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号航空母舰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9号舰(CVN-76)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英文名:USS Ronald Reagan,舷号: CVN-76)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九号舰,以第40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命名,这是美国第一艘以仍然在世的美国总统命名的航空母舰。2001年3月4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在美国下水。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甲板长332.8米,甲板宽76.8米,水线长317米,水线宽40.8米,航速达到了30节,在20节的航速下,续航力达到了150万海里。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装备了2座“北约海麻雀”发射器、3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防系统和2座“拉姆”近防导弹系统作为舰载武器。还搭载超过了80架各型舰载机作为舰载航空力量。为了验证建造次级舰“福特”级航空母舰所需的各项技术,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尝试了大量为“福特”级航空母舰预研的技术和子系统,为“福特”级航空母舰完成了大量的技术验证。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参加了大量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参加过多次“环太平洋”军事演习,还参与过福岛大地震的救援行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从 1995 财政年度开始,美国海军将拥有 12 艘航母:其中 5 艘为常规动力航母,7 艘为核动力航空母舰。海军计划在 2000 年之前退役其两艘常规航母。正在建造的两艘航空母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并计划将于 2000 年投入使用。为了取代将于 2003 年退役的小鹰号航空母舰,海军希望开始建造另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舷号为CVN-76。按照计划,整个需要建造10艘来满足美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需求,造舰计划已经到达了末尾,距离完成全部尼米兹级的造舰计划只需要再建造2艘即可。
随后,由于苏联已经解体,为了削减不必要的预算和赤字,美国参议院于1994年6月23日召开会议,讨论了推迟采购“CVN-76航空母舰”的议题,并通过了1995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会中,美国海军阐明:为了建设一支能够“几乎同时”应对两个主要地区突发事件的海军舰队,在海军中应当保留十二艘航空母舰的最低数量。 美国海军还认为将美国海军舰队中的航母数量减少到十艘将导致严重的部署缺口、增加水兵的海上服役时间,以及无法以确保及时有效反应所必需的灵活性来应对危机。即使拥有 12 艘航母,也只能在大约 80% 的时间内覆盖关键地区,特别是地中海波斯湾和西太平洋
同时,CVN-76的建造对于美国维持建造核动力舰艇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需要特殊的技能和全面的二三级供应商基础,而这些对于经常建造的核潜艇来说并不常见。如果决定不为建造新航母也就是CVN-76提供资金,或者将其资金推迟到 1995 财年之后,可能会导致对核航母造船业至关重要的关键工作技能的消失。如果新航母的建造被推迟或延长,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代价更加昂贵的计划,因为需要弥补关键供应商的损失并重新创建和资格认证熟练的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现有航母的大修和换料工作根本无法为该行业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足够的工作来证明其继续经营的合理性。因此,任何推迟或取消 CVN-76 航空母舰建造的决定都将对美国国内经济和国防工业技术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美国国防部建议仍然继续为CVN-76投资,并且为下一级航空母舰的技术进行投资。不过最终投票仍然将CVN-76的拨款时间推迟至1999年10月1日,最终导致了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服役的推迟。
研制历程
1993 财年,美国国会为CVN-76的长期采购项目提供了8.32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采购该舰的核反应堆。在下达了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订单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投入到了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的建造中。在研制过程中,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较前8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做出了多项改进,比较明显改进有对舰岛进行重新设计,将位于舰岛后方的独立桅杆取消,与其他舰载船电设备一同整合在舰岛上,形成一个塔状桅杆。原本位于桅杆上的AN/SPS-49(V)5(AN/SPS-49)雷达在修改后安装于舰岛后部上方 ;原本位于主桅杆顶的AN/SPQ-9A目标捕获雷达则被更新型的AN/SPQ-9B目标捕获雷达取代。
生产历程
1994年12月8日签订了建造建造合同。1998年2月12日,罗纳德里根号开始铺设龙骨。
2001年3月4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举行了下水仪式,时任副总统主持了庆典。由于前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因病无法前来出席,前第一夫人(Nancy Reagan)代表出席。
2003年7月12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上午 11 点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入役仪式。按照美国海军的传统,仪式上雷达开始旋转、汽笛吹响、信号旗升起、船员们跑过跳板,代表罗纳德·里根号正式进入现役。
装备历程
2003年7月12日,美国海军正式接收了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并开始进行各类资格认证工作。2003年7月24日,大西洋上,弗吉尼亚海岸附近,第 23空中测试与评估中队 (VX)“咸狗(Salty Dogs)”的一架 F/A-18A大黄蜂 (BuNo 162437,型号 SD107)在罗纳德·里根号(CVN-76) 的飞行甲板上进行首次阻拦着陆并成功着陆,完成了首次飞行甲板认证。
2004年7月23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准备进入圣迭戈港举行母港庆祝活动,庆祝该舰抵达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正式加入美国太平洋舰队。2005年5月31日,太平洋上,罗纳德·里根号进行战斗系统舰艇资格测试(CSSQT),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向一架 BQM-74E 无人机发射一枚 RTM-7P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训练弹,这也是北约海麻雀航空武器系统在舰艇上的首次现场测试。
2006年2月12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在孟加拉湾进行服役以来的首次部署,以支持全球反恐和海上安全战争。2006年年底,圣地亚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首次取得舰队替换中队航母资格(FRSCQ),停泊在圣地亚哥北岛海军航空站码头。2007年1月27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离开圣地亚哥,前往西太平洋进行增援部署,首次荣获美国太平洋舰队航母2006年“E”级战斗奖章。
基本设计
舰体设计
从结构组成上大致可分为主船体、左舷台、右舷台、岛式上层建筑(舰岛),4部飞机升降机分别布置在左右舷台,其中左舷1部、右舷3部, 飞行甲板以上的"岛"式结构称为上层建筑,也称为“舰岛”。舰岛大致可分为8层,飞行甲板以上依次为05甲板~012甲板。"尼米兹"级航母的"岛"式上层建筑要小很多,没有烟囱,占用甲板面积很小,有利于飞行甲板作业。飞行甲板以下约可分为11层,依次为吊舱甲板,02甲板,01甲板,主甲板(也就是机库甲板),第2甲板,第3甲板,第4甲板,1平台,2平台,内底,底舱。
飞行甲板、吊舱甲板、机库区域主甲板、外板、舷侧结构等强力结构使用 HSLA -100钢材,强度等级为690 Mpa,用于应对舰载机着舰时的冲击。第3甲板、内底等重要结构使用 HY -100钢材,强度等级为690Mpa。02甲板、01甲板、机库区域外的主甲板、第2、4甲板、1平台、2平台等非强力结构使用 STS / HTS钢材(DH / EH -36),强度等级为355 Mpa。在主甲板上,“罗纳德·里根”号安装有一个长为208.48米(684英尺)的开放式机库,用于调度、容纳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
罗纳德在舰体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罗纳德里根号首次在舰的水下部分使用了球形鼻艏,这种设计能够提高舰艇的稳定性,降低舰艇的兴波阻力,向前伸出的球鼻艏也延长了过于丰满的船型,提高舰艇航速,同时也能改善航空母舰的纵摇问题,有助于提高舰艇航空作业的条件。
舰岛设计
舰岛主要功能为承担编队司令、航海和航空舰桥功能;各种电子天线(雷达、通信、导航、电子战等)、各种信号设施(旗、灯光)安放场所。 舰岛布置在航母右舷,分为04甲板~011甲板,共8层。舰岛顶部是主桅,在主桅杆和舰岛上布置的雷达设备有SPS-48E 3D 空中搜索雷达、SPS-49A(V)1 2D 空中搜索雷达、SPS-67(V) 水面搜索雷达;AN/SPQ-9B追踪雷达、1部SPN-43B和2部SPN-46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火控设备有3台装备有Mk.95雷达的 Mk.91 NSSM系统等电子设备。和之前的姊妹舰不同的是,从“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开始,取消了舰岛后面的桅杆,将桅杆上的设备集成在了舰岛上,为后续的航空母舰验证了解决电磁兼容的方法。
甲板设计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与之前的姊妹舰不同。从“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开始,斜角甲板与船体中心线夹角改为10度,斜角飞行甲板长238米,理论上能让船首进行起飞作业的同时,由斜角甲板区进行降落回收,做到放飞与回收飞机两项工作相互不影响。配置4具长行程C-13-1蒸汽弹射器以及3组MK-7飞机降落拦阻系统。为了完成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的调度工作,里根号还装备了四个长21.3米、宽15.8米、表面积374平方米、自重105吨、载重可达47吨的大型侧舷升降机。
蒸汽弹射器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装备了4台长行程C-13-1蒸汽弹射器。将一台C-13-1弹射器启动后首次弹射时的功率能够达到530 MW,在整个弹射周期中需要电力系统持续为这台弹射器提供22.9MW的功率,在整个弹射周期中消耗的总热能为1389 MJ。当弹射一架F/A-18战斗机时,弹射器释放的能量占战机起飞时所需能量的85.9%,而战机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贡献仅占14.1%,其中1.9% 的能量用于克服弹射系统的摩擦力
降落阻拦系统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装备了3台MK-7型降落阻拦系统,降落的飞机使用阻拦索进行减速,阻拦索横跨着陆处的飞行甲板。飞机向前运动的能量转移到阻拦索上,这些阻拦索缠绕在滑轮组上。阻拦索在被着陆的舰载机拉动时机构和甲板下面的阻拦设备结合,拉动阻拦设备的液压油缸,迫使设备内的冲头进入容纳加压液(乙二醇)液压油缸。 该液体通过被压出液压油缸的流量的阀门以控制阻拦索被拉动的速度,直到飞机被带到平稳、受控的减速状态降落。降落后这套设备使用海水进行冷却,耗散掉舰载机着陆时产生的热量。舰载机在着陆时这套系统最大能吸收47,500,000英尺磅(64,400,500焦耳)的能量,足够让一架F/A-18战斗机在344英尺(104.8512米)的距离里完全停下来。
动力系统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使用两具功率各130000马力的A-4W反应堆,总功率260000马力,使用两台反应堆来驱动4具黄铜螺旋桨。技术的进步让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只需两台核反应堆的花销便能享受过去4台核反应堆的动力。由于C-13-1弹射器功率强劲,尼米兹级对于利用全速航行制造甲板风的需要也降低不少,因此最大航速的降低并不影响起飞性能。此外,A4W更换燃料棒的频率比过去美国海军装备的A-2W更低,达到13年,这意味着尼米兹级具有更好的寿期成本效益。
由于在建造“罗纳德·里根”号时适逢尼米兹级首舰尼米兹号进行入坞换料大修,于是在充分总结了尼米兹号进行RCOH (中期换料/复杂大修)的经验教训后,兰德公司通过研究之前CVN-68的首次换料流程中的变化,为剩余的 9 个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中期换料/复杂大修工作带来更好的成本和进度绩效。兰德公司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中期换料工作的规划和执行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优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不过在尼米兹号中期换料工作后期的用工高峰导致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的一些劳动效率下降,新工作导致需要进行更多的加班,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报告工人甚至必须从其他项目“借调”来满足工作的最后期限。因此同时“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的建造进度受到了负面影响。
船电系统
“罗纳德·里根”号装备了大量的雷达系统,用于空中目标进行搜索雷达的有:1台SPS-48E 3D 空中搜索雷达、1台SPS-49A(V)1 2D 空中搜索雷达;用于对水面目标搜索的1台AN/SPS-67(V) 水面搜索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水面上漂浮物以及可能存在的潜艇潜望镜和通气管;用于空中管制的AN/SPQ-9B目标捕获雷达、1部SPN-43B和2部SPN-46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用于指挥舰载机进行有序起降。同时其装备的火控设备有3台装备有Mk.95雷达的Mk.91 NSSMS系统用于为舰载的“北约海麻雀”航空武器系统进行火控制导。
AN/SPS-48E 3D 空中搜索雷达
AN/SPS-48E 是一种远程三维空中搜索雷达系统,可提供在控制台/工作站上显示的接触范围、方位和高度信息,E/F 波段。AN/SPS-48E 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和跟踪功能,可自动检测和跟踪多个空中目标并指示移动目标;可区分移动目标和静止目标,改善存在杂波和箔条时的目标检测能力;探测反舰导弹能力。AN/SPS-48E 经过优化,可在激烈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发挥可靠的跟踪性能。
AN/SPS-49A(V)1 2D 空中搜索雷达
AN/SPS-49(V) 雷达是一种窄波束、超长距离、二维空中搜索雷达,主要支持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任务。该雷达用于提供远程空中监视。它的附带功能包括空中交通管制、空中拦截控制和反潜飞机控制,还为三维武器系统指示雷达提供可靠的备份。AN/SPS-49(V) 雷达的工作频率范围为850-942MHz。在远程模式下,AN/SPS-49可以检测超过225海里范围内的小型战斗机。其窄波束宽度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AN/SPS-49(V) 雷达中增加的相干旁瓣消除器 (CSLC) 功能,可以通过消除干扰源/干扰信号来提供额外的抗干扰能力。AN/SPS-49(V) 雷达中的移动目标指示器 (MTI) 功能可以消除地面/海上回波(杂波)、天气和类似静止目标来增强对低空高速目标的目标检测。
AN/SPS-67(V)1水面搜索雷达
AN/SPS-67(V)1是一种短距、二维、海面搜索/导航雷达系统,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海面和有限的低空飞行目标的检测和跟踪,简化维修和维护。AN/SPS-67(V)1在雨和海杂波中具有出色的性能, 能够轻松检测到海面上的浮标和小障碍物,在港口导航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AN/SPQ-9B目标捕获雷达
AN/SPQ-9B 是一款高分辨率X波段窄波束雷达,可为标准平面位置指示器 (PPI) 控制台提供空中和地面跟踪信息。AN/SPQ-9B 也能在地平线上探测掠海导弹,同时提供水面目标的探测和跟踪,可作为高空监视雷达的补充,可用于探测接近海面的导弹。
AN/SPN-43B空中交通管制雷达
SPN-43B是海军的编组空中交通管制 (ATC) 使用的雷达系统,用于所有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引导飞机进场着陆。AN/SPN-43C 是一种二维空中交通管制空中监视雷达系统,可同时控制和识别本雷达责任区内的飞机,还可以用于飞机的编组和战术部署。
AN/SPN-46 精密进场着陆系统
AN/SPN-46 精确进场着陆系统安装在所有美国海军航空母舰上。AN/SPN-46 可以在昼夜作战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为海军陆战队直升机和 AV-8B攻击机提供安全可靠的最终进场和着陆引导,操作AN/SPN-46 的空中交通管制员可以向正在着陆的飞行员持续更新飞机的位置和方向。
Mk.91 NSSMS系统
MK91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制导导弹火控系统(NSSMS)将北约海麻雀水面导弹系统(GMFCS)集成到舰船自卫系统(SSDS)架构中,以提供额外的反舰导弹防御层。
运载能力
目前部署于“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为CVW-5舰载机联队,该联队隶属于前沿部署的第 5 航母打击群 (CSG) 旗舰“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下辖有9个中队。攻击战斗机中队4个,分别是VFA-27“皇家重锤”、VFA-102“钻石背”、VFA-115“鹰”、VFA-195“镇压者”,使用的战机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电子攻击机中队1个,编号为VAQ-141“暗影鹰”,使用的战机是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空中指挥和控制中队1个,编号为VAW-125“虎尾”,使用E-2D鹰眼舰载预警机。舰队后勤支援中队1个,编号为VRC-30“提供者”,使用C-2A灰狗舰载运输机。直升机海上作战中队1个,编号为HSC-12“鹘鹰”,使用MH-60S海鹰直升机。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1个,编号为HSM-77“剑鹰”,使用MH-60R直升机。“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机超过了80架。
同时为了支持这些战机进行飞行和作战,“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还搭载了2960吨航空弹药和260万加仑的JP-5航空煤油用于作战。
武器装备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安装了2座MK29“北约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舰空导弹发射系统、3座“密集阵”20毫米近防航空武器系统以及在里根号上安装、首次出现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上的2座“拉姆”导弹发射系统。
性能数据
注:以上数据来自文献
服役情况
2003 年 7 月 12 日:上午 11 点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的仪式上入役。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在仪式上发表了主要讲话,罗纳德·里根的妻子则担任该船的教母。
2004 年 5 月 27 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绕过南美洲前往母港圣地亚哥。
2006 年 1 月 4 日:离开圣地亚哥,进行首次部署,执行支持全球反恐战争的海军行动。这部署为伊拉克战争和持久自由任务提供了空中支援。
2006 年 5 月 29 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和第十四航空母舰联队结束了在美国第五舰队作战区域的军事行动。部署在航母上的第14舰载机大队(CVW 14) 出动超过 6, 100 架次,总计超过 19, 600 飞行小时,其中超过 2, 940 架次和 14, 200 飞行小时用于支援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军队
2007 年 1 月 27 日:根据海军舰队响应计划 (FRP),离开圣地亚哥,前往西太平洋进行增援部署。同年,该舰荣获美国太平洋舰队航母 2006 年“E”级战斗奖章。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和美国海军舰艇保障号(T-ARS 50)抵达菲律宾海岸,为台风“风神”的受害者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并帮助因台风而沉没的群星公主号渡轮(MV Princess of the Stars)进行救援行动。这艘载有 864 名乘客和船员的 24,000 吨渡轮在马尼拉以南 300 公里的锡布延岛 (Sibuyan Island) 附近沉没。
2007年11月:在结束六个月的部署后返回圣地亚哥。第14舰载机大队(CVW 14) 飞机出动超过 1150 架次,以支援在阿富汗南部作战的地面部队。
2009年5月28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离开母港圣地亚哥,前往预定的西太平洋和中东部署。今年,该舰凭借超越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所有航母的表现,赢得了 2008 年第二次“E”级战斗奖章。
2009年10月:该航母完成了美国第五舰队的行动,出动了 1,600 多架次,支持持久自由行动。 
2010年6月2日,离开母港,用第14舰载机大队(CVW 14)进行飞行甲板取证,并赢得四年来第三次“E”级战斗奖章。 2010年6月9日: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附近的埃斯奎马尔特港停泊,参加加拿大海军百年太平洋舰队检阅活动,纪念加拿大海军成立100周年。桑普森号 (DDG 102)、海军长津号 (CG 65) 和福特号航空母舰 (FFG 54) 也参与其中。 2010年6月 16日:接载第14舰载机大队(CVW 14)的成员后再次离开圣地亚哥,前往夏威夷海岸进行定制船舶训练可用性测试 (TSTA) 并参加两年一度的 2010 年环太平洋演习。 2010年6月28日:抵达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参加第22次环太平洋演习第一阶段(在港)。该次演习共有32艘舰艇、5艘潜艇、1700多架飞机和2万名人员参加。环太平洋演习罗纳德·里根号自 2007 年以来首次测试其滚动弹体导弹“拉姆” (RAM) 发射器武器系统。
2010年11月9日:在美国西海岸进行综合训练单元演习 (COMPTUEX) 时,CVN 76 被命令调遣到南方,以便于向游轮辉煌号运输所需的物资。嘉年华号游轮报告称已在美国圣地亚哥西南150海里的水中失去动力,并向海岸警卫队请求援助。 2011年2月2日: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战斗群离开圣地亚哥,按计划部署在美国第5和第7舰队责任区。 2011年3月11日:罗纳德·里根号 CSG、埃塞克斯号 (LHD 2)、蓝岭号 (LCC 19)、日耳曼敦号 (LSD 42) 和哈珀斯费里号 (LSD 49) 奉命在如果需要的时候前往进行救灾。两天后,罗纳德号抵达本州岛东海岸附近的基地,作为海上平台为其他参与岸上救援和恢复工作的直升机加油。 2011年9月:经过七个月的部署后返回圣地亚哥。 2012年1月6日: 舰离开圣地亚哥,前往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和中间维护设施 (PSNS\u0026IMF) 进行为期 12 个月、造价 2.1 亿美元的对接计划增量可用性维护升级 (DPIA)。 2013年3月:该船完成可用性维护升级并返回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返回圣地亚哥后进入了训练和训练周期。 2013年10月: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被列为增援航母,准备好响应任何召唤。 2014年1月:该船计划于2015年8月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母港转移至日本横须贺。 2015年8月31日:罗纳德·里根号开始前往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责任区,接任美国海军唯一的前沿部署航空母舰。 2015年10月2日:抵达日本横须贺的新母港。
2023年11月3日,与隶属于第15驱逐舰中队的前沿部署的杜威号(DDG-105)在中国拥有主权的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航行自由演习。2023年11月6日,里根号航母打击群(CSG)正在西太平洋进行。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CVN-76)和里根航母打击群的其他舰艇最近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停靠港口。2024年1月,美国军队将里根号航空母舰部署在日本。
2024年5月16日,“罗纳德·里根”号航母驶离神奈川县横须贺基地,启动新一轮在西太地区的巡航。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生产历程
装备历程
基本设计
舰体设计
舰岛设计
甲板设计
蒸汽弹射器
降落阻拦系统
动力系统
船电系统
AN/SPS-48E 3D 空中搜索雷达
AN/SPS-49A(V)1 2D 空中搜索雷达
AN/SPS-67(V)1水面搜索雷达
AN/SPQ-9B目标捕获雷达
AN/SPN-43B空中交通管制雷达
AN/SPN-46 精密进场着陆系统
Mk.91 NSSMS系统
运载能力
武器装备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