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登殿
京剧传统剧目
《大登殿》,京剧传统剧目,属折子戏。它是京剧剧目《红鬃烈马》中一折。也常以独立的折子戏演出。川剧、徽剧、湘剧、豫剧、滇剧、秦腔、河北梆子、同州梆子、越调等都有这个剧目。
《大登殿》取材于鼓词《龙凤金钗传》,讲述了薛平贵代战公主的帮助之下,攻入长安,捉拿叛贼王允等人,登基称帝,而后封发妻王宝钏为皇后,赏赐苏龙等人,下令斩杀王允,被王宝钏苦心相劝,最终赦免王允,令其居家养老,迎王宝钏之母进宫,一家团圆的故事。该剧目重唱工,以西皮为其演唱声腔,还运用导板、快板、二六等多种唱腔,主要表演行当有老生、青衣等。
《大登殿》是《红鬃烈马》的最后一折,一家大团圆,场面喜庆,老生、青衣、老旦、花旦、丑角等行当齐全,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除京剧外,还有秦腔和河北梆子、豫剧等多个剧种均有该剧目。并且以此为原型还创作出了《薛平贵与王宝钏》等影视剧,让更多人了解了《大登殿》的故事情节,甚至还因此出现了“王宝钏挖野菜”的网络调侃梗,促使人们深挖情节背后的意义,对现代人的婚恋观产生了些许影响。
名称由来
《大登殿》是京剧剧目《红鬃烈马》中的一折。《红鬃烈马》全本包括《彩楼配》《三击掌》《投军别窑》(《平贵别窑》)《银空山》《武家坡》《算军粮》《大登殿》等多个折子。自《彩楼配》和《大登殿》连演,又受《龙凤金钗传》鼓词的启发,始称《红鬃烈马》。
历史沿革
《大登殿》是《红鬃烈马》的最后一折,但对于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却流传已久,最早见于《红鬃烈马》小说。早在明朝时,就有《宝钏》曲词传唱。还有观点认为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原型是薛仁贵与其夫人柳迎爱,但薛平贵的人物原型是后唐叛将,石重贵称帝后要与辽同等尊贵,即“平贵”。作者又为“平贵”加上“薛”姓实际上是借薛仁贵讽刺石重贵在没有天宝的国力与薛仁贵的本事就敢于挑衅“辽”。此后,便有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和唱词流传于世。
剧情简介
唐朝丞相王允,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王金钏,大女婿苏龙,朝廷户部官员,二女儿叫王银钏,二女婿魏虎,兵部侍郎,三女儿王宝钏,尚未婚配。王丞相决定为三女儿宝钏搭彩楼抛绣球招亲。到了二月二日,王宝钏登上彩楼准备抛绣球科,绣球落到了薛平贵手中,王丞相不满,但王宝钏执意要嫁,故两父女三击掌断绝关系。王宝钏嫁给薛平贵一起住到了寒窑。后因薛平贵降服了红鬃烈马,唐皇帝封其为后军都督。恰逢,唐与武威郡开战之时,身为丞相的王允推荐自己的三个女婿出征,长女婿和二女婿分别为正、副元帅,薛平贵为先锋,受隶于魏虎麾下。
薛、王二人新婚离别。征战过程中,魏虎受王允之名多次向找借口诛杀薛平贵。在薛平贵大获全胜之后魏虎借庆功的由头将其灌醉,把他放在战马上带到了西凉营地。后得到西凉王重用,还娶了代战公主,西凉王死,薛继位为王。
薛平贵在西凉过了十八年,王宝钏在寒窑守了十八年。后来,薛平贵得到了王宝钏的血书,偷过"三关",樵装回国探望。夫妻二人在武家坡相遇,薛平贵假借问路与之搭话,王宝钏并未认出他,仓皇逃回寒窑,薛平贵尾随而至,二人相认。
随后,唐皇帝驾崩,王允与魏虎起兵谋反,捉拿薛平贵,代战公主及时带兵护之。在代战的帮助下,薛平贵攻入长安,自立为帝。薛平贵在金殿上封王宝钏和代战二人分别为正宫娘娘和西宫娘娘,封赏苏龙等人,斩杀魏虎,在王宝钏的求情下未斩王允,令其居家养老,迎请王母居宫养老,共庆团圆。
角色人物
唱词选段
讲什么节孝两双全
学一对凤凰女伴君前
艺术特色
唱腔
《大登殿》重唱工,而且全剧均以西皮为其演唱声腔。在结尾处,王宝钏与代战的合唱运用了甩腔,曲调俏皮。该剧目没有过多的唱工板式,只有导板、快板、二六等零星唱段。
导板
薛平贵“龙凤阁内把衣换”的【西皮导板】衬托人物的衣锦还乡的得意之情。
快板
王宝钏得知王允要被斩,急切上场,唱【西皮快板】询问薛平贵为何斩杀父亲,加快紧张节奏。
二六
代战公主的“来在他国用目看”,显现了人物到新环境的新奇,充满喜剧色彩。
价值与影响
《大登殿》是传统京剧剧目,属于《红鬃烈马》中的一折。无论《大登殿》还是《红鬃烈马》能够历经千百年的传唱足以说明观众对它的认可度,但仍不免有质疑的声音,比如:违背历史、人物命运的安排过于戏剧性、不可信等等。并且《大登殿》这一折戏是全本《红鬃烈马》的高潮,不但是剧情高潮还是艺术高潮,是全剧剧情的收尾,人物的归宿,并且每个人物都有精彩的瑞安鼓词和扮相,在历史上常以独立的折子戏演出。
相关影视
剧情评价
“在整部《红鬃烈马》中的薛平贵实际上并不光彩的衣锦荣归,和他的疑妻、试妻、戏妻到封妻,以及他最后与代战公主共同攻破故国首都长安,登上唐天子龙位后再谐封双妻等思想与行为,充斥着封建、落后的丑恶。尤其是《大登殿》一折,还让王宝钏与代战公主在“荣幸”地接受了薛平贵分别立为昭阳与西宫的封诘之后,在金殿上互相谦让地对唱,当代战公主表示要“你为正来我为偏”之后,王宝钏立即回道:“说什么正来说什么偏,二人同掌昭阳院,学一对凤凰女同伴君前”;接着两人同声高唱“十三咳”,而且翻高调门,以表现出她们“同掌昭阳”之后那种无比快慰、欢欣、自豪的感情。毋庸讳言,这段演唱所传达给观众的思想,绝不是科学、进步与文明,而是不折不扣的封建毒素 ”。(《中国戏剧》雷秋生评)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剧情简介
角色人物
唱词选段
讲什么节孝两双全
学一对凤凰女伴君前
艺术特色
唱腔
导板
快板
二六
价值与影响
相关影视
剧情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