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1938年4月-,原名盛公正),男,
浙江省杭州人,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著名红学家。现从事小说创作、《
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
早年经历
后在北京31中学任语文教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上下卷(长江出版公司2004)、《吴大帝孙权》(长江出版社2006年)、《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1998等),应
中国中央电视台8套、10套、12套等频道邀请多次参与策划与点评电视连续剧《
三国演义》《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历史小说
《文明太后》上下卷、《吴大帝孙权》等
《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等
学术性文章
《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
鲁迅对\u003c孩儿塔\u003e的评价》等
学术报告
《说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的创作方法》《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学热点》《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从〈水浒传〉谈现代企业管理》等策划与点评。
学术讲座
周思源教授曾主讲《百年“体”“用”之争与建设中国新文化》。
社会活动
孰优孰劣话黛钗
主持人:钗、黛,孰优孰劣。争了快二百年了,今天我们请周思源先生为我们断断这桩公案《孰优孰劣话黛钗》,大家欢迎。
主讲人:在《
红楼梦》里面有许多人物,像
林黛玉、宝玉、
薛宝钗、
袭人等等,引起争论的,分歧很大的这样的人物,不是一个两个。这正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经得起反复品味式精读和反复解剖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
曹雪芹能够身于世界一流大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像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作家,我看全世界不超过十个,就是古今中外。那么对黛玉和宝钗到底谁更好一点。谁差一些。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艺术评判、道德评判、生活评判三个不同的标准来综合考察这两位少女。你用这个标准,我用那个标准,不同的标准,或者你用一个,我用三个,那就说不到一块了。
我们先来看
林黛玉,我们还是从神话入手,从黛玉的象征之物入手。宝玉的象征物是那块玉,他是真石头假宝玉,那么黛玉有没有象征物呢。有。黛玉的象征物比宝玉要多,黛玉的基本象征物是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一株
小草,由于
神瑛侍者每日灌以甘露,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体,所以黛玉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这就是她自幼多病,体弱的一个基本的原因,她的生命力非常脆弱,这是第一个她的文化基因。第二个文化基因,就是她的生命是神瑛侍者每日浇灌,用甘露浇灌,她才能够久延岁月,她的生命是来自于神瑛侍者。因此她对神瑛侍者具有生命上的依赖性,也就是说她极度依赖神瑛。这就是
林黛玉一刻都离不开
贾宝玉的原因,一旦失去了贾宝玉,那么她的生命之水就枯竭了,这样就造成了林黛玉的两个大缺点,一个就是她
多疑、小性,爱生气,还有一个就是她过于依赖贾宝玉,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惟恐失去贾宝玉。但是她毕竟是具有神性的,因为她在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一颗
小草,是
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它,因此这颗小草它是带有神性的,所以在林黛玉身上她具有某种神性,就是非常高贵的品格。第三点就是珠小草后来变成一个女孩,绛珠仙子。那么她为什么也下凡呢。她和
贾宝玉有所不同,她和神瑛侍者不同,和石头不同,石头和神瑛侍者是不满天堂生活,他要下凡来享受满足人的物质精神情感需求下来的,所以他有比较强烈的叛逆性。那么这个叛逆性呢,当然也传染给了绛珠小草,绛珠仙子。但是绛珠仙子下凡的动机和石头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区别,非常重要的区别。石头下凡,神瑛下凡是对天不满,因为你不让我补天,我有补天之才你不让我补。绛珠
小草下凡,因为她的恩人下凡了,她要报恩而跟随去了,因此
林黛玉在叛逆性上,她的目的和程度跟神瑛,跟
贾宝玉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注意的,就是它有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林黛玉她身上的神性,表现得最突出、最可贵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她如果和
薛宝钗相比,她最突出的是什么。最突出的,就表现在林黛玉她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贾元春省亲的当晚,元春让大家做诗,黛玉当时是决定大展其才,压倒众人。今天我要在贵妃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我的诗才,能够让她得到赏识,比别人都强。这个思想在当时了不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弱点就是缺乏竞争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后来在明代中后期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史上的原因,因为中国历来都是强调中庸的,枪打出头鸟。中国有这样大量的成语俗语,你不要说女人了,连男人都是反对你出头的。
林黛玉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要表现自我价值,要让我的自我价值让别人了解、重用、欣赏,这种意识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结果遗憾的是,
贾元春只让她们做一首,所以林黛玉很快写了一首,结果得了一个并列冠军,元春最后评定的时候说,还是薛林二妹妹最好,但是我们都看得很清楚,薛不如林。
薛宝钗的那首诗,是典型的应制诗,过去皇上跟他的臣子部下每人都写一首,就这种。宝钗的那首没有诗味,而且基本上句句都是歌颂。林黛玉的起码有一句是非常好,非常有气魄,“借得山川秀”,气魄多宏大。
林黛玉那首诗水平明显高于宝钗,而她是什么呢。信手写来,就得一个冠军。所以这地方看得出来,林黛玉在当时具有超前意识的这样一种精神境界,这是她神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林黛玉她的象征物除了是
小草以外,还有两样。
一样就是竹子,林黛玉住在潇湘馆,一进院子小说这么写,“有千百竿翠竹遮映”,遮映是映,“后院墙下得泉一派”,“一派”就是泉水是很小的,“开沟”,开一条小沟,“仅尺许”,那沟很窄,就一尺多一点宽。注意潇湘馆里面的竹子是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因为竹子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它是表示文人刚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是这样一个象征。而大观园所有的院子里,只有潇湘馆有竹子,那当然了,潇湘馆这个名字照理说不是很吉利,这个竹子按说不是很吉利,为什么?因为它暗示了舜帝南巡,久久不归。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南下寻夫,后来知道舜帝已死,于是泪洒
斑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投湘江而死。但是当时起诗社的时候,大家要用别号,用一个笔名,别人说就叫
林黛玉吧,因为她住潇湘馆,林黛玉欣然接受了,这个名字其实真不错。那么这些翠竹就暗示了林黛玉将来不幸的命运,但是这千百竿翠竹,象征着林黛玉那种人品高洁,她具有一种独立的文人的气质。林黛玉是这些女孩子当中最有骨气的,你跟
薛宝钗一比就比出来了,就在
贾元春省亲的当晚,
贾宝玉写诗写不出来,憋得没折的时候,宝钗和黛玉都过去关心。我们看宝钗怎么说,宝钗说贵妃刚才把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她不喜欢“绿玉”两个字,你还非要写那个,你不是成心跟她争执吗?宝钗是处处小心谨慎,怕贵妃不高兴,宝玉受到启发了。他说对了,以后我不叫你姐姐了,我就叫你老师吧。宝钗说,怎么又叫姐姐了,在上边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这些地方就写出了宝钗她非常世俗的一面,她和
林黛玉一比光彩就不如人。而且我们注意到,刚才讲了,那个泉水从墙外面流进来,那个沟很小,很窄、很浅,我们注意一下,大观园里面有很多院子,大观园里面也有很广阔的水面,但是院子里面有水的只有潇湘馆。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水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在《
红楼梦》当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嘛,水是代表少女,也就是说
曹雪芹是把林黛玉比做所有这些杰出少女中的最优秀的代表。但是这个小水沟很浅,很窄,意味着暗示着它的生命力的脆弱,而且这个水是绕着竹子盘旋而出,这就很有意思了,这就要强调这个水和其他的水不一样,它是刚直不阿,人品高洁之水。
我们再看看
薛宝钗,宝钗也有象征物,《红楼梦》里面有两个人物的象征物是石头,一个当然就是
贾宝玉,还有一个就是薛宝钗。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薛宝钗这块石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看一下,薛宝钗住在芜苑,“步入门时,忽然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这个石头很高,它不仅是一块大的很高的玲珑石,而且四面还有石头。所以
曹雪芹在这儿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这个石头很大,不是精英
美玉,这是真石头,这么多石头,“竟把里面所有房屋皆悉遮住”,全都遮住了。注意潇湘馆里面用的是“遮映”,竹子把房子遮挡了去,但是它是相映成趣,相映成辉,而这里“遮住”,“遮住”就暗示了我们,
薛宝钗她常常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的东西。而且一株花木也无,没有一朵花木。不过倒是什么呢。只见许多异草,可这些草它不是石头上长出来的,而是在石头旁边,是攀缘在那些石块上的。这些异草是象征着伺候薛宝钗的那些丫鬟们。因此薛宝钗这块石头和
贾宝玉这块石头的区别是什么呢。贾宝玉这块石头,原来也是普通的石头,经过
女娲锻炼之后,通了灵性,有了神性,这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是一块有强烈生命意识的石头。而薛宝钗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所以她在
金钏之死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冷酷无情,在
柳湘莲出走的那些问题上,也表现出冷漠。连
薛蟠这么差劲的,都满世界找他去,
薛宝钗没有。那么你想一块是有生命的石头,一块是没有生命的石头,一块石头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另外一块石头对别人对自己都非常冷漠。那么这两块石头它怎么有缘呢。因此
曹雪芹只能让她住在蘅芜苑,蘅芜苑就是恨无缘。不可能有缘分,尽管他们离得很近,就像两座山一样,你可以看见我,我可以看见你,但是咱们走不到一起。薛宝钗是一个身受封建礼教教育的一个孩子,她严格地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用封建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有人说
薛宝钗很虚伪,我觉得错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薛宝钗这个人物之所以经得起琢磨,甚至很多人都喜欢,就是因为她非常真诚,她真诚地信奉这些东西。比如她劝
林黛玉,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好是不识字,识了字以后你也别老去写诗,写多了,有学问的人还笑话你呢。她很真诚,她不是品质问题。
宝钗和黛玉,你说诗写得比较一下优劣,很难比出来。你看薛宝钗的《螃蟹诗》那写绝了,恐怕是空前绝后,没有第二人能超过她。她还有很多其他的诗,写得也不错,当然也有一些应景的诗。可是跟黛玉一比,你能比出来,这两人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
薛宝钗用过四种体裁,黛玉用了八种体裁,比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歌行、词等等。宝钗是4种9首,444个字,
林黛玉是8种,体裁比她多一倍,25首,比她多一倍半,256句,比她多三倍,1659个字,比她多三倍。通过这个统计,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宝钗和黛玉写诗,都写得非常好。但是宝钗只参加集体活动,没有自由活动。黛玉有大量的,都是她个人的自由活动。而且黛玉参加集体活动也是尽量要大展其才。一圈就圈三个,三个题目就拿下来了,她要多写。
薛宝钗没有歌行,而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葬花词》写得多好,当然这都是
曹雪芹写的,这个著作权问题,咱们得弄清楚了。
林黛玉她是把诗词作为抒发内心情感,宣泄苦闷的一个手段,所以她的诗词里面真是充满了血泪,充满她真挚的感情。即使这种感情有时候可能比较狭隘,甚至可能有误读、误导,但是很真诚。你看她题手帕诗,她一下就写三首,写一首还不能把那个感情完全抒发出来,所以黛玉就要写歌行体,长篇,充分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么她们两人的差别,归根结底是由于两个人的诗歌观念造成的,也就是说她们的区别在于价值观的不同。
薛宝钗是视诗词为小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好不认字,写多了,让有学问的人笑话咱们,不守本分。参加集体活动她也不能参加,你写我也写。
林黛玉不是这样,黛玉她生命形态的一部分就是诗词,诗词已经和她的生命融为一体了。
我们看得出来,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她比宝钗要强得多。她是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惟恐失去宝玉。所以听说宝玉得了个
麒麟,
史湘云也有一个麒麟,可是湘云来了,所以她急急忙忙要去看了,别两个人有个小东西,咱们中国这个记那个记的,两个小东西就撮成婚姻了。所以她就去了,而
薛宝钗恰恰相反,宝钗作为一个少女,在一个很难接触到其他男性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她喜欢宝玉是非常正常的。而宝钗和黛玉恰恰相反,她就像她住的蘅芜苑的大石头那样,暗示她总是在处处掩饰自己,而这种掩饰反而起了副作用。
比如由于
马道婆使魔法,结果
王熙凤和宝玉中了邪了,后来宝玉醒过来了。醒过来以后,当时大家很高兴,宝钗就开了个玩笑,说阿弥陀佛,如来佛真忙,不光要忙着讲经,还要忙林姑娘的婚事。她就开
林黛玉和宝玉的玩笑。而且还有一次,黛玉让
贾母叫走了,宝玉都没心情吃饭了,匆匆忙忙吃完饭赶紧要走,
薛宝钗说,赶紧让他走吧,要不他惦记林姑娘,林姑娘也惦记他呢,开这个玩笑。这两次玩笑反映出来,一方面宝钗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表现出来潜意识里面的她的那种封建道德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按照封建道德规范,女孩子根本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婚事,自己的婚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如果父母不在,就由长兄做主,兄长,所以薛宝钗觉得好没意思,幸亏有个
林黛玉,把宝玉拖住了。宝钗这种做法,她不是出于虚伪,而是非常真诚,就是她真诚地对别人冷漠,也对自己冷漠,因为她本来就是一块大石头。
她那两个玩笑开得,实际上会促进黛玉和宝玉的感情,这些地方也就是说,在生命意识上,在爱情观上,在人生的价值观上,
薛宝钗不如黛玉。
王熙凤说薛宝钗,说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是宝钗好的地方,因为宝钗是客,寄居贾府,她对贾府的事情,当然不应该多加干涉。而且贾府的矛盾那么复杂,所以她当然就回避了。可是一旦如果需要她表态的时候,她毫不吝啬。我们看
李纨、
贾探春,宝钗三个人,受
王夫人之命,代管大观园。王夫人是她
姨母,在这种情况下,宝钗发表了两段长篇演说,这两段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字。她就说明大观园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后面第二段,她提出什么,她让那些承包的婆子媳妇们,你们要拿出一点来,要照顾左邻右社,这样她们就不会搞破坏了,她们也就平衡了,你们也就安全了。这不就是社会稳定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整个把前八十回完整地来看,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一个完整的
薛宝钗。宝钗这个管理才能
林黛玉是远远不如,我估计黛玉那个潇湘馆都管不好,主要是
紫鹃的功劳。黛玉是只会做诗不会做人,说话直来直去。黛玉非常可贵的一点,她的性格非常率真,很真诚。那么这一点呢,宝钗就不如她了。
刚才讲
贾元春省亲的时候我们也讲了,她处处要顾及到别让元春不高兴,但是宝钗这个问题并不意味着她虚伪。我们要注意到,宝钗在大观园里是很得人心,她并不是靠小恩小惠得来的,宝钗很善于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知道,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养和能力。这一点是
薛宝钗比
林黛玉强的地方,那么这样我们就要回到开头,我们讲的那个标准上来。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两个女孩子,是黛玉比宝钗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宝钗比黛玉强。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涉及一个美学上和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作为艺术评判,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少女的艺术形象,它在塑造上,难分高下,都是非常成功,非常经得起咀嚼的艺术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薛宝钗这个人物更难刻画,就是说一个艺术家,你要把它写得让读者让观众,老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是最高明的。因此从艺术评判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都是极其成功的形象。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什么这幅名画那么好。另外还有个名字叫《永恒的微笑》,就是她这个微笑你越仔细看,你越不明白她在笑什么。是一种微笑,是一种冷笑,是一种恶毒的笑,你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和当时你的心情你的环境,和你的先入之见都有关系,它妙就妙在,这个微笑你没有办法解释,很难解释,所以从艺术评判来讲,黛钗不分高下。
然后我们从道德评价来讲。道德评价,我觉得
林黛玉要比
薛宝钗强。我们很清楚了,这是她们的象征之物所决定的。因为宝钗身上尽管读者有许多误会,被
曹雪芹引入了误区。但是宝钗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冷酷无情,而且她不仅是对别人冷酷无情,她也对自己冷酷无情。有的人是被迫的,变成了
祭坛上的牺牲品。而宝钗是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作为一个牺牲品,放在了祭坛上。所以在道德评判上来说,钗不如黛。最后从生活评判,作为生活对象,薛宝钗身上那种封建意识在现代社会里面已经远去了,尽管有。但是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严重了。很多现代女性,甚至都走得太远了,而
薛宝钗身上那些可以被大家接受的欣赏的东西,比如说她身体比
林黛玉健康,她比较善于搞好人际关系等等,就比黛玉有优势。总而言之,
曹雪芹在黛玉和宝钗身上,都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她既没有把她们都写成完人,也没有过于夸大她们的缺点。在她们身上,都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如果说能够把她们两人的优点相加,缺点都去掉,那么就成了完人了。我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亦石亦玉话宝玉
主持人:曹雪芹在《
红楼梦》的开篇就以一个半幽默的神话交代,当女娲炼石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最后一块无材补天,不得入选,被丢弃在了青梗峰下,那块石头便自怨自艾,日夜悲哀,这就是《红楼梦》悲剧故事的由来,也是衔玉而诞的
贾宝玉的由来。说他是石,他有了神的灵性和慧根,通灵宝玉嘛,说他是玉,他又有石的愚钝、冥顽,是块“假宝玉”,今天我们就请周思源教授为我们《亦石亦玉说宝玉》大家欢迎。
主讲人:贾宝玉是《
红楼梦》的男一号,在他身上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我们现在从这儿入手来解读贾宝玉这个形象。比如说贾宝玉最大的特点是对女儿的尊重、爱护和疼爱。但是在有些方面,他脾气大得出奇,对女性可以说是毫不尊重,更谈不上疼爱了。比如我们在第八回看到,宝玉回来他问,早晨留下那碗枫露茶怎么没有了,后来
茜雪就说,因为李奶奶喝了。李奶奶是宝玉的奶妈,宝玉当时就火了。他说这是你哪门子的奶奶。他当时就把这个茶杯一扔,茶就泼了茜雪一裙子。宝玉是跳起来问到,这是你们哪门子的奶奶,我不过小时候吃了她几天奶,小时候吃了她几日奶。你听他说这话,“几日奶”,现在我已经吃不着奶了,宝玉这时候13岁了,他当然不吃奶了。他说我现在已经吃不着奶了,留着祖宗干什么,他现在比祖宗还大了,干脆撵出去算了,要把他奶妈撵出去。就是为了那么一点小事,而且我们从
曹雪芹笔下写的,宝玉把杯子砸了,而且是跳起来斥责
茜雪。说就吃了李奶奶几日奶,现在吃不着了就要把李奶奶撵走,蛮不讲理,毫无修养,没有良心。跟我们通常所了解得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对女儿少女们的爱护判若两人,纯粹是一个纨绔子弟。这是个矛盾现象,而这种现象呢,还不止一次。另外还有他回怡红院的时候敲门,里边的丫头们都玩呢,没听见。宝玉当时怎么样,他脑子里边他就是转这个念头,满心里要把这个小丫头踢她几脚,他成心要踢几脚。没想到来开门的时候是
袭人,结果脚一踢把袭人踢伤了,吐血了。他有点内疚,可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是袭人,而是别的小丫头呢,宝玉会感到内疚吗。因为他本来就是要踢这个小丫头的,类似像这样的很多矛盾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来解读
贾宝玉这个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两个神话三个事件,四个文化基因入手。
两个神话就是一个女娲补天神话,女娲补天神话是中国固有的神话,但是
曹雪芹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延伸,这一延伸不要紧,就把重点转移了。既保留了原有的精华,又转移了后来的重点。
女娲补天,他有几种不同的情形,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两个男人争斗,最后有一个失败者,头撞了天柱,把天柱撞断了,撞了不周山。结果地倾东南,洪水泛滥,火山爆发。也就是说男人破坏了天地,谁来补啊,女人来补,这就是《
红楼梦》通过
贾宝玉这个形象传达给我们的女性崇拜,女儿崇拜的文化基因。那么这个基因呢,原来就有,原来那个女娲补天神话它是这样,
曹雪芹做了很重要的延伸,它炼石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是神,她是不应该计算错误的,这是她的错误。你多算了一块,她炼出来的石头,肯定块块都是合格产品,绝对没有二等品,每块都是合格的,那么多炼了一块,你没有给它补天,你就得给它发挥作用。那么这样一来呢,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就把中国古代传说当中
女娲的两个神话合成一个。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关于女娲有两个神话,一个就是补天,还有一个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结果她累了,一抟土捏起来比较慢,累了以后,干脆拿一根草绳,弄那个泥水,粘点泥水,那草绳一甩不是可以甩出好多泥点嘛,正式做的成了工艺品了,那是富人,甩出去的泥点就是穷人,不管怎么着,女娲她有两大贡献,第一是补天,第二是造人。而
曹雪芹把这个神话一延伸以后,他把有关女娲的这两个神话合成一个,这还不算,我刚才讲他转移了重点,重点是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她计算不精,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更大的错误,你既然计算不精,你应该让它在别处发挥作用。没有,弃置山下,把它扔了,就扔在青梗峰下。当然了这块石头它自经锻炼以后,通了灵性,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石头了,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已经具有人性了。而且它在天堂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神性,因此它自怨自艾,怨,它怨谁呀,它除了怨自己命苦,它肯定怨女娲,
女娲是神,是天,这就是
贾宝玉叛逆性的文化基因,这是他的根源,所以贾宝玉为什么来到这个社会以后,他有一些叛逆性的行为,它的根据在这个地方,那么这是第一个神话。
第二个神话,就是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有一株小草,绛珠小草,由于
神瑛侍者每日浇以甘露,所以这个小草得以久延岁月,最后修成女体,成了一个女孩子。那么这个神瑛侍者,这个“瑛”字就是似玉之美石,它像玉非常漂亮,但是它实际上本质上它是石。那么这两个神话我们刚才讲了,有三个世界,它后来演绎出来的故事是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海外著名学者
余英时,他是提出了两个世界,《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个天堂世界,一个现实世界。那么我在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我认为《红楼梦》里面是三个世界,刚才我们讲到了的两个神话,它是第一个世界,就是天堂世界。第二个世界,当然了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在天堂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具有一定或者说具有相当现实性的充满
浪漫主义色彩的大观园。这个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就是说它在实际生活当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这是个充满浪漫精神的一个理想世界。
我们先来谈
贾宝玉,我刚才讲了,贾宝玉他本来是一块石头,但是他经过锻炼之后,他通了灵性,他就具有了人的那种物质要求、精神要求、情感要求。所以后来他听到一僧一道的谈话,人间那么繁华,他就想下来,他想下来干什么。他不是想下来补天,他说能不能带我去受享受享,受享就是享受。第一点就是对天不满,所以他由于对天不满意,他羡慕人间的生活,因此贾宝玉身上存在着叛逆的基因。神瑛侍者同样如此,神瑛侍者更明显了,
神瑛侍者,神嘛,他在境幻仙子手下工作,但是他不安于位,他不是嫌他这个神级别低了,他也是羡慕人间的繁华生活,凡心偶炽,要求下凡。所以从石头和神瑛他们二者来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对天堂生活的不满,这种不满注定了
贾宝玉身上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他的叛逆性。
我们讲第二个他的文化基因,就是贾宝玉的价值观不一样,这个价值观包括一个人的前途,你是走仕途,还是走什么别的途。包括爱情观,包括人际关系观等等都不一样,你看这就和他第一个文化基因是紧密相连的,他虽然是块石头。你毕竟是在天堂,神瑛虽然是个侍者,你毕竟是在天堂,所以贾宝玉他的价值观跟当时的年轻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过去有个错误,受享就是享受,享受就等于享受资产阶级思想,就等于腐朽思想,等于反动。实际上每一个人他都有两个人性的基元,基本的元素,第一个就是奉献。你一个人在社会上,你总要对社会做一些事情吧,要对你这个家庭负责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优秀的方面。第二个他一定要接受社会的回报,人要生活,要有满足他的物质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的需求,情感的需求。那么石头它本来就是炼出来补天的,既然天不让我补,所以《
红楼梦》里面,几次提到无材可去补苍天,几次提到无材补天,实际上不是无材补天,而是无命补天。既然你不让我补天,那我作为一个人,他通了灵性,他有了人性,那我作为人,我应该满足我的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需求。所以这个受享就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我们套用一句西方名言“天赋人权”,天赋受享,人生来除了要对社会做出贡献,他还应当享受他必要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弱点是忽略个人的价值,这一点在宋明理学以后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就是儒学经过了
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了理学,理学后来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总的趋势是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削弱。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那么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
王守仁和王阳明的弟子
王艮,像这样一些学者,像
李贽公开反对,反对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们比较强调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那么这一思想对
曹雪芹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宋明理学泛滥,特别是在封建礼教严重扼杀人性的情况下,在康雍乾时期以文字狱为代表的严酷的思想控制之下,曹雪芹通过
贾宝玉这个形象来强调,要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是非常进步的,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这样的思想当时在西方也是很前沿的,我们看一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并不缺少补天型的人物,但是你能找出一个受享型的人物来吗?当然有的受享型人物那是纨绔公子,那是花花公子,那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基础上的,那种不是。那种是封建主义的非常腐朽的享受型人物,不是我们所讲的这种,贾宝玉的这个价值观,他的受享是建立在和别人同样快乐,他叫怡红公子。为什么叫怡红?
曹雪芹为什么让他住在怡红院呢?怡就是愉快,就是快乐,这是个使动用法,使别人快乐,使谁呀?这个“红”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代表少女,代表女性,作为一个男人,男性中心社会,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应当为女性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干,使她们快乐的这么一个环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思想。
那么跟这个有关系的,我们就涉及第三点,就是女性崇拜,
贾宝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为这些少女们操碎了心。确实是。丫头们犯了错误,出了事,要受到责罚,他出来说这事是我干的,跟她没关系,他这都出了名了。要不然
王熙凤她们都说,你怎么又替人顶杠。在贾宝玉身上体现女性崇拜,不但是
曹雪芹的一个非常先进的观念,因为曹雪芹在贾宝玉这个形象身上,他渗透了自己的某些理想,而且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我们知道西方创世纪人话,人类是怎么创造的。
基督教神话人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后代,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中国也有类似这样的,那就是女娲和
伏羲氏的后代,但是中国还有一个神话,就是什么呢,
女娲造人,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一个女人的后代,没有男人的事,那当然不可能了,这是反映了什么呢。就是母系社会在人们观念中的遗迹,在中国人头脑中,对母亲对老祖母的尊敬是特别突出的。在《
红楼梦》里面有体现,在贾府里面地位最高的是
贾母,就是老祖父如果去世的话,那么在这个家族当中地位最高的是他的老祖母。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红楼梦》当中凡是同一个辈分的人,男的一律不如女的。《红楼梦》里面,贾府健在的第二代,硕果仅存的是贾母,她的丈夫已经死了。我们通过里边叙述可以看得出来,贾母年轻的时候非常能干,而且你现在看看贾母,老太太很会享福,头脑非常清楚。贾府地位最高的是女的。第三代文字辈,
贾敬,一味好道,他在道观里边不出来,所以宁府乱七八糟就从他那儿开始的,他这家长没当好。
贾赦,一个老色鬼,不用说了,
贾政是内不知治家,他不会治家,不会管理,为了一点事差点把亲儿子打死。外不善用人,贾政官不小,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是
员外郎,员外郎就是副司长,那时候机构很少,六部六个尚书,下面每一个部底下是几个司,他是员外郎、副司长。但是他会用人吗?他不会用人,你看,
贾雨村不就是经过他推荐保举上去的吗。文字辈,女的,我们看看,女的
王夫人多能干,王夫人可不简单,王夫人是小事不管,统统交给
王熙凤,她一心抓大事,抓什么大事。接班人问题,她两眼紧紧盯着
贾宝玉周围的那些女孩子,只要发现有可疑的,认为要把她的儿子勾引坏了,马上就把你赶走。
金钏、
晴雯都是被冤屈死的,然后下面玉字辈。第四代,玉字辈,我们看
贾珍贾琏这都不用说了,太差。玉字辈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就是贾宝玉。贾宝玉是贾府男性中的杰出代表,确实他跟贾府中的所有其他男性相比,的确是佼佼者。可是跟他的姐姐妹妹在一块就完了。你看元春省亲的时候,写诗,抓耳挠腮憋不出来。典故用得也不合适,最后是什么呢,靠姐姐妹妹作弊,蒙混过关,写了四首。最好那首是
林黛玉给作弊的,主考官没有发现,
贾宝玉自己也经常说,我不如你们,跟姐姐妹妹一比他就不行了。第五代更不用说了,第五代男的
贾蓉。贾蓉和
秦可卿比,差远了去了,秦可卿的能力、远见、卓识等等,她的人望口碑都远远超过贾蓉,贾蓉几乎是一无可取,
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要把贾府仅有的这一个特别出类拔萃的贾宝玉写得不如这些女性。他表现了曹雪芹对几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的极度失望,他希望通过贾宝玉来表达他对于能够给女性一个比较平等的地位,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这样一种愿望,让女性能够更好地发挥才干,所以这是第三个文化基因。
第四个这个小说开头它写到,那块石头四次提到了这块石头粗蠢,两次是粗蠢,还有两次里边也提到了“蠢”,那么“蠢”这个字就出现了四次,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原来是块非常非常大的石头,后来由和尚点化了成了一块晶莹
美玉,
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含在了他的嘴里,后来成了挂在他胸前的这块美玉,所以他是真石头假宝玉。那么神瑛侍者同样如此,“瑛”似玉之美石,看起来像一块美玉,实际上还是石头,那么在
神瑛侍者身上,同样体现了贾宝玉上面的四个文化基因,他不安于位,不愿意在天堂生活,羡慕人间繁华。另外还有一条,第二个神话跟第一个神话比,第二个神话有的学者把它叫做拟神话,这是个仿制品,那么这个神话它有两个作用跟前面不一样,一个就是它明确了神瑛侍者的身份,它是个侍者,它虽然是神,它是个侍者,侍者就是服务员,为谁服务。为那些花花草草服务,他的领导是谁,他的领导是
警幻仙子。我们刚才不是说了吗,三个世界,天堂世界的领导是谁呀,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个地方,领导是女娲,西方灵河岸边的领导是警幻仙子,这个男的侍者,是她手下。人间现实世界领导是谁呀,领导是贾母,是王夫人。掌握经济大权的是
王熙凤,那么在大观园里头呢,大观园里头
贾宝玉依然扮演了一个侍者的角色。怡红院就是大观园的多功能厅,就是少女们活动的中心。怡红公子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让姐姐妹妹们快乐。所以我们从两个神话,三个世界,四个文化基因当中,就能够理解它的矛盾了,什么呢。贾宝玉身上他有玉性,因为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流行玉崇拜,认为玉是带有神性的。所以它有非常美好的一面,贾宝玉身上确实有很多美好的一面,在那个时代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学而优则仕,就是要走仕途的道路,而
贾宝玉不走,为什么。因为
曹雪芹已经看出了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处于末世,曹雪芹已经逝世240年了,他提出末世的时候,他写《红楼梦》的时候,离开现在已经250年了,当时他一再告诫我们,他生活那个年代是
乾隆前期呀,可是我们一直到现在我们许多人还津津乐道于康雍乾盛世,乾隆是盛世的鼎盛时期,而曹雪芹在250年前就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已经处于末世,那个天已经不可补了,已经没法补了。那个天是把有补天之才的人抛弃掉了,扔之于山下,弃之于路旁。那个天那个社会扼杀了许多有才华的,有高尚情操的女性。但是无论是那块石头也好,无论是神瑛侍者也好,他毕竟它的本质是石。
曹雪芹四次提出,它蠢,两次粗蠢,一次说蠢物,一次说智蠢,也就是说石性的这一面,在
贾宝玉身上,依旧保留了。那么这个地方都正好反映出贾宝玉身上的石性,这样才真实。所以
脂砚斋和鲁迅都给了曹雪芹很高的评价,他不是把好人写得一切都好,把坏人写得一切都坏,他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的。这样的话,这个形象我们才感到亲切,才感到真实,觉得可信。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
杭州市市人。1957年毕业于
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
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上下卷(
南海出版公司2004),《红楼梦魅力探秘》、《
红楼梦创作方法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1998等),主编书籍十余种,在41种报刊上发表红学、美学、
历史学、文化学、文艺评论等学术性文章100余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u003c孩儿塔\u003e的评价》。
在北京大学、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现代文学馆、
鲁迅文学院、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国家电台等国内外场所多次做学术报告,主要有《说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的创作方法》《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学热点》《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从〈水浒传〉谈现代企业管理》等,应中央电视台8套、10套、12套等频道邀请多次参与策划与点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百家讲坛
2004年至2006年,于百家讲坛讲述《
正说三国人物》(2005):
1.《刘备》2.《曹操》3.《赵云》4.《周瑜》5.《鲁肃》6.《关羽》7.《司马懿》8~9.《第一主角诸葛亮》
《〈红楼梦〉中的配角》: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2005)
澄清流言
在各大网站上,都把周思源称为“周思源教授确实是周汝昌老先生的长子,是周老前妻所生”,流毒甚广,这是没有确切的根据的,而且有恶搞性质,后周思源先生亲自撰文发表在《
北京晨报》,题为《我与周汝昌毫无关系父亲并不姓“周”》。
以下为周思源先生的亲笔文章:
我是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红楼梦》的周思源。
现在网络上所谓“周思源是
周汝昌之子”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有人是无知兼瞎猜,更卑劣的是有人恶意对我进行的污蔑。
这个谎言已经挂在网上多年。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回击,是因为尽管我不同意他们的“学术”观点和做的一些事情,不过觉得这些人总还算是文化人。我不愿意让他们难堪,希望他们自己觉悟。
但是他们竟然利用网络这个开放式平台,不断进一步扩大对我的侮辱,谎言编造得越来越离奇。他们不仅侮辱了我,还侮辱了我最敬爱的母亲和继父、继母。把他们对我几十年辛劳抚养教育归功于跟我毫无关系而且我一再严肃批评的人,使我不得不出来揭穿他们的伎俩,以正视听。
十几年前写文章得罪了人
为什么这些人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
因为十几年前我写文章批评了某些人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得罪了某个有势力的利益集团,说白了就是影响他们赚大钱了。其中有的人非常有钱,有的有地位,有的在文化界有影响。有些人是糊涂,有些人则不止于此。
有人写信给某报领导,要求该报停止刊登我的文章。该报受到很大压力,与我商量能不能把观点改改。我照顾报社,让步改了点,但是批评他们的基本观点我绝对不能改变,我宁可不发表也不能放弃原则。最后为了不让报社为难,我主动提出中断刊登。
巧的是,后来这封信被我在旧货摊上买到。
我真没想到,一个正人君子似的文化人居然也会干出这种事情来。从而也证实了我原来的推断,知道这个笔名果然就是某人。后来有人又化名对我恶意中伤,语言污秽,受到网友的严肃批评。所以他始终不敢用真姓名。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我居然很快就把他的大名考证出来了。
我相信他们中的几个人也不一样,有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些内情,有些人与我只是观点分歧,对我并未进行攻击。我对他们本来就没有恶意,只是对那种做法表示了一些不满而已,而他们竟然“追杀”至今,手段越来越恶劣。
我和周汝昌先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唯一见过他的一次是1986年他来语言学院(语言大学前身)做报告,讲得很一般。1994年我出版了第一部学术著作《红楼梦魅力探秘》,送给了红学界许多师友。第二年或第三年,周汝昌先生致信我校一位教授,说您问问周某人,什么地方能够买到他的书。其实我这本书就是他所工作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下面的
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的。于是,我请那位教授转寄了一本给他,落款是“晚 周思源,年月日”。
后来再没有送给他任何书,因为我和他道不同,在学术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他们现在这样刻意宣传,目的是为了把我在红学研究上的成绩归功于
周汝昌先生。其实他们和我一样清楚,我对周汝昌先生的许多最重要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持严肃批评和坚决反对的态度,那篇中断刊登后来在别处发表的文章,有几位批评的对象都得到了周汝昌先生的大力支持,所以我实际上也在批评他。他们是故意忘记这个铁的事实。我对周汝昌先生持批评态度红学界几乎人尽皆知,红学界不少学者都不赞成他的许多观点,我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几本书的前言后记和报刊访谈中多次感谢红学界师友的帮助时——至少提到过7位红学家的名字——却从来没有提
周汝昌先生的缘故。
立下遗嘱
身后随潮信回到父母身边
我好几年前就立下遗嘱,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遗体供解剖用,器官捐献;二是骨灰撒入
钱塘江口——这样我就可以顺着潮水去
杭州湾北岸看望长眠在那里的母亲,可以顺着潮水沿长江上溯到
镇江市去看望安息在那里的继父、继母。我大半生漂泊在外,没有尽孝,都是姐姐和弟弟在做,后来哥哥从台湾回来也做。身后我要随着潮信回到他们身边去,永远侍奉父母,再不远行。
亲生父亲根本不姓“周”
这些年来我在一些文字中多次谈及自己的身世,许多内容非常具体。网上关于我的简历也很多,有不少都是从我的书或者讲演介绍中复制的。除了几年前出现的那个“长子”说,各种简历根本没有提到我和
周汝昌先生有任何关系。如果真有所谓“长子”、“认祖归宗”之类的事,我怎么会不提?!那不是忘恩负义吗?所以,不仅我的亲属、同学、同事、朋友、学生看到那些谎言都觉得非常可笑,连读过我书籍文章的读者也知道那是胡说八道。这些编造谎言者的传统文化知识太贫乏,以至于我文章中有些很普通的词语竟不知何意,如我说自己是“周家蛉子”,他们不知道我是过继到周家来的,反倒以为是从周家出去的,可以从这里突破进行造谣了。他们故意歪曲事实,编造谎言。如果不是出于别有用心,那么,只要略微查查,就可以很清楚我的身世,跟
周汝昌先生根本扯不上一丁点关系。
我上面有两位姐姐,两位哥哥,下面有一弟一妹。除了大姐小妹早夭,大哥从小随祖母生活姓父姓,我们都随母亲盛孰
真姓盛,我原名盛公正。我为什么一直不提父姓是什么。是因为1942年父亲遗弃我们母子后,
姑母一家对我们一直非常好,我不愿意伤害他们这个姓氏——不是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生父曾经通过姑妈希望和我们子女恢复联系,母亲让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健在而散居
上海市、
台北市、北京的姐弟四人一致坚决不认。因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抛弃了我们。几年后他过世,我们没有任何表示,因为他半个世纪前就已经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和姑妈家一直来往密切。
我是1949年过继给周家的。周家的爷爷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家母中学时代的国文老师,著名书法家,原籍
绍兴市。但是从继父那一代起已经成为杭州人了。继母也是杭州人,是家母最好的朋友,亲如姐妹。他们没有孩子。继父为了让我不要忘记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的恩德,给我取名“思源”。所以我1949年就开始用“周思源”这个名字。但是无论母亲还是继父、继母,都叫我“公正”,从来不叫我“思源”,而且我们都只说杭州话。我们兄弟和姐姐间却讲上海话,他们也只叫我“公正”,这是我在家里通用的名字。亲戚、邻居也这样叫我:“公正、公正弟弟、公正哥哥、公正
舅父……”当然大家都知道我过继了,正式的名字是“周思源”。
生母、继父母是我的榜样
无论是我的亲生的还是过继的父系、母系,都世居浙江。母亲1949年后在上海教小学。继父在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当会计,继母没工作。
虽然我1949年11岁就过继了,但是由于两家家长关系极其亲密,常来常往,我仍然和自己家保持着密切关系,一直是两家供我上学。1949年底开始我因病休学了一年多。为了供我治病,减轻母亲的负担,考试成绩第一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姐姐盛诗柔放弃读大学,到一个厂校教书。1951年我在
上海市的小学毕业,大学也在上海读(复旦)。中学6年在
无锡市第一中学读。大学、中学的寒暑假我两家分别住,通常继父继母那里住的时间要长一点。1962年我来北京工作之后,回家探亲总是
镇江市、上海两地各住一半时间。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两边老人去世。1985年继父谢世,1987年我妻子将继母接来北京和我们同住,直到她老人家2000年86岁时离开人间。
我的母亲、继父和继母都是非常善良诚实忠厚的人,他们是我最好的榜样。
母亲大半生历经种种苦难,晚年总算过上了好日子,2005年以95岁高龄在上海安详仙逝。母亲非常坚强、乐观,这是她长寿的一大原因。母亲对我说,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不要忘记。她虽然屡遭磨难,但从来不说谁对她不好,总说谁对她怎么怎么好。
继父极其认真。有一次他下班回来心神不定,说结账时多出了一分钱。我和继母说,一分钱算什么,何况还是多出来的,急什么。他说,这样不好,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匆匆吃完晚饭又回医院去,把所有账单又进行仔细清点,直到弄清那一分钱怎么回事才放心回家。
继母特别疼我。我不懂事,在
无锡市第一中学上学时有一次一个月没给家里写信,急得继母以为我病了,要从一百多公里外的
镇江市坐几个小时火车来无锡看我。继母解放前当过小学教师,解放后当过几年居民委员会主任。她非常热心,乐于助人,邻居们有事情仍然愿意找“薛主任”帮忙和调解。
任职经历
现任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四川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个人生活
盛传周思源是著名红学大师
周汝昌的儿子,是周汝昌前妻所生,周汝昌前妻被休后改嫁
绍兴市人氏盛某,故起名为盛公正。文化大革命后,盛公正认祖归宗,更名为周思源。而有报道称周思源本人出面辟谣,否认此说法。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