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鼎(1577年—1659年),号
景毅,别号台衡,山东济南府德州卫(今
德州市)人,
天启二年
进士,明末
清代御史,明末时曾参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德州“甲申殊伪”事件,推翻了
大顺德州政权,清初时上书请求组织编写 《
明史》并完成了初稿,官至右都御使、户部右侍郎。
赵继鼎上书编写《明史》初稿为的
康熙的官修 《明史》积聚了材料,也为清王朝的档案管理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赵继鼎效仿
范仲淹置祭田20余顷,所得收入用作族内学子们的学费,促进了家族的读书氛围,后来他的儿孙接连考出5名
举人和1名
进士。
赵继鼎早年经历不详,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中举,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壬戌科三甲207名进士,授福州府
推官。
在
福州市赵继鼎掌管刑狱,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秉公执法,对发现的冤假错案该平反的平反,对逍遥法外的恶人该判刑的判刑,时人送有 “赵铁面”绰号。任职期满后,升任都察院浙西道和山西道
监察御史,专门纠察官吏失职或贪赃枉法行为。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
李自成攻进
北京市后,派大将郭升率数万大顺军,南下进攻
沧州市、德州、
济南市等地。甲申年四月初八,德州城被
大顺军占领后,建立了德州大顺地方政权,委任吴征文为大顺德州牧,阎杰任武德道防御使。《
德县志》纪事篇记载:“州人
御史卢世、赵继鼎,
主事程先贞、
推官李赞明、
生员谢陛等合谋诛之;为怀宗发丧,起义兵讨贼,并诛
景县、故城、
武邑县、
东光县等处官。”
这些德州籍的原
明朝官员,利用四月二十八药王庙(在城外柴市街东)庙会的传统习俗,他们在药王庙外高搭戏台,请来名角在此演戏,并蛊惑大顺士兵出城看戏。在大多数大顺官兵出城看戏之际,他们将城门关闭,活捉并砍杀了正在饮酒作乐的
吴征文和阎杰,仅生存了二十天的大顺德州政权被推翻。
公元1644年七月,清廷派官员招抚德州。谢便大开城门献出了城池,清王朝没费一枪一弹,德州城就归附了
清代廷。
清王朝建立后,从稳定国家局势的需要出发起用了一大批
明朝官吏,赵继鼎即属其一。他初授
河南道监察御史。
赵继鼎于
顺治二年 (1645)四月,上书请求组织编写 《
明史》和编 《皇清律例》。他的奏折报上之后,即得到清统治者的肯定。一个月后,朝廷即组建了以
大学士冯铨为首,由
洪承畴、
李建泰、
范文程、刚林、祈充格等6人组成的 《明史》总裁机构。
赵继鼎后调任大理寺丞,负责大案要案的审查定性,再调
京畿道监察御史。其后晋升太仆寺卿,转
太常寺卿,掌管宫廷养马和祭祀事务。后任右副都御使很快改右都御使,主持都察院的工作。后官至右都御使、户部右侍郎。
赵继鼎深得
清代统治者青睐。在他告老还乡之时,朝廷赐驿驰归,可谓礼遇殊隆。在他去世时,皇帝遣官谕祭,葬礼隆重奢华。
赵继鼎曾对人说: “藏惟金,不如瓦砾。瓦砾可蔽风雨,金能乎?”又说, “食惟充腹,过则疾生,衣惟适体,多则增累。而营营不厌,实为可嗤”。他童年丧父,少年丧母。成名后,事继母如亲慈。至于治弟丧,嫁弟女,视异母弟无不备极其至。曾学
范仲淹置祭田20余顷,所得收入用作族内学子们的学费,促进了家族的读书氛围,后来他的儿孙接连考出5名
举人和1名
进士。
赵继鼎是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的焦点人物之一。虽然
康熙 《德州志》中有他的传记,也收录了他死后皇帝发来的谕祭文,但从
乾隆 《德州志》开始,他的名字在德州地方志籍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赵继鼎上书编纂 《
明史》显然有些仓促,尤其
南明才刚刚运行,
明朝的历史还没有真正结束,所以只编出一个初稿就不得不停了下来。但这次
编修 《明史》的举动,为康熙年间的官修 《明史》积聚了材料,也为
清代的档案管理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赵继鼎墓在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办事处东七里铺村东,入选
德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