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英语:INDO 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由美国特朗普政府构想,并由拜登政府完善并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手段是继续推广美式价值观,强化美国在亚太和欧洲的盟友和伙伴关系网络,重构地区经济供应链和价值链。
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宣示“21世纪是美国的
太平洋世纪”,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不久宣布结束“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于同年提出“印太战略”构想。而《
美国印太战略》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由
约瑟夫·拜登政府于2022年2月11日正式发布,引发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报告发布后,中国和
俄罗斯于2022至2023年间陆续回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称“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称美国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其实是为了打造由美国控制的军事政治联盟。
美国印太战略主要包含安全形势、战略构想、行动计划这三方面内容,面临着拜登执政团队缺乏执行效率、议程设置上各区域间难以平衡兼顾、域外热点分散美国战略精力这三大困境。
战略背景
自
美苏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寻找对手或威胁,甚至臆造“威胁”,比如炮制
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谎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便越发明显。时至2017年,
中印经济崛起及其带来的海上贸易,使印度洋、
太平洋海上通道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印太”地区有世界近一半人口,囊括充满活力的
东北亚、东南亚以及资源丰富的
中东和非洲,还包含了世界上几个全球商贸咽喉要道。该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全球消费品的主要产地,21世纪以来,印度崛起成为新兴大国之一,影响力迅速超出南亚,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已增长了9倍。同时,印度洋正成为世界最繁忙和最具战略意义的贸易走廊,世界三分之一的
大宗商品和约三分之二海运石油经过印度洋。为维护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挺进印度洋。
历史沿革
奥巴马政府时期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提出了“转向亚洲”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宣示“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意欲“转身亚洲”牵制中国影响力的快速增长。“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政治上运用“前沿部署外交”“多边外交”和“价值观外交”,固化老盟友,拉拢新伙伴;在军事上将60%的美军军舰重点部署在亚太,进一步加强其军事存在和军事介入能力;在经济上极力倡导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力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独将亚太大国中国排除在外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该战略对中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经济上接触中国,政治上遏制中国,军事上威慑中国,外交上离间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对中国核心利益造成冲击,使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发展与安全面临更多挑战。而2014年,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美国-东盟防务论坛”中再度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
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即释放“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特朗普政府时期
特朗普时期的美国走向“战略清晰”,把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推出“印太战略”,对华进行全政府、全方位、全领域的打压,甚至以歇斯底里的方式制造
意识形态对立。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不久宣布,结束前任总统奥巴马确立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同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飞抵日本东京的横田美军基地,随即向近2000名
驻日美军官兵和部分
日本自卫队队员发表演讲。他首次向外界提出了“印太战略”构想,并宣称:“我们将与朋友和盟友合作,寻求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次日,特朗普与
安倍晋三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他开宗明义地表示:“正如你们所知,这是我就任总统以来第一次访问‘印太’地区。”而此处特朗普所谓的“印太”,实际上是指
印度洋-
太平洋地区的地理空间概念。在核心假设上,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印太战略对美国国家安全面临挑战的界定更加明确,也坦然“承认”了美国所亟待解决的战略困境,主要提出了构筑军事优势、重塑经济秩序和创新机制建设三个维度的内容。而美日印澳在“印太”概念下加强战略合作将使中国的周边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在对外战略中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的关联考量要素更加复杂,中国在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之间保持战略协调的难度加大,导致
中国崛起的外部制约因素上升。
之后,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借助特朗普的到访继续推销“印太战略”:“‘印太’这一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穿过印度洋,直达
中东和非洲的广袤地域,是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我们认为,维护和加强自由开放的海洋秩序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同意加强合作,实现自由和开放的‘印太’。”
拜登政府时期
拜登上台后继承了特朗普时期对华“战略竞争”的政策基调,进一步强化布局,调整了前任“打乱仗”的激进模式,“稳、准、狠”地推进脱钩,试图将中国从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全球
经济体系中剥离出去。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其首份区域战略报告——《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引发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该报告升级了“印太战略”,提出在中国周边组建基于不同任务组合与协作模式的圈层,叠床架屋地编织“网格化”布局,推出包括加强数字贸易经济、提升供应链韧性、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税收和反腐败合作等内容的“
印太经济框架”(IPEF)。2023年,
白宫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在戴维营接待日本首相
岸田文雄和
韩国总统尹锡悦,并主持三方领导人峰会。对此次
戴维营峰会,
约瑟夫·拜登政府特别强调了三国之间在安全关系上更加紧密的关联性。分析家普遍认为,美国的首要目的,是强化美日韩“铁三角”作为维护和扩大其在
远东霸权的基石,同时更牢固地把日韩绑在美国全球暨“印太战略”的战车上,以期加强对抗中国、
俄罗斯、
朝鲜等“印太”和
东北亚区域挑战的能力。当地时间2024年8月5日,
安东尼·布林肯、国防部长
奥斯汀、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联名在《
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宣扬拜登在任期间的“印太外交”。渲染与中国对抗,凸显了拜登政府的对华态度。
具体内容
拜登政府的首份“印太战略”报告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安全形势方面,报告认为,“印太地区面临来自地区强国的挑战,
美国不得不进一步强化对印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以便负责任地管理地区秩序,并与相关国家竞争”。战略构想方面,报告为美国在印太地区制定五大战略构想,分别是“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在区域内外建立关系”“推动地区繁荣”“加强印太地区安全”和“在区域内形成抵御跨国威胁的能力”。报告对每个战略构想,作出详细阐述。以“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为例,具体举措包括“确保该地区国家按照
国际法对海洋和天空进行管理和使用”“与合作伙伴一起抵制经济胁迫”“加强民主制度和法治”“加强信息和言论自由,并抵御外国干涉”“为建立开放、可互操作、可靠和安全的互联网提供支持”等内容。
行动计划方面,报告指出,美国将在未来1至2年执行10项核心计划,包括“为印太地区提供新资源”“领导
印太经济框架”“加强军事威慑”“加强与东盟的关系,在东南亚地区扩大双边合作”“支持
印度的持续崛起和区域领导地位”“发挥‘四方机制’的关键作用”“加强美日韩三边合作”“在
太平洋岛屿建立弹性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印太地区政府作出独立的政治选择”“建立安全、可信赖的区域数字基础设施”。
各方回应
中国
2022年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阐述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看法。王毅表示,
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
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背地里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
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
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王毅说,“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王毅表示,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
地缘战略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2024年6月1日,美国国防部长
奥斯汀把香格里拉对话会当成美国“秀场”,大谈“印太战略”。中方对此表示,美国“印太战略”,满是华丽辞藻,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抱守
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真正目的是把一个个“小圈子”融合成亚太版的北约这个大圈子,从而维持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地位。美国“印太战略”本质上是一个制造分裂、战斗对抗、破坏稳定的战略,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服务共赢的共同意愿,服务的只是美国的一己地缘政治之私利,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俄罗斯
2023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称,美国正谋求按自己的需要重塑亚太地区国家间协作体系。美国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其实是为了打造由
美国控制的军事政治联盟。普京还指出,在军控体系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北约国家正在继续加强其进攻能力,试图将军事对抗引向
外层空间和信息领域,并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施压。他表示,“不排除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与创建中的‘奥库斯’(AUKUS)集团全面整合的可能性。”普京表示,公开、坦诚和公正的讨论非常重要且必要,因为整个
国际社会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描绘未来的图景。他表示,当今世界,只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对抗,化解挑战和风险,增强国家间信任,并为各国发展提供机遇。
战略区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鹏认为,总体上,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所推行的“印太战略”与之前相比,延续性大于差异性。就其要素而言,拜登政府上台后的首份报告在原有“自由开放的印太”基础上,又将互联、繁荣、安全和韧性囊括了进来。《
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本质上是对拜登政府执政期间所执行的印太地区战略实践的总结,与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和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总体上一脉相承。
与特朗普时期相比,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体现出了一定的变化。第一,
约瑟夫·拜登政府更加重视盟友和伙伴的作用,“身段”更加柔软。特朗普时期美国印太战略虽强调同盟与伙伴体系的作用,但是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理念,主张盟友与地区伙伴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在具体落实上很多时候“雷声大雨点小”。拜登政府力图改变这一现状,修复
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增加地区“小多边”体系间的协调联动,为地区战略增加灵活性,并且积极引导域外力量介入印太地区。除了坚持美国的主导作用外,报告中还强调要激活美日韩等地区安全同盟体系,鼓励盟友和伙伴彼此之间加强联系,加强
日本、
澳大利亚、
印度等地区盟友伙伴的行动能力,给予其更大的战略自主性,继续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台柱。
第二,更加突出“
价值观外交”、气候变化等符合民主党理念的议题在战略中的地位。
约瑟夫·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体现了更加鲜明的民主党色彩。一方面,更加注重对外政策与国内政策的联通。为了关照国内政治的需要,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
中产阶级外交”等口号,报告称“印太地区为美国提供了300多万个工作岗位,是美国近90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另一方面,拜登政府的“印太布局”突出理念价值的作用。美国将通过首份“反腐败国家战略”,提升印太地区国家的“财政透明度”。除了突出安全同盟等“硬手段”以外,拜登政府意识到提升“印太战略”的实际作用离不开“收买人心”,因此提出注重民间交流的作用等。拜登政府还有意将气候变化问题作为推进印太地区地缘战略的工具,誓言支持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交通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太平洋岛国海洋安全,以此对“印太战略”进行软包装。
战略困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鲍志鹏认为,2022年,针对美国的战略目标和方向,美国的“印太战略”需要克服的障碍还有如何尽可能地获得来自印太地区盟友与伙伴的支持。在这方面,拜登难以有效回应地区盟友与伙伴的关切。拜登上台以来,美国为了实现其“印太战略”的目标,对于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将主要资源继续转向印太地区。然而,美国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平衡现实利益与维系声誉形象之间的关系。匆忙从阿富汗撤军,不负责任的单方面“甩包袱”行为,破坏了美国的战略声誉,引发了包括北约国家在内的盟友伙伴对于其承诺可信性的质疑。
具体而言,当前三大因素制约着美国“印太战略”的落实。第一,拜登执政团队缺乏执行效率。上台以来,拜登虽然积极发力印太地区,但拜登上任已逾一年,美国在地区内多个国家的大使位置仍然空缺。第二,议程设置上,各区域间难以平衡兼顾。例如,报告虽称尊重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但是其打造的“小圈子”事实上弱化了东盟的中心地位。与
东北亚、南亚等地区相比,拜登上台后并未将东南亚地区置于优先地位上。2021下半年,虽集中发动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攻势”,但成效不彰。除了兜售各种倡议、概念以外,美国并未在推动与东盟的务实合作上取得进展。第三,域外热点仍然会分散美国的战略精力。拜登政府原本计划在推出新版“印太战略”的同时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但随着国际局势骤变,《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发布被迫推迟。总而言之,美国当前推进“印太战略”面临着内外多重困境的制约,其战略对于地区秩序而言的破坏性显然大于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