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妙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位列金陵十二钗第六位。在第十八回中被林之孝家的点明出身,在第四十一回首次亮相。她是苏州人士,出身官宦世家,因自幼体弱多病,找多个替身也不见好,便成了带发修行的居士。她聪明美丽、才华横溢、资质非凡,自号“槛外之人”与“畸人”,在中秋联诗中被称为“红楼诗仙”。
妙玉入佛门后不久,父母双亡,长期居住在玄墓蟠香寺,与邢岫烟比邻,由师父抚养长大。后随师父入京师,师父圆寂后,适逢贾府为元妃省亲而建成大观园,须招女尼,便下帖请妙玉入住栊翠庵。进入贾府后,因个性孤高,与贾府中人少有往来,但妙玉世俗之心未断,对宝玉暗生情愫,并和黛玉、宝钗、惜春、史湘云等金陵十二钗中人结下情谊。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来到栊翠庵品茶,妙玉招待众人;芦雪亭联诗时,宝玉输了,被罚向妙玉讨一枝红梅;中秋节联诗时,妙玉为黛玉、湘云续足全诗,博得赞许。一次妙玉下棋后与宝玉同行,听到黛玉弹琴崩弦,回到禅房后打坐入魔,精神从此不如以往。贾母出殡当晚,妙玉去找惜春聊天下棋,被贼人盯上,次日遭掳,失去清白。宝玉听说妙玉失踪,整日长吁短叹,后来贾府传闻妙玉被贼寇逼迫下海,妙玉不依,最终惨遭杀害。这些经历印证了判词“本是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和《世难容》曲中“无瑕白玉遭泥陷、王孙公子叹无缘”等句。
妙玉熟精茶道,琴棋书画、佛道经典无不通晓,拥有非凡的才华。她坎坷的经历和幼年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她离群索居,变得孤傲清高,时有怪癖;但她虽身处佛门,却是青春少女,心系红尘,外冷内热,她对宝玉的暧昧感情也因为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矛盾无果而终,最终落得被贼寇掳走,失去清白的悲剧结局。妙玉的悲剧在于她所处的环境使她的性格和理想无法得到施展,她的命运也暗示了衰世所有人物命运的不可逆转,诸如惜春等人,虽然后来也都遁入空门,但他们的结局也将与妙玉相似。妙玉堪称曹雪芹自述“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缩影。
形象设定
首次提到身世: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袋囊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节
正式出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退场: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仇赵妾赴冥曹”
身世
妙玉是苏州市人士,出身官宦之家,深受父母钟爱,但她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也不见效,父母被迫将她送入玄墓蟠香寺修行,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不久父母便双双去世,由极精演先天神数的师父带在身边养大,并被师父带到京城。
外貌
书中描述妙玉“气质美如兰”,她本是佛家女子,不重外貌,文中相关描写也只是从岫烟口中说出,她头戴妙常髻,身穿月白素袖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尾念珠,颇为美丽优雅。
才华
精通茶道
妙玉煮茶的造诣非同一般,从茶叶、用水到器皿都颇为讲究。贾母到栊翠庵品茶时采用的不是寻常的六安茶,而采用上好的老君眉,用到的水是旧年的雨水,杯子是成窑的上品。她和薛宝钗林黛玉喝体己茶时,用的杯子都是她珍藏的精品。
熟稔庄学
妙玉性格带有浓郁的庄学文化色彩。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为人生无常、终须一死。妙玉自号“槛外人”,自勉蹈于铁槛之外,超越生死,超出名利场,与《庄子》“死生存亡之一体”“相忘以生,无所穷终”的思想同出而异名。妙玉赞“文是庄子的好”,故自号“畸人”,其要义在于特立独行,纯真无伪,通天道,远尘俗。《庄子》讲述了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等畸人的故事。他们外貌奇丑,招人嫌恶,但是精神境界非常之高。妙玉向往他们超越了有形物质世界而达到的逍遥游境界,所以引为同道。
广猎才艺
妙玉天资聪颖,才艺丰富。如她博览群书,精通文墨,自汉、晋至唐宋诗词和古今文章, 她都多有涉猎且颇有见地。她续写的中秋诗,史湘云林黛玉赞曰:“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她把栊翠庵花木得打理枝繁叶茂,比别处更加好看,展现出花艺修养,得到了贾母的肯定。此外,她还会下围棋、解音律。这些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聪明、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因此得到了“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赞誉。
相关人物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妙玉入佛门后,由师父带着长期在玄墓蟠香寺修行,身体逐渐转好。六岁时,妙玉在寺中遇到了邢岫烟。岫烟家贫,租的是蟠香寺里的房子,与妙玉所住房屋只一墙之隔,岫烟闲来无事就到她那里去作伴,岫烟所认的字都是妙玉教的,二人亦师亦友,做了十年邻居。后来,岫烟因为家贫,离开蟠香寺去别处投靠亲友。妙玉十分珍视与师父、岫烟相处的时光,大约14岁时在寺里精心采了梅花雪,用青花瓷瓮装好,埋在地下,珍藏多年也舍不得吃。妙玉17岁时,师父听闻京师有观世音遗迹和贝叶经遗文,就带着妙玉上京,在西门外牟尼院居住。这年冬天,师父圆寂,死前叮嘱妙玉千万不可回到故乡苏州市,妙玉只好待在京师。
初进贾府
第二年,贾府为了预备元妃省亲,修建了大观园。皇妃省亲中参拜佛院是重要礼仪,加之王夫人佛,就聘买了大量尼姑,并相应建设了栊翠庵。从林之孝家的口中,王夫人得知妙玉出生官宦世家,颇有傲气,“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就请她入住大观园栊翠庵,但林之孝家的表示,妙玉曾说:“侯门公府,必以权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就命书启相公去写请帖,并派人专车去接,这才最终选择入贾府。元妃省亲时,刚开始并未去游栊翠庵,只是在撤筵之后再游未到之处时,才“忽见山环佛寺”,忙盥手进去焚香拜佛,题了一匾“苦海慈航”。清代陈其泰指出,这里贾元春来到的其实就是栊翠庵,之所以不提其名,是为妙玉避俗。未安排元春与妙玉会面,也是避免妙玉与元春这样的权贵人物相见的尴尬。 后来,邢岫烟也进入贾府,并与妙玉同住。
栊翠庵品茶
妙玉十九岁那年秋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带众女儿到栊翠庵品茶。妙玉盛情款待,茶具、茶品、选水皆体贴各人心意,妙玉为贾母盛上木瓜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而泡的是用老眉君与旧年蠲的雨水所沏。贾母吃了半盏,便递给刘姥姥喝了,而刘姥姥一口而尽,还说到“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紧接着,妙玉就撇开贾母等人,单独请了薛宝钗林黛玉耳房里吃体己茶。宝玉不请自来,妙玉用瓟斝为宝钗斟了一斝,又为林黛玉用乔皿斟了茶,妙玉所用茶具都为奇珍。妙玉用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给宝玉斟茶,接着寻出一只竹根大盏斟与他,取笑他“饮驴”,又嘱咐道:“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黛玉问水是不是前年的雨水,被妙玉取笑“大俗人”。妙玉把来栊翠庵吃茶的人分为四等,首先是宝玉,其次是钗、黛,再次是贾母,最后才是刘姥姥等人,后来等贾母离开时她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刘姥姥吃过的那只成窑杯,妙玉嫌脏不要,宝玉便说情送给刘姥姥。宝玉知妙玉不喜刘姥姥,专门遣人给妙玉送来几桶净水,冲洗刘姥姥坐过的位置,妙玉虽喜,但不许挑水的人进山门。
宝玉乞红梅
同年十月初雪,芦雪亭联诗宝玉输了,接受惩罚,李纨说喜欢栊翠庵的红梅花,罚宝玉折一枝来插瓶,众人同意,宝玉也愿意,便前往栊翠庵。众人都写了《访妙玉乞红梅》诗。
送拜帖
次年夏天,宝玉生日,妙玉赠生日帖,自署“槛外人”。宝玉不知如何回帖,前去找黛玉解惑,在路上遇到了前往栊翠庵的岫烟,宝玉便请教了邢岫烟。邢岫烟向宝玉讲述了与妙玉的交情、妙玉的身世,又述说妙玉自号“槛外人”“畸人”的缘故,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回帖自署“槛内人”。
凹晶馆联诗
妙玉二十一岁的秋天,贾府抄检大观园。中秋之夜,史湘云林黛玉在凹晶馆联诗。二人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时,这句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她们孤独和悲伤的心境,一时难以接续。但此时妙玉现身,邀请她们到栊翠庵中,提笔微吟,片刻便续上“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一句,透出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象,寓意着新的希望和开始,将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凄楚立意翻转过来,呈现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希望。
禅坐入邪魔
有一天,妙玉前往贾惜春的住处,与惜春下棋。宝玉恰巧路过观棋,并与妙玉亲切谈话,妙玉面红心动。在棋局结束之后,妙玉邀请宝玉一同离去。路上偶然听到林黛玉抚琴,弹起变徵之音,君弦崩断,妙玉惊讶失色。回到自己的住处后,妙玉收慑心神,走进禅房,到禅床上坐下,不久发生梦魇,严重到口中流沫,两颧鲜红。先后看了几个医生没有定论,后有一位医生指出这是打坐走火入魔,经过几天的诊治和调养,身体才逐渐好转,但精神始终未恢复。关于妙玉对宝玉面红心动,乃至因暗生情愫而堕入邪魔等高鹗续书所添加的情节,施宝义等人的《红楼梦人物辞典》认为与曹雪芹所塑造的妙玉形象不相符合,显得粗俗不堪,而薛瑞生等人则认为基本符合曹雪芹塑造妙玉的本意。
扶乩
贾母带领众人在怡红院饮酒赏“海棠冬月开花”之际,整个贾家视为命根子的宝玉的通灵宝玉不见了,宝玉变得疯疯癫癫。林之孝家的建议测字,邢岫烟从测字得到启发,说可请妙玉扶乩,于是林黛玉等央求她快去。岫烟当即到栊翠庵,妙玉听说原委后答应作法,结果问出仙人回答的一首《仙乩诗》来,诗云:“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这次扶乩,渲染和加重了贾府上下的阴悲惨氛围,暗示了贾宝玉出家,并照应了《红楼梦》第一回中介绍的“顽石”经历。
遭人掳劫
贾府被抄家后,贾母病危,邢岫烟领妙玉前去看望贾母,与贾母寒暄了半句,又与贾惜春等人交谈叙旧。贾母出殡当晚,妙玉到贾惜春房里下棋闲聊,被来打劫的贼寇盯上,只是因中途发生变故而暂时作罢。次日夜间,贼寇向妙玉房内传闷香,将妙玉熏住并轻薄了一会儿,之后就被掳走,照应了《红楼梦曲·世难容》“无瑕白玉遭泥陷”一句,其被贼寇掳走的经历也预先显现在她的梦魇里。宝玉听说后,每日长吁短叹,照应“王孙公子叹无缘”一句。妙玉的被掳也坚定了惜春出家的决心。过了些时日,贾府传闻贼寇抢了妙玉下海,妙玉不依,被贼寇杀害了。
关于妙玉的结局,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未曾交代,只是用“”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等判词暗示她最终被迫陷入泥淖,失去清白。而高鹗续书中则明确说是为盗贼所掳并受辱。也有学者根据靖藏本手抄《红楼梦》中的一条独家脂砚斋批语“他日瓜州渡口、红颜从枯骨”等句,分析妙玉的结局是贾府衰败后,妙玉流落至瓜州渡口,出于某种不能自主的原因,屈从“枯骨”,被迫堕落风尘。
形象分析
爱洁成癖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喜欢洁净、清雅之物。如栊翠庵里的花草树木被其修剪得井然有序。又如饮茶时,喝的是从梅花上搜集的薄雪。妙玉的爱洁甚至成为一种洁癖,在栊翠庵品茶活动中,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竟直接不要了。宝玉还为此派人给妙玉冲洗刘姥姥坐过的位置。
畸人的清高兀傲
妙玉从庄学中得到灵感,自称“畸人”。她清高独立,不阿谀奉承或轻易向权贵妥协。在贾府请她入住栊翠庵时,她直言侯门贵族大都以权压人。她觉得肉食腥膻,绮罗俗艳,与世家大族的生活习惯格格不入,不满钟鸣鼎食的纨绔子弟的习气。妙玉兀傲不群,异常孤僻。对世间的事物往往称之为"俗",这种蔑视尘俗有时演变为轻视劳动人民,如不允许挑水工进入山门,对刘姥姥嗤之以鼻等。她的性格和洁癖,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与众不同,引起其他人的不解,乃至嫉恨和排斥。如薛宝钗便不止一次说她心性孤僻;妙玉请宝钗、林黛玉饮茶时,宝钗不敢多说,也不愿多坐;黛玉只问了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就被妙玉冷嘲为“大俗人”;邢岫烟说她与寻常僧道男女都不同,放诞怪癖;“李纨”李纨说她为人可厌;弱小如贾环暗地里也对她口出恶言;就连对宝玉有一定好感的宝玉也说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甚至跳出《红楼梦》原书,后世读者中“厌妙玉为人”的也大有人在,如妒她太高,骂她怪癖,又嫌她过洁,骂她洁癖,如说她“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使人感到可厌、可恶、可呕” 。
妙玉不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人生如同泡影,转瞬即逝,因此应该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她对于世俗的荣华富贵并不在意,而是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种哲学思考反映了曹雪芹对于人生的看法和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个角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个体尊严的追求,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传统的礼俗观念和制度规范。
槛内与槛外的悲剧
妙玉的命运悲剧主要源于她无奈进入佛门与青春世俗感情的矛盾,如其判词写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悲惨的身世和早年经历让她被迫长期带发修行,自称“槛外人”,但进入栊翠庵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遇到宝玉这一神采照人的贵族公子以及诸钗,她的世俗情感开始恢复。她对贾府发生的事情颇为关心,良辰美景之时,她也会去欣赏自然风光,她为黛玉、湘云续写的联句中,也有苔滑霜重之语,表明她对命运的忧虑。她将自己日用的杯子拿去给宝玉赏茶,又如在宝玉生日时发去贺贴,甚至在宝玉观她下棋时面红心跳,都说明妙玉不是一个冰冷的佛门中人,而是一个富有情感的青春少女。
但妙玉的特殊身份和所受的教养,迫使她极力压抑对宝玉的情感。妙玉的内心深处常处于一种不安、躁动与痛苦之中,使她表现出略显矫情的孤僻、冷漠、清高,但无论她与诸钗的交往,还是举手投足间对宝玉的感情表达,都说明了她虽自称“槛外人”,实则精神已入“槛内”。但她这种不甘心脱离红尘,追求自由爱情和人生的愿望,受限于个人的坎坷生平以及时代和社会的背景,无法实现,最终落得陷入泥淖,遭到迫害玷污的悲惨结局,用一种扭曲的方式让肉体也进入了“槛内”。妙玉的命运悲剧说明了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宗教并不能为人找到禅定,在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衰世,不存在“佛门净土”,诸如宝玉、贾惜春藕官等与妙玉一样出家了的人,其最终结局也将相仿。
人物评价
书评
正册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曲·世难容》
《红楼梦曲·世难容》中妙玉判词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自评
邢岫烟转述,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
他评
林之孝家的: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  
贾惜春: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王夫人:她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傲些。
邢岫烟: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贾宝玉:她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的目;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李纨: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 
贾环: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她一日家捏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
学者评价
庚辰本脂砚斋评:妙玉世外人也;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
靖藏本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
清代学者姚燮:妙玉于芳洁中别饶春色,雪里红梅,正是此义。
清代学者涂瀛:妙玉壁立万仞,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概。
当代学者周思源认为,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当代学者王乃球认为,妙玉始终为儿女情所困绕,并随贾府的没落而遭厄运,她活于人世而不想食人间烟火,有如拔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
当代学者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因此他说自己最喜欢贾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当代学者刘心武觉得妙玉是一个被曹雪芹极为珍爱的人物。
原型探究
关于妙玉是否具有现实原型以及原型是谁的问题上,目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但有些学者如朱琪等认为妙玉的原型为元代画家倪瓒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身世均不凡。《红楼梦》中,妙玉进京是为“乞傍权门”,寻求庇护,且又与贾母有一段不俗的缘份。历史上,倪在《清阁遗稿》卷三《登报恩寺塔诗序》中云:“顾自年客吴,惟是故家旧宅。”可见,倪瓒与妙玉一样,都曾客居依傍过权门。
性格相似。《红楼梦》中,妙玉性格孤僻,“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倪瓒性格孤僻,“平生好学不仕”,行为怪异,“众人趋之如鹜,我独鹤立鸡群;众人视钱如命,我独视钱如无物。”
经历有相似之处。倪瓒喜好饮茶,在惠山中,用粉胡桃和各种果实研磨成膏,沏置茶内,命名为清泉白石。有一位宋宗室赵行恕,仰慕倪瓒的雅致,前来拜访,结果坐定之后,童子供茶,行恕直接吃起果膏。 倪瓒很不满,说:“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茶。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从此与赵行恕绝交。这段故事与妙玉称黛玉为大俗人很像,只是二玉未曾绝交。
相关作品
电影
参考资料:
电视剧
参考资料:
戏剧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2023-08-09
..2023-08-09
..2023-08-09
..2023-08-09
..2023-08-09
..2023-08-09
妙玉的悲剧.中国作家网.2023-08-09
..2023-08-11
..2023-08-09
..2023-08-09
..2023-08-10
妙玉的名家点评.文学网.2023-08-10
刘心武“探佚”红楼最爱妙玉.中国新闻网.2023-08-09
..2023-08-09
红楼梦.豆瓣.2023-06-09
目录
概述
形象设定
身世
外貌
才华
精通茶道
熟稔庄学
广猎才艺
相关人物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初进贾府
栊翠庵品茶
宝玉乞红梅
送拜帖
凹晶馆联诗
禅坐入邪魔
扶乩
遭人掳劫
形象分析
爱洁成癖
畸人的清高兀傲
槛内与槛外的悲剧
人物评价
书评
正册判词
《红楼梦曲·世难容》
自评
他评
学者评价
原型探究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