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
位于湖北恩施的国家4A级景区
恩施土司城,又称”墨卫楼”,位于湖北恩施市西北,占地面积300余亩,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建筑群,号称“中华土家第一城”。恩施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朝止于清朝雍正13年,历经三朝450余年。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不复存在,但通过恩施土司城,可以回溯当年土司王生活、理政的历史。
恩施土司城,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由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土司城依山而建,城内绿水长流,苍松修竹,建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气势恢宏的“九进堂”,将土家族传统的干栏民居吊脚楼等融为一体,集土家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恩施土司城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
恩施土司城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由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恩施土司城"。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巴楚相争后,沿清江(现为清江)西进,达川东地区。春秋时期建立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国。公元前361年,被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后土人称外来汉族为"客家",自称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权力自治的政治管理体制,起于元代,止于清代雍正13年(1736年)"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自治,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恩施地区的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后不复存在,但当年土司王生活、理政的地方今天依然可见一斑。
土司城由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恩施土司城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恩施老司城遗址由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恩施土司城"。
1998年,州政府提出“打民族牌、唱开放戏”,决定了民族工作转型后的民族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将恩施土司城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和泽州20周年献礼工程。旨在以此为载体,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司城项目于1999年1月正式启动,州民宗委组织专班,对恩施城周边15公里范围的山水进行了考察,最终定址于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办事处飞机村对对湾。根据这里的地形地貌特点,专班提出了依山傍水(湾)建设具有园林格局和土家族、苗族建筑特色的民俗风情园,既能集中展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成为市民与游客的休闲乐园。
2000年7月1日,恩施土司城破土动工,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景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万人次;2016年,游客突破50万人次;2018年,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地理环境
恩施于湖北省西南部。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地处湖南省、湖北和重庆市交汇处,古为施南府。道光《施南府志》中 提到:施南府五峰换其东,客星時其西,天楼面其南,石乳拥其北,清江合流于前,可见其隐于高山流水之间。恩施土司城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C-16°C,7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为 23°C-28°C,1月最低一般 为 2°C-5°C。北部大巴山脉巫山竖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大大削减了北方强冷空气的入侵,高山环境下垂直地带的气候变化使光、热、水等资源进行二次分配,使恩施土司城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气候类型。总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形成雨热同期,夏多冬少的特征;境内山河交错,海拔高差悬殊,垂直地带性明显,形成高低冷暖悬殊。
主要景点
恩施土司城,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是土家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华土家第一城”“中国土家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是湖北省“鄂西南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景区。恩施土司城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墨冲楼
“墨”,在土家语里是“天”的意思,是纪念那些有冲天之志的民族英雄的地方。墨冲楼是一幢高五层的木楼,榫卯结构、重檐、斗拱、翘角、紫瓦、雕花窗。悬挂着几十位英雄和优秀人物的画像,都是土家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墨冲楼序》记载:“墨冲楼,斗拱直承日月,土司城,灵气正钟山川。文运如南风恢恢,人脉如瓜绵绵。”楼上亮星,飞向各地,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墨冲楼侧的丹霞绝壁上,镌有两幅浮雕刻石。一幅是《东南第一功》,是指土司田世爵父子率土兵,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到三十九年两次东南平倭寇所建奇功之事。土家人每年于除夕夜盼亲人回家团年,有过“赶年”的习俗。上元夜在门前“发路烛”呼唤抗倭亲人的英魂。第二幅浮雕是康熙十八年在乾清门金狮子下,土司田舜年康熙帝接见之事。回辖地后,建“百顺桥”,并勒石记志了这次殊荣,也表达了他对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诚挚之情。
廪君祠
在景区内的游船码头对面的山上,是土家族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廪君庙坐西朝东,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壮举。到廪君祠经过风雨桥头,土家妹用迎宾歌迎接游客。廪君和盐水女神的故事,也是“桥上的故事”。在土家文化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摆渡着无数的英雄人生和凄美爱情。廪君祠正对着月亮湖和怡情水,是这位土家始祖和始祖母爱情悲剧的原发地。后城墙下面,是当时部族酋长盐水女神栖息地,也是廪君上溯清江必经的河谷坝子。传说她爱恋廪君的神勇,劝他留在盐阳。但廪君为了继续寻找盐、铁、丹、漆,为民族生存大义,锐意西进。女神化为飞蛾类,遮天蔽日使廪君无法觅路。廪君只好一箭射向迷雾,射杀了女神。所以以《祭文》说,“阳石一箭,万古情殇”。这段神话,土家人当做民族严肃历史看待。廪君上溯到恩施大峡谷西麓都亭山下驻足,离现在土司城三十多公里。土家人从此开始了生息繁衍。但廪君在爱情上留下的千古遗憾,魂化为白虎,在云雾中呼唤女神。正殿供奉的初祖像,是土家初祖第一尊标准像。披发足,手执牛角,背负弯弓,风尘仆仆地站在河畔,号令开发清江。作为巴氏盟主,两旁站着覃、樊、郑、向等五姓结盟,如今“沧桑已改,人间恒康”。
九进堂
九进堂前校场两侧的红岩下,有四尊巨人雕塑,除了右侧的施南女官冉氏,英武中透着秀气外,其他巨像无论是土司还是亲将,全是鼓睛腆肚,承载土家人面对蛮荒的勇气和先民健康的理智。
土司王府九进堂遭遇改土归流,经历封建化过程。雍正年间,边帅迈柱向朝廷进谗言说,王府宇连九进,楼高五重,明征“九五之尊”,叛逆之心明显。于是九进堂成了改土归流的借口,土司政权成了过眼烟云。
土司王府所拥有的土司文明沉积在土家文化之中。在九进堂的土家歌舞表演中,充分体现了土家人剽悍的民族精神和外秀内刚的民族个性。比如《萨尔荷》,它原本是战争中为伤亡将士举行的“国殇”,所以悲壮,苍凉。整个土司城,嵯峨的殿堂,还有土家苗侗井,都被红岩上的城墙拱卫,楼上的烽火好像还在燃烧,钟楼和鼓楼里发出的神圣对话声,使烽火燃成一路血色文明。
九进堂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子、上万根木组合而成,是目前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是道地的土司皇城。 
百花园
百花园是土司皇城的"御花园"。各个土司不仅注重王府宅院恢宏气势的建设,显示土司的尊贵和威仪,也注重亭园的设置,以满足王室休闲和娱乐。各土司多有名称不一的"花园""万春园""芹香园""槿园"等、土司王室于园中赏花、赋诗、抚琴、吟咏以及猜谜斗草,尽其赏心悦目,这种雅兴在当时只是土司的专利。 
土司百花园玉阶玲珑,假山参差,碧水游鱼,曲栏幽径,尽显出王室花园的富贵。园中春有桃花樱花、夏有牡丹芙蓉、秋有丹桂海棠、冬有梅花飘香,林林总总,姹紫嫣红,加上古柏苍松,茂林修行。真可谓不是图画,胜似图画。 
土司城门
走进恩施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极其注重外观的庄重华丽,建筑内容上则集中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
土司城墙
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逶逶延绵,雄伟壮观。土司时期,各土司为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一方面广泛开垦荒土,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又相互间争田夺地,甚至劫掠百姓,扩充劳动力。造成土司间攻城掠寨的战争不断发生。各土司修筑城墙、寨墙进行戍守,就成了重要防护手段。在城墙上还广设烽火台,实行狼烟报警。土司兵丁闻讯集聚,抵御来犯之敌。游土司城墙,观烽火台,难免让人"发古之幽思。"虽然,昔年土家兵丁,扼关戍守,烽火狼烟、刀光剑影厮杀的战斗场面已成过去,但土司兵丁的骁勇善战,那种凌凌威风,不能不令人敬畏景仰。
钟楼
钟楼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四柱四檐,俯视东西南北四方。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老司城遗址各景观的壮丽和感赋远古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慷慨悲壮的沧桑历史。铸土司朝典钟,立于土司城最高处,是为着宣赫土司权柄的至高无上和土司王业的亘古宏昌。土司朝典钟主要用于土家族神和历代土司祭祀;用于朝廷册封的新土司登位的朝贺;也用于每年岁时中祈祷上苍免除水旱虫灾。凡此,每当钟声响起,土司便率领土司文武职官及王室宗亲、兵丁土民一起梵香朝拜,十分隆重而神圣。
白虎雕像
沿烽火台而下就到了白虎山,白虎山建有白虎雕像。白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廪君魂灵的化身。因而白虎也便是土家族的图腾宗拜和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所以有称土家族为虎氏民族的。由于土家族崇虎敬虎,不仅许多地方立庙祭祀,更有许多土家人的神上供有白虎神位,许多地方还以"虎"字命名,如咸丰县的"白虎山",来凤县的"白虎堂"。还有"老虎垄"、"老虎坡"等。就连土家族小孩穿的称"虎头鞋",戴的叫"虎头帽",大人还常于小孩眉心间画一"王"字,以期望长大后是有出息的虎的传人。可见白虎已成了土家族的魂和根。
卧虎铁索桥
在白虎山下的深沟叫卧虎沟,卧虎沟上横跨一座软索铁桥,称为"卧虎桥"也称作"卧伏桥"。是形容游人过桥,桥身晃荡利害,胆怯的人便感到害怕而止步不前,俯身卧伏于桥上,所以叫"卧伏桥"。其实是"卧虎桥",是因卧虎沟而得名。卧虎桥桥高22米,桥长66米,桥宽2米。桥下流水淙淙,桥上白云悠悠。举步桥上,铁索桥晃晃荡荡,令人头昏目眩。
风雨桥
景区内的风雨桥,是一座仿古桥,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风雨桥。
民族艺苑
民族艺苑是土司城内专设的艺术展馆区。方圆15亩,4栋仿民居的建筑,青砖青瓦,座落其间。展馆前场地,独具匠心地按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几何图案"双八钩"进行布局,呈二方连续展开而组合成形,以"水引"和"女贞"花木,按图形栽植。红绿相映相衬,亮丽夺目。其中心按仿根雕雕塑,设置作展区标志。除此,花圃中还植有四时花草,以象征艺术繁花似锦、争妍斗艳,四季常开不败。
开发与保护
恩施土司城正按照国家AAAAA级景区进行进一步的提档升级建设。根据整体规划,新建大门、游客中心、停车场,一次性解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同时打造土司文化静态展示区、土司城夜游项目,改造升级百花园、维修吊桥、升级游步道等,不断提高景区承载能力。旅游业资深人士孙福民指出,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哪怕是一块空地,可以是宋城,也可以是迪士尼,也可能是未来的中华土家第一城。恩施土司城的运营涉及文化、时机、游客心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及生命力模式。
2017年底,恩施土司城启动木质结构建筑维修保护工程,全面消除了安全隐患。2009年,恩施土司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窗棂艺术
恩施土司窗艺术,是恩施土司时期重要的视觉文化符号。恩施土司城窗棂艺术,题材多样,棂条布局灵活多变,技法丰富,结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凸显了深刻的文化含义,其中最突出的文化含义就是:“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走进恩施土司城,则随处可见代表着土司文化价值的视觉符号——窗棂艺术。
窗棂,是窗户上用木头或铁条交错制成的格子,恩施土司城的窗棂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在不同窗棂的主体图案上和无主体图案的窗棂上。主要有动物、人物、花卉、字体等。窗棂即棂心、格心,“心”含有“中心”的意思。棂心、格心、花心是窗棂的中心、窗格子的中心、花纹的中心。“中心”又含有“事物的主要部分”之意。所以,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在窗棂的正中间,但却是一个窗棂的主体图案。
恩施土司城窗棂的木雕技法主要有浮雕、透空双面雕、剔地雕、镶嵌、线刻等。其窗棂艺术大量运用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多种手法:如夸张、概括、简略等。如一个“福”字,从字体来看,形如张旭怀素的狂草书法,“一笔书”点画连绵,又融入动物形象,减省了许多细枝末节,把象形的图画模拟和字体结构合在一起,有利于视觉感官和心理的必要点缀,从中可解读土家人朴素而又浪漫的情怀。
重要事件
2008年4月6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带着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率随行人员在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和州委书记肖旭明等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视察了恩施土司城。
2017年4月1日,恩施土司城完成改制,成立恩施土司城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标志着恩施土司城彻底转换事业单位身份,走上现代企业管理之路。
参考资料
恩施土司城.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8-10
恩施土司城,造城二十年.恩施州人民政府.2023-08-11
恩施土司城.携程旅行.2023-08-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主要景点
墨冲楼
廪君祠
九进堂
百花园
土司城门
土司城墙
钟楼
白虎雕像
卧虎铁索桥
风雨桥
民族艺苑
开发与保护
窗棂艺术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