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草原位于位于川甘两省,
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总面积有80.84万公顷,有着“川西北高原的
绿洲”之称,是中国三大湿地之一、世界最大高原湿地、中国第二大草原。
若尔盖草原属典型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约10℃~12.7℃。若尔盖草原水草丰茂,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形成了山水秀丽、景色迷人的草原风光。著名的草原有热尔坝大草原、
松潘草原和
红原草原几处。
若尔盖草原是
黄河上游源头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被称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生态位置十分重要。2022年,
四川省启动了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并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名录,获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若尔盖草原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
平均海拔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也被称为松潘高原,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低海拔地区,它是高原,而相对于它东边的
岷山、南面的邛崃山、西边的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面的西
秦岭等山岭,它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个盆地。
水文
若尔盖县的主要河流有
白河、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若尔盖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
独成一湾风景。
气候特征
气候比较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0℃-2℃,年降水量约为600-700毫米。南部的红原县最高月均温不超过15℃,北部玛曲县最高月均温仅10℃上下。
土壤
若尔盖县地区土地以沼泽居多,土壤长期浸泡在水中,温度较低,因此主要以沼泽土为主,潜育化程度高,有机质氧化缓慢,部分地区分布着大量泥炭。
若尔盖草原地处
黄河上游的大拐弯,它是在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所以也成了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
黑河、
白河、
贾曲的汇流处。由于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排水不畅,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有利于
沼泽的发育。若尔盖草原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若尔盖沼泽,沼泽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0%-30%,泥炭平均厚约1米左右。从而成为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沼泽在分布上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分布广。沼泽不仅分布在平坦宽阔的河滩、湖群
洼地和阶地上;而且在某些无流宽谷和伏流宽谷地带也有分布。二、面积大。这里的沼泽面积有3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泽。三、沼泽率高,沼泽率一般达20%~30%。黑河流域比白河流域高,而且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均多于上游。
若尔盖沼泽类型较多,各种沼泽类型在湖群洼地、无流宽谷、
暗河宽谷和阶地等不同地貌部位上,相互连结形成许多巨大的复合沼泽体。受近代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沼泽已趋于自然疏干。有的沼泽经人为改造,可作为牧场。
自然资源
若尔盖草原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分布有国家湿地保护区、
黑颈鹤保护区、
梅花鹿保护区。栖息着
蒙古狼、黑颈鹤、
大天鹅、藏鸳鸯、
水老鹳、梅花鹿、
小熊猫属等大量候鸟和野生动物。唐克马被
杜甫赞为“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
藏医藏药疗效神奇,“珍珠七十丸”饮誉天下。“绿风”牌牦牛食品,色香味美。
若尔盖县湿地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物种。
生物资源
若尔盖境内地势平阔,是
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
黑河、
白河、
贾曲的汇流处,水资源丰沛,光热条件好,因此形成了水草丰茂、适宜放牧的草原。若尔盖有天然草场121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978万亩,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也是
亚洲最好的天然牧场之一。
若尔盖草原以饲养牦牛、
绵羊和马为主,其中的草原东部为纯牧区,当地盛产的的唐克马属河曲马品系,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墨洼牦牛也是著名的优良畜种。
若尔盖草原西部是半农半牧区,有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以生长期较短的
稞麦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
阳芋等,受土壤、温度等条件的制约,农作物产量不高,亩产100—200公斤。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
亚麻,还出产少量
苹果和
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
冷杉属、
云杉等树种。
矿产资源
若尔盖县沼泽边缘地带盛产麝香、
冬虫夏草、
川贝母、鹿茸、
雪莲等名贵草药,是中国传统出口药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泥炭、煤、铁、铜、、锰、金等30余种。沼泽中发育的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分布面积两千余平方公里,储量近40亿立方米。
历史沿革
若尔盖历来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是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北路重镇。它处在北去
河湟谷地,南下
岷江、
大渡河或东出嘉陵江通达
四川盆地的三角区域,交通和贸易地位重要,历来都是青藏高原与内地发生沟通与交融的前缘地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史前时期,若尔盖是中华民族重要族源“古羌人”繁衍发祥的重要场所,属西戎范围,先秦时,为析支河曲羌戎辖地,
南北朝属
吐谷浑,
唐朝初年为松州羁,贞观十二年为
吐蕃所据,元朝时于今
求吉乡境内设潘州,明代属松潘卫,
清代受松潘厅漳腊营管辖,民国时期属
松潘县。1953年6月,建立过渡性县级行政机构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6年7月正式建县,隶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因人名得部落名,相传四十代藏王
赤祖德赞(815—838)时期,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其后裔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百姓简称其名为“若盖”,后遂得名若尔盖,随后又发展为若尔盖嫩哇、若尔盖多玛等部落。
同时,
若尔盖县也是西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安多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潘草地
中国工农红军的
长征在
四川省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所有这一切,都在世称“松潘草地”的若尔盖草原得以集中体现。
据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草地(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的镰刀坝、包座场、班佑草地及
红原县的色既坝、龙日坝一带),红军走进草地时几乎濒临绝境。
人们常用“
若尔盖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句荣耀的话语,来说明若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厚重的含义则不仅是说悲壮的红军长征“
红军过草地”是在若尔盖、更在于说明
巴西会议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
包座战役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高原的
野牦牛、
栽培二棱大麦救援了
中国工农红军“三过草地”。如果没有巴西一带(今潘州地区)成熟的农作物作保障,红军完全有可能象
蒋介石断言的那样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必然地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的唯一起点。因此,若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主要景观
养鹿场、太阳湖、白洼寺院、达格则寺院、
降扎温泉、巴西会议旧址、
九曲黄河第一弯、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
在该区域内,已建立
若尔盖县的辖曼、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曼扎塘、
玛曲县的首曲、
碌曲县的
尕海等自然保护区以及若尔盖湿地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
黑颈鹤等珍稀物种。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考古调查
2012年10月起,阿坝州文管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若尔盖县文广新体局和若尔盖县文管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再次对若尔盖草原沙化地带进行考古调查及小规模试掘。在达尼东遗址采集到陶片、细石器、碳屑标本等遗物;在曲茹坚东和曲茹坚西遗址出土了细石器和牛骨等遗物;在协玛坚遗址,首次在此类古
文化遗址中找到了清晰的层位关系,发现了较为明确的文化堆积,出土了绳纹花边口沿罐、羊颌骨等数量较多的遗物,并在地表采集到细石叶、磨制石、灰陶直口罐(残)等实物标本。
2012年11月28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管所公布了最新发现:若尔盖草原的沙化地带不是后期形成的,而是5000年前就存在。那时,先民已经在沙化地带边缘的斜坡上聚集居住。从遗址的文化面貌看,此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代,均有人在此生产生活。
旅游信息
最佳旅游时间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另外每年9月中旬,漫山遍野的红叶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地从山顶到河谷竞相争艳。行在河谷的翠绿与山峦的斑斓交织的长廊中,心中定会装满浓浓醉人的秋色。
住宿
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和瓦切都有帐篷宾馆,30-40元/人,有电热毯,游客也可以选择离景区8公里的
唐克镇住宿,15到20元/人。
若尔盖县县城有两家条件较好的宾馆:若尔盖宾馆和林嘎多宾馆。另外,若尔盖县
香格里拉市宾馆是若尔盖最好的旅游涉外宾馆之一,标间288元/人,有地道的藏式食品和可口的
川菜。红原县城推荐入住红贸宾馆、红原宾馆、世纪香巴拉宾馆、大草原鑫龙宾馆。
特色餐饮
藏族餐饮有糌粑、角玛饭、酸奶子、奶饼、烧馍、
酸菜面块、
山野菜、藏族腊肉、
腊肠、香猪腿、
青稞酒等。
旅游产品
天然
沙棘饮品、山野菜系列产品,红叶
塑封签,红叶系列酒。藏族工艺品有藏刀、烟盒、火锅、腰带、头帕、饰品。
旅游小贴士
若尔盖县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因此行前要做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带上雨衣、防寒衣物等。建议到达的第一个晚上不洗澡,以防感冒和轻微高原反应的发生,可以用携氧片抗高反。
参考资料
若尔盖大草原.travel.sina.com.cn.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