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
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是“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作者。曾任全国文联委员、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名誉主席、
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百位名师称号获得者。
刘文西从小热爱绘画艺术。1950年刘文西进入上海育才学校开始学习美术,1953年考取
中国美术学院,师从
莫朴、潘天寿等名家大师。1957年刘文西在毕业创作时首次来到
延安市,并于毕业实习结束时创作了《毛主席和牧羊人》。1958年,刘文西毕业后前往
西安市成为西安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师。60年来,刘文西扎根
陕北地区,结交了几百个农民朋友,相继创作了以《拉家常》《在毛主席身边》《
刘志丹Ⅰ》《祖孙四代》《黄土情》为代表的30000余幅描画陕北人的作品。此外,刘文西还是第五版人民币毛泽东画像的创作者。2004年,刘文西创立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黄土画派”,他的作品形成了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
现实主义风格。
2019年7月7日,刘文西因病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6岁。2019年12月10日,刘文西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3年10月17日,刘文西出生于浙江省
绍兴市州市
长乐镇水竹安村,从小家境殷实,兄妹六个,他是长子。刘文西的父亲也是教师出身,解放前在绿溪乡公所担任文书,母亲善于绘画绣花。刘文西从小热爱绘画艺术,由于乡下没有颜料,他就将各色瓦片磨碎、把多样花朵捣烂,作为颜料。画山村美景,绘田野风物,还常省下零用钱买《
水浒传》《三国》临摹其中的插图人像。
1946年,刘文西在家乡阳山中学读书,展露绘画天赋,但他对其他学科则不大感兴趣。在阳山中学读书的时候,刘文西第一次听到美术老师讲世界上有个大画家叫“达芬奇”,当时译文是“达文西”,名字的相似也让少年刘文西萌生了当画家的梦想。1949年刘文西就读于嵊县中学,画画的水平在校内已经小有名气。1949年6月,嵊县举行“解放嵊县庆祝大会”,会场上悬挂的“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头像”正是出自刘文西的创作,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1950年,17岁的刘文西进入
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育才学校开始学习美术,正式接受专业的
美术教育。课堂上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创作”,使年轻的刘文西找到了学画的意义。1953年,刘文西考取
中国美术学院五年制国画系,就读期间,院长
莫朴经常到课堂看学生的作业,副院长
潘天寿先生经常亲自上书法和花鸟课,在名师们的指导下,刘文西慢慢地开始发表作品。刘文西发布一次作品稿费2块钱,就寄1块给妈妈,后来他还攒了400块钱给妈妈买了一台
缝纫机。
1956年,刘文西被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员会授予“优秀的三好积极分子”。
1957年,在毕业创作时,刘文西第一次来到
延安市,被
陕北高原深厚的黄土地和淳朴的民风打动,毕业实习结束时,刘文西创作了《毛主席和牧羊人》引发关注,潘天寿看后为该画题词——延安之晨。1960年,画作在《
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看后不禁称赞:“这位青年画我画得很像。”领袖的赞扬极大地提高了刘文西创作的积极性。从此时起,刘文西萌发了把
陕北地区作为创作基地的念头。
扎根黄土地
1958年,刘文西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怀揣着当年在育才学校发的那本《讲话》,踏上了前往
西安美术学院任教的路途。从此,刘文西开始了以人民生活、革命历史和黄土地为题材的绘画艺术生涯。1962年,刘文西以陕北老红军杨成禄为原型创作出的《祖孙四代》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和《毛主席与牧羊人》一道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同年,刘文西还创作了《同欢共乐》,该作采用工笔重彩的手法,以线造型,以色达意,将博大精深的民族绘画艺术与现代素描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革命领袖和
陕北地区人民同庆节日的喜悦场面。这幅作品中的陕北人民形象,也是刘文西在采风时积累的素材,并获得了当年全国年画
一等奖。还有“小八路”李英、与毛主席欢度共和国第一个
春节的群众,这些形象都源自刘文西在黄土地上遇到的陕北老乡。
在刘文西看来,陕北的人民很有特点,形象感觉特别好。延安二十里铺有位青年农民叫任立宏,具有典型的陕北农民特征。刘文西从1958年认识他时就画过多幅
速写,1965年再次为他写生,后来他当了队长、书记、社长。通过几十年的认真观察,刘文西捕捉到了他从内心到形象的逐年变化。作品《知心话》表现的是毛主席与一位农民亲切拉话的场景,而那位农民形象就是以任立宏为原型创作的。
33岁时,处于艺术创作旺盛年龄的刘文西因遭遇“文革”而停止创作,他的几千幅素描被收走送进
造纸厂化为纸浆,他则被派去农场放羊。直到1974年,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需要作品,时任
陕西省文化局局长将41岁的刘文西调去。在此期间,刘文西完成了著名的年画《
幸福渠》,作品很快就登上了多家期刊封面。然而这幅99%都是由刘文西完成的作品却无缘他的署名,最终以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缩写“
秦文美”署名发表。2010年底,该画流入市场,被拍出4592万元的高价。
1980年秋天,刘文西到延安冯庄写生,赶到时
太阳已快要下山,几位背上压着小山一样的谷垛的老汉迎面走来,和着泥土的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流淌,见此情景后,刘文西创作了经典作品《沟里人》,正是描绘了这样三位朴实、平凡的
陕北地区农民,刻画出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勤劳,反映出一代代黄土地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从1957年第一次到
延安市进行毕业创作算起,刘文西与陕北结缘逾六十年,走遍了陕北的每一个角落,结交了众多农民朋友,并且几乎每年都要在陕北与老乡们一起过
春节。
专注画领袖
在创作《毛主席与牧羊人》之后,刘文西画领袖的情结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揣摩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神态和动作,不断练习毛主席肖像的素描绘画。刘文西喜欢拿着速写本,像拍摄人物纪录片一样,追随着毛主席在
陕北地区的足迹。毛主席的每一张照片,他都会到当时的拍摄地走访,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事实上,刘文西从来未见过毛主席,因此他用画笔塑造毛主席的形象比起塑造陕北人民困难更多,刘文西不仅不怕吃苦,还花了不少心思。有关毛主席的文艺录,他见一本买一本;电视剧《长征》,他反复看了好几遍。刘文西也相继创作了包括《毛主席在大生产中》《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在抗大》《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奠基礼――欢庆直罗大捷》《东方》等一系列传神的佳作。
1997年,刘文西在参加第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时,领受了为第五套人民币画毛泽东头像的任务。在创作人民币上的毛主席肖像时,刘文西桌上摆放着40多张毛主席的照片,有些照片小到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再以素描的方式,花了一周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致的一个版本。目前第五套人民币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刘文西之手。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发行,他也幽默地说:“我的画是13亿中国人看得最多的,也是用得最多的。”
刘文西在创作人民领袖的艺术生涯中,画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其次就是周恩来。此外,他还画过朱德、刘少奇等领袖。其中,在长8米、宽3米的作品《东方》中,画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
北戴河区的情景。1997年3月,刘文西还创作了世纪伟人邓小平组画《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等作品。
成立黄土画派
1981年以来,刘文西先后访问过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并同夫人陈光健教授一起举办二人作品展。
1988年,刘文西来到
新加坡办画展,当地媒体首次称他为陕北画派的创始人,因此受到启发的刘文西于2004年4月17日在
西安市正式成立了“黄土画派”。画派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
黄土画派是扎根于黄土地,以人物画为主、以
西安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学院式画派。刘文西表示,创立黄土画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团体和个人的力量,创造一个互相研究、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的良好环境;更好地贯彻执行“二为”方向(“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好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促进艺术的多样完美,倡导创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
大西北黄土地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2004年,刘文西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晚年经历
2005年,刘文西开始创作巨幅
长卷《
黄土地的主人》。2005年11月,刘文西当选为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从2016年开始,刘文西老年性疾病缠身。在生病住院期间,病房里备有文房四宝,稍有精神就坐在病床上画画。护士打吊针、窗外的花草都成为素材,他笔耕不断,夫人陈光健形容他是“画痴”。2018年,《黄土地的主人》历时13年终于创作完成,画作长102米、高2.1米,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苞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
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共13个部分组成,描绘了269个人物形态各异的陕北人民,但这幅作品也让晚年刘文西的精力几乎耗尽。之后就很少绘画,替代的是大量的书法创作。
2018年11月,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
西安市召开,聘请刘文西担任
名誉主席。2018年12月25日,
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刘文西任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2019年7月7日,刘文西因病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6岁。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在刘文西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30000余幅绘画作品,作品类型以
陕北地区人物为主,具有鲜明的
西北地域特色,其部分作品收藏于2023年6月开馆的刘文西延安艺术馆中。
注:刘文西一生作品30000余幅,本表只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其部分主要作品
典型作品鉴赏
《毛主席和牧羊人》
该作品创作于1958-1962年,为刘文西毕业实习结束时创作。作品中,牧羊老汉抑制不住内心喜悦在毛主席面前侃侃而谈,毛主席则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就连落在指尖的烟灰都忘了掸,这幅毕业作品在
中国美术学院展出时深受各方好评。院长
潘天寿欣然题词:延安之晨。
《祖孙四代》
该作品以
陕北地区老红军杨成禄为原型创作,画作以纪念碑式的群像手法、富有雕塑感的排列,呈现出陕北祖孙四代人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土地、热爱劳动、坚忍乐观的旺盛生命力。在这幅画中,刘文西充分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和细节刻画能力。人物肤色老中青嫩的对比,粗碗、烟袋、毛巾等陕北民俗的象征,以及画面左下角微露的
拖拉机和刚刚翻起的土地所表现的
社会主义农业机械化的时代特征,这一切使得这幅画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书法作品
注:按时间顺序列举刘文西部分书法作品
著述作品
注:按时间顺序列举刘文西部分著述作品
创作特点
创作理念
刘文西是黄土画派的开创者和领军人,黄土画派是扎根于黄土地,以人物画为主、以
西安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学院式画派,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刘文西先生的作品处处都反映着“艺术为人民”。他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坚持创作属于人民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
在刘文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秦腔、陕北秧歌、安塞腰鼓、剪纸、
皮影戏等民间艺术,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被保留下来,成为刘文西和“黄土画派”的素材宝库。
创作主题
刘文西虽然出生在
江南,却在
黄土高原扎根创作60余载,结交了几百个农民朋友,创作了几万张
速写,积累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农民形象宝库,为人民塑造形象。他创作的一系列描画陕北人的经典作品,让黄土地成为中国人物画中极具分量的艺术
图腾。
此外刘文西还有画领袖的
情结,在创作人民领袖的艺术生涯中,刘文西画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其次就是周恩来,此外他还画过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领袖。在他1993年创作的《东方》这幅作品中,刘文西画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在
北戴河区的情景,四位伟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此画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创作风格
刘文西概括与综合的能力极强。他将
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水墨
写意结合起来,在造型上汲取西画中素描和色彩的精华,加进民间艺术中清新健康的朴素格调,巧妙地合成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技法
笔法
刘文西在传统绘画线描基础上加入西方
现实主义人物造型手法,将西方绘画融入中国画当中,形成独特的用笔方法,以雄健刚劲的极简笔法勾勒
陕北地区劳动人民的形象,依靠线条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感,栩栩如生地表现人物的身体结构、体态、面部表情。
构图
刘文西的构图方式并非将西方现实主义“焦点透视”照搬,而是以“平面化”方式排布,将
中原地区传统绘画“
散点透视”之构图法融入其中。这种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使得刘文西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墨法
刘文西画老农形象多用焦墨干皱纹,染以淡墨表现结构,最后赋彩润色之,色墨结合恰到好处;画姑娘、儿童形象则重染色,能够用不露笔痕的饱色表现面部皮肤的新鲜圆润。
相关展览
注: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刘文西部分重要展览
拍卖信息
注:收录刘文西部分拍卖作品
家族成员
注:收录刘文西部分家庭人物关系
主要成就
艺术成就
刘文西在形成独特个人艺术风格的同时,创立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黄土画派”。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歌颂人民、鼓舞人心,影响了几代人的名作。这些名作彰显了“
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力量,展示了
西北风貌,推动了中国美术发展。作为西安美术学院和
陕西省文艺界乃至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旗帜与丰碑,他一生创作的经典名作奠定了其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刘文西创建的“黄土画派”,就是扎根黄土地,以
陕北地区人物为主、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主体,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在“黄土画派”创建之前,
中原地区人物画鲜有陕北农民形象出现,刘文西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成就
刘文西六十余年的教学创作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和教学理念,既是
西安美术学院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美术界的宝贵财富。
刘文西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他是“名家”,也是“名师”,他创作了“名作”,也培养了“名生”。刘文西在西安美院执教60余年,特别是以他命名的刘文西工作室成立,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人才,画家
崔振宽、
杨晓阳、
郭线庐、姜怡翔、
朱尽晖、
乔宜男、韩宝生等都是刘文西的学生。
荣誉奖项
1984年,刘文西作品《山姑娘》获得第六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2019年12月10日,五年一届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
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刘文西获得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家属代其领奖。
人物评价
《人民艺术家》:标志性的帽子、永远一身白色或灰色的衬衫和
中山装都使他在中国画家中独树一帜。然而,与简朴衣着反差极大的,是他精神世界的富足。
吴作人(画家):半生青山,半生
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
靳尚谊(油画家):从黄土地中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文西兄是黄土画派的带头人。
方增先(上海美术馆馆长):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
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
李琦(画家):我认为,如果说战争年代,美术界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代表人物是
古元,那么,
新中国成立后四十年坚持走这条路的就是刘文西。刘文西是陕西的骄傲,延安的骄傲。
杨宏兰(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文西一生践行“二为”方针,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灯塔标杆。
郭线庐(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文西几十年遵循党的文艺思想,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成果丰硕,是中国美术界的楷模。
姚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文西是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陕北文化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实践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倡导的文艺路线,正因为这样的坚持,一个享誉全球的黄土画派诞生了,这一成就无论是对新中国画的发展来说,还是从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来讲,都可称得上一段神话一种传奇。
后世纪念
2021年10月,由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集中展出了《解放区的天》《黄土情》《沟里人》《山姑娘》《枣园桃李》等200余件刘文西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以“满腔真情绘领袖”“笔墨丹青为人民”“深入生活求创作”3个单元,展现画家对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爱。
2023年6月16日,刘文西延安艺术馆开馆。著名画家、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文西夫人陈光健,刘文西至交好友景聚才及夫人出席开馆仪式。
相关事件
2013年8月,刘文西价值上亿元的4幅领袖题材精品
国画巨作被盗。4幅画作分别为他的早期作品《拉家常》《毛主席和牧羊人》《毛主席在大生产中》《同欢共乐》,获悉案情后,
西安市警方迅速组织多部门民警成立专案组抓获嫌疑人,并将被盗巨作全部追回。
人物轶事
在任何场合,刘文西都是身着一套浅灰色基层干部的服装,这是毛泽东在
延安市时的装扮,刘文西执拗地坚守着这身打扮,他说要保持延安时期的感觉。
在
陕北地区,刘文西在生活中发现一个创作对象就让对方有空来
窑洞写生画像,有一次有个老汉听说要画他,就把衣服穿得很新,很干净,胡子刮得光溜溜的,头发也弄得好像要进照相馆似的,原本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民一下变了样,对此刘文西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