志是由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医药类
学术期刊。2001年创刊,月刊,每期128页,每月30日出版。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年入选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该刊以提高医院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医药资源浪费为办刊方针;主要刊载内容包括:临床用药评价与分析,医药前瞻信息和合理用药专家共识,临床用药与医药工商企业、医药卫生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和动态等。
声誉与排名
该院
肿瘤学在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学科中排行第68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学科中排行第55位,在2021年西南区医院肿瘤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列第3(复旦医院排行榜)。
院内专家
徐波
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医学会海外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课题评审委员 (一审及二审),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委员等。
徐波院长一直从事肿瘤学基础及转化医学方面的前沿研究,研究范围涵盖DNA损伤修复机制、基因组学、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发以及肿瘤
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基础研究方面,他带领的团队建立了一系列方法去研究
脱氧核糖核酸损伤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传导通路,在同行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他在国际上提出采用融合
多肽靶向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的策略以探索新型抗肿瘤药物及放化疗增敏药物,获国际专利2项。
擅长:
乳腺癌基础及转化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吴永忠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已发表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肿瘤学》与《肿瘤放射治疗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肿瘤科普系列丛书》13册;主编与副主编医学专著5部;担任《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 Biology • Physics》等杂志常务编委。
擅长: 肺癌首席专家,擅长肿瘤的放射治疗、内科治疗;肺癌放疗与免疫的临床与研究;肿瘤预防保健与康复。
周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
妇科学恶性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首席专家,重庆市医学首席专家、重庆市肿瘤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肿瘤学首席专家。任国际妇癌联盟(IGC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擅长: 擅长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疑难重症挽救性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特别擅长
宫颈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和晚期妇科恶行肿瘤宫颈癌手术与放疗,晚期卵巢癌手术及挽救性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
周宏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任医工整合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理事等。
参与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项目《放射治疗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863课题《恶性肿瘤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主研重庆市科技局重大创新项目《恶性肿瘤临床大数据智能诊疗平台研发及应用》,承担重庆市科技局项目《肿瘤精准放射治疗区域性协作云平台应用与推广》《医学影像深度智能诊断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擅长: 泌尿系统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在泌尿系统疾病微创腔道治疗、靶向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王颖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放射肿瘤学教研室主任,鼻咽癌多学科联合诊疗首席专家,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任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
鼻咽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委员等职。
擅长:头颈部肿瘤、鼻咽癌、
口咽癌、
喉癌、儿童肿瘤等的放射治疗,尤其在精准放射治疗上有深入研究。
刘耀
重庆市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学博士,
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淋巴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淋巴瘤MDT)首席专家。
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系统疾病学组委员、中华老年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委员、CSCO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成员等职,为《
重庆医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JHO、
白血病 Research杂志审稿人。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军队创新课题1项。在国际SCI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共发表论著2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
擅长:
淋巴肉瘤、白血病、
骨髓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
相关名人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囚禁在
白公馆、
渣滓洞集中营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重庆“11·27大屠杀”,仅15人脱险。据查证
张泽厚、谭谟被营救后第一时间送到沙磁医院救治。重庆《
大公报》1949年12月4日报导: “渣滓洞脱险志士张泽厚,现住
沙坪坝区医院3房2床,急需O型血”。一时间,
重庆大学百余名学生争相到沙磁医院为这位脱险志士献血。
资质认定
1997年,该院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评审。
2018年,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复评。
参考资料
top1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